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三百二十一章 揭幕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三百二十一章 揭幕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夜色深沉,岸上是流动的灯火,湖上是绚丽的灯光,光线夹杂着映入湖中,波光粼粼里是岸上书生佳人们的身影。

距离锦衣卫让金陵震荡的一番动作,已经过了好些天了,金陵的百姓们是健忘的,哪怕前些日子因为锦衣卫气势汹汹的抓人而人心惶惶,也不影响晚秋时节频繁召开的诗会,毕竟金陵士子如此之多,不多开些诗会,他们去哪里扬名立万?

太平世道总让人流连,就算知道北边在打仗,就算知道金陵如此有许多燕王的奸细潜伏着,人们也会下意识忘掉那些东西,享受起当下的生活,毕竟连朝廷都不急,他们有什么好急的?

游船画舫在湖面划过水痕,岸边不设门窗的望楼人声鼎沸,觥筹交错中,秦淮河请来的当红姑娘们轻拨琴弦,若有上等诗词,多半也是由她们来传唱的,这次的诗会算是晚秋规模最大的一次,若是相熟的士子做得好诗,自己得以传唱,那也是能有好名傍身,就算以后不再是花魁,也多半能靠这点谈资再风光个几年。

摇摆的折扇,风吹起的轻纱,洒落的酒水,好一片盛世景象。

作为当科进士,已经有了功名在身的才子们自然是这场诗会的中心,一位年轻的进士刚刚离席向另一席的同年们敬了酒,才返回座位,就发现桌上端端正正地摆着封信。

醉眼蒙眬中他拿起信,发现既没有题款也没有落款,便举起来高声喊了几遍,没有人来认领,便好奇地打开,这一看之下,醉意瞬间消失,他猛然变色站起身子,碰倒了好些酒水,惹来一阵抱怨。

信中不但揭露了朝廷所谓的济南大捷真相,还再度重申了朝中奸臣当道,燕王起兵靖难的前因后果,尤其对于济南城中那人间地狱的模样更是刻画入骨。

作为初涉官场的进士,肯定是知道这东西到底有多要命的,所以那进士当即失声惊呼,引起了旁人的注意,而当这信件被一位官员拾起时,他的脸色也马上变了。

与此同时,几名丢了请帖荷包的进士正怒气冲冲地赶往应天府衙报案,而几名扮做士子的秘谍司秘谍,已经从怀里拿出许多封了口的信,流窜在各条画舫游船和楼阁之间,大肆散播起来。

信里只有薄薄的一张纸,上面写的就是刚才那进士看过的内容,秘谍司的谍子并没有公开散发,而是利用摩肩擦踵的机会,塞到别人的袍服间、桌案上,然后迅速闪身离开。

这是秘谍司酝酿了许多天的第一次反击。

靖难已经一年了,这种类似发传单散播小抄的行径,秘谍司的谍子们还从来没有做过,一是他的作用有限,二是太过冒险,江山稳固时,散播流言是没什么用的,民众们也不关心这个,毕竟世上的道理,从来都是双方各执一词,只看谁的拳头更大,朝廷说燕王篡逆,燕王说朝廷篡改祖制,要起兵靖难,说到底还是要打过才能分对错。

但眼下确实是适合做这个的时机,因为朝廷说谎了。

所谓的大捷,就是燕王打到山东,甚至围了济南三个月?所谓的收复失地,只是因为燕王要收兵休养,消化战果,无力坐拥那么多城池,只能暂且撤退?

北方的大败,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传不到金陵来,百姓们心中起了疑虑,自然就会求证,而当他们发现朝廷居然需要靠谎报军情来维系脸面时,整个局面...就会乱起来。

当然,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锦衣卫出京,若是按前些日子的巡查力度,这种事只要敢做,基本就是在给锦衣卫送功劳。

就比如眼下,为了维持今晚诗会的秩序,明里暗里确实有很多公门中人混迹在船上或岸上,重获职责的锦衣卫自然也是来了人的,在发现有人私下散发传单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回去通知官署,同时准备马上采取行动,但这一点谈何容易,诗会里有五城兵马司的人,也有应天府衙的人,明巡暗部,锦衣卫却根本无权调动,甚至连控制那些船只都做不到。

今日诗会,有请帖才能入场,岸上可以不管,但那些船只却可以控制住,那些谍子既然能在船上发放传单,就意味着只要逐个盘查,他们的身份一定有破绽,只可惜岸上传单流传开来,到场的官员第一个反应,就是声嘶力竭地取消诗会,疏散百姓,搜捕奸细,以防事态扩大。

如此以来,锦衣卫的番子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游船画舫靠岸,巡检们四处收起发放的传单,四下里人群全都乱了起来,小偷小摸、趁机占女子便宜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到处都是叫骂声,到处都有人打架,公差们忙得乱作一团,而那些到场官员则是急得团团乱转,生怕今日事情处置不当,就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眼下情形,南北大战,与燕王有关的事情,那是一碰一个死,没见前些天有多少官员落了马进了锦衣卫的昭狱?百姓们或许会对真相感兴趣,但他们身为官员,怎么敢在这件事上表明站队和倾向?

而一场令人窒息的风波,就这般由这个诗会,向着平静的金陵传开了。

……

锦衣卫官署。

裴昔坐在院中,静静地看着站在眼前的两个千户。

北镇千户躬身道:“卑职已经查过了,有人扒窃了礼部发给进士们的‘告身’,潜入诗会,偷偷散发揭帖,只是到场的礼部官员担心事态闹大,才取消诗会收缴揭帖,以致...诗会散后,已不可能对那些人逐一排查。”

裴昔冷冷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人,南镇抚司千户从怀中取出收缴来的揭帖,娓娓道来:“纸张发黄,表面粗糙,这是用竹草筋制成的竹纸,是当下印刷坊最常用的,很难找出出处。”

“字是雕版字,形体笔划应是元朝赵体,是最普遍的印刷用字,想要查源头,无异大海捞针。”

他做了总结:“对方很小心。”

人群密集的诗会,纸张字迹均无问题,揭帖散发开来,立刻全身而退,毫无破绽。

裴昔接过揭帖,拇指轻轻摩挲了一下字迹,然后看着那晕染开的墨迹,开口了:“这是松烟墨。”

“每一家印刷坊的烟墨,都是自己造的,或深或浅,均有不同,找出和这墨区别不大的,逐一排查。”

这个时代的印刷,所用的多是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制造不易价格昂贵,民间印刷坊多用松烟墨,也就是用松木烧了刮取烟囱上的黑灰,拌面粉再加酒醋等秘方发酵得出的,每家印刷坊秘方不同,做出的墨自然也有区别,从这一点入手,确实能找出点点蛛丝马迹。

裴昔想了想,接着补充道:“金陵城里印刷坊很多,但有家有业的人,是很难被燕王秘谍拉拢过去的,松烟墨至少要埋在地下三年才可成型,他们只有一年时间,所以时间才是最重要的线索,一年之内,金陵城里所有刚换了东家,或者刚开的印刷坊,全部查一遍,再校对烟墨痕迹,宁杀错,不放过。”

北镇千户怔了怔,随即心悦诚服:“是,大人。”

裴昔摆了摆手,两人便准备退出小院,但片刻后裴昔叫住了他们:“等等。”

他皱起了眉头:“不对,不一定是印刷坊...书斋,文房四宝的铺子,卖纸的商行,全部查一遍!”

虽然只是加了几个行业,但需要的人力物力却一下子翻了好几倍,两个千户拱手领命,小院里只剩下了裴昔一人的身影,他抬头看着明月,若有所思。

不早不晚,偏偏挑了这个大部分锦衣卫番子出京巡查的时间点,果然秘谍司还是想着报复的么?

只是这有什么用呢?裴昔很早就想明白了一点,当今陛下可能什么都没有,没有远见没有卓识,更不能上马征战不知民间疾苦,但他有两个字。

那就是正统!

有正统的身份,就有拥戴,就有力量,朝廷的官员士大夫和麻木茫然的百姓都会跪在他的身前,而燕王或许能征善战,如今也像模像样鼓捣出了起兵的理由,但他终究是篡逆,这一点任凭他如何宣传,今日这种揭帖如何散发,都改变不了!

文人士子不会投向他,百姓庶民不会支持他,无论他如何挣扎,都没法在这延续了上千年的正统二字身前挺起腰!

燕王注定会输,而秘谍司的这番挣扎...看起来是那般的可笑和无用。

只是这前后的反差有些太大,没有人在后面站着,在金陵已经是一盘散沙的秘谍司谍子不会有这样的动作。

明月高挂,裴昔沉默半晌,轻轻地笑了起来:

“顾怀,是你来了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