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三百零一章 布防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三百零一章 布防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进了济南府后,道路就难行了很多,不只是因为难民和败兵的数量增加了不少堵塞官道,更重要的是济南现在已经处处可见燕军骑兵呼啸来去,不知道的人怕是还会以为此地实际是在燕军控制之下。

济南如此形势,一群从德州败退下来的残兵自然是很引人注意的,甚至铁铉已经做好了和燕军接战的准备,但让他意外的是,一直快到济南城了,都还没正面和燕军打过一场,等到他碰上听说消息出济南城来迎接的都指挥使司参军高巍,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景隆又吃了一次败仗。

原来李景隆一口气逃到济南后,手下还有十几万军队,在准备进入济南城时给燕军追上了,他本打算象征性地抵抗一下,没想到朱棣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

只是一冲,李景隆的大军就开始溃散,十几万人背后是城池,身边全是逃难的百姓,打又打不过,进又进不去,被燕军反复冲杀,大战持续一天一夜,这次李景隆败得更加彻底,逃得也更加彻底,眼见济南城进不去,他干脆单人匹马继续往南逃了,只剩十几万大军在济南地界四处流窜,运气好的进了济南城保住性命,运气不好的则是给燕军堵个正着,被逐个击破,身死当场。

高巍和铁铉很早就相识了,算得上是很好的朋友,两人都在山东任职,一个武将一个文官,上次见面的时候还喝酒闲聊谈论天下大事,谁料半年过去,情况就糟糕到了如此地步,两人一边对李景隆的废物程度咬牙切齿,一方面又不由对大明的今后感到揪心,相对无言许久,才收拾情绪带着收拢来的败兵进了济南城。

也得亏朱棣的心思全放在打击朝廷有生力量上了,一边派人追着李景隆往南跑,势不给他任何整顿重来的机会,一边趁着朝廷大军七零八落四处出击,才没注意到这支进了济南府的败兵,让铁铉和高巍得以进入济南城。

而此时负责守卫济南的,是盛庸。

盛庸原本只是李景隆手下的都指挥使,大概是背景不够深,这次的北征没捞上什么像样的职位,连后勤都管不上,被指派带兵安抚地方,也托了这个的福,类似郭英平安那样的将领此刻逃难的逃难,收拾残局的收拾残局,瞿能那样倒霉些的直接就死在了北边,而他还能回到济南,接手城池防务,也算得上是好运气了。

当然,是不是好运气还不一定,因为朱棣此刻只是还没腾出手来,等到他忙完手上的事情,济南城铁定是要被围的,若是城破,盛庸最后怕也难逃一死,毕竟他敢在此刻来守城,心底自然也就没有投降燕王这个选项。

铁铉和高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了济南城,得知有援军赶来,盛庸大喜过望,但两万来从北边退下来的败兵,也起不了什么雪中送炭的作用,看看现在的情况吧,济南地界一片糜烂,北方几乎已经完全成了朱棣的地盘,朝廷的大军散落各地,主帅既懦弱又无能,朝廷那边甚至没有一道像样的旨意传下来告诉众人该怎么做,而济南要是失守,那把龙椅估计就要换人坐了。

而济南城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挤满了人心惶惶的逃难百姓和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将,治安极差,有战斗力的士卒极度缺乏,简直是烂摊子中的烂摊子,最为重要的是三人并没有太多的准备时间,如果不出意外,朱棣很快就要带着大军兵临城下了。

铁铉盛庸高巍三人坐在府衙临时改成的指挥衙门里讨论完了眼前的局面,俱都沉默下来,这种胜负悬殊的局面实在让人心生绝望,事实上但凡清醒点的人坐在他们三个这位置上,都可以考虑开城投降了,事实摆在这里,六十万大军一败涂地,现在在城里的不过就是些漏网之鱼,朱棣甚至都没第一时间跑过来收拾他们,而且论起军事素养,铁铉是个文官,高巍没打过仗,盛庸连战场都上不了,三人拿什么跟燕王比?

只有勇气是没用的。

“有些事总是要做的。”

开口打破沉默的是铁铉,他站起身看着对面的两个同僚,一如既往地没有太多情绪,言语也简单至极,但话语却好像能在这种绝望的环境里给人力量。

他走出了衙门:“当与此城共存亡,城若破,不过一死而已。”

……

“诸营兵马依本将吩咐,轮流上城戍守;城中马匹集中,设立骑兵驰援四城八门,哪门告急,立刻飞骑传报,本将即刻分兵援救;守城器械,分布四城,再于城墙下埋大瓮一口,日夜听取燕军动向,防止燕军打洞挖墙!”

衙门里,盛庸有条不紊地颁布着军令,各路将领纷纷领命而去,事急从权,将领任命本来需要经过朝廷,一城主官更要有旨意下来才行,但眼下济南这种情况,哪里还能等得?军职最高的盛庸当仁不让地成了城池守将,也紧急提拔了一批将领整顿了退入城中的败兵,无论如何,总算是把架子给搭起来了。

说起盛庸,名中虽然有个庸字,但本人却绝不昏庸,要说军事才能肯定是有的,只是在李景隆手底下,再有军事才能也是没有用的,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李景隆的南逃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起码此刻城内着手准备守城的三人终于可以摆脱那个家伙,把全部精力放在应对燕军上。

此刻的济南街头,铁铉领着一队衙门的差人正在巡视,一路穿街过巷,接手了布政使司衙门的他也在下着命令:“点检城中储粮,在四城设立粥铺,赈济难民,同时召集本府乡绅,让他们出面号召大户捐粮,无论如何,军粮绝对不能出问题!天气也热起来了,城中现在挤了太多的人,为了防止瘟疫,要妥善安置难民,同时征调城中药铺、郎中,配煮药汤,以防万一...”

身后的小吏们记下命令,铁铉在一个路口站定,看向一旁阴暗的巷弄,那巷弄里头是臭水沟,平日应该少见人迹,此刻却被横七竖八的难民占据,俨然已经成了他们的临时住所,别说通过了,连进都进不去,铁铉皱了皱眉,继续道:“...同时调集人手,疏通街道,不能让难民露宿街头,万一有人得病,传染太快,整个城池就会出大事。”

小吏苦着脸应道:“参政大人,城里的难民太多了,衙门里那点人手...根本照顾不来啊。”

铁铉点了点头:“本官知道,但眼下情况紧急,自然可以用些非常方法,城中要设立巡逻队,可以从难民中征召,日夜巡街,以防有人趁火打劫,横行不法,同时再征集一些难民,让他们清扫街道,务必保证街道不会被难民占据为住处,不然战事开始,兵马调动军械运输都要受影响。”

“是!”

铁铉抬头看了看天色,叹息道:“幸亏进了四月,若是严冬时节...不知多少百姓要冻死街头,但天气热了,也会有大问题,这么多百姓露宿街头,乱丢垃圾随处排泄在所难免,不出几日,济南城就要臭不可闻了,清扫的事情一定要做好,避免这些问题!”

小吏领命而去,铁铉收回目光继续巡视街道,等到走完了半个城池,布政使司初步的统计也做完了,铁铉翻阅报告,不由有些不安,现在济南城面临的问题太多,但最严重的,怕还是要属存粮不足的问题。

白沟河一战之前,济南算是后方,和河间三府一样,军粮大多送到了德州,而眼下德州百万石军粮尽皆归了燕军,眼下进入春夏,济南今秋的粮食还收不上来,城内存粮有限,仔细算一算,怕是也就能撑上个把月,就要告罄了。

一念至此,铁铉凝重起来,当即回了衙门找到正在研究怎么守城的盛庸,盛庸听了也是面色沉重,许久才道:“燕王起兵以来,少有攻城之举,之前真定他就没能打下,依我看...他若是攻打几次济南没能打下,未必就会长久僵持,毕竟朝廷总会派兵解围的。”

这话听起来中肯,但寄希望于援军或者朱棣主动退兵,未免就有些信心不足了,但铁铉也无法出言宽慰,毕竟眼下要守住济南...好像还真就只有这两种可能性。

他是个文官,不是武将,也不是暗中幼年熟读兵法闻鸡起舞的人,在进济南之前,他的人生就是读好书做好官,前些时日第一次看到德州战场上血腥屠杀的场面,他也曾经犹豫和胆怯过,所以此刻的济南城里,对于该如何守城如何作战,终究还是以盛庸为主,他能做的,无非就是接手衙门维持治安,替盛庸解决后患罢了。

想到这些,他也不由叹了口气,告别还在研究城防的盛庸,准备再去巡城查漏补缺一番。

而此时的朱棣,也终究是追不上李景隆,并且清理完了济南外围,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直奔济南而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