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二百一十章 谁人挂帅?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二百一十章 谁人挂帅?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日不是初一十五,但朝廷却召开了大朝会...然而没有人为此感到疑惑,因为军情是昨晚进的金陵城。

一夜的时间,足够这个消息在全城的上层圈子里完全传开了。

依然是熟悉的上朝流程,百官沿着宫门后那一条长长的宫道步行入殿,只是这次的气氛比起上次燕王入京时的严肃沉闷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朝廷打了败仗。

老天爷,三十多年了都没出过这样的大事,太祖皇帝刚走就成了这么个烂摊子?

往日反对削藩,反对推行周礼的官员自然是把兴高采烈压在了肃穆的表情下,但那脚步怎么看怎么雀跃;大部分官员还是忧心忡忡的,因为他们回想起了那个酷似先帝的燕王朱棣当初是如何把朝廷和天子的颜面踩在了脚下,而如今又是怎么把朝廷大军打得落花流水的。

看起来监察御史也没了督查百官礼仪的心思,上了年纪的老臣往道边儿吐口浓痰也装了没看见,所有人的心思都汇向了一点--陛下打算怎么办?

但很显然朱允炆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他的黑眼圈...很重。

“诸位爱卿平身,真定一战燕逆胜了,朝廷大军死伤惨重,接下来该当如何?”

按道理大朝会开始陛下只需要当个牌坊坐着就完事儿了,但谁知道这位是真急了,急得连太监的活儿他都抢。

不过这样一开口,倒也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流程,比如外地官员进京觐见天子等事情...都他娘的这时候了,谁还有心情接见外地官员?没看陛下的焦虑都写在了脸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方黄齐三人--削藩一事,不从来都是你们跳得最欢?当初出兵一事也是你们在御书房就议定了,既然如此,还问百官做什么?

这目光实在太过赤裸裸,饶是三人昨日和朱允炆商议半天,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也不由老脸一红,最后还是方孝孺站了出来:“陛下,耿老将军...年事已高,一时大意,中了燕逆诡计,这才痛失先手,如今逢此败仗,耿老将军实不宜再做三军统帅,臣斗胆请陛下换一员将领北上,以做三军主帅...”

话还没说完,金銮殿上已是一片哗然之声,百官都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向方孝孺,实在没想明白这人怎么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当初是谁非要逼着耿炳文去的?怎么当初就想不起来耿老将军“年事已高”的事情?

这算不算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终究还是有人看不下去站了出来,但谁都没有想到,站出来的是齐泰:“此事万万不可!”

一开始百官的表情和朱允炆方孝孺如出一辙的错愕,但片刻之后,他们的神情立刻变得意味深长了起来。

有好戏看了...

削藩三人组一向是在朝堂上共进退的,毕竟他们最大的政治资产就是当今陛下,只要陛下还信任他们,只要陛下还想推行周礼,他们就能在金銮殿中有一席之地,但官场如战场,底子不行就容易一朝倾覆,所以三人一向是抱团取暖,怎的今天...还当着陛下的面争气起来了?

而且看陛下神情,这还是没通过气的?

有意思,有意思。

齐泰顿了顿,拱手道:“陛下无须烦忧,胜败乃兵家常事,北方战局,不是一战就能定下的,长兴侯虽败,却未失根本,耿老将军国朝老将,陛下可予严辞训诫,再令其戴罪立功,以长兴侯手段,燕逆定难越真定城一步...”

兵部尚书站出来发话了,而且说得也算头头是道,兵部的战争狂人们自然要站出来壮壮声势,兵部侍郎往前一步,一同拱手道:“臣附议!”

“附议!齐尚书老成之见,长兴侯仍可堪大用!”

“臣也附议!”

越来越多的人走了出来,有些是这段时间齐泰借着削藩三人组声望发展的党羽,有些是因为同在兵部总要给尚书大人一点面子,但也有些是真的觉得抵挡张士诚十年的耿炳文足以阻挡燕王南下,所以才站出来发声,但他们却没注意到,坐在上头的那个年轻人脸色越来越难看。

“够了!”朱允炆冷冷打断了他们的话,“耿炳文昏聩无能,不堪大用!朕岂能再用他?当换一员将领,统率讨逆大军,为朕诛灭叛逆!”

齐泰脸色一变:“陛下,万万不可!临阵换将本就是军中大忌,何况耿老将军身经百战,足智多谋,陛下岂能因一时得失而弃之不用?放眼朝堂,能与耿老将军匹敌之名将还有何人?”

兵部官员头皮都炸了,建文朝历经一载,太祖余威尚存,如果他们没记错,这是头一次有人在金銮殿上顶撞陛下?

当然,燕王那不算,毕竟燕王都敢造反了。

朱允炆眼角抽搐了一下,但还是按捺住了脾气,毕竟不想让百官看着他们这个小团体出洋相:“此事无须再议!平叛将领,朕势必要换!”

得,这位主都定下基调了,那没什么好说的了,齐泰怂头搭脸活像是败犬,在方孝孺的得意目光中默默退回了文官队列。

既然定下了要换主将,那就换吧,金銮殿上窃窃私语声多了起来,不少人都在议论自己心中合适的对象,但却没人站出来推举...毕竟陛下现在的心情可不好,连平日相处无间的兵部尚书都不给面子,自己推举的人物要是不中陛下的心意,岂不是要挨顿训斥?那就真是何苦来哉了。

然而提起此事的方孝孺却也没开口,倒不是他害怕推举了某人到时打了败仗落不着好,而是他确实没有一个能提出来的对象。

教书匠教书匠...光听官场传闻就知道他平日在和谁打交道,太学里教学生,宫城里教陛下,除了推行周礼,其他事他都不怎么上心,但这人又偏偏喜欢什么事都要掺一脚,提出些狗屁不通的意见,陛下也有胆子照办,真是荒唐透顶。

然后一直沉默的黄子澄站了出来:“谁道我朝便无名将?陛下,臣推举一人,可为陛下分忧。”

朱允炆前倾身子:“爱卿尽管说来。”

“曹国公,李景隆。”

这个名字倒是有些出乎百官的预料,不过片刻之后,众人居然对这个意见纷纷点起了头。

李景隆何人?开国将领李文忠之子,袭曹国公爵,虽然在五军都督府没有任职,但这些年一直承担训练京城三大营戍卫军队的任务,和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寿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

将门之后,身份也恰当,乍一看还真比耿炳文适合些。

然而齐泰又站出来了:“曹国公只管为朝廷练兵,何曾为国征战?曹国公若是出马,只怕不是燕逆这种久经沙场之人的对手,若是陛下定要换帅...臣推举魏国公徐辉祖!一则魏国公年少就随中山王出征,久经沙场,二则中山王府是我大明军中第一府,中山王旧部遍布军中,若是魏国公挂帅出征,军心士气必然大振。”

“擅练兵则自然也能善战,齐大人身为兵部尚书,怎么会不懂如此浅显的道理?虽说魏国公忠于王事,并不曾助纣为虐,但他的胞姐毕竟是燕王妃,如果战场上魏国公心有不忍...所以还是曹国公执帅印妥当些。”

齐泰勃然色变:“概不闻‘纸上谈兵’一事乎!”

站在勋贵队列里的李景隆脸色登时像开了染坊。

这话就未免太过于不给面子了...其实对于这种差事,李景隆也是不想担的,他还年轻就位居公侯,大把的时间好浪费,哪里想去和朱棣玩命?他小时候还跟朱棣一起在宫城里一起上过课,那朱棣是什么能力什么性子他会不知道吗?别看这几年修身养性读起了书,实则就是个无赖至极的人物,和他对上,赢了不能封王,顶多捞点名声,要是输了...

但想不想去是一回事,陛下同不同意是一回事,你他娘的拿赵括来类比我是什么意思?

这下子徐辉祖也坐不住了,他和燕王府的关系摆在这儿,这种事情从来都是能避就避,如今齐泰推举了他,站出来说话不是不说话也不是,更别提齐泰未免忒不会做官了些,捧自己踩李景隆,这种一朝得势的官员要是哪天落了难早晚被人整死...

他硬着头皮拱手出列:“臣...该避嫌才是。”

齐泰还在那边歪鼻子瞪眼:“魏国公,如此国家大事,避什么嫌?臣敢拿性命担保,魏国公挂帅,必败燕逆于北平!”

你他娘的哪儿来的信心...徐辉祖都快无语了,只是他端得一副玉树临风的儒将模样,即使内心哭笑不得脸上也不露丝毫,这番宠辱不惊的模样倒是让其他官员眼前一亮。

黄子澄脾气也上来了:“曹国公必胜任此事!”

方孝孺笑而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