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朝野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三百一十四章 朝野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今的李景隆,在徐州。

没错,虽然当初在济南又吃了一次败仗后,他是准备直接逃回金陵的,毕竟朱棣在他心里已经成了无法战胜的阴影,别说身边这点残兵败将了,就算再给他五十万大军,他也没有了当初出征时的信心满满,因为当他不止一次梦到过这种可能,却连在梦里都没赢过。

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好说的,逃吧那就。

可逃到徐州后,李景隆就不走了。

他没法走了。

前前后后八十万大军呐...朝廷掏空了家底给他去打燕王,当初朝堂上户部和兵部的官员都差点掐着脖子对骂了,还是陛下下了旨意才让户部掏出来了银子,如今几场败仗下来,身边拢共就剩下了不到十万兵力,他有什么脸回金陵?回去给陛下交代?

回去不被他娘的砍头都没有天理了。

是人就都会怕死,从李景隆这几次逃这么快能看出来,他比一般人更怕死,所以当他到了徐州以后,这脚是怎么也迈不动了,他提心吊胆地琢磨了好几天,想着还是先收拢了残兵再说,派人打听清楚,得知燕军围了济南城之后,他立马意识到这是个重整兵力的大好机会,于是立即传令郭英、平安、吴杰等将领,让他们趁着燕军视线全被济南吸引过去的时候带兵南下,听候调遣。

按道理说这想法确实也没错,但奈何这位仁兄在徐州等了个把月,没等到来会合的大军不说,还差点给那些传令兵带回的消息气得翻了白眼。

离得最近的平安算是最不给面子的一个,直接把令箭扔到了他的传令兵脸上,硬生生轰出了中军大帐,听说这个逃跑主帅还有脸要他去听候差遣,郭英怒不可遏,转头就开始写起了请罪兼告状的奏折,要知道自古出征能写奏折的也就主帅和监军,郭英一个将领把他李景隆的活儿给抢了,俨然是真的全当他这个主帅死在了白沟河,半点情面都不想给他留。

稍远一点,在真定的郭英和吴杰相比之下就要给面子多了,见了军令哼哼哈哈地答应下来,但不管传令兵怎么催就是不挪窝,两个人窝在真定不断带兵袭扰燕军粮道抄燕军后路,简直成了游击队,根本没有一丁点儿要来拜见主帅的意思。

其他各路将领也是大体相似,脾气暴躁点资格老一点的一点好脸色都不给,年轻些的就找些稀奇古怪的理由,反正就是不来,于是堂堂朝廷讨逆大将军、曹国公李景隆还没被金陵城里的朱允炆追究责任,就被自己麾下的将领们给抛弃了,朝廷的大军散落各地,没有一点要聚起来的动作。

这么一看济南三个月不见援兵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于是李景隆就这般一个人在徐州尴尬着,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总这么一直呆着确实不像话,可要他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去和朱棣再打一场又实在没有勇气,而且冷静下来金陵也不敢回了,生怕一回去就被送上菜市场的刑台,李景隆就这样在徐州又彷徨了个把月,在济南围城整整两个月后才写下了一封密信,把白沟河战败的原因用春秋笔法全推诿到别人身上,又在密信里情真意切地求黄子澄黄大人再拉自己一把,这才让人把信送去了金陵,一直惶恐不安地等消息等到今日。

算一算时间,密信也该到金陵了,在李景隆心里能替他瞒下郑村坝一战的黄大人手眼通天,就算现在场面也实在太难看了点,也未必不能再来一出奇迹。

只能说李景隆打仗不乐观,这时候倒是乐观了起来,只是这种自我欺骗还没持续多少天,就传来了济南围城已解,燕王收兵北归的消息,李景隆当时还在巡营,听了这消息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眼睛眨了眨后大惊失色翻身落马,就此一病不起。

没什么好说的了,如果铁铉盛庸没守住济南,他李景隆还有活下去的机会,可偏偏济南居然守住了!用那点残兵败将抵住了他李景隆几十万兵力都没打过的燕王!

人不怕废物,就怕和人比,一旦这个消息传回金陵,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那真是闭着眼睛都能想出来的结局。

已经结束了...

……

收到李景隆密信的时候,李景隆眼中手眼通天的黄子澄正在官署里处理公务,跻身成为这个帝国的执缰者之一已经快两年了,这些一开始做起来艰涩无比的事情,现在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起来。

然而所有的好心情都在打开那封密信之后荡然无存,黄子澄的脸慢慢扭曲起来,当他看完了密信之后,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之前郑村坝一战,李景隆五十万大军败退德州城,他能和齐泰一起把这件朝野皆知的事情瞒下来,已经是逆了天,要不是朱允炆不关心政事只关心周礼,他李景隆的坟头都可以长草了,如今六十万大军一败涂地,比上次还惨,活着的不足半数,伤残士卒又有数万,德州百万石军粮尽入敌手,济南被围死,各路将领散落地方打游击,众口一词指责李景隆,他黄子澄就算真一手遮天,这事也不可能瞒下来。

还拉他一把?黄子澄挽起袖子拿起密信就往宫里冲,去找正在和方孝孺研习周礼的朱允炆弹劾去了。

周礼这东西,确实是博大精深,尤其要用周礼治天下,那更是要自己学个透彻,方孝孺在上头讲,朱允炆在下面听,两个人的心神都沉浸其中,就看到黄子澄一路闯了进来,身后跟着几个阻拦不及的宦官。

见黄子澄一脸要吃人的表情,朱允炆不禁好奇:“先生...何事慌张?”

“陛下,陛下啊...”

又悔又怕的黄子澄老泪纵横,一把扑倒在地:“李景隆兵败白沟河,八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如今燕逆兵困济南,李景隆败走徐州,诸将散落各地,江山社稷危矣啊陛下...”

这话一出朱允炆还以为黄子澄是在开玩笑,可片刻之后反应过来,蹭地一下跳了起来:“什么?!”

他大惊失色:“曹国公...不是带兵北上攻打北平吗?八十万大军竟然大败?燕逆有多少人马?”

黄子澄连连叩首:“陛下,李景隆兵至白沟河,正遇上燕逆人马,燕逆大军不过十余万,大战一天一夜后,李景隆狂妄自大、骄兵慢敌,以致一败涂地,丧师辱国,连瞿能等都督都战死当场...”

好好地在宫里学习,突然听到这么个消息,冲击力未免也太大了点,朱允炆脸色发白,只感觉头晕目眩,退了两步后跌坐地上,黄子澄匍匐几步,边哭边咬牙:“李景隆...罪该万死!还请陛下马上下旨召李景隆还京,诛其首级,明正典刑,以安阵亡将士之心,慰黎民百姓之意!”

得,李景隆眼中能拉他一把的黄大人算是想明白了,这事没人能顶得住,李景隆要死就自己去死,别跟他扯上关系,之前替李景隆瞒着郑村坝大败的事,自然也被黄大人选择性遗忘了...

信息量太大,朱允炆不由心乱如麻,听得黄子澄字字泣血,句句杀意,他只能挥手道:“来人,速速拟旨,宣李景隆回京!”

此时一旁的方孝孺也早就被这消息惊呆了,朱允炆扶起黄子澄,在自己两位先生面前急得团团乱转,仓皇无措地问道:“八十万大军大败...济南被围,山东危矣!那德州呢?河间呢?朕...朕该如何是好?”

突逢这等大事,方孝孺和黄子澄对视一眼,都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之前那副卧龙凤雏的模样也消失不见,只剩朱允炆自己在一边急得跳脚。

还好这种尴尬没延续多久,朱允炆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连忙喊过宦官:“快,速速宣兵部官员赴正心殿议事!”

片刻之后,匆匆赶到正心殿的兵部官员都听到了这个消息,一个个呆若木鸡,兵部尚书齐泰下意识看向了黄子澄,见他脸上尤有泪痕,只是片刻就猜出了来龙去脉,兵部都还没收到消息,陛下就知道了,再看黄子澄的模样,分明是那李景隆又写了密信,看到自己这位老友这次没犯糊涂,他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对那李景隆的恨意也越发高涨,想到自己当初为了这六十万大军的军费和户部官员在金銮殿上吵得不可开交,再想想自己为了大军出征做了那么多准备,不由一口老血涌上喉头,连牙根都快咬碎了。

他站了出来,一张脸扭曲得不成模样:

“李景隆,该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