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寒门枭龙 > 第242章:背后捅刀的

寒门枭龙 第242章:背后捅刀的

作者:登临九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8: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但他现在等不及了,毕竟,要是让别人知道子弟军战力是渣渣,真正可战之兵,估计只有五千,你说其他势力会不会动靠山村?!

答案是肯定的,既然是这样,他怎么可能会让别人捷足先登。

想到这,陈仁连忙调动兵马,亲自向杨林迎了上去。

而刚逃回啸林军主力驻扎之地的杨林,很快就迎来了陈仁的攻击。

刚一接战,剩下的子弟军以及最近他召募的一万多军兵,则直接全军覆没。

面对着人家的五万精兵,那淘汰下来的军兵,根本就不堪一击。就连新召募的一万多人,也被感染,几乎是不战而溃。

杨林是欲哭无泪,亏得他还对外一直想借子弟军的名头来给敌人造成心里压力呢,可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而他自己则在在护卫的护送下,逃回了京都,本来信心满满的以为凭着自己的能力,肯定能够平定叛乱的。

甚至还觉得以子弟军的战力,肯定能够轻松取胜,哪想到,他收到的子弟军,竟然是这样的德行。

不过,他觉得江潮肯定不敢忽悠他,唯一的可能就是子弟军的战力根本就不行。

之前的那些战绩,大部分应该是最早的子弟军所得。

又或者说,战绩被夸大了。不然,他到手的子弟军,哪可能会这么的不堪一击。

与此同时,整个天下也知道了,杨林在收编了三万多子弟军后,竟然大败而归。

一众势力的人,都对子弟军的战力产生了怀疑,所有势力已经在蠢蠢欲动。

特别是江潮离开了宁洲府之后。这些势力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夺下靠山村了。

有的势力已经发兵开拔。数股势力开始往宁洲府靠近。目标就是靠山村。

宁洲府的慕容宫得知这个消息后,准备发兵去支援,但是却让东离鹰差人送来的江潮的亲笔信劝退回去。

江潮早就猜到这种可能,不然,他也不会留下三万多的子弟军了。有这么多子弟军在,还怕那些屑小之辈吗!

在得到江潮的亲笔信后,慕容宫只得是死守宁洲府。将希望寄托在江潮能够运筹帷幄下。

江潮也是怕宁洲府丢失,到时想要夺回就难了。既然这些人的目标是靠山村,那他就引这些势力去靠山村决一死战。

哪怕,江潮不在靠山村,他也相信子弟军的战力,以及东离鹰等人的军事才能。

而江潮得到消息的时间,已经靠近了安西府了。只不过,他却并没有进入到安西府。皇帝想要搞事,肯定会找他麻烦。

他早就不将希望放在朝庭上了,就算是过来据敌,他也不是为朝庭据敌,他是为天下百姓据敌。

在安西府和平原府之间,有数座小城,其中以东型关最适合迎战契丹军。

那里之所有叫东型关,是因为这个地方将平原府跟安西府一分为二,想要进入到安西府,就必须得经过东型关。

此关建于两座大山之间,正好扼守住两府之间的通道。契丹军现在应该已经派先头部队占领了东型关。

毕竟,这可是他们进攻安西府的必经之地,如果不能够拿下,只怕很难找到机会进攻安西府。

就算是绕路的话,需要的时间也极长。而且,那一带山高林密,搞不好就要迷路。

不是当地人,根本就不敢绕路而行。

以二万人去守东型关,倒是有些浪费了。江潮分出了五千人,剩下的近一万五千人,则分成三路埋伏在东型关后的几个高地。

就算是契丹军突破了东型关,迎接他们的,将是迎头痛击。甚至会将十几万的契丹军留在这里。

江潮让东离山、南明图、北琼方各领五千军以三个方向呈犄角之势在东型关形成一个口袋状。

自己则领五千子弟军,准备去探一探东型关的状况,如果东型关被夺,他则想办法将东型关给拿下。

就在江潮带领着五千子弟军赶往东型关,剩下的三路子弟军埋伏在关前时。

从安西府的四个方向,各来了三万大赵军,他们是皇帝和郑安调派过来准备拦截江潮的。

只不过,子弟军的行军速度太快,等他们赶到安西府时,江潮已经越过安西府,直接向东型关而去了。

四股大赵军合兵一处,总兵力加起来有十二万之众。他们分别是由四位知洲领军。

皇帝将就近四个洲府的四洲之兵调了过来。目的就是想办法弄死江潮。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江潮交出兵权。以四洲之兵威逼。

如果江潮知道自己一心过来御敌,皇帝不仅不帮忙不说,竟然还在背后使绊子,不知道他会怎么想。

“黄知洲,陆知洲,陈知洲,此行陛下有令,让我等围住子弟军,再想办法将江潮引来同我等相见,最好是趁机将江潮拿下,再治他一个出战不力的罪名。又或者治他消极殆战之名。陛下说了,生杀任由我等定夺。”

四名碰头的知洲中,其中一名知洲看向对面的另三名知洲道。

“梁知洲所言,我等倒是赞同,只是,那江潮已经去往了东型关,我等难道也要跟着去东型关相逼吗!”

其中被喊着黄知洲的,神色中透出一股耐人寻味之色道。

“是啊,我等说治那江潮消极殆战,可人家比我们还积极,而且,此时正值江潮对抗契丹军之时,我们若在背后使绊子,难道,就不怕便宜了那契丹鬼吗!”

陆知洲脸上明显露出一股愤慨,他声音冰冷的道。听他的语气,似是对皇帝的命令很是不满。

毕竟,皇帝昏庸,毫无大义可言,但是,底下的官员,也并不是人人都是无大义之辈。

不然,整个大赵只怕早就已经倒塌,不需要等到现在了。最少,眼前的四名知洲,除了说话的梁知洲之外,剩下的三名知洲,对皇帝颇有微词。

“梁知洲,就算这是陛下的命令,但此刻国难当前,本官实在是做不到枉顾国义大义和民族大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