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初唐 > 七百一十二章收获(上)

我本初唐 七百一十二章收获(上)

作者:狂鬼归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06: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秋收结束,颗粒归仓!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各地的皇商早早的赶着大车来到了村中!

农户们这时候也不存多少粮食了~因为这粮食价钱一年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有占城那个大粮仓在那里预备着,基本上大唐的粮价没人能撼动!

再说了,粮食可是民之本!若是灾年趁火打劫也就算了,平常时候谁敢操纵粮食价钱?想死还是不想活了?

皇商在收够了粮食以后,各处关隘报备,快马送往长安,在经过研究以后,出关送往各地……

薛延陀、西域三十六国、推进城里的土蕃人、象雄人、吐谷浑人……都在翘首以待了!

毕竟~无论是羊毛也好,棉花也罢,都不是能填饱肚子的玩意啊!

还有高句丽那边~哦,对了,现在叫高丽道!其中包含了高句丽、新罗、百济曾经的地盘,统称高丽道!

那里今年不说颗粒无收也差不多啊!虽说大部分高句丽人都已经被程鸿卖到大唐去了,可是还有那么一部分故土难离,或者日子还算过得去的!

当然,这部分人里百济的最多!百济王是最先逃跑的,而且是那种全天下都知道他要逃跑的那种~因为这货当时在大唐运送物资来的时候,几乎每次都要问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去大唐!

所以百济的民众早就不抱什么希望了,早早的就躲进了深山老林里!倒是意外的躲过了两场兵灾!

出来以后,程鸿和柴绍因为打的太快,在泗沘休整的时候,可是着实给附近的人们带来不少的好处!

泗沘附近几乎和别的地方是大相反!高丽道别的地方都是没钱没地的苦哈哈们被迫迁徒!因为在家也没有活路,还不如去大唐看看!

有钱有地的大地主,反倒舍不得走了,因为地太多,扔不下!而泗沘这里,有钱的反倒和百济王一起跑路了,没钱的因为程鸿曾经在这附近大兴土木,让他们赚了一笔,反倒不愿意走了!

各自买了一些田地,准备来年有个好收成……

自己的地啊,唐军不来时候,谁敢想?

这群人苦巴巴的等着来年地位希望,大唐派遣的县令已经上任,这民众们也都登记了人口,暂时算是大唐半个民了!

怎么也不能饿死他们吧?趁着现在海上风浪海小,从青州出发,直达高丽道沿海的粮食船,一艘接着一艘!成船的粮食卸下来,储存到了就近的粮仓里!

当然,除了内陆实在太远的地方以外,这群县令不约而同的把办公地点设置在了粮仓附近~有粮才不慌啊!

有了粮食就能以工代赈,铺路修桥,建造港口,让民众听话……

虽说这群人刚去的时候很不适应,可是在上任两个月以后,基本上都会充满干劲儿!毕竟能发配到这里的,基本上在家中也就是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那堆的。

这边别的不说,简直就是一张白纸的存在,自己可以随便描绘属于自己的作品!

看着码头一点一点的完善,看着道路一丈一丈的延伸,民众们由少到多,由恐惧到从四面八方赶来……

心里可是满满的成就感!

而为了让他们有归属感!秦怀玉亲自坐镇泗沘,伙同麦稻,在高丽道办了一份报纸,十天一刊,发的信息都是高丽道所有优秀县令的专访!

整份报纸,一点儿别的新闻都没有,都是这些东西!只要你有政绩,你就能在报纸上侃侃而谈!

要知道,这张报纸可是能到陛下眼中的!用麦稻的话说~你所说的一切都将呈现在陛下的眼前!

这群人哪敢还有怨言?这可是放在同一块平台之上,谁高谁低,一目了然!秦怀玉和麦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绝对不会有一丝的隐瞒和不实!

就比如曾经在上殷台刚刚上任大骂程鸿的王正道,这货刚刚上任的时候,路过了好几个县的地盘,虽然不是说白骨露于野,那也是千里无鸡鸣!

赶的也巧了,他这一路是从卑沙城过来的!这一路上正是程鸿他们打的最狠的地方!先是先头部队连下五城,城墙拆了个乱七八糟,然后又是程鸿一路攻杀……

这民众们啊,要不就是早就跑了,要不就是被卖到大唐了!而大唐迁来的农户~他们在入秋的时候买完了田地,划分了地块儿以后,都回关陇地区收秋去了……

所以一路走来,几乎没什么人!若不是旁边的将士说~前面真的有个城叫上殷台,估计王正道都有心回去了!

这哪是为陛下牧民啊!养几头羊,都能成真正的牧民!真要是哪天回去以后,人家谈起来~“哦?王兄,听说你是上殷台的县令,你们上殷台县治下多少人?”

到时候你说什么?一百只羊?五头牛?三班衙役站野地,来个县令放牲口?这什么玩意啊!

王正道到了上殷台以后大喜,为什么?因为乞乞仲象带着所有的白山部靺鞨在城中,老远一看~满城的人……

好啊,有城有人,合该我王正道走运!这要是没有政绩,我姓倒过来写!

等他登记居民的时候傻眼了!他这姓还真得倒过来了,好在他这姓倒过来问题不大!

登记的时候,满城的人,居民才四十六户,这四十六户还有两户是登记错了的~不懂大唐官话,认为登记给发粮食呢!

其余的都是白山靺鞨人,他们不是大唐人,是靺鞨人,程鸿求的圣旨,允许他们在冬天的时候,来城中避寒!

气的王正道跳脚大骂!没办法,虽然只有四十六户,那也是县令啊,这县令当的,还不如关陇地区的里正呢!

当王正道看到自己这边土地买卖情况以后,差点儿没哭了!上殷台~刮北风就下雪,地不能种,一亩地都没卖出去!

气的王正道大病一场,过了一段时间好些了,出县衙散心的时候,他偶然见看到了上殷台的出路!

这天王正道正在走着,忽然见城门乞乞仲象带着白山靺鞨的青壮们围猎回来了!那叫一个壮观……

各种兽肉就不说了,光是兽皮都好几十担子!乞乞仲象眼睛好使,老远就看见了王正道!

跑到他跟前连说带比划,王正道找来通译,才明白~乞乞仲象问~大唐商队什么时候过来收兽皮!

他们想用兽皮换粮食和生活用品!是不是还是长安侯那时候定的比例……

王正道了解了一下比例以后,心里就一个字~黑!真黑啊!就这比例?一张上好的虎皮,就换三百斤的粮食?这要是在长安,三千斤都能换到!

王正道心思一转,吩咐随从:“去长安,在报纸上买七天的广告!别的不用说,直接把上殷台兑换兽皮的比例放上就成!

另外在写上~上殷台落户者,有优先购买权!另外送商铺一间!若无本钱,可由上殷台县令帮忙从银行贷款!只限上殷台落户人士!”

随从调查了一圈儿,把兑换比例翻了两翻,快马去长安发广告了!

这篇广告发出去,那是个什么效果?别说长安城的商户了,就算是长安城的小地主们也动心啊!

随着随从回来的,不但有商户和粮食,还有接近五百户的居民!他们都是奔着商铺来的!

在众人入住以后,王正道一下子成了高丽道的名人~地广人稀,不能耕种之地,另辟蹊径,居然能让上殷台的民众翻了十几倍!

麦稻亲自去专访了王正道,秦怀玉整理的文章!里面关于王正道骂程鸿的事,一字没改,写了上去!

陛下看了以后,对王正道大为赞赏,亲自写了一封表扬的圣旨,赐狼毫金笔一杆!并且说~上殷台一地虽然地广人稀,可是木材却是极好的!

可伐木养民,但是,须知伐一棵种十棵,以免伐尽,遗祸子孙……

御赐狼毫金笔啊!这玩意放到王家嫡系那边,也是拿的出手的玩意!王正道简直都乐疯了……

而高丽道的报纸也一下子成了公正的代表!而秦怀玉也顺势把驿站直接通到了整个高丽道!

众县令在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这高丽道的驿站和以往的不同~以往的驿站你要想用,只能是国事才可以!

这里的驿站,只要你掏钱,根据路程的长短,收取一定的费用,你就可以用这个驿站!

无论官民!小到一封信,大到一些物品……

又一个纨绔,抓阄的时候,抓到了曾经高句丽的都城,在那里当县令~他就觉得曾经泉盖苏文家门前的两个大玉石门当好看!于是决定运会老家去!

跑到驿站问可不可以?驿站的到了地方,看了看玉石门当,说了个价钱!这货直接掏钱,签了合同……

一个月以后,两个玉石门当运到了他的老家……

一下子把驿站的名声就打开了!

整个高丽道成了驿站最早的受益者!

先前的时候,驿站由于名声问题,还只限于从高丽道,到关陇地区,或各家世家在高丽道当县令的人,互相传递家书,或问策于长辈……

可是后来~以点带面,以面成片……

整个大唐,都是骑马飞奔的驿站人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