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三百四十章 真定城下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三百四十章 真定城下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从去年济南被围,消息却迟迟不能南下的事情过后,朝廷就加增了好些条对北面的军驿,夹河一战后盛庸的奏表,自然也以极快的速度传回了金陵。

好不容易在东昌之战后歌舞升平了几个月的朝堂,也再一次回忆起了这两年被燕王朱棣支配的恐惧。

所有人都不敢出声,一是陛下脸色阴沉,这时候站出来万一惹了陛下不开心,未免得不偿失;二就是...黄子澄念出来的战报未免也太古怪了一些,什么叫天时作祟?打仗关他娘的天时什么事?

唯一高兴的,大概就是站在勋戚队伍里的李景隆了,只是笑意也不好表露得太过明显,不过这两个月来人人都知道李景隆是议和派的领袖人物,如今燕王打了败仗,他那套“燕王不可力敌”的理论,怕是又要在朝堂响上好些天。

相比于朝堂的死寂,民间的气氛就好上许多了,毕竟为了避免民众恐慌,大臣们一合计,这消息一开始就没打算向民众们透露,老百姓嘛,从来都是听喜不听忧的,让他们知道燕王被挡在北边就行了,真老老实实什么都对他们说,还指不定要出什么事。

朝会一散,李景隆就晃晃悠悠往外走,比起去年大败回京时的落魄,如今他可以算得上是春风得意,去年的狗不理包子,现在也有稀稀落落的官员上来行礼搭讪了,当然,这些官员都是主战议和的,那些要置燕王朱棣于死地的,怎么可能给他好脸色看?

一路应付着交好的官员,李景隆就这般出了宫,他在朝堂没有任职,散了朝自然想去哪儿去哪儿,只是还没等他想好今天去哪个议和派官员家里共商大事,一名老仆就走近了曹国公府的马车:

“国公爷,魏国公有请。”

徐辉祖?李景隆有些纳闷,不知道白沟河一战后一向看他不顺眼的徐辉祖怎么会找上他。

当初一场大败,负责断后的徐辉祖跑得没李景隆快,李景隆退兵济南后,平安郭英等将领散落各地,徐辉祖知道凭他手上的兵力无法阻挡朱棣,便把断后的大军交给了平安郭英他们去打游击,自己则是径直南下,准备在朱棣的南下之路山东布置防线,谁知朱棣把济南围了个严严实实,李景隆头也不回地逃往徐州,徐辉祖知道事不可为,便咬咬牙回了金陵,准备履行监军职责参李景隆一本,可谁知他走得慢了些,前脚刚到,李景隆后脚就自缚入京请罪了,他也被朱允炆闲置下来,再之后就是盛庸的故事了。

这几个月徐辉祖一直看李景隆不顺眼,尤其是李景隆开始在朝堂上蹦跶以后,两人简直成了仇家,要知道徐李两家是大明最大的将门,往日交情甚为不错,如今能到这番境地,足以看出徐辉祖对李景隆的厌恶。

一念至此,李景隆本想拒绝,但联想到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他最终还是决定去看看徐辉祖打的什么算盘,只见那老仆领着马车一路绕行,没有去中山王府,反而到了金陵最大的酒楼,李景隆走进雅间,就看到了正凭栏饮酒的徐辉祖。

李景隆吊儿郎当地走了过去:“哟,这不是魏国公嘛,真是好久不见呐...看起来魏国公日子过得不错?怎么有些发福?”

徐辉祖轻轻皱了皱眉:“不要阴阳怪气。”

这么一说李景隆眼睛更斜了,当初他差点被推出去砍了,也没见世交徐家站出来说话,这几个月更是看都不被徐辉祖正眼看一眼,自然心中有气,当即转身就要走:“魏国公不喜欢听那就罢了,告辞!”

“等等,”徐辉祖无奈至极,“昨日御书房的事情,你听说了么?”

“什么事?”

徐辉祖幽幽开口:“夹河一败,盛庸损兵折将,战损近十万,平安吴杰率兵赴援,听说盛庸一路逃回德州,便也连忙还师真定,陛下勃然大怒,在御书房拍着御案大骂前线将士首尾两端,不肯用命,枉费朝廷钱粮。”

李景隆还是那副歪眉斜眼的模样:“关我什么事?”

徐辉祖放下酒杯,转过身子,凝视着李景隆:“你是带过兵的,盛庸奏表上那番说辞,你信么?”

“大风刮起漫天尘土,目不能视物,军令不能传达,以致大败?”李景隆翻了个白眼,“信个屁。”

徐辉祖点点头:“果然也就只能糊弄糊弄朝廷里那些书呆子...你都能明白,看来其他武将也是能想明白的,他们不说话,估计还是那几个书呆子的原因。”

这是什么话?李景隆愣了愣就想发火,但徐辉祖好像比他更气,沉默片刻之后,狠狠地一拍栏杆:“方孝孺、黄子澄一对书呆子!根本不懂军事,齐泰堂堂兵部尚书,也是个文人!这几人恶补了几本兵书,就敢指手画脚,夸夸其谈!盛庸一个大老粗的春秋笔法,也能把他们糊弄了去!”

他越说越是火大,往日那副风轻云淡温文尔雅的模样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咬牙切齿:“这盛庸是个说谎都不会的!他说与朱棣血战一夜,第二日已经变成短兵相接的混战,这又不是燕军骑兵冲锋的时候,可以借狂风之力,双方既已肉搏,这时起了风沙,对朝廷大军无益,难道对燕军就有利了?败了就是败了,还敢胡说八道一通,把那燕逆吹成天命相助,偏偏朝中这几个废物还不察觉,真是岂有此理!”

听徐辉祖对盛庸一通怒骂,李景隆心头快意,也就把刚才徐辉祖对他的暗讽抛之脑后:“你跟我说这些做什么?”

“这些时日金陵的传言,你也听到了,不知多少燕逆奸细成天在民间造势,说那燕逆是真龙天子,这下好了,盛庸这封奏表一上,岂不是坐实了这一说?朝廷想要瞒下这场大败,瞒得下去?刚才我就派人去民间打听了,果然已经有消息传了出来,这金陵,还不知有多少燕逆的人在推波助澜!”

他低头看向栏外的街道:“胜败本是兵家常事,输一场,还能打回来,若是方黄齐三人想保盛庸,御前进言一番,着盛庸戴罪立功,陛下听进去,也就罢了...但盛庸糊涂,居然用了这样的法子推卸责任,方黄之流更是愚蠢!盛庸敢说,他们就敢信!连辅政大臣讨逆将军都在帮燕逆造势,当人人都信燕逆是真龙之命...嘿!”

李景隆打了个哈欠,他想得虽然没徐辉祖这么深,但那战报他一听就有问题,早就猜到盛庸怕是也用起了春秋笔法,只是...这跟他有屁的关系?他现在是燕王的人,巴不得燕王越战越勇,早点打到金陵,徐辉祖搁他面前痛心疾首个什么劲?

“要不魏国公递个折子,拜见一下陛下,进言一番?”

见李景隆丝毫不上心,徐辉祖脸色阴沉下去:“这个理由已经晓谕群臣,燕逆的人势必不会传出真实情况,一定会抓住这一点拼命鼓吹,如今已是覆水难收,此时进言于事无补,还会动摇群臣,你觉得我会做?”

“那魏国公究竟想做什么?”

徐辉祖阴冷的目光一闪,他玉树临风的高大身子微微前倾,语气幽深:“方黄三人是削藩官员之首,我虽然不会赞成议和,但这么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窃居庙堂,长此以往,朝廷危矣!”

“我可以和你联手,只要把他们,轰下去!”

……

滹沱河畔,顾怀蹲在河边,看着水中嬉戏的鱼儿,伸手轻轻拨弄了一下水面,骤然而起的波纹便刻出了春风的模样。

真定城实在太大了,大到赶到城下的燕军根本没办法围城,只能在滹沱河畔扎营,而平安和郭英似乎也打定了主意据城坚守不敢出战,这几天燕军派了好几拨士卒去城下叫骂,除了得到一阵箭雨,连真定的城门都没见动一下。

军营里太过沉闷,连高声喧哗都得挨军法,顾怀实在不喜欢多呆,便借着巡视周遭的名头,带了十几骑出来走走,不知不觉就到了建文元年和耿炳文血战的战场,如今放眼望去,莺飞草长,哪里还有当时那血流成河的模样?

一旁的魏老三趴在河边喝水,看得顾怀一阵皱眉,这厮是不是忘了这河曾经被血染红?说不定至今都还有南军士卒的骨头埋在河里,这厮也不嫌恶心。

他拍拍手站起身,身上的甲胄换回青衫后倒是轻便了很多,在春风里布衫也肯定比铁甲舒适,但看着远处的真定城,他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感觉一下子又回到了两年前...平安郭英铁了心要当缩头乌龟,还真是拿他们没什么办法,盛庸现在是被打废了,但不拿下真定,德州也不好打,当初朝廷大军被打散了真定兵力自然不成气候,但吴杰这老侯爷在真定勤勤恳恳经营了这么久,留着始终是个隐患。

已经建文三年了,印象里差不多也快接近尾声,为什么连一点要赢的迹象都看不出来?如今燕军虽然重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但朝廷还是那个朝廷,兵力打散了再招,燕军退了就收复失地,长此以往,怎么可能耗得过?

朱棣到底是怎么赢的?

有亲卫发出欢呼声,吸引了顾怀的心神,王五提着只兔子憨憨地笑着,熟练地在河边开膛破肚,架起火准备烤野味,顾怀失笑摇头:“给我留只腿。”

果然军粮吃多了总是会馋野味...不过好在去年秋收之后,燕军缺粮的窘境就缓解了很多,眼下真定被围,粮道也没了威胁,补给不成问题。

天色渐渐黑下来,顾怀抬步走向那团篝火,只是走着走着,他突然想到了什么,慢慢停下了脚步,看向了真定方向。

军粮...军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