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婺州刺史 第三十六章 诡计之坑长孙冲

永徽六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午时四刻。

长安皇宫凤凰门外,长乐坊新城驸马府,东别苑公主寝室,上演怪异地震。家具纹丝未动,胡床**飘摇,喘息疾风骤雨。伴随嘹亮女高音,胡床风平浪静,寝室鸦雀无声。

帷幔无声打开,武康跳下床榻,**到圆桌边。摘下酒壶瓷盖,左拇指堵壶嘴,右手拎壶仰头,张口接饮壶中酒。是苦辣雄黄酒,陡然间想起,今天九九重阳节。

去年重阳很悲催,护送婺州田赋队,以及床上的娘们,在豪州出大乱子,损失二百多兄弟。今年重阳节,照样很悲催,其凶险程度,不逊豪州历险。甚至有种预感,稍有些许不慎,死无葬身之地。

从婺州到长安,又是舟车劳顿,有必须来的理由。六月底完成夏收,送走钦差上官仪,夏播工作如火如荼。忙碌至七月末,接到朝廷圣旨,占城稻试种成功,震动整个京城。武康居功至伟,又发明石磙、秧马和谷物脱粒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如何论功行赏,朝堂吵翻天,大佬各抒己见。李九综合意见,彰显坑爹本色,给出坑爹奖励:不赏正主赏媳妇儿,原东阳郡夫人,擢升荥阳郡夫人,正三品升正二品。

荥阳郡即河南道郑州,当之无愧的雄州,后世的河南省郑州市,与老家开封市相邻。二品郡夫人的册封,不能给张圣旨完事儿,必须本人亲赴长安。出具有效证件,经历繁文缛节,才能登记造册。

倒霉娘们崔晴,乐的找不到北,整个内分泌紊乱。亲闺女都不要了,托付给狄大嫂和妾室们,天天催促进京受封。武康烦不胜烦,命妇分内外两种,内命妇是嫔妃、公主、郡主。外命妇是虚名,没食邑和封地,至于这么兴奋吗?

八月初五启程,带五十名保安,骑快马赶往长安。九月初三抵达,住城西修真坊,陪崔晴修真。想到这不禁嗤笑,她天天猴急的样子,简直太可爱。

感觉嘴里难受,雄黄酒喝不惯,还是很口渴。起身寻茶饼,见新城端茶杯,便展颜道谢。提醒她穿衣服,天冷别着凉,接杯一饮而尽。然后瞬间苦脸,瞪着眼训斥:“你很过分,又给我喝牛奶...再来一杯。”

新城翻白眼,接茶杯入帷幔,准备新鲜牛奶。武康重新坐下,眉头渐渐皱起,最近有太多事,有些措手不及。来到京城后,快速安顿下来,初四那天早晨,和晴去永兴坊,拜访伯母杨氏。

杨氏脸色难看,再三追问之下,又是媚娘升职的事。她数次拜访无忌哥,每次都吃闭门羹,都是满肚子火气。晴温言安慰,武康也生闷气,武家兄弟忒不是东西。

武元爽和武元庆,媚娘同父兄长;武惟良和武怀运,媚娘的堂兄。废王立武关键期,个个做缩头乌龟,让年近八十的老太太,到处奔走找门路。难道你们不明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媚娘当皇后,会福泽整个武家。

估计这四个孙子,都胆如鼠,害怕无忌哥报复。关键时刻掉链子,等媚娘发达后,又舔着脸巴结。媚娘也顾娘家人,给你们高官厚禄,你们却不知满足。撺掇贺兰敏月,企图取而代之,不弄死你们才怪。

夫妻俩费劲唇舌,终于安抚杨氏,也得到很多消息:初四那天上午,李九带着媚娘,十几车珠宝,去拜访无忌哥。金银财宝奉上,无忌哥的几个幼子,全部封了散官。

意思很明显,我想废王立武,您老就从了吧。无忌哥很不厚道,钱也收了,官也要了,就是不接话茬。顾左右而言其他,收礼不办事,气的李九咬牙切齿。

武康感觉很可乐,倚老卖老呀兄弟,太拿自己当回事儿。杨氏唉声叹气,又讲个故事,既悲催又喜感:九月初一那天,大朝会结束,李九召无忌哥、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再谈废王立武。

大佬们心知肚明,褚遂良大包大揽,大概意思是:今天大佬宣召,多半废王立武,这是铁了心了,违抗者必死无疑。无忌哥是元舅,勣哥是功臣,志宁哥分量不够。

遂良窃认为,不能让大佬背负,杀元舅、功臣的恶名。我受先帝大恩,方成顾命大臣,不以死谏诤,无颜见先帝。等会儿进去了,你们都别话,我来搞定他。

李勣见势不好,现场大秀演技,摇晃着摔倒在地。拉褚遂良的手,满是愧疚:对不住啊贤弟,昨晚太操劳,头昏脑涨腿软,不能并肩作战。保护王皇后,维护大唐和平的重任,就交给贤弟了,勣哥我先遛。

于志宁也想遛,无奈演技不过关,也拉不下老脸,只能硬头皮跟进。同时打定主意,你们爱咋咋地,我是装聋作哑,不发表任何意见。天要是塌了,由褚大哥顶,我打酱油就行。

武康听到这,差点乐出声,与史书记载无出入,老狐狸李勣遛了。可惜没那么便宜,有些事你躲不掉,我也不会让你躲。等着吧老狐狸,不把你拉下水,我就不姓武。

接下来的剧情,按剧本发展,李九提废王立武。大概意思是:王氏不能下蛋,武氏下了两个。事关皇家血脉,不能掉以轻心,我想立武氏为后,你们怎么看?

褚遂良怼过去:皇后系出名门,是先帝钦点的。先帝驾崩时,拉着陛下的手,对我‘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陛下亲耳听闻,此刻言犹在耳,皇后并无过错,不能轻易废掉。废王立武,老臣不敢苟同,不敢违背先帝遗愿。

他把太宗搬出来,李九哑口无言,又整一肚子气,让他们全部滚蛋。对于老褚的言论,武康也不敢苟同,哪怕千年后,夫妻不能生育,日子也过不下去。你们心中所想,未必冠冕堂皇,皇后出身关陇,才符合你们利益。

陪杨氏唠完嗑,和崔晴离开,武康冥思苦想,怎样帮助媚娘。三更天喂饱晴,四更醍醐灌顶,生出奇思妙想。决定从长孙冲下手,制造天大矛盾,拉李勣下水。

找来三个心腹,让他们尽快打听,长孙冲有何嗜好。他是无忌的嫡长子,是长乐公主的驸马,分量足够大。武康对长乐感兴趣,史书她美貌如花,比情妹新城更美吗?可惜英年早逝,今生无缘相见。

九月初五下午,再去武府拜访,杨氏又愁眉苦脸,武顺在掉眼泪。感觉很无奈,接着安慰吧,又得到消息:今天朝会后,再留无忌哥、褚遂良和于志宁,继续昨天话题,可惜血染后殿。

褚遂良放大招:陛下真要换皇后,老臣请求筛全国,所有世家望族,何必非立武氏?众所周知,她曾侍奉先帝,天下人的耳目,怎么能掩盖呢?千秋万代之后,人们如何评价陛下?请陛下三思!老臣触怒陛下,罪该万死。

完朝笏放台阶,解头巾磕台阶,磕的血流满面,直言告老还乡。李九勃然大怒,气的找不到北,命人拉他出去;帐后偷听的媚娘,也气的不轻,吼出那句名言:何不扑杀此獠?

杨氏讲到这,武康噗嗤乐,这都人身攻击了。不笑话褚遂良,而是脑补媚娘,那生气的模样:柳眉紧蹙,瞪着鹿眼,双手掐腰,咬牙切齿,跳脚怒骂...应该很可爱吧!

装聋作哑的无忌哥,终于跳出来话,真怕李九盛怒之下,扑杀好同志老褚。大概意思是:老褚是三朝元老,是先帝顾命大臣,就算犯天颜,也不能杖刑加身。

武康有种感觉,无忌哥在坑老褚,拿他当枪使。老褚确实正直,确实忠心耿耿,却犯低级错误。媚娘是李二的才人,是公开的秘密,也是两口共同的伤疤。你揭伤疤撒盐,不仅媚娘恨你,李九也会恨你。

陪杨氏唠完嗑,和晴告辞,送她回修真坊,去找新城帮忙。她和长乐是亲姊妹,长乐公主去世时,新城已经九岁。两人关系好,她应该知道,长孙冲的嗜好。

路过平康坊,有人喊武康,是个白发老叟。回忆《盛世名人录》,脑海涌出资料:许敬宗、字延族,杭州富阳县人。父亲许善心,官居隋朝给事中,被宇文化及杀害。许敬宗哀求免死,投奔瓦岗军,后来投靠李二,成为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八年,授著作郎,兼修国史,任中书舍人;贞观十年,长孙皇后丧期,一笑贬为洪州司马。后迁给事中,兼修国史;贞观十七年,封高阳县男,检校黄门侍郎;李九当太子后,迁太子右庶子,检校礼部尚书。

贞观十九年,检校中书侍郎;贞观二十一年,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二年,升任礼部尚书。期间为多收聘礼,嫁女儿给蛮夷,被举报降为郑州刺史;永徽三年,担任卫尉卿,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新唐书》有个奸臣阁,老许位列首位,仕途丰富且搞笑。武康不鄙视他,甚至很崇拜他,他开创“嫁女看聘礼”的先河。谁给的聘礼高,就把闺女嫁给谁,千百年后司空见惯。

找酒馆,开怀畅饮,铺开话题。老许心情好,因为这月初一,再任礼部尚书。得知武康意图,当即哈哈大笑,贤弟找我就行。长孙冲爱王献之,来很凑巧,愚兄有一副,你拿去用吧。

武康欣喜若狂,当即放下话,不让兄长吃亏,您开个价吧。假惺惺推搡,坐地起价,就地还钱,最后五百成交。两人美滋滋,结清酒钱,回府取墨宝。这位是真人,比伪君子可爱。

当天夜里,召集钱顺、二显、平郎,制定周密计划。经过几天策划,几人分头行动。今天一大早,二显拿着墨宝,给长孙冲送去;平郎徘徊李勣府,见机行事;武康来找新城,安抚她寂寞的心。

喝完牛奶,感觉还渴,抬头看新城。得到俩卫生球,以及暧昧的嘲讽:还喝上瘾了,找崔晴要去。你个杀千刀的,最近忙啥啊,神秘兮兮的。

得不到回复,跨坐他腿上,阴阳怪气儿:“你打错了算盘,长孙家是舅舅做主,表哥不敢忤逆。别王献之墨宝,王羲之也不行,表哥不可能接受。”

那可不一定,收礼不办事,是长孙家优良传统,有其父必有其子。突然觉得不对劲儿,我如此保密,她如何得知。心思电转间,露浓浓苦笑,仰头望新城:“我与顺子交情过命,漱玉别为难他,好不好?”

新城不屑:“没为难他,只是吓唬几下,谁知他胆如鼠,竹筒倒豆子全招了。打听表哥嗜好,找我就行啊,为何找许敬宗?那个王八蛋,阿娘去世时,他竟然放声笑。”

还是那个梗,你妈妈对他无恩,不伤心也正常。至于钱顺的招供,是因为信任你,知道你会保密。若非如此,哪怕刀兵加身,也不会吐露半个字。

又被新城催促,无奈实话实:“本来想找你,偶遇许敬宗,正合我心意。漱玉你知道的,这场政治风暴,后续太过凶险。千万别蹚浑水,更别反对媚娘,她的报复很疯狂。”

长时间沉默,新城嫣然一笑:“看你这么乖,给你朝堂事。前天,韩瑗找到九兄,声泪俱下劝谏;昨天再劝谏,也学褚遂良那样,磕的头破血流,气的九兄脸都白了。”

武康嗤之以鼻,老韩是铁杆倒武派,不作妖不正常。

新城继续:“来济昨天哭谏,的很有道理。他皇后之位,必选名门淑女,幽雅娴静,贤淑美好,才能众望所归。武氏是先帝才人,污点洗刷不掉,没资格母仪天下,没资格令百官信服。”

还是那个梗,继续嗤之以鼻,新城笑嘻嘻:“来济举例明,周文王造船迎太姒,才有《关雎》教化,百姓承受福祚;汉成帝纵欲成性,以婢女为皇后,使皇统血脉断绝,导致社稷倾覆。奴奴觉的有道理,康郎以为然否?”

然否个屁,韩瑗、来济归根结底,是维护关陇门阀的利益。想出言反驳,嘴唇被堵上,眼前一片白。眼见余光瞟沙漏,时候差不多了,二显能成功吗?

二显表示毫无把握,盯着紧闭大门,半个时辰过去,没半点消息。凉风吹过,下意识缩脖,冻得瑟瑟发抖。往手心吹气,不停的搓着,北方重阳真冷。长孙家的货色,没一个好东西,特别是长孙冲,行不行给句话,别吊着乃翁呀。

挨骂的长孙冲,此刻也在纠结,王献之的墨宝啊。武佞的想法,傻子都知道,可惜找错了人。良久仰天长叹,如此难得真迹,与我无缘喽。轻卷书轴,交给管家,淡淡吩咐:“把字还给他,打发他离开。”

管家见主子肉疼,眼珠转几圈,赔着笑:“既然是武佞送的,郎君还喜欢,依奴婢看来,不要白不要。送信的还,武佞有《鸭头丸帖》。只要您赴约,无论结果如何,都双手奉上。”

长孙冲瞬间石化,那可是《鸭头丸帖》,王献之的代表作,落在武夫手里,是暴殄天物。纠结良久,还是摇头:“武佞之心,路人皆知。他病急乱投医,求我劝大人,痴心妄想。”

管家眨眨眼,示意奴婢离开,出谋划策:“奴婢昨天听,圣人送十车礼物,想让阿郎应允,立武昭仪为皇后。阿郎收下礼物,却绝口不接茬,圣人也无可奈何。”

长孙冲瞳孔微缩,这是让我效仿大人,收礼不办事。仔细思量片刻,觉的未尝不可,武佞算什么东西?就算我效仿,又能奈我何?转念又一想,还是觉的不妥。大人是圣人元舅,收礼名正言顺。我与武佞无亲无故,要是传出去,恐有损名声。

管家心知肚明,郎君动心了,我要再接再厉。摸摸口袋里夜明珠,足有鹌鹑蛋大,散发淡淡绿光,此为雌珠。等事成以后,会得到红色雄珠,红男绿女龙凤珠。

打定主意,赔着笑继续劝:“依老奴看来,郎君不妨收下。赴武佞之约,取墨宝《鸭头丸帖》,并答应劝阿郎。郎君别生气,听老奴慢慢道来...”

管家转眼珠,温言软语:“您要做的,是劝阿郎,仅此而已。劝言有无效果,阿郎听不听,和您没关系。实在不行,把话题挑明,请阿郎陪您做戏。”

长孙冲瞳孔再缩,貌似很有道理,劝不劝在我,听不听不在我。要不向大人禀明,他假意怒斥,便大功告成,同时大有好处。首先,得王献之墨宝,特别是鸭头丸帖,价值连城。

其次,向李义府、许敬宗等,传达大人的态度。为抵制废王立武,不惜痛骂爱子,你们又算什么东西?特别是那个杨氏,狗皮膏药似的,让她知难而退。

再次,安同僚心,褚公、韩公和来公,得知大人心志坚定,也会全力以赴。如此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那就找大人商议,他骂的越凶,效果也就越好...等等,还有一条儿。

长孙冲诡笑,我假意支持废王立武,会得圣人感激。就算博弈输了,圣人也会因我,减轻对长孙家的厌恶。一举四得,必须得做,打定主意,接过墨宝。

主仆俩交头接耳,一番嘀嘀咕咕。管家奸笑连连,马屁拍过来,郎君妙计也。长孙冲捋胡子,淡淡笑道:“把我刚才的话,一字不落告诉大人,请他老人家定夺。”

管家眼珠再转,再次提意见,为防节外生枝,可以先斩后奏。长孙冲思量,终于点头,直接吩咐:“通知外面人,就未时两刻,准时赴卢林楼之约。”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聊人生,寻知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