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嫡女重生后每天都在打脸 > 第119章 流民

嫡女重生后每天都在打脸 第119章 流民

作者:文心滴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8: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郑妍闻言委屈更甚,而几日后,听闻太子要因庆丰洪灾处理不慎一事而被陛下问责,这份委屈就演变为惊慌。

太子在庆丰修筑的堤坝,在一行人回京后,便在去而复返的大雨冲击之下尽数崩塌,洪泄数百里。

因太子离去时,在庆丰城门口慷慨激昂宣讲一番,直言皇天庇佑,庆丰此后必会风调雨顺,百姓安康,许多离家的百姓又搬回河堤旁居住。

故而此次堤坝崩塌,造成的伤亡乃庆丰史上之最!消息一传回盛京,太子便被禁足东宫,原工部尚书被革职查办。

又紧锣密鼓地派定王筹备人马,前往庆丰处理洪灾。

如今庆丰便如烫手山芋,谁沾上,便要舍掉一层皮肉。

因为宋元珠一事,宋阳沉去求见了定王好几次,每次都是面都没见到就被打发了出来。如今出了庆丰一事,更是每每被拦在门房处,连定王府都不能入内。

这下,宋阳沉是真的心急了,就连素来惯常装出的儒雅神色都做不出。若不能在春闱前将宋元珠送入定王府,春闱一过,王映雪就要送命。届时宋青玉有了婚约也就罢,宋元珠必得守孝三年。三年一过,定王哪还记得宋元珠这个人!

在定王离京之前,必得让宋元珠入了定王府才是。若再晚几日,只怕宋元珠要坐不住了。

确实如他所想,宋元珠的确心急如焚。她身子给了定王,却在离了王府之后,再未得到定王的只字片语。如今只能在府中被动地等着,心头后悔和期待两种情绪颠来倒去地交织,直将她的心犹如在油锅上煎了个来回。

又有春风得意的宋青玉在一旁衬着,叫她如何不心焦。

她的暗自比较,宋青玉丝毫无知。京郊流民愈发地多起来,原本施粥的几户人家,如今每日都排着长队。从早到晚,可流民的队伍仿佛没有尽头一般。

每日粥放完了,还有许多流民没有领到,在粥摊前哭闹不止。

宋青玉联合书院的几位学生,一人凑了些银钱,买了些米,在城外多支了几个施粥点。平日与她交好的贵女们纷纷解囊相助,让她意外的是,凤飞云竟也加入了进来,以左相府的名义在北庄支了一个最大的粥铺。

其他施粥点,都按着宋青玉之前给姚文星的法子,白米掺着米芾煮,哪怕口感不好,可也能让缺衣少食的流民勉强填饱肚子。

凤飞云却独树一帜地用上好的白米煮出一锅锅浓浓的白粥,上好的白米隔着老远都能闻到香味。里头甚至还搀着肉沫,叫饿了许久的流民仅是看一眼,都要不住地咽口水。

凤飞云甚至穿着简练的衣裳,站在粥铺前,亲自为流民施粥。一时间,北庄的流民人人都将凤飞云奉为天神,称她和善慈悲。

每日在凤飞云粥铺前排队的流民是最多的,几乎从早到晚都不停歇,便是到了晚上没有轮到,那些流民也会留在原地,好第二天便能喝到凤飞云亲手打的粥。

在她的对比下,其他口感不好的施粥点,便被流民唾弃为黑心人,拿猪食糊弄人。

凌月舒很是气愤:“你让人将口感不好的米芾掺入粥中,本就是为了让真正的流民都能填饱肚子。偏她为了名声,反其道而行之。好处都让她一个人得了,依我看大家都别干了。”

在她看来,凤飞云这种行径好比做生意的商人靠破坏行业规则来招揽客人。可商人图利,凤飞云哪有利可图呢?

凤飞云自然有利可图。不过短短三天,她的美名就经流民之口传遍整个盛京,大有成为盛京第一贵女的架势。

而定王离京在即,临行前,照样来了一趟北庄,找从庆丰而来的流民了解情况,同时也显出他的大义和爱民如子。

可这一行,却让他大吃一惊,“流民之数怎会如此之多!”

他对庆丰一事的认知,还停留在太子出发之时。彼时的北庄因姚文星主持有方,流民多而不乱。甚至背井离乡之时,因为盛京贵族的救济,而满怀感激之情。

可此刻的北庄比起之前,显得混乱许多。一来流民多了数倍不止,而来大部分流民都拥挤在左相府的粥铺前,多有推搡争夺,哪怕左相府派了侍卫看管,效果也并不佳。

当然,这一切都无损于凤飞云的美名,甚至还因为抢夺的场面越发热烈,而让她愈加声名大噪。

此刻定王仪仗到来,北庄施粥的人便是以凤飞云为首来拜见。

凤飞云听得定王此言,露出一个骄矜的笑:“小女们在北庄施粥,是以流民都慕名而来,如今庆丰流民尽聚于此,不似以前散落、藏匿盛京各处,看起来才显得格外多。”

她邀功之情溢于言表,就连定王都有些怪异地看着她,“此前在北庄负责赈灾一事的不是诚郡王世子吗?怎的如今换了人?”

凤飞云面上神情一顿,随即有些尴尬地往后看了一眼。诚郡王府的管事自定王来时,便乖觉地站在一旁,此刻立即上前,解释道春闱在即,世子在府中温书,得闲时才会来北庄,看看米粮是否够用。

众人都没有说话,凌月舒甚至幸灾乐祸地看着她的背影,跟宋青玉耳语道:“我看她是被捧得太过,连自己是谁都分不清了,还真以为北庄赈灾最大的功臣是她呢。”

宋青玉轻轻往前一步,挡住她的身影,转而给了她一个小心说话的眼神。

她这动作,引得定王看向她,朗声道:“九弟妹!你来说说,如今北庄流民间的局势如何。”

凤飞云面色难看了一瞬,随即又立刻舒展开,坦然自若道:“正是,前几日,还是青玉主动在书院,叫书院的学生们一起来北庄赈灾。”

她无视众人脸上嘲讽的神色,微微让开半步,好让宋青玉露出身影。

她口中点明宋青玉也是几日前才来的北庄,比她好不了多少。其心思毫不掩饰,贵女们又是偷偷掩唇而笑。

宋青玉上前一步,并未因他口中喊的九弟妹,而放纵礼节,仍是恭敬行礼:“这几日庆丰而来的流民数量的确骤增。

一来,庆丰洪灾比之上月,要严重许多,流离失所的百姓也愈发多了。二来,其他施粥点,都是普通的米粥,唯左相府施的是上好的白米肉粥,故而排队的人特别多。”

闻言,凤飞云面上又露出傲然之色,“父亲早有教诲,百姓乃国之依仗,为官者该将百姓视作家人,一饮一食皆因悉心照料。流民亦是大楚百姓,小女惟愿略尽绵力,让老百姓们吃得好一些。”

定王初听时,还赞许地点头,听到后来,那种怪异之感又浮上心头,“之前诚郡王世子在时,用的是什么粥?”

宋青玉忙道:“世子也是用普通的米粥。并非世子苛待流民,而是若米粥太好,总有非流民的百姓排队冒领。故而世子将普通的米粥掺入米芾,如此虽口感不佳,却能保证只有最需要救济的流民来领取此粥。”

……

听完她的解释,定王才知道心中怪异的感觉从何而来。

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嗤笑声,就连定王也露出掩饰不住的笑意。偏又要保持风度,只得极力将嘴角往下压,整个人看起来滑稽无比。

他轻咳了两声,“原来如此,九弟妹,你带本王再细看看这些流民,本王心里也好有个底。”

定王与太子,二人虽说是如出一辙的自傲,可定王为人城府却要深上几分。宋青玉犹豫片刻,又将那日对太子举荐的工部聂如推荐了一番。无论庆丰的功劳落在谁身上,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大福。

定王出现在北庄这一消息,不出半日便传入宋阳沉耳中。他连温书都顾不上,立时带着宋元珠打扮一番出了门。

宋元珠比起前次去定王府上之时,更显消瘦几分,看起来神思不属,弱不禁风。

二人直奔北庄而去时,定王正在诚郡王府管事之人陪伴下巡视北庄,宋青玉只不紧不慢地坠在后头。

宋元珠一下车,一眼便看到人群中众星拱月的定王。只见他气度雍容,于人群中颇有俊朗高华之感。偏偏,她盯了许久,定王都不曾往她这边看一眼。

宋元珠心下激昂,几乎是脑子一热,抬脚就往定王处走去。还是宋阳沉眼疾手快地拉住她,“忘了来时我与你说的计划吗?”

宋元珠猛地惊醒过来。

下人走到宋青玉身边,轻声说了句什么。便见她回首望来,见到兄妹二人,微微皱眉。

宋元珠神情自若地走入贵女之中寒暄着,见宋青玉走近,忙笑着迎上去道:“姐姐忙了这许久,可累了?父亲命我做了些点心带给姐姐。”

宋青玉看了一眼她端着的红豆软饼,又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宋元珠的神情。

“姐姐,多少尝一些吧,这可是父亲的心意。”

乔月忙接过那一筐子点心,笑道:“小姐来之前便用过膳,此刻还不饿呢。二小姐的心意奴婢先收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