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大寨主 > 第一百零三章 矿藏和工坊(一)

明末大寨主 第一百零三章 矿藏和工坊(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4: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炀一行在兵工厂住了一夜,期间刘炀单独约谈了李佐唐,对其部署了几项任务,例如尽快分配工匠和学徒,优先集中能工巧匠到火器坊,等到自己从硭山的几处矿场、工坊巡视回来,就跟着众人一起研发鸟铳和火炮。

在刘炀的计划里,此番不但要攻克火器研发的难关,还要对火药的配制进行把控。

虽然明军早就已经发觉了火药配比不同,威力和性能也各有差异的现象,在洪武年间、永乐年间,明军就装备了多种用途的火药,其中火铳的发射药和火炮的发射药,在配制比例上就有着明显的不同,每一种火药都尽量做到性能最佳。

可是到了如今明军装备的火器大多是粗制滥造,火药的配制更是一言难尽,别说精致的配比了,就连基本的“一硝二磺三木炭”都做不精准,致使做出来的火药威力很差,进一步削弱了明军的战力。

所以戚山寨所使用的火药,只能自己配制,刘炀还要对硫磺、硝石、木炭的比例进行调整,做出最佳配比的火药来。

至于后续的火药颗粒化、定装弹等等,在火铳研发成功后,都是要一一实现的。

次日一早,刘炀早早的集合了兵工厂的所有工匠和学徒,宣布了兵工厂自今日开始正式成立,并且开始运转。

同时刘炀宣布了兵工厂主事、各坊管事、工匠、学徒四等的工钱。

主事李佐唐自然是工钱最高的,每月工钱比照军中屯长一级发放,每月是五两银子,各坊管事次一等,比照军中队率发放,每月二两银子,工匠比照军中什长,每月是一两五钱银子,学徒是一两银子,与军中普通乡勇一样。

如今随着军队扩编基本完成,刘炀也对一众部下的高低进行了规定,戚山寨各房主事一律等同于军中军侯,各房主管、兵工厂和各处工坊、矿场的主事全部等同于军中屯长。

赵康比较特殊,其职位高低等同于军中军侯,与各房主事同级。

如此,戚山寨众人的顺序高低也都捋顺了,兵工厂的数百工匠、学徒更是振奋不已,这样的待遇,每日还有三餐管饱,放眼当今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家来了!

随后刘炀将“话语权”交给了李佐唐,让李佐唐安排众人具体的工作内容。

原本不善言辞的李佐唐此时说起兵工厂的各种事务,却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但安排的井井有条,而且整个人也充满了干劲,完全不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也让刘炀不由感叹自己有“识人之明”。

安排好了兵工厂的事务,刘炀便在赵康的陪同下,由屯长吕邝带人护送着前往硭山一带,视察各处矿藏、工坊。

刘炀一行的第一站,是硭山余脉里的铁矿场,以及周边的冶炼工坊。

“......这边的铁矿是赤铁矿,矿石的品质还不错,周边的冶炼工坊每月可出产精铁三万八千多斤......”

铁矿这边没什么好看的,赵家在这边有数百名矿工,矿场上有完善的“流水线”,下矿开采、运送矿石、碎石等等环节,都是有条不紊。

而且此时明代的开矿技术其实还是非常先进的,不但可以开采数百米深的矿洞,而且对于矿脉走向的掌握,以及矿洞支撑的技术,防水淹、防毒气等等措施,都非常到位,比同时代的西方先进了许多。

于是刘炀率众来到冶炼工坊,这处工坊有二十多座高炉,而且还是加上了鼓风机和储热室的高炉,刘炀看过之后啧啧称奇。

“我原先还想着到这里展示一番‘金手指’呢,想不到赵家这边已经掌握了鼓风机、储热室的技术。”

刘炀心中暗暗想着:“看来古人只是见得少,并不是不聪明,这两样穿越者常用的技术点,在这里展示不出来了。”

其实刘炀不知道的是,早在明代初年,南方的不少矿场就已经开始使用鼓风机来增加高炉的含氧量,以增加炉内热度。

最晚在万历年间,江南一些矿场就已经开始在高炉加上储热室,以节省燃料、提高热量。

赵家常年与南直隶不少商贾做生意,使用这两样技术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后刘炀看到冶炼工坊北面还有一片空地,说道:“一个月三万八千多斤的产量还是不够,最好在那边扩建一些高炉。如果铁矿场供应的矿石不够,也可以从外面购买,或者寻找新的矿脉,需要钱粮的话,随时可以向本团练汇报。”

赵康心中暗暗称奇,这么多的铁料还不够?不过赵康明白自己的位置,只是当即领命,心中暗暗盘算着如何扩充产量。

随后刘炀等人的第二站来到了煤矿场,这里的情况和铁矿场一样,只不过多了一道洗煤的工序,随后这些煤炭就被送到了不远处的焦炭工坊。

“走,去焦炭工坊。”

这处焦炭工坊专门负责将煤炭焦化,其实炼铁并不是直接使用煤炭来烧,因为煤炭之中含有大量的硫,不但释放的热量低,而且煤炭之中的硫还会严重影响钢铁的品质,所以需要先将煤炭焦化,去除其中的硫化物。

焦炭工坊就在煤炭矿场附近,刘炀一行进入工坊后,迎面就看到了许多土窑,根据赵康的禀报,这些土窑就是烧制焦炭的火窑了。

刘炀在众人的簇拥下上前查看,只见这些土窑大约有三米左右宽,长十米左右,高度只有一米多一点。不过这些土窑的窑墙很厚,厚度足有一米左右,土窑的口是二十厘米见方的样子,这是刘炀第一次见到烧制焦炭的土窑,所以看得比较仔细。

赵康见刘炀看得仔细,于是便在一旁为其讲解:“......团练有所不知,炼焦所使用的燃料可便是煤炭,将煤炭直接装入土窑中,均匀地分布在土窑内,以保证炼焦的效果。接着便要点燃土窑内的煤炭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火候,以保证炼焦的效果。”

刘炀点了点头,知道了在加热的过程会很耗费时间,这个炼化的过程需要持续数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具体的时间取决于煤炭的质量如何。

而当炼焦过程结束后,需要将土窑内的焦炭取出,并进行熄焦处理。熄焦的方法可以是喷水冷却,也可以是自然冷却,不过赵家这边为了节省时间,都是直接喷水冷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