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一百八十三章 誓师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一百八十三章 誓师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诏曰:

朕奉先皇帝遗诏,继承大统,宵衣旰食,思图善政,以安兆民...

昔先皇帝时,棣包藏祸心,为日已久,印造伪钞,阴结人心,朝命穷极,藏匿罪人,先帝震怒,遂以成疾...

今不悔过,又造滔天之罪,已告太庙废为庶人,遣长兴侯耿炳文等率兵三十万往讨其罪,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轻轻放下走秘谍司路子搞过来的朝廷诏书,朱棣揉了揉眉心,看向一边的道衍和顾怀笑道:

“真是个好侄儿...恨不得把所有罪名都给俺安上,俺说他篡改遗诏,他就说俺气死了皇考,堂堂朝廷,怎么也这般不要脸皮?”

叔侄用奏折和诏书进行了一番对骂,这种事旁人是不好插嘴的,顾怀偏过脸不知该露出什么表情,道衍则是轻咳了一声,轻轻提醒:“王爷,朝廷大军已经快到真定了。”

“是啊,到真定了,”朱棣感叹一句,“俺的安生日子也到头了。”

他起身伸了个懒腰:“俺这半年过得提心吊胆,也就这半个月最是自在,要不是得打仗,俺真想寻摸个地方避避暑气...不过眼下还是得带兵南下,好好和耿炳文打打对台。”

这话一出,全副披甲的朱高熙朱高燧两兄弟在一旁露出兴奋神色,尤其是朱高熙,本就身材高大的他摩拳擦掌倒是气势颇足:“父王,这耿炳文如此小心谨慎,怕也是没什么真才实学的,咱们要不要直接带兵冲上一冲?”

朱棣缓缓摇头:“耿炳文移师真定城外,十三万主力驻扎在城南大营,又有徐凯驻军河间,潘忠扎营斯州,杨松率先锋斥候扼守雄县,这样的部署...天衣无缝。”

他指了指沙盘:“犬牙交错,相互咬合,真定还没入俺的手,耿炳文就当成是深入敌境作战,稳扎稳打了,要是俺输了一仗,这阵势就像是一支利箭,要直插俺的腹心,不会再给俺一点机会。”

“而且河间三府各地还有士卒在向其靠拢...这三十万还真没多大水分。”

这番话更像是先生和学生,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敦敦教导,朱高熙领会过来:“父王,那岂不是没有一点机会?既然若论守城,大明无人能出耿炳文其右,那他为何不在真定据守?”

“因为他是朝廷的将领,是奉旨来讨伐叛逆的,如果龟缩在真定城,不用王爷进攻,监军和官员的折子就能让他不好受,”道衍摇了摇头:“王爷打算带多少兵马南下?”

朱棣蹙眉片刻:“三万。”

这个数字一出来,满堂将领鸦雀无声,连一直沉默思考朱棣刚才那些军事教学的顾怀都抬起了头。

只带三万?是不是太过冒险?就算北平要留兵驻守,可朱棣只带三万的举动是不是太过看轻耿炳文了?

三十万对三万...这个数字对比实在让人心寒。

打仗虽然不是孩童打架,哪边人多哪边就赢,但差距实在太大的战争,往往会对人数少的一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统帅不是朱棣而是另有其人,顾怀觉得那三万被带着南下的士卒有可能会起来造反。

和脸色难看的众人相比,也只有张玉毫无异议地领命拱手,大步出门开始集结大军。

关于军事,顾怀一直很有自知之明,不懂的东西,就千万不能不懂装懂,朱棣是极优秀的将领,战场又是最好的课堂,顾怀相信只要打上几仗,自己就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战争模式。

并不一定是为了成为将领而努力...而是走在这条路上,就必须要学会这些东西。

但显然朱棣并没有把他当成带兵的将领,而是另有嘱托:“朝廷动作太快,真定城外的大军必然心思浮躁,而且那耿炳文手下有几个俺的旧部...虽然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念这旧情,但俺还是想试一试。”

顾怀明白过来,拱手道:“除了必须要留下的谍子,秘谍司会全体南下。”

朱棣点点头:“半年以来,你做事都深得俺心,俺也就不多嘱托了,一切皆你自决即可。”

他环视厅内,语气坚决:“诸位!这一战,避无可避!既然事已至此,俺再说些封官许愿祸福相依的话,也太过轻巧无用了,只是好教诸位知道,若是挺过这一战,诸位今日的付出,俺朱棣...永世不忘!”

“传俺军令,明日一早,大军南下!北平城,就交给世子和道衍大师了!”

安静片刻,大厅里骤然响起整齐的应答声:

“是!”

……

要打仗了。

要打大仗了。

站在被集结起来的军阵前方,陈平这般想道。

作为一个老兵,有这种嗅觉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实上这些时日以来军营里面的风声就没停下过,但陈平觉得既然吃了王府这么些年的军粮,就该听王府的军令,至于朝廷和王府到底谁对谁错,不是他该考虑的事情。

他只是想给家里的老婆孩子一个好日子而已。

燕王打赢了,要是有战功,那就飞黄腾达;朝廷打赢了,那就带着自己的兄弟投降。

反正人一定不能死。

相信燕王军营里抱有这种想法的兵不在少数,尤其以北平被攻下后投降的朝廷官兵为最,每次陈平看见他们的眼神,都觉得他们在等王爷大败,然后他们就挥刀向自己人。

因为上次北平攻城战的战功,陈平升做了百户,他们千户所的位置靠前,陈平轻轻抹去脖颈上留下的汗,回头看了一眼大军的军阵,只觉得有些暮气沉沉。

人这么少,真要去和朝廷硬碰硬?

军阵前方筑起了高台,几个将领在上面扶剑等待,早上的日头还不算太烈,但沙场的灰尘却一直往铠甲的缝隙和眼睛里钻。

开拔的消息是昨日下来的,看今天这阵势,怕是要誓师了。

自古以来都是这一套,但凡出兵,即使是造反这种事情也是要搞一个仪式的,反正是将军什么的上高台发言,主要概述一下这次造反的目的和伟大意义,并介绍一下大概的执行方法,以及抚恤金安家费之类的问题,毕竟只有听到了这些,大头兵们才能安心上战场去玩命。

接下来自然是其他将领补充发言,士卒们鼓掌表示理解,之后就散会,开拔,开打。

看来这次造反也不例外...不过小兵们从来都是好糊弄的,他们没见过老天爷,也没见过皇帝,上官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大义什么的说得过去就行,终究还是看是谁给的待遇还有伙食好。

陈平没怎么读过书,这些年他一直是这般过来的,不过讽刺的是,上一次誓师,他还是作为小兵跟着燕王爷出塞打蛮子,没想到今天居然调转枪头打朝廷了。

真是人间忙忙碌碌,但自己的命运却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又几个人影上了高台,其中有一个陈平很熟悉,是个青衫读书人,在北平起了战火的那天夜里,就是这个青衫读书人带着他们辗转于各个城门,甚至还给了他一颗那所谓的“手雷”,而也正是因为他的那颗手雷扔得极准,才让他成功从小旗升到了百户。

虽然无论怎么看都应该感谢这个青衫读书人,但陈平依然还是觉得,想活下来的自己,还是离他远一些比较好。

黄土垒成的高台上人越来越多,但所有人都在沉默等待,下方的军阵也是一样,直到一个人影的出现,这种让人窒息的沉默才被打破。

英武伟岸的身影慢慢走上高台,身上的黑色铠甲狰狞而又威严。

朱棣看着眼前的三万大军,心中陡然涌现出来无尽的豪迈。

他和这些士卒不同,他十分清楚所谓的皇帝天子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什么天意归属、真龙下凡都是编造来糊弄人的,真到了紧要关头,只能靠自己。

当年老爹讨饭讨出个天下,谁敢说自己就一点机会都没有?

他曾经无数次把自己和龙椅上那个年轻天子作比较,无论从军事、政治哪一方面来看,自己都要远远胜过那个小毛孩子,而且他对自己的军队和指挥能力有绝对的信心,京城三大营...他们养尊处优了多少年?能比过自己手底下这些敢进草原打蒙古人的虎狼之师?

眼前这些士卒,需要的只是一场胜利,一场彻彻底底的胜利...到了那时,他们眼里的犹豫才会消失不见。

就算京城里那个人是真正的皇帝,自己只是一个藩王,但这条路既然开始走了,就一定要走完!

站在高台边缘的顾怀看着朱棣抽出了长剑,意气风发。

如果他能猜到朱棣的想法,大概是会告诉他,他的预感并没有错。

自己和他都即将走上一条异常艰难的路,贵为藩王的他,来自未来的他,都要经历金戈铁马、九死一生的战场拼杀,来夺取这个天下。

而这个天下很大,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朝堂上那三人一样只会夸夸其谈,还有很多对手在等待着他们。

他叹了口气,突然又笑了起来。

终于到今天了...

出兵!朱允炆,把你的皇位让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