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大寨主 > 第四十二章 大地主

明末大寨主 第四十二章 大地主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4: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五月十五日,西山号。

戚山寨商事房主事赵福山笑呵呵的在一份契约上写下名字,契约的内容是买下城北一片两百多亩耕地,而出卖土地的一方则是留城县的一个士绅。

“呵呵,契约已成,三个月为限,我西山号会将买地钱款付清。”

那士绅闻言满脸堆笑,连声答应着,然后拿着一部分银钱起身告辞,只盼着赶紧离开西山号。

送走了那士绅,赵福山也松了一口气,这已经是最后一个卖地的士绅了,看着整齐装在木匣子里面的地契,赵福山对刘炀的手段佩服之至:“这么短的时间,寨主就将留城县士绅的绝大部分耕地低价买来,真是好手段!”

随后赵福山吩咐西山号掌柜翟汉丰照看好生意,自己在一队土匪的护送下,急匆匆的赶回戚山寨,向刘炀交差。

两日后,刘炀带着户房主事白蒙生,以及户房招募的十几个书办下山,来到了留城县西门外十三里的一处地方,这里原本是大片的耕地,足有三千三百多亩,分属于周边的几个村子,只是后来都被左近的两家士绅兼并。

这次刘炀带人来到这里只为了一件事:分地。

时间还早,周围却已经聚集了上千人,大部分都是闻讯赶来的无地流民,还有一些左近村子的少地村民。

只见白蒙生在县衙衙役,以及刘炀亲卫哨人马的协助下,正在按照地契丈量核对这片耕地的情况,刘炀则站在一处木箱子堆成的高台上,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诸位父老乡亲,我乃是戚山寨寨主刘炀,今日到此,只为一件事,那就是分地!”

“我留城县本是人杰地灵之所,但如今却是百姓流离失所,县内困顿贫穷,为什么?就是因为上好的耕地都被大户兼并,以至于富家人少无力耕种土地而荒芜,百姓人多却无地可耕,长此以往必将生变。”

“故本寨主在李知县的大力支持下,散尽戚山寨的钱粮,将县内士绅的耕地尽数买来,从今日开始,便在全县各处同时分地。”

“每户按照人头计算,不论男女年龄,成人一律八亩,孩童一律三亩,每户人口多的,分地就多,人口少的,分地就少。流民分到耕地后,就近安置在左右村子,重新修改鱼鳞图册,从明年开始照常纳税,尔等都听明白了吗!”

刘炀的一番讲解自有亲卫哨的部下高声重复着,直到围观的百姓都听清楚,引来周围百姓的阵阵欢呼,不少流民和贫苦百姓都激动得跪地磕头,嘴里大喊着“刘寨主仁德”、“戚山寨仁义”。

刘炀看着周围脸上也挂上了笑容,自己的两个主要目的全都达到了:一个是大量收获留城县百姓的拥护,另一个就是平均土地。

知县李京奎已经将留城县收缴赋税的事情交给戚山寨来管,这就意味着在平均土地之后,全县的税收将由刘炀支配,平均了土地,就可以增加税收,可以获得稳定的人力支持,更可以为将来戚山寨势力壮大后,铺开新的税制,建立稳定的钱粮供应体系打下基础。

刘炀满意的走下高台,不远处白蒙生已经带人完成了土地的丈量与核对,并开始分地,这边的事情交给手下人即可,像这样的分地现场,在留城县还有十几处,刘炀也几乎将自己的亲卫哨,以及徐明宇的前总人马都分派了出去。

此时刘炀在亲卫哨百总沈从益的护卫下前往县衙,准备就后续修改鱼鳞图册的事情进行磋商。

大明各地府县要修改治下的鱼鳞图册,可不是涂改一番这么简单的,不但要重新编撰,而且新的鱼鳞图册还要一式三份,留城县自留一份,上报徐州府一份,最后一份要上报户部,具体的流程很繁琐。

所以刘炀的意思是“不走流程,只改内容”,说白了就是联合李京奎做一套“阴阳账本”,重新修改过的鱼鳞图册只掌握在戚山寨和县衙手中,上缴朝廷的赋税还按照之前的数额计算。

“要不是此番分地需要县衙的人协助,需要县衙户房交出鱼鳞图册的副本,老子才懒得跟李京奎折腾这些事!”

刘炀心中想着,很快就赶到了县衙。

与此同时,甘老三也在西门外的分地现场,此前已经有县衙的人登记各处流民,甘老三也被记上,此时正焦急的等着叫自己的名字。

“甘老三!”

等了好一阵,甘老三才听到衙役喊自己,急忙挥手跑了过去。

“甘老三,家中仅自己一人,成丁,按规定分地八亩。”

甘老三连连点头,八亩地虽然不算多,但是也能保证自己不被饿死,在如今这个世道里,这已经算是天大的好事了。

“小的明白,多谢刘寨主大慈大悲!”

白蒙生看着眼前这个激动的汉子,和风细雨的说道:“分到了地,我戚山寨还会联合县衙给你安置地方住下,以后就好好耕种,心中要记得这是得了谁的恩情。”

甘老三不断作揖说着:“自然是刘寨主,是戚山寨的恩情!”

“嗯。”

白蒙生说道:“这就对了,以后好好过日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随后甘老三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地契,一共八亩,就在不远处一个名为紫金村的村子外面,在看到虽然已经荒芜,但已经属于自己的耕地,以及村子外围两间破旧的土坯房,甘老三不禁泪流满面。

而像甘老三有一样遭遇的流民、贫苦百姓还有很多,从这天开始,留城县大批百姓实质上成为戚山寨的佃户。

白蒙生在返回戚山寨的路上,随行手下还带着大批的新鱼鳞黄册,按照上面记载的数据,戚山寨已经拥有三万九千六百一十八亩耕地,拥有佃户一千五百八十五户、七千六百五十三口,分布在留城县各处乡野,而刘炀也一跃成为留城县最大的地主。

“寨主这是一手好牌啊,虽然只有七千多户,却能带动全县数万百姓心向戚山寨,用不了多久,我戚山寨便能在留城县一呼百应!”

而按照刘炀定下的规矩,这七千多户新安置的百姓算是戚山寨的附庸佃户,所产粮食也要分成三部分,总结来说,就是“交够朝廷赋税的三成,留足上交戚山寨的佃租,剩下的不论多少都是自家的”。

这基本就是改良后的“大明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刘炀考虑到明末生产力的不足,也做出了相应的变通。例如:百姓上交的赋税,只需要交当年征税和“三大饷”的三成,杂税和剩余的征税部分由戚山寨承担;还有每户要给戚山寨交佃租,每亩二十斤粮食,剩下的不论多少都自己留下。

虽然百姓除了交税之外,还要给戚山寨交租,与之前的境遇并无不同,但是戚山寨承担了大部分的税赋压力,佃租数额也不大,所以整体算下来,百姓的负担其实的大幅降低的。

刘炀希望用这种办法提高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以现在徐州一带平均亩产一百一、二十斤的产量,最终每户每亩至少可以留下几十斤的粮食。

“真不知道寨主是如何想到这样的制度,不但实行起来难度不算太大,而且会让百姓乐于精耕细作,不断提高产量,当真是好事。”

“只是戚山寨要承担朝廷摊派下的全部杂税,以及大部分的征税、三大饷,负担太重了!”

白蒙生想不明白,即便刘炀要博得名声,也没必要如此耗费财力啊?

就在白蒙生带着疑惑返回戚山,准备陆续整理修改好的鱼鳞图册之时,刘炀也跟李京奎商议妥当,后续修改完毕的鱼鳞图册将陆续送往戚山寨。

“寨主!”

忽然,刘炀看到镇抚房情报司主管徐毅常已经等在门外,于是问道:“出什么事了?”

徐毅常面色凝重,隐约还有怒气:“寨主,属下刚刚得到消息:咱们送往沛县方向的一批私盐被人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