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三百六十章 兵临城下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三百六十章 兵临城下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月初三,燕军自瓜州渡江,与盛庸守军激战,目睹水师投敌,战意荡然无存的南军根本没作什么抵抗,不管盛庸如何驰马训斥,如何呐喊鼓励,拿着武器的士卒们也没有丝毫战斗的勇气。

大厦将倾,猢狲先散,燕军甚至没付出什么代价,就轻松地突破了南军沿江布下的防线。

六月初六,燕军至镇江,守将童俊开城投降。

六月初八,燕军驻扎于龙潭,金陵震动。

听闻水师投降,燕军过江,甚至已经打到了距离金陵只有三十里的地方,朱允炆骇得魂不附体,他徘徊殿间,召集文武问计,却没人能给他像样的提议,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如果是扬州的失陷只是让百官有些呆滞,此刻燕军兵临城下,简直让所有人都恍若做梦一般恍惚了起来。

危急关头还是方孝孺拉了他一把,在方孝孺的建议下,和燕王有旧的曹国公李景隆、时任兵部尚书的茹常等官员前往与朱棣谈判拖延时间,再依照练子宁的建议,收拢百姓,关闭城门,坚固城防,固守待援。

此时的朱允炆是真的想要议和了,他宁可割让半壁江山,也只求这位被他惹毛了的四叔赶紧撤兵,回去北平,但朱棣好不容易过了长江,怎么可能同意这种要求?所以当李景隆等人来到位于金陵东边三十余里的龙潭时,并未在大营中等候,而是高坐马上的朱棣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嘴里只说了一个字:“滚!”

茹常倒吸了一口凉气,知道朱棣是连场面话都不想说了,此刻的他看着三十里外的金陵早已按捺不住心底的那份躁动和杀意,要不是大军仓促过江又遇大战需要休整,此时早已兵临城下,哪里还会在这里听他们废话?

可毕竟是领了旨意来的,茹常还是得再努力一下,他看了李景隆一眼,只见这位曹国公神色从容,毫不慌张,不禁暗暗称奇,李景隆惨败在朱棣手上两次,名声地位一落千丈,怎么看起来李景隆心中竟是毫无芥蒂?

见李景隆没有说话的意思,茹常也只能惶然俯首道:“殿下,臣等奉陛下之命,前来求和,只要殿下退兵,陛下愿与殿下共治天下,只要殿下应允,陛下可以先行昭告天下...”

朱棣眉头一皱,看向茹常:“俺以前可曾有过过错?朝廷无端削藩,要俺去做那阶下之囚,还把俺的弟兄一个个逼得自尽,逼成庶民!如今俺奉天靖难,只为铲除奸佞,扶正朝纲,那‘奸佞榜’俺已奉给了陛下,陛下不愿意动手,那就让俺来!只要看不见这三人的人头,俺就要依起兵靖难时诏告天下之言,入金陵,杀奸佞!”

“殿下...”

茹常还想再说,朱棣却不想再听了,他一拨马缰,冷喝道:“尔等自去!”

几个亲卫轰然前踏,前来议和的众官员不敢再言,只能惶恐不安地议论着离开了,站在最前方的李景隆深深地看了一眼一直站在朱棣身后的顾怀,眼中满是感激,当初他降了燕王,多少有点被逼上梁山的意味,很是不情不愿,但如今燕王成功在即,他心里欢喜不已,自然不会像茹常他们那般惊慌,不过这些官员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所以他也不敢多言,生怕露出什么破绽。

披甲佩刀的顾怀轻轻向他笑了一下,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李景隆心中登时安定下来,忙也做出一副惶然模样,跟着茹常几人返回金陵了。

看着几人走远,顾怀转身走入军营,追上了朱棣,他要与朱棣商议一番攻城细节,还有万一城破,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只是还没问出口,他就看到了牵着朱棣马缰的纪纲。

这几个月连番作战,当了朱棣马夫的纪纲立下了不少功劳,这个时代的亲卫马夫可不止负责牵马坠蹬,他还负责保护主帅安危,处理一些小事,朱棣让纪纲做马夫,未必没有留在身边就近考察一番的意思,而纪纲也给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身材高大,能文能武,作战勇猛,照料朱棣也心细如发,他很快得到了朱棣的宠识,这才几个月?他居然靠军功做到了亲卫里的百户。

可即使是百户,他依然以替朱棣牵马为荣,顾怀此时才猛然觉察到,这几个月战事连绵,原来不知不觉间,这个纪纲居然又让他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他的脸色沉了下来。

……

议和官员无功而返,朱允炆面色惨白,曾几何时,燕王朱棣步步退缩,兵权全无,甚至把三个儿子送到金陵为质,自己在北平装疯卖傻,只求朝廷能放他一马,可谁能想到今时今日,他竟然还嫌半壁江山不够?

眼见朱允炆神情惨淡,文武官员一片死寂,方孝孺只能硬着头皮开口,请朱允炆下旨派出第二批使臣议和,既然朱棣不给官员面子,那就让被困在金陵的诸王去,反正只要能拖延时间,战局就说不定还能有变化。

仓皇无助的朱允炆形同木偶,一听到有建议,不管有用没用,立刻照办,于是谷王安王也就出城往燕军军营走了一趟,结果自然也是无功而返。

此时已经没人能关心朱棣为什么会放回这几个藩王,而这几个藩王为何也不借机脱离金陵这个牢笼了,前前后后三次议和俱都铩羽而归,百官都看清了朱棣的那一份决心,他们再也给不出像样的意见,偌大朝堂,竟然无一人能站出来为朱允炆分忧。

听了诸王回报,朱允炆终于是忍不住心中的那份恐惧,在金殿上放声恸哭,百官见堂堂天子如此失态,也不由有些动容,当即有官员站了出来,劝朱允炆逃去四川,凭借天府之国的险要地势和粮米的充足,以及大义所在,整顿之后再战燕王,但马上又有人出列反对,说四川太远,应当逃到浙东,毕竟朱允炆刚刚继位,就削减了江南税赋,甚得浙东地主豪强的拥戴,而且那里又是大多数文官的故乡,根基牢固。

一时之间朝堂上吵成一团,都在争论逃到哪里东山再起会更好,这些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把心乱如麻的朱允炆听得越发彷徨无措,想要听听自己亲近大臣的主意,可放眼望去只有个方孝孺在那里傻站着,下旨召还的黄子澄齐泰如今还未还京,一股怨气油然而生:“事出汝辈,如今却要弃朕而去吗?”

这话杀伤力太强,方孝孺可就有点吃不住劲儿了,可他还没说话,一旁的练子宁终于是看不下去这凄凄惨惨的景象了,出列厉声道:“金陵城墙坚固,粮食充足,城外还有京营的数万兵马,如何不能守?!逃往南方,岂不是自毁长城?为今之计,只有死守!待各路勤王之师赶到,金陵之围立解!”

他接着补充道:“城外兵马百姓,尽皆调入城中,再焚去周围一切屋舍、树林,燕军没有攻城器械,无法奈何金陵高大的城墙,而且城中兵马足够,青壮充足,粮草满仓,守城器械一应俱全,铁铉铁大人守济南都能坚守三个月,逼退燕王,陛下亲自坐镇金陵,军心士气定然不是济南能比的,只需守上一个月,各地勤王大军都会纷纷赶到,到时候燕王纵不大败,也要被逼回北平!”

朱允炆闻言登时像找到了主心骨,连连称善,毕竟逃离熟悉的金陵,他实在有些不愿意,只是想到燕王善战,他终究担心金陵会守不住,询问到城池失守该当如何时,刚才还呐呐不敢言的方孝孺立刻跳了出来:

“若是守不住城池,陛下身为天子,为江山社稷而死,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终究是个老学究,话还是很硬气的,毕竟历朝历代有点骨气的君王都会这么选,他自然不知道“死”这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也没上战场经历过生死,但他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若是城破,朱允炆...就该随着江山的倾覆一同死去。

朱允炆的脸越发白了,这些时日他一直逃避这个话题,但此刻方孝孺却把事实血淋淋地摆在了他眼前,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在那一刻做出所谓的正确选择。

他只能安慰自己,朱棣连济南都打不下来,何况是京城?只要守上一个月,只需要一个月...

可他们都不懂,这个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大殿之上,李景隆低下了头,就算气氛严肃成了这样,他嘴角的那一抹浅淡笑意,却是怎么都没办法压下去。

不行,不能给人看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