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二十二章 劝降阿悉结都曼

武唐第一佞臣 第二十二章 劝降阿悉结都曼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秋十一月二十,酉时两刻。

皎洁的月光下,帕米尔高原上,万余精锐卫士,三千余匹战马,与时间疯狂赛跑。卫士们轻装简行,骑乘战马三班倒,全程无间断行军。苏定方精挑细选,皆是身强体壮,都在咬牙坚持。

武康擅长跑步,跟在队伍侧边,不断加油打气。嘴里喊一二一,偶尔一二三四,虽然累成狗,哪怕没回应,依旧乐此不彼。时隔千百年,再做体育老师,就当缅怀过去。

天亮前翻越高原,进入马头川腹地,躲在丛林里睡觉。很快被钱顺叫醒,这才刚刚闭眼,半时辰过去了。部队继续行军,武康揉开双眼,继续带头慢跑。此刻最大愿望,快速兵临城下,结束这场战争,军医里大睡三天。

全程紧咬牙关,终在午时左右,来到马堡城西,相距二十里的河口。五千士兵结阵,五千士兵休息,两班轮休半时辰。根据地图可知,此次紧急行军,行程三百二十里。

人的正常行走,每小时五公里,十小时到极限。可眼前的部队,连续十八小时,行一百六十公里,怎么做到的?以武康的体质,累的大汗淋漓,眼前的兄弟们,都是群牲口吧?

再被楚神客叫醒,披上黄金战甲,检查随身装备。接过千牛刀,跨上斗骢马,带三千骑兵,前方二里探路。全军整装列阵,向马堡城推进,依旧慢跑行军。

阿悉结首领都曼,正与部下饮宴,听闻斥候汇报,夜光杯顷刻坠落。众酋长和俟斤,无不面面相觑,满脸不可思议。有脾气暴躁的,拽出腰里弯刀,要砍杀报信斥候,理由是谎报军情。

刀没砍下去,第二斥候来报,十五里外发现唐兵。然后接二连三,相同的情报,变化的距离。直到第五斥候,都曼终于回神,马上紧急动员。率大部分守军,城门外仓促应战,企图阻止唐兵。

仓促到何种程度,超过半数的士卒,来不及披战甲。城门狭窄地形,骑兵失去机动,在大唐卫士眼里,就是移动的军功;在枪刀军阵之下,就是待宰的羔羊。

卫士们砍瓜切菜,不到半个时辰,阿悉结都曼惨败,残兵败将逃进城内。唐军兵分四路,严守四个城门。苏定方派探子,散播城破谣言,瓦解北方六防线。

武康率三千骑兵,埋伏北门十里外,镇守阿忒阁要塞。此处地形险要,山间丛林密布,可谓易守难攻,是马堡城咽喉。此次作战计划,与老苏共制定,也是场豪赌。赌都曼想不到,唐兵敢翻越葱岭。

闪电出击,神兵天降,以逸待劳,围点打援。其战略目的,阻拦都曼援军,歼灭有生力量,瓦解阿悉结士气。等到适当时机,配合主力部队,南北共同夹击。瓦解六道防线,再与主力会师,兵临马堡城下,玩个瓮中捉鳖。

很快不到半时辰,首批援军抵达,武康一声令下,丛林万箭齐发。骑兵顺势而下,如虎入羊群般,再次切菜砍瓜。追杀三里开外,部队返回要塞,放他们去报信,静等下批援军。

两个时辰之内,击溃四次增援,河谷陈尸无数,河水变了颜色。时机已然成熟,三千骑兵出塞,向着北方冲杀。不到两刻钟,第六线溃不成军,突厥人四下奔逃,都是人头军功。

也不赶尽杀绝,凡跪下投降者,全部收拢进对,滚雪球似的。突厥人很奇怪,部落互相仇视,心也认可大唐。前一秒还是敌人,后一秒变成战友,他们会提起武器,共同屠杀同族。

继续长途奔袭,兵力越打越多,在第三道防线,与主力军汇合。原照原定计划,率领八万大军,快速往南推进。日落西山之前,兵临马堡城下,四面包围城池,就地安营扎寨。

武康卸去盔甲,吃饱喝足后,钻进被窝里。身体虽困乏,精神却抖擞,怎么都睡不着。和钱顺聊几句,和平郎喝几杯,吩咐卫士休息。拿出小泥人,见没人注意,快速亲两口。

凝视手中泥人,心里不停倾诉:亲爱的媳妇,眼下大局已定,明天开始攻城,预计三天建功。希望您老保佑,攻破马堡城后,我砍都曼脑袋。平定整个西域,跟随老苏班师,静等升官发财。李九若是开心,左右府千牛将军,是我囊中之物。

抱着泥人睡觉,一觉睡到天亮,草草吃过早餐,参加军事会议。会议很简单,砍伐附近树木,制造攻城器械,遍布马堡城下。四门同时进攻,每次派出千人,七百突厥降兵,三百我方卫士。

军令下达之后,卫士立刻行动,到了午时六刻,器械打造完毕。午时七刻战鼓响,武康带弓箭队,催马慢慢靠近。进入射程那刻,双方箭雨交织,攻城正式开始。

突厥人不擅守城,没大型守城器械,被唐兵箭雨压制。有了弓箭手支援,卫士们抬云梯,车兵推攻城槌,咆哮着冲出去。靠近城门十米,再遭箭雨袭击,一时死伤无数。

武康心无旁骛,箭囊取羽箭,左手握弓身,右手拉弓弦。鹰眼锁目标,肩膀调身位,羽箭斜着飞,射杀城头兵。行云流水的动作,半分钟内完成,如此机械重复,貌似程序机器人。

身上黄金战甲,提供最好防御,格挡无数利箭。全身唯一要害,是额头下的脸,这么小的面积,若被弓箭射中,怪自己倒霉吧。寻思回到京城,找将作监老杜,量脸锻造面具。到时扣在脸上,只露眼和嘴,武装到牙齿。

半个时辰左右,三次强攻结束,中军鸣金收兵,卫士收拢尸首。武康揉搓胳膊,缓解肌肉酸痛,见到伤亡惨重,不禁喟然叹息。最难打的战争,就是攻城战,不知李淳风他们,有没有搞出火药。

希望有生之年,见到火炮问世,那等攻城利器,能锐减袍泽伤亡。骑马回到军中,卸去黄金战甲,三杯酒下肚,渐渐放宽心。提着红高粱,去老苏营帐,爷俩喝几杯。

老苏愁眉苦脸,放下酒杯说:“我军轻装简行,没有足够工具,可造器械不多。单凭云梯和冲车,是远远不够的,若强攻马堡城,伤亡恐怕更大。”

武康深以为然,却也无可奈何,挠挠头说道:“攻城没捷径,只能拿命填。我军的粮草,能坚持半月,不知对方能坚持多久。若他粮草不足,可以围而不打,熬到山穷水尽,自然出城投降。”

苏定方摇头:“都曼早有准备,守城器物虽不足,粮草辎重会很多。你们破六道防线,没缴获太多,城中储备充足啊。咱们熬不过,必须继续强攻。”

这就头疼了,武康开动脑筋,深思熟虑许久,还是无计可施。给老苏满上,和他走两杯,说出自己建议:“降兵伤亡过大,可能出现异心。学生窃以为,要增加汉兵数量。譬如说千人团,汉兵回鹘和突厥,最好平均抽取。”

苏定方苦笑:“此乃权宜之计,无论哪族士兵,哪怕阿悉结部,也要避免更多死亡。咱们此行目的,是安抚平叛,让阿悉结归附,并非赶尽杀绝。”

意思不言而喻,他想劝降都曼,难度相当大啊。斟酌片刻,小声说道:“唐律疏议规定,反叛是十恶不赦,都曼难逃一死。他也心知肚明,所以顽抗到底,除非有赦免圣旨。”

看向苏定方,言辞凿凿道:“若劝都曼投降,最起码的条件,或者说根本条件,是保障他的生命。学生敢问恩师,大军开拔之前,圣人可有免死旨意?”

老苏无奈摇头:“没有明确旨意,许我便宜行事,可都曼的生死,不能便宜行事。变之你说说,我若许下承诺,饶恕都曼不死,会有什么后果,圣人会同意吗?”

长时间的沉默,武康连喝闷酒,良久开口回话:“你若私许承诺,至少七成可能,都曼开城投降。羁押他回京,金殿跪求圣人,圣人会同意的。因辽东战事将起,他迫切需要你,会保全你的信义。”

苏定方点头,武康却摇头:“可对您来说,不是件好事。您是我朝降将,早年数败唐军,是以太宗不重用。您是庶族出身,满朝文武百官,真正尊敬您的,恐怕屈指可数。”

师徒俩共饮,苏定方苦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为师省的。前年生擒贺鲁,今年平定都曼,同僚大多嫉妒。若圣人因为我,再赦都曼不死,他们不仅嫉妒,还会联合排挤。”

正是这个道理,男人的嫉妒心,比女人更可怕。武康斟满酒,苦口婆心劝:“讨伐贺鲁之前,您跟随程咬金,五百骑兵破敌营,招来王文度的嫉妒,导致无功而返。前车之鉴,尚且不远,请您三思。”

苏定方颔首:“变之说的对,当初收你为徒,也是这个原因。结果很不错,因皇后的关系,许敬宗和李义府,与我关系亲密。两人圣眷正隆,会帮我说话的,你就放心吧。”

武康不置可否,继续言辞凿凿:“他们是庶族出身,与您同病相怜,自然互相帮衬。可那俩真小人,都视财如命,不会帮您太多。现在我和女兄,也是如履薄冰,不能帮你太多。若执意保都曼,肯定受排挤,得不偿失啊。”

老苏爆出笑声,神情很欣慰,拍爱徒肩膀说:“有你这番话,徒弟没白收。老夫快七十了,已是风烛残年,随便他们嫉妒,随便们排挤,都无所谓的。”

见他打定主意,武康不再赘言,心中只有佩服。为了少死袍泽,明知后果不好,还毅然决然,我肯定做不到。很想告诉他,没危言耸听,历史就是如此。

将来你病逝前线,李九根本不知情,是从别处听说的。他颇为悲伤痛惜,责备侍臣道:苏定方对国家有功,按例应当褒奖封赠,卿等不说,致使死后,荣宠未能及时颁下。

我的老师啊,由此可见得,排挤有多惨。甚至病逝后,他们也不罢休,与你不和的刘仁轨,拜相兼修国史。你的很多战绩,包括乌海之战,都被他删去了。更可笑的是,你被无良文人,黑出了银河系,已经遗臭千年。

见事已至此,多说也无益,两人离开营帐。老苏传令三军,全部后退一里,然后整齐喊话:阿悉结部都曼,葱山安抚使求见,可否城头对话?若是同意,请亮白旗。

连着喊七遍,城头亮白旗,老苏本欲独去,武康要求跟随。说几句废话,便联袂而行,来到城门外,抬头望女墙。大概五分钟,都曼酋长现身,身披精铁盔甲,全副武装的样子。

老苏双手行礼,向城头喊话:“我们师徒俩,没有披战甲,也没带武器,足以显示诚意。俟斤心知肚明,不出三日功夫,马堡城必破。为免再造伤亡,苏某特来相劝,还请出城受降。”

都曼不言语,老苏继续道:“苏某出征前,圣人给出旨意,只要俟斤投降,可保身家性命。苏某在此承诺,平安带你回京,也在圣人面前,为你求情开脱。”

长时间沉默,城头传来回应:苏将军的品性,都曼早有耳闻,然关系身家性命,不敢贸然相信。苏将军请回,阿悉结数万勇士,将与我死战到底,不怕城破人亡。

死鸭子嘴硬,武康欲开口,被苏定方拦住,他继续劝降:“俟斤大势已去,何必自欺欺人,负隅顽抗到底,只会徒增杀孽。三军将士俱在,我又岂敢食言?我身边的少年,是武皇后的胞弟,可以为我作证。”

城头再次静音,师徒相视而笑,已经成功六成。武康轻咳,再加把火:自贺鲁乱西域,贵部连年征战,深受战火荼毒。继续耗下去,实力肯定大减,五弩失毕最强部,必然拱手让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还请三思。

意思很明显,阿悉结实力大减,不用大唐出手,虎视眈眈的周围,会趁火打劫的。投降接受庇护,保存部落实力,才能东山再起。以都曼的聪明,应该深以为然,劝降成功九成。

半刻钟左右,城头下吊篮,都曼喊话:单凭口说,不足为据,诚心劝降,请立字据。若二位盖手印,都曼马上自缚,随你们去长安,向陛下磕头请罪。

大功告成啦,都曼很识抬举,师徒俩会心笑。确定下眼神,武康翻身下马,大步走到墙根。左手拿匕首,右手拿字据,回到战马边,交给苏定方。

老苏一目数行,拔出短匕首,割拇指摁指印。武康接来纸,差点笑出声,文书里写道:葱山安抚使苏定方,左领左右府,中郎将武变之,共同晓谕陛下旨意,投降可免死罪。

懒得费唇舌,割破左拇指,摁上血指印。走到城墙根,文书放吊篮,匕首压上面,轻轻扯绳子。等吊篮升起,再次回到马前,搀苏定方下马,等待都曼投降。

不知过了多久,城门缓缓打开,都曼五花大绑,颓然走出城门。后跟大队人马,都没佩戴兵器,个个神情落寞。都曼来到马前,单漆跪倒在地。他身后的年轻人,双手捧着短箭,恭敬递过来。

武康接短箭,是五弩失毕信物,类似尚方宝剑。暂时带回京城,朝廷经过研究,册封新的俟斤,应该是都曼子嗣。新俟斤接公文,带着某个子嗣,前去京城受封。

子嗣留京为官,其实就是人质,俟斤重回葱岭,继续统领阿悉结。至于都曼酋长,死罪可以免,活罪逃不掉。封个闲散职位,软禁在府邸里,苦中作乐去吧。

老苏亲自搀扶,亲手给他松绑,煞有介事道:“俟斤不必如此,快快起来说话。变之现在回去,牵匹好马过来,吩咐斥候去碎叶,提前准备马车。”

您也是老戏骨,武康不听令,跨上斗骢马,踩马镫直立,提高声音喊:“诸位兄弟,阿悉结归附,战争已经结束。咱们可以回家,继续抱婆娘喽,尽情的欢呼吧,楚神客送马。”

声音传出老远,前方卫士呼应,振臂高呼万胜。其余三城门卫士,很快听到欢呼,明白什么意思,纷纷遥相呼应。庆祝直冲霄汉,武康热血澎湃,终于结束了,那么多努力,就为这一天。

楚神客牵马过来,武康搀扶都曼,扶他坐上马背。提高声音,吩咐老楚:“此去京城,你照顾俟斤,不许苛待半分。再派钱顺和平郎,提前去碎叶城,准备最好的马车,再找四名婢女。”

待遇比贺鲁强,都曼抱拳道谢。王子阿史那元爽,带崑陵都护府人马,开进马堡城驻扎,接管阿悉结部落。至此以后,西突厥五弩失毕,尽归弥射管辖。

老苏传令撤军,部队快速集结。拔营收拾东西,押着俟斤都曼,前往碎叶城。武康望向老苏,不禁心悦诚服,两次劳师远征,两擒敌方大酋。太振奋人心,您老是个伟人,收下我的膝盖。

从显庆三年至今,靠着人腿和马腿,两次万里大远征。从北方金山,打到伊丽水,打到碎叶水,打到千泉地,石国生擒贺鲁。最后到马头川,平定阿悉结都曼,葱岭以西,尽归大唐。此举宣示着,唐政府对西突厥,开始全面控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