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悠然田居札记 > 第100章 V章

悠然田居札记 第100章 V章

作者:鱼丸和粗面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11:32: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宜悠是很晚才得到常爷的人来报,来人不仅带来了口信,还有一枚印信,正是铁先生为穆然刻的那一枚。

“大人说,家中一切全由夫人做主。”

这会儿喝了刘妈妈炖的补汤,最初的眩晕已经散去。宜悠摩挲着寿山石的印章,底部的凹凸带着凉意印入手掌心,手指伸出来,上面模模糊糊的因着“穆”字。

这是他的私印,当初收拾行李时她特意带上的,这几个月在县衙务工时穆然一直用这枚印章。如今再回到她手中,相当于把他的权利交给了她。虽然她站出来不足以服众,可有了印章确是要方便许多。

“劳烦你,喝口热茶再走吧。”

常爷派来的伙计忙摇头,微微躬身就退下。待到她走后,宜悠坐在沈家的土炕上,前几日穆然就将东西搬了来,今晚她就可以住下。

抱着印章,她未曾洗去手上的朱泥,而是直接沉沉入睡。

**

脸上的凉意惊醒了她,宜悠睁开眼,就见面前一只小手。

“长生怎么来了。”

“唔,娘叫你起来吃饭。”

“我这就起,你们现在外面玩会儿。”

宜悠爬起来,摸着手臂上那方形的红痕,不知不觉间她抱着印章睡了一夜。昨晚手臂搁在上面,压出了钢印。瞅瞅房内的一片红色,昏迷的神智终于有些清醒。

“娘,叫我吃饭?”

李氏昨日才成亲,怎么如今会回到沈家?迷迷糊糊的穿好衣裳,再打理下头发,望着边上两支银钗。穆然临走时头上也带着同样的发簪,想都没想她插上这两支。

睁睁眼喘口气,她走到门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常逸之清俊的身影。昨日一身刺绣的新郎官袍服,显得他喜气中带着严肃。今日则不同,虽然仍是大红色棉袍,但他却换上了常服。此刻他站在院子里,正微笑着看向厨房。

“常……叔。”

“宜悠醒了,他们在厨房内做饭。”

宜悠低头微微撇撇嘴,穆然从不让她进烟熏火燎的厨房。原本有刘妈妈和碧桃在,李氏也不用早起忙活早膳。怎么刚嫁人一天,她又要恢复云林村那副模样。

“我进去看看。”

“你不好好在炕上躺着,天寒地冻的往厨房里钻什么?”

李氏训斥的声音传来,宜悠抬头看向她。卸去了昨日的淡妆浓抹,如今她又恢复了素面朝天的模样。不过她底子本来就好,即便脸上稍有些皱纹,此刻穿着一身大红衣,模样也是极美。

“我真没事,昨日郎中也说过了,不过是一时受惊太过而已。对了娘,昨日沈家和李家可还说了些什么?”

李氏摇头,又是埋怨又是甜蜜的看了常逸之一眼。

“芸娘,这当真怪不得我。谁知道只是九折,便宜那么一点,多数围在这的人就都围着五谷斋,再也不去想其它。”

穆宇和长生也跟过来学舌,慢慢的宜悠总算弄明白这事。

“九折,那常叔岂不是很亏?”

“亏不了多少,米面上少赚点,别的卖的多也就补了回来。”

这下宜悠就放心,她倒不是担心常爷出不起那俩钱,而是怕他因为亏损而对李氏有些什么想法。即便他自己不在乎,下面的伙计吃了亏,自然也会窃窃私语。

“这闺女就是想得多,行了你先去坐下,娘这就去给你蒸鸡蛋。”

“娘,让刘妈妈他们去做就成,你先歇会。”

常逸之也在边上劝道:“芸娘不必这般劳累,若是碧桃和刘妈妈忙不过来,我就再挑一个有经验的妈妈。”

李氏眼前一亮,昨夜刚进门时她还有些惧怕,新房中立着八名丫鬟和妈妈,掀开盖头后直直的盯着她,似乎要将她的脸看出个花。可稍等一会后她便适应下来,虽然一开始他们盯着看,但八个人做起事来却是井井有条,比碧桃和刘妈妈要强上些。

后来熄灯后,她更是知道,这是常逸之从越京调|教出来的人手,这会一并带到云州。与她听说的大户人家那些传闻不同,八人皆是有规矩的,对待她不仅没什么轻慢,反而很驯服。

“且先看看再说,反正有我在这,总能照顾二丫一二。”

尽管满意,但李氏还是拒绝。她刚与常爷成亲,就急匆匆将常家的下人拨去照顾亲闺女,说出去成个什么样。

常逸之心神触动,芸娘对他还是那般见外。她这般有分寸,他是又高兴又苦恼。

“都依你,不过那两个上了年岁的对保胎一道颇有研究,到时来照顾宜悠几天也成。”

“恩。”

这会李氏没再拒绝,如她教闺女的一般:男人得顺毛捋,不管是庄稼糙汉子,还是常爷这般文质彬彬之人,本性里都不喜欢自己的主意被别人连番挡回去。

**

见两人商量妥当,宜悠往厨房里瞅瞅,发现里面正炖着她最喜欢吃得面疙瘩汤。

“他们和的疙瘩,不是太硬就是太软,还有汤不是太油就是太咸。这疙瘩汤还得我来,做了十来年总错不了火候。”

宜悠没再问为何他们会如此早回来,答案都摆在那,是为了身怀有孕的她。端起汤匙,她一口一个面疙瘩。炝锅后的面疙瘩,外面裹着一层油,里面软而不绵,微微有些嚼劲,最是合她的口味。

“二丫,娘昨晚跟你常叔商量过,这几天你先在到那边去住。”

“那边是哪边?”

常逸之接话:“就是常家,沈家四合院这西屋到了,出了正月也该修。我查了下黄历,明天二月初三,适合动土。趁着这会匠人门闲,赶紧修起来的好。”

宜悠搁下汤匙沉吟,若是以往她定会回自家。可如今她身怀有孕,带着穆宇俩人肯定顾不过来。

“下午穆宇便要入官学,穆家那边离官学也近一些,他们下学走回来就是。”

常爷的提议对她有利,对穆宇也有利。而且她知道常家的院子,三进的大院只比县衙差一筹,却足够他们几个人住。

询问的看向穆宇,见他并没有反对的神色,她也点头:“那我便代穆宇应下。”

“行,待会拜完了孔夫子,我便叫明远来,将你们收拾好的细软一并带入穆家。”

李氏拦住他:“明远掌柜整日那般忙碌,他也不用再跑一趟。不是有端午和端阳,他们赶着马车送过去就是。也不用带太多东西,缺什么再回来拿就是。”

常逸之忙应下来,两人有商有量,将要带去的东西一并归置好。

宜悠边喝疙瘩汤边听着,方才刚出门时那点担忧很快消失不见。常爷是当真喜欢娘,他们两人间的默契也是十足。而且看娘的模样,想必也没受到什么难为。

成亲的是李氏,只要她自己觉得舒坦,她也不回去多操那份心。

**

用完早膳时辰已经不早,二月二龙抬头,也是官学开学的那一日。

李氏本不欲宜悠出来跑动,可却被她说服了:“我呆在家中也是无事,去官学沾沾孔圣人的气,对孩子也好。”

左右有马车,即便外面天冷路滑也亏不着闺女,李氏也把多余的忧心收起来。宜悠换上厚底的鞋,坐在马车上朝官学走去。

到门口时众人下车缓步前行,穆宇和长生并排走在前面,一模一样的浅褐色月白滚边的棉袍后背着深蓝色的书囊,小脑袋一摆一摆的,让人看着就打心眼里疼。

走到门口,拐角后面传来试探的声音:“穆夫人、李姐姐。”

宜悠往那边看去,薛夫人牵着璐姐儿站在那,望着官学的门颇为踟蹰。

“璐璐,快过来。”

长生和穆宇朝小姑娘打着招呼,薛夫人带着孩子一同走过来,声音中带着不确定:“方才进去的人家皆是哥儿,我们璐姐儿能去?”

“都到门口你还在忧心,咱们且一道进去。”

拉起薛夫人的手,宜悠感受到入手的滑腻。比起年前第一次商量铺子的事时,薛夫人整个丰腴了不少。似乎卸去了心头的大石头,她眉眼间松散开,精神却是比以往好了不止一点。

一行人迈入学堂,正月里紧闭的正房大门已开。举目望去,正对着门的,正是由大越开国皇帝所书的“万世师表”牌匾。正楷的大字方方正正的挂在堂前,墨色字迹透露出点点书香。据说大越每所官学,都要在最显眼之处挂着一牌匾。

受官学影响,不少私塾也纷纷效仿。不过他们却无权挂圣上亲手所书之匾,只能由先生自己写几个字放上去。想当然的,通过这几个字的好坏,多数人家也大多知道私塾先生的学问。毕竟笔墨纸砚皆不便宜,习字不易,能练得一手好字之人,自是饱读诗书。

虽然官学无牌匾可供考证,但其条件优厚,单是“敕造”俩字摆在那,就足以证明其独特地位。

**

走近正房大门,那股墨香当真是扑面而来。不过有些人的墨自然带着香味,有些孩子家贫,带来的墨也带着些臭味。

宜悠皱皱鼻子跨进去,就见一穿着青衫袍的先生立于书桌旁,提笔记录着些什么。此人正是铁先生长子,小名铁牛,及冠后被铁先生起名为铁有徳。不过鲜少有人唤他有德,随着考了秀才,如今云县多数人见了都要尊称他一声铁小先生。

“先生来得当真早。”

铁有德险些反应不过来,抬起眼看着旁边,正牌“铁先生”也就是他爹还没来,他这才确定这些人叫的是他。

“几位送春生和穆宇来?”

“恩,还有一位女娃,这便是绣庄薛家唯一的孩子,薛璐。”

“璐姐儿也要来?”

“却是如此,她认些字,日后也好弄明白绣庄那一套。”

话音刚落周围就响起不赞同的声音,早先一步来到的薛老大凑过来:“老五媳妇,哪有姐儿家进这官学的?”

“大哥,也没说姐儿不许进这官学。我与先生说说,您且好生考量考量?”

薛夫人双眸中有些矛盾,如此多人反对,璐姐儿如果留在这怕是会受欺负。可平白放弃如此好的一个机会,却是她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

“还请先生收下璐姐儿,让她识几个字,不做那睁眼瞎。”

铁有德有些迟疑,爹掌管着官学那么多年,从未见过有姐儿来念书。这会他要是收下,万一坏了规矩可如何是好?

“我也同铁夫人提起过,她那边确是无不应允。先生且听我一言,越京城中有女子为族长掌家者,女儿家连族长都当得,这官学应该也能进得。”

虽然她如此说,可那些人的反对之意却丝毫未褪去。宜悠有些头疼,她早已知晓这事无从解决。可薛夫人着实太过可怜,她不忍心见她失望。再者两家日后还要在一起做营生,若此事办成,那关系也能更亲近一步。

“穆夫人,外面那些私塾没这般严。若只是识字,让她去那跟着听就是。”

穆老大也跟上来劝道:“就是这个理,官学如此严肃之处。”

薛夫人有些动摇,只是认识俩字的话,外面的蒙学也无不可。望着前面坚持的宜悠,她却是十分感激。只是随口的一句话,她便能记这般久。

“穆夫人,我看这样也无不可。”

一旁的璐姐儿却是老大不乐意,她喜欢跟穆宇和长生一块玩。这俩人不但不欺负她,有时候还会让着她。若是去了外面,她自己一个人,即便嘴皮子厉害些,打架却是打不过私塾中那些男孩子。

“娘,我要在这念书。”

宜悠望向璐姐儿:“你想留在官学?”

“我想,《三字经》我已经背过而且大多数会写,肯定能进官学。”

说完璐姐儿扫视一圈,望着周围那些个比她大的孩子,颇为有些骄傲。

“三字经,璐姐儿你跟谁学的?”

“穆宇和长生玩时偶尔会背,我听两遍就记住了。至于那字,咱家有那两本书,我看多了能用柳条比划出来。”

薛夫人愣在那,薛家这些年只那薛金聪明,可他那聪明劲儿却全用在算术上。她那夫婿和长子皆不是读书的料,怎么璐姐儿会如此聪慧。

一边的铁有德却来了兴趣,他可记得自己当年背《三字经》时,正是调皮的年纪,整天屁股上就跟长了锥子似得,怎么都坐不住。后来还是娘一错眼不错眼的盯着他,才让他顺利的背下来。

“日水火?”

“木土金,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理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自修齐?”

“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

……

铁有德一句句问着,到最后干脆拿来纸笔让她写。璐姐儿摇摇头,接过他手中做戒尺用的柳条,钻到外面雪地里,一个字一个字的写起来。虽然歪歪扭扭,但每个字该有的比划却是一个都不少。

“当真是奇才!”

铁有德止不住感叹,而后扫了眼后面呆若木鸡的众人。他是迂腐,遵从儒家礼仪,可他更爱才!方才礼仪战胜人情,如今爱才之心压制一切。

“圣人有云,有教无类。虽然你等比璐姐儿迂腐些,但也是可造之才,我自会手下。”

宜悠直接做了个对眼,先前她觉得铁先生长子老成持重,像爹多一些。如今她才发现,铁有德分明是像铁夫人。什么话都敢说,一丁点都不怕得罪人。偏偏他说得还都是大实话,让人想反驳都找不出理由。

摸着长生和穆宇的脑袋,作为“迂腐童生”的长辈,她只得好生说道:“你们俩当向璐姐儿学着些……”

“穆夫人你莫要如此说,穆宇学得比我好多了,这些都是他教我的。”

铁有德看向穆宇的眼睛亮了,这会他连考校都没考校,直接在名册上添上两人名姓。入官学定要考核,宜悠本还未长生捏一把汗,如今他沾了穆宇的光,直接略过这一关。

“至于璐姐儿,自是可以入官学,不过得出个家中长辈陪同。”

铁有德这话让薛夫人犯了难,薛家那边的人她着实不放心,而她还要打理着绣坊,维持母女二人生计。

“这,来个丫鬟可好?”

“朝廷明令官学中带丫鬟小厮。”

璐姐儿抓住自己娘的袖子,她是想念书,可书不念顶多伤心几天,娘不管绣坊他们俩就得忍饥挨饿:“娘,算了。”

“不必。”宜悠站出来:“先生,我也想识点字,就在这陪着她吧?”

“穆夫人想学,自可请女夫子入宅教。”

“哪用得着那般麻烦,穆大哥并不在府内,我一个人也无事可做,多学俩字也是好的。”

铁有德自不会不答应,事情就这般定下来。官学正房很大,他将一张长桌子抬于南窗下,一大一小两人就坐在这。他们边上是长生和穆宇,有两小隔开正好。

而后便是庄重的拜孔夫子,虽然大越朝盛行百家争鸣,但学堂中却还是拜孔子。至于要学的内容,那就杂而多,显示《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识字。背熟了这些后,大部分文字的意思也就明了。再学法家、墨家或是儒家,全凭个人爱好。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大越便是如此。

“读书,首重修身养性。书读少者固然可惜,然道德败坏者更是可恨!”

铁有德说了一大堆,着重告诉这些孩子,要先学会做人,而后再去科举。若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书读得再好官做得再大,那肯定会为祸一方。所以品性不好的孩子,他绝不会再教,免得让他学太多为祸乡里。

宜悠却在默默想着品性不好的准则,在她看来春生的品性着实堪忧,可他还是被官学留了下来。可反过来想想,若官学这边说不好,那春生定无法再在云州生存。诲人不倦者多怀有仁慈之心,若非大奸大恶,怕不会轻易对一个人下论断。

“三拜孔夫子,上香。”

宜悠也跟着拜过去,起身时她望着墙上高悬的孔夫子画像。寿眉掩盖住眼睛,虽然面目尽可能的严肃,仍无法掩盖其慈眉善目。这是一位真正的智者,那双洞察事事的双眼似乎在透过每一幅画像,观望着天下芸芸众生。

一个个上前拜完,第一日的入学也算完成。因着璐姐儿拉够了仇恨,所以虽然她是县尉夫人,仍有不少人对她冷脸相对。

宜悠并不顾忌这些,她来官学虽是临时起意,但也有自己的主意。她与穆然说好要写家书,可两人却各自有着难处。穆然认字多,但一手字却跟鬼画符似得。而她虽然写得好一些,但认字却极少。

平常记个账还行,若是真写家书,怕是有好多字她还不会写。虽然家中有穆宇,更有个书法比所有人都好的常逸之,可这种事她却不想经他人之手。

**

从官学出来时,薛夫人对她千恩万谢。因着感谢,她甚至主动包下了包子铺开张时所有的红绸。

“你和璐姐也要吃饭,这可怎么生是好?”

薛夫人连忙摇头:“就一点红绸罢了,我虽然不若你们富庶,但这点东西还是出得起。不是我自夸,满云州就我扎的红绸最好,常爷五州斋开张时,还是自我这拿得咧。”

常逸之笑着点头:“却是不错,薛夫人好手艺。”

“不过是费点功夫,你们也别忘心里去。我听着璐姐背熟,就着月光明快就做出来了。”

宜悠直接代李氏答应下来,来时从沈家四合院走得,回去时却是走另一条路。端阳已经将东西运往穆家,从今日起,她便要到穆家住下。

另一项与来时不同的,便是这次她并未坐马车。自官学大门出来后,拐个弯再过一户便是穆家。仔细算起来,不足百丈距离,当真是极为近。

“你们俩且记好路,我只晌午去,下午你们却是要自己来回。”

长生耷拉下眼:“姐姐,如此近的路,也就你能忘记。”

宜悠横了他一眼,的确她还有个别人都不知道的事,到一陌生的地方她很容易迷路。同样的路,除非走个十来遍,否则她很难记住。得亏有重生的经验,不然凭她自己,绝不可能从一开始起就躲过四丫在县衙的算计。

“都进来吧,我和你娘住第三进。长生和穆宇要读书,便在书方边上,那里我早已命人收拾出来。至于宜悠,你先住着第二进可好?”

听着常逸之的安排,宜悠瞅着他这院子。不同于章氏布置的那种雅致和精巧,常爷的整个院子并无太多装饰,青砖青瓦房方方正正的立在那,烘托出一种别样的严肃。

“本来就是打扰,自然客随主便。”

“你们哪儿能是客,此处也是芸娘的家,自然也属于你们。”

常爷坦诚不作伪的态度让宜悠放松下来,他是真不计较这些。他有那么多银钱,莫说这一个院子,就是再修十个八个他也修的起。而且他这人,向来视金钱如粪土。

“长生和穆宇还不快谢谢常叔。”

两人背着书囊,像模像样的拱手作揖。听到长生那声“常叔”时,常逸之身体僵硬了下。

李氏很敏锐的感觉到,赶紧扶住他:“你可有事?”

“无碍,咱们也早些去用膳。”

宜悠看看常逸之,再瞅瞅长生,心中有些怀疑。常爷这是激动呢?还是不满长生没有开口?不过很快她就否定了后一种想法,因为当日议亲时,常逸之可是很坚定的让长生改姓李。

甚至在准备婚礼的半个月中,他已经手脚麻利的去了趟云州,将长生的户籍改过来。是以如今虽然沈家还不知情,但先前的“沈长生”已经改成了“李长生”。

至于她当然也改了,不过嫁夫从夫,外人多数叫她“穆夫人”,或者干脆唤宜悠。至于“沈宜悠”还是“李宜悠”,连她自己也未曾多做关注。

想了一圈她很笃定,这是常爷激动的。活了半辈子他没个孩子,如今见到长生这般乖巧的,肯定要疼爱几分。常爷的本事他知道,有他护着,日后长生的路肯定会更顺遂。单这一点,他这个护身符,可比春生母子视做护身符的主簿一家要稳当许多。

**

宜悠的猜测很快成了真,落座后常逸之进了一趟里屋,从内拿出一双玉佩。

“今早太过匆忙,忘记将此物给予你们。”

李氏站起来,颇为惊讶:“怎么会是此物?”

常逸之惊讶:“芸娘也知晓?”

“三个月前你不是与我说过,当年你娘……娘她留下了些东西,有些颇为贵重,你愁着怎么送过来。那日我去五谷斋,刚好听到你吩咐明远,说这是先母遗物,要好生保存。”

常逸之笑容中有些懊恼,似乎懊悔自己不小心,被她发现了般。

“恩,正是此物,这玉养人。”

“如此贵重的东西,哪能给俩孩子。”

“再贵重的东西,束之高阁也只是蒙尘。正好两块,你们姐弟一人一块。”

宜悠接过来,入手滑腻,并不若一般玉石那样冰。从颜色和水头上看,她与长生那块应该是出自一块籽料。她的是佛,长生的是观音,都有着吉祥的寓意。

“拿着吧,这声常叔也不能白叫。”

常逸之依旧笑得一脸无所谓,仿佛他送出去的不是价值连城的玉佩,而是路边商贩那随意买来的冰糖葫芦。

“多谢常叔。”

见所有人都倒戈,李氏也终于不再拒绝。常逸之见了更是高兴,芸娘对他很是生疏,这让他好生苦恼。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赚钱,而且现在他也不缺钱。再说娘那些东西,本就是留给他。如今付出点,让她心怀愧疚对他多坦诚些,他却是极为乐意。

**

宜悠就在常府住了下来,晌午陪着三个小的去官学。虽然她学得不算快,但也不算慢。

而下午她则会回来,做点针线活,忙活着糕点铺子的进度。有了常爷这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人在,她安心的当起了甩手掌柜。

偶尔她也会思念穆然,掰着手指头一点点计算着她走到哪儿,提起笔在宣纸上描摹着他的模样。

终于过了十来天,云县城中郎中诊断出,她有了尽一个月的身孕。先前半月时脉搏太过微弱,除却常爷无人敢断定。如今这样却着实是铁板钉钉。

这时候她为李氏新婚刺绣的那炕屏已经完成,太复杂的她不会,所以就选了四君子。与旁人的梅兰竹菊四幅画不同,她直接省事的绣了字。

字是常逸之写得,隶书颇为有风骨,而后她一针针的绣上去。原本以为不会太好看,出来后结果却着实出乎她的意料。淡黄色的纱布上绣着几朵祥云,上下烘衬着蓝色大字,简单中别有一份雅致。

她来送时,李氏正在算包子铺的账。包子铺早已开张,不过用的不是原先的沈家名头,而是叫“李记包子铺”。

在她和常逸之的建议下,李氏并没有过多坚持,而是又各自买来两名小丫鬟和有力气的妈妈。宜悠做主,分别让碧桃和刘妈妈带着他们。如今李氏已经彻底不用自己下手蒸包子,不过她忙惯了却是闲不下来,所以常爷干脆将两间铺子的账册都交给了她。

“娘,新婚贺礼。”

指挥着两个妈妈抬上来,展开后宜悠坐在李氏跟前:“好看吧?我可是绞尽脑汁,才做出了这天下独一份的炕屏。”

“就你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还不是为了图省事。”

“哪有,我最近闲着没事,当然希望多点活计做。”

李氏沉默下来:“少画些画,有那功夫不如多写俩字,给然哥儿寄去,让他看着也高兴。”

宜悠叹口气:“我才不,我都寄过去一封,他那边却是只字未回。若我再去写,那多下不了台。”

李氏看着闺女那副小女儿情态,想着她如今还在怀胎头仨月,到嘴的话转个弯变模样:“他还在路上,你那信许是还没到。”

“恩。”

宜悠闷闷的点头,半个月了,她真的好想穆然。先前想着有铁先生的画,可以随时看到她的模样,她定不会有别的反应。可有的人就是这般,他在的时候司空见惯。可他一旦离开,便如鱼离了水,人没了空气,开始无时无刻不在想。

单单是一张画,没有温度,不会说话,更不会给她做饭,也不会每夜给她暖被窝,然后用低沉的声音喊她宝贝儿。

虽然她住在常家什么都不缺,可有些事换一个人来,就是另外一种感觉。

“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啊,娘。”

“快了。”

宜悠泪珠在眼眶中大赚,一个人的日子当真不好熬。即使有娘陪着她,有长生和穆宇每日缠着她,可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还是会长久的失眠。

“娘,我真的……”

**

后半句还没说出来,小丫鬟急匆匆的跑进来:“夫人,门外面有俩人,他们说姓沈。”

宜悠把话噎回去:“是不是一个嘴歪眼斜的老太太,还有一个很孝顺的庄稼汉。”

小丫鬟点头,宜悠腾一下站起来。为什么,每次她感伤的时候,沈家总会有人来。她本无意与沈家为敌,可这会她却压不住自己的火气。

“娘你找个地方摆炕屏,我且去看看。”

李氏哪放心她,忙穿上绣鞋跟进来。宜悠刚出门,就吩咐左右:“妈妈们去,叫几个有力气的人,不拘男女,给我到府门口来。”

“你这是要做何?”

宜悠抹一把脸:“给自己壮胆。”

挽着李氏胳膊,她一步不停的朝常府门口走去。刚到门口,就听到老太太那嘶哑的嗓音:“那个杀千刀的,竟然让我孙子去跟别人姓,这是要断我儿子的根啊。”

早在改姓时,宜悠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她甚至想过,如果沈家来人好好说,她会承诺为沈福祥养老送终。可如今看来,却是没那个必要。

两步走到门边,她居高临下的看着老太太:“当日和离时,我与长生已经不属于沈家,如今跟我娘姓又如何。这里不是沈家,是常府门口,由不得你跟办白事似的哭天抹泪。来人,给我把他们叉出去。”

掐着腰,她指挥着四个壮丁:“别伤着人,给我叉远点,听见就心烦。”

毫不客气的说着,这阵子她一天比一天烦躁,着实是没心思跟沈家这些人扯嘴皮子。

作者有话要说:累死,没力气捉虫,明天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