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初唐 > 三百九十三章没有答案

我本初唐 三百九十三章没有答案

作者:狂鬼归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06: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一早,吃早餐的时候程鸿又指使的蒙多团团转,众人看着好笑,也不知道这蒙多能挺到什么时候。

吃罢早饭,程鸿今日无事,所有的图纸已经和实地已经核对完毕,程鸿等这几天大潮过后,就开始开工了。

程鸿吃完以后,起身准备去街上,这时候蒙多起身拱手:“师长,学生有疑惑请教。”

程鸿又坐了回去,招了招手,让丫鬟泡了一杯茶,找了一个舒服的姿势:“说吧!”

蒙多拱手:“师长……”

这时候丫鬟又端了一碗茶上来,程鸿指了指座位,示意蒙多坐下说。

蒙多刚想推辞,程鸿压了压手,蒙多也知道程鸿的性格,就坐下了,然后接着说~

“师长,学生这几日看的都是史书,这书中有的说民富则为富不仁,民贫则出刁民,可是对于这民贫始于何?民富终于何?民恶源于何?根本没有一个确切的研究。

于国来说前秦一统天下民却不富,陈胜吴广虽史书上说为恶,可是对于他们领导的民夫来说,却是善。

而史书之中虽有王权更替,却无民之描述,多是一些饿死多少,乱匪多少的描述。

根本就没人看他们到底因何而恶,因何而富,因何而贫。

学生愚钝,还请师长指点!”

程鸿哈哈大笑:“你总算是问出来了,若是你连问都不敢问,我还要考虑一下,到底教不教你呢!现在问题先放一边,我先给你说说这几天的事情。

这几天我老是指使你做无用功,心中可有疑惑?”

蒙多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毕竟是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人又聪明,蒙多不认为自己撒谎能不被程鸿发现。

程鸿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今天我给你上第一课~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首先你要学会的就是问,学有惑,则问师,师不解则问道,道不解则问书。

还有这几天我正指使你做无用功,就是看你是否能问,师长,不一定都是对的,除了问,你还要学会思考。

你来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你为人处世模仿痕迹太重,若是做一个富家翁绰绰有余,但是要想成为管理一方的大员确是灾难。

所以我才问出了这三个无解的问题,让你学会自己思考,你很聪明,为什么要模仿别人?”

“无解?”蒙多一脸懵逼,居然是无解的?那这几天自己找的不还是无用功吗?

程鸿摇了摇头:“要说无解,也不是全无解,这管子《牧民》一书写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民恶始于贫,民贫则使其富,富而教其礼仪,是为教化。

你说陈胜吴广是为恶民,却是反抗秦之暴政而恶,非自恶,王莽之流,只为一己私欲夺汉之江山是为大恶。

为臣之流,不管清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屁股要坐稳,要知道自己是坐在哪边的。

不要打着民众的旗号满足自己的私欲,一心让民众富起来,然后教化他们知礼,懂礼,这才是为官之道。”

蒙多知道这问题没答案心里是崩溃的,可是听程鸿这么一解释,才知道,师长这是用心良苦,言传身教,让自己记住。

蒙多点了点头:“那师长,怎么才能使民众富裕呢?”

程鸿说到:“因地制宜,首先你要知道你们那里有什么,优势是什么,但是切记不可让民众偷奸耍滑,坑,蒙,拐,骗,偷,抢一类事情。

这风气若是行成,那治下将永无宁日,而且这东西若是发现,必须严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但是这严惩都是以人为本,罚可罚,惩可惩,但要留一线人情。

比如一人偷了钱包,虽说是错事,可是却为了医治自己病重的老母,若此人入狱,老母由谁赡养?

这罚是要罚的,打也是要打的,可是身为官员,治下之民身陷囹吾自己却不知,所以这也有错在。

众邻见困而不救是为不义,县令带头借此人铜板一枚,众人若有心,也可借一枚铜板于此人,万万不可赠与。

若是赠与则助长民众不劳而获,一人一钱,百人百钱,便可帮他度过难关,若如此安排,众人皆服。”

蒙多拱手:“学生受教!”

“知道我这几天为什么让你做无用功吗?”

“学生愚钝!”

程鸿笑着点了点蒙多“就说你是个机灵鬼,知道你也不敢说,有什么不敢说的?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我若是有错你为什么还信?敬不是愚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当以超过师长为目标,而不是不敢超过师傅。”

蒙多点了点头,这下绝对印象深刻了,师长的话也不一定要全信。

忽然蒙多有些疑惑,迟疑的问到:“师长,我听说炎黄子孙自传承以来分很多的学派,孔圣人,荀子是儒家,但是师长刚刚提到的管子是法家。

师长本身领兵之人,又是兵家,那师长,我到底算师从何门呢?”

程鸿把茶杯放下:“无门,人不称圣,何来门?念几句《论语》就是儒家了?

好好的学问没做好,倒是把门区分的清楚,孔子问道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你说他是何门?

所以说你现在最主要的是关注怎么学到本领,而不是区分派别,若是有人问起就说~知之甚少,不敢称何门,以免辱没门庭。”

蒙多脸一红,心想:也是,学问还没做好谈什么何门何派?

程鸿敲了敲桌子,丫鬟过来续茶,程鸿说到:“二丫把我房内那个卷轴拿出来。”

二丫白了程鸿一眼,过回去拿卷轴了。

一会儿二丫拿着一个卷轴过来了,程鸿把卷轴递给蒙多,蒙多起身,双手接过卷轴。

程鸿示意他展开,蒙多展开,程鸿那独特的字体立刻呈现在了眼前,蒙多暗叫一声~好字!

虽说这段时间看的都是程鸿写的,可是这用心写和平常抄写可是大不一样。

平常程鸿所书,为了辨认用的全是楷书,方方正正如刀削斧凿一般,虽说程鸿的楷书是临摹颜体字,可是这楷书源于汉末,是由隶书演化而来。

所以程鸿写的再好也只是让人眼前一亮。

可是给蒙多写这篇就不一样了,给蒙多写的这一篇用的是瘦金体。

众所周知这宋徽宗虽然皇帝当的不怎么样,可是一手的好字那可真叫一绝!

都说瘦金体不好写,程鸿当初就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练起来的,吃了多少苦就不说了,说多了全是眼泪。

蒙多打开卷轴以后,这一个个字映入眼帘,这字如同剑戟一般锋芒毕露,若说程鸿的楷书是刀削斧凿,那这瘦金体就如同满弓利箭,出鞘弯刀,有一种越纸而出的感觉。

即使是蒙多这种刚学不长时间的也看出这字不一般,欣赏了一阵,开始看内容~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吾之徒,益西·蒙多,欲学治世之学,赠其《师说》与之共勉。

下面是程鸿的私印。

一篇《师说》字字珠玑,读起来犹如长河入海,浩瀚磅礴,一气呵成。

(师说是韩愈写给李蟠的,李蟠当时十七岁,李蟠出生于贞观元年,这篇《师说》还没有问世,程鸿又一次打了一个提前量,做了一个文抄公。)

把这篇《师说》刚写出来的时候,武二丫和李丽质可是好一顿看,若不是最后那句话,估计这俩丫头都会把这篇文章藏起来。

无疑,这篇文章是绝对的好文章,不说流传万古,但是流传千古还是有可能的。

后面提到的蒙多,也和文章一样流传千古。

蒙多暂时还不知道这篇文章代表着什么,可是等他知道的时候一定会感激万分。

当然,这篇文章之后,两个人的荣辱也系在了一起,若是以后蒙多成为人才,两个人绝对会同时被提起,以及这篇《师说》。

当然,若是蒙多泯于众人,也少不得以后会有人怀疑怀疑程鸿的眼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