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二百九十七章 白沟河之战(终)

长刀闪出一片耀眼的光华,狠狠砍入对面那个南军士卒的脖颈,嵌入锁骨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一道血光迸射出来,洒在了河岸的青草上,映着落日最后的余晖,有一种极致暴力的美感。

收回长刀,顾怀换了口气,看向已经完全呈现溃败之势的南军,转向一旁的顾成:“再往南行,就是山地了,一定要把他们冲散!若是让他们逃入山地,就没办法追了,只有让他们完全散开,他们才会一直往南逃,逃到德州去!我带一半去赴援北岸,追击之事,就交给你了。”

一旁同样浑身浴血的顾成点头示意明白,回头喝令之下,一半的骑兵立刻开始了转向,杀向那些丢盔弃甲仓皇逃窜的士卒,人命的收割此刻仿佛变得像老农在地里收庄稼那般简单。

眼下南军已经开始不可挽回地溃败,这一切的发生其实并不在顾怀的预料之内,恰恰相反,这一万多的骑兵,并不是朱棣和他用来翻盘的底牌。

南军这次选的战场实在太好了,白沟河南岸的南军大营,几乎不可能像之前一样被骑兵冲垮,两侧长长的河岸囤积了大量的士卒,而后方则是山地,骑兵无法再进行迂回突袭,只能硬着头皮突破步卒方阵,而用步卒的命换骑兵的命...南军是一定愿意的。

隔河相望,这次战争的主力变成了步卒,骑兵的作用遭到了极大的限制,朱棣的性子一如既往,让顾怀和顾成带了孤零零的一支骑军游离于战场之外,至于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则全靠他们自己判断。

按理说这支骑兵的指挥应该是由顾成来,但不知道是因为之前见过的数面,还是因为草原奔袭战传进了王府将领的耳朵里,顾成竟然隐隐以顾怀为首,这要是传出去,怕是能超出好多人的预想了。

收回思绪,顾怀叹了口气,刚才在河岸一直旁观,有那么一瞬间,他是真的以为燕军要败了,朱棣...要败了。

但他什么都做不了,这万把骑兵丢进战场,连水花也溅不起来。

不过终究是等到了,等到了战场形势逆转的这一刻,那么这支突然出现的骑兵,就会成为压死南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能走到今天,有太多的意外和巧合,有时候顾怀也不由想到,如果有一天这种类似命运的巧合和意外消失了,朱棣还能赢下去么?

但现在看来,命运好像依然站在朱棣这一边。

李景隆的帅旗为什么倒,顾怀并不知道,大概也可以归结为意外和巧合,重要的是,这一次朱棣依旧赢了。

他提起了刀:“传令,组突凿阵型,全军冲锋,赴援王爷!”

……

大概是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个年代的士卒,十有八九是封建迷信的受害者,时至今日,燕军中还有不少死心塌地的士卒是被当初北平那“红光满屋、九五之命”的说法吸引来的,所以如今南军帅旗倒了,就算现在隐隐有消息传出来主将没有身死,而是被大风刮倒,也止不住士卒们的崩溃。

大风?那就更离谱了,打仗的旗帜都能被吹断,就好比做生意的被人砸了招牌,惶恐不安之下,哪儿还有心情打仗?

越过南军大营,追击溃兵的顾成也很是缺德,此时南军大营里也是乱糟糟的一团,顾成便顺势放了把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不少还拼命抵抗的南军士卒回头一看,降临的夜色下大营陷入一片火海,而这把火不仅彻底断绝了他们最后的侥幸,也让北岸的瞿能遭了殃。

战场的变化,瞿能不可能没注意到,本来已经被撕破的燕军防线突然被稳住,本来已经面露绝望的燕军士卒一个个变得生龙活虎,原本已经岌岌可危的燕军突然就像是吃了药般把他围了起来,而最为可悲的是,瞿能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比起平安,他冲得更远更深更接近朱棣,理所应当的,他成了第一个被彻底围困的南军将领,直到南边的大火染红了天际,直到他爬到高处看到一支燕军骑兵撕裂了南军出现在南岸,他才知道...大势已去了。

仿佛旧日重现,和上一次在北平城下一样,莫名其妙的仗,莫名其妙的输,这世上最为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输都不知道是怎么输的。

举目四望,外围已经被燕军步卒彻底围死,一支燕军骑兵在战场中横冲直撞,无情而又冷厉地将他手底下的士卒分割开来,然后燕军一拥而上,将武器刺入他们的身体。

包围圈正在不断缩小,瞿能已经能看清那燕军骑兵主将的脸庞,不用多想,燕军能缓过气用兵力来围堵他,南边...必然是彻底败了。

浑身浴血,从清晨厮杀到入夜的瞿能有些累了,他颤抖的手松开了刀柄,坐倒在了山坡上,而他的儿子,还在山坡下奋勇拼杀。

不知过了多久,他的儿子也退到了他的身边,一匹奔马在山坡下停住,马上的年轻将领抬起了头,嘴唇动了动,只说了两个字:“投降。”

瞿能没有回答,只是看向了自己还年轻、一直随自己拼杀的儿子:

“今日便在此为国尽忠吧。”

没有不甘,没有后悔,只有认命般的无奈,话音落下,山坡上最后的百来个南军士卒,尽皆随瞿能父子拼杀赴死。

马上的年轻将领静静地看着瞿能父子最终死于阵中,沉默许久,才摘下了头盔开口道:“不要割头,给他们个全尸。”

露出的脸庞正是陈平,他看向南方,叹了口气。

……

朵颜三卫马踏连营,一路从白沟河南岸冲杀到了北岸河堤,已经精疲力尽换左手持刀的顾怀有些遗憾,这一路冲过来见人就杀,南军将领倒是见着了好多个,但偏偏没见到李景隆。

看来李景隆的逃跑功夫一如既往的了得,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居然还是给他逃掉了。

战场各处的消息不断传来,往南追击的顾成部好巧不巧碰见了姗姗来迟的后军吴杰,老侯爷才到战场,就看到南军败得如此莫名其妙,气得几乎吐血,但李景隆已经率军南逃,他也没办法独自抵抗燕军,只好也领着兵马转头后撤。

但有趣的是,估计老侯爷是对李景隆失望透顶,连逃命也不愿意和他一起了,李景隆逃窜的方向是德州,他就向西直奔了真定,显然是懒得再跟李景隆这个废物废话。

而其他将领,诸如郭英等,也是在一声声无力回天的无奈叹息中往南逃去,等顾怀带兵冲到白沟河北岸时,这里几乎已经被燕军肃清了。

见到顾怀来援,朱棣也没有废话,他打仗一向喜欢赶尽杀绝痛打落水狗,便点起骑兵往南追击而去,之前因为白沟河畔的地形,骑兵不易发挥,但此刻正面战场已经演变成了追击战,骑兵可以充分发挥长处,朱棣就如同一贴狗皮膏药般,死死黏上了那些往南逃命的将领。

至于李景隆...倒是想追,但可惜他逃得实在太早太快,根本就追不上。

之前的攻防,燕军是损伤惨重的,十万余士卒,除去游离在外的骑兵,战死当场的步卒就有近两万,也就是燕军素质强过普通军队,不然减员如此之多,怕是撑不到变数到来就要溃败了,但随后攻势逆转,南军望风而逃,就让燕军杀了个痛快,光是白沟河畔,落水溺死或是战死的士卒就过了四万之数,白沟河几乎被染成红色,河岸横尸百余里,当真是惨不忍睹。

但好戏还在后面,当朱棣带兵从白沟河一路开始追杀后,战果又不断扩大,一路下来,南军死伤又近七八万人,李景隆六十万大军,居然只因这一战,就折损了快三分之一。

按理说这种追击应该会一直持续下去,持续到南军逃回德州据城而守为止,朱棣一开始也是这么打算的,骑兵在前只管冲杀,步卒殿后收纳降卒,沿途搜罗南军丢弃的甲胄帐篷、辎重粮草,捞得盆满钵满,但这种情况在往南两百里,又一条河流旁停止了。

一切都只是因为对面那支士气高昂、未受损失的精锐部队挡住了燕军的南下路线。

领军的人是徐辉祖,这支军队,是他最后的底牌。

在北上之前,他和齐泰见过一面,因为齐泰对李景隆实在太过怀疑,所以他动用兵部尚书的权力,交给了徐辉祖一支军队,而这支军队,就是用来给大军殿后的。

打赢了一切好说,打输了...只能说没想到这一步闲棋居然真的起了作用。

隔着一条河,丰神俊朗的徐辉祖骑在马上,好像没有受到白沟河战败的影响,他遥遥看着对面疲惫不堪的燕军,视线巡弋许久,终于落到了那个身影上。

明明是亲戚,这一刻却像是彻彻底底的陌生人,朱棣知道徐辉祖想说什么,他也明白对岸会有什么。

虽然很不甘心,但他也知道到此为止了,徐辉祖有没有在对岸埋雷他不知道,那些逃回德州的士卒会不会成为下一次反攻的力量他同样不知道,他知道的是,自己的大军需要休息,需要时间消化战果,然后才能继续南下。

而此战过后,战场的主动权,就不再像以前一样握在朝廷手里了。

朱棣拨过马头,停止了追击。

白沟河一战,至此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