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一百八十章 毒士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一百八十章 毒士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将领散去后,王府正厅安静下来,朱棣的神色看不出喜怒,顾怀也不好出声打断沉默,只能对着马三宝微微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负手站在一边。

“这番话确实是有些打击士气...但俺可不会像宋忠那般蠢,说些谎话最后被戳穿,然后一败涂地,”朱棣微微侧头,“他还是不愿降?”

这个问题是有些多余的...自从北平城下中军被朱棣带着骑兵拦腰冲烂,走投无路的宋忠束手就擒已经被关了半个多月,只是被抓住后,这个军事才能算得上平庸的朝廷将领,愣是没给朱棣一点好脸色看。

什么“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之类的话都算轻的了,骂得更难听的话顾怀都没敢让秘谍司记下来,毕竟宋忠还是有用的,万一朱棣恼羞成怒把他宰了怎么办?

看到顾怀摇头,朱棣长出了一口气:“倒是对得起他名字里那个‘忠’字...不过俺可不能置气,此人杀起来简单,但以后的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顾怀微微点头,起兵第一战,张昺谢贵必须死,但宋忠却不能这样杀,张信投诚会被外界以为是燕王府早有伏笔,但只要宋忠愿意投降...以后就能给朝廷的将领们树立一个很好的例子。

到时候不仅要妥善安置尽弃前嫌,说不定还要许以高官厚禄,当个牌坊供起来。

终究是帝王家事,打来打去也是叔侄,打了败仗投降就成了,断不至于要了性命,看看宋忠,不也是打输了投降,如今混得风生水起?

这就是朱棣和顾怀想让朝廷将领看到的,因为人一旦有了退路,就不太容易去拼命了。

只可惜宋忠的确是个硬骨头,也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燕王府的态度,知道不会给自己上刑,最近是越发的嚣张了,吃喝来者不拒,吃完抹嘴就开骂,秘谍司负责看守的谍子都被烦得不行。

顾怀叹了口气:“我一会儿再去看一看...不过燕王府现在确实没什么好许诺的,要他弃朝廷投王府,不太可能,王爷还是做好心理准备。”

“俺知道,宋忠所想,不过是燕王府早晚覆灭,此次起兵必被镇压,就算是为了他在金陵的妻儿,也不会改口,”朱棣的神色有些疲惫,“但俺也没什么太好的法子。”

终究是卸下了那副强势自信的模样,在那些需要他展现这种信心的将领走后,这种疲惫和不安才是他真实的情绪。

压力实在太大了...想想看如今他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对手--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心所向的庞大帝国!

掌握权势的士子阶层不会认为他在奉天靖难,而是谋朝篡位;不识文字的百姓们会觉得他这个叔叔只是想抢侄子的皇位!

哪怕是在日夜宣传的北平,也还是有不少的这种声音,就算顾怀竭尽所能,也只能让大部分人站在中立角度看戏,而这种嘲讽和奚落,根本压不下去。

顾怀感叹道:“王爷...实在辛苦。”

朱棣轻抚着沙盘:“俺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只要棋差一着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王妃昨日还笑言,俺这些时日白头发多了不少,都是愁的。”

气氛越来越悲观了...连顾怀都忍不住被带入了这种情绪里,之前没跟着朱棣造反的时候,看靖难之役就是一场从头到尾由北向南的战争罢了,但现在身处其中,有些事情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的。

比如...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怎么输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真在燕王府里爬到了高位,接触到了一些核心的秘密,清楚了燕王府如今的体量,顾怀才知道朱棣面对的情况比自己当初看热闹不嫌事大时候想象的还要严峻上千倍万倍。

那么问题来了,多少个夜里顾怀翻来覆去回忆历史,即使知道结果,但愣是怎么也想不明白,朱允炆到底是怎么做到,把大好江山拱手相让,让朱棣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造反成功的藩王的。

太离谱了。

作为来自后世的唯物主义者,顾怀坚信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反作用于客观实在,但毕竟这作用也是有限的,顾怀觉得即使自己把手雷和青霉素带到了现在,让北平攻城战变得无比轻松,让与宋忠一战后死亡的伤兵缩小到三位数,让朱棣造反的本钱翻了番,也是没办法和朝廷正面对抗的。

那是一个朝廷,天下人才尽入其瓮,各地税赋全入国库,更别提一声令下就能组织起几十万的大军,有出色的将领甘愿赴死,燕王府在其面前,就像是一个幼童面对成年人一般,还没有致命的武器,胜算简直渺茫到可以忽略。

自己没亲身进入这段历史中时,朱棣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甚至顾怀还有种哭笑不得的想法,是不是自己改变了一些历史进程,反而会导致靖难之役打着打着和原本的历史背道而驰?

大厅里四个人,朱棣心情沉重,顾怀浮想联翩,马三宝沉默不语,眼看气氛越来越不对劲,只有那个从头到尾意志坚定的道衍站了出来,做佛门顿喝:“事已至此,多想何用?为今之计,不进则死而已!”

从靖难起兵开始,道衍这十几年的佛门苦修算是付诸东流,整个燕王府中,情绪最为激烈,性子最为激进的不是那些将领,反而是这个黑衣和尚,此时做怒目金刚状,倒是让顾怀和朱棣都回过了神。

一想到刚才自己的失态,朱棣有些惭愧:“大师说得对,是俺着相了...燕王府谁都可以说那等话,俺是万万说不得的。”

道衍满意颔首,看向顾怀,顾怀怔了怔,自己也要来?

他想了想:“大同宣府还打不打?”

既然是靖难,肯定是要一路打到金陵开出一条南下的路,但对于大同宣府辽东这些地方怎么处理,燕王府内意见却不统一。

准确的说...是朱棣想要一个稳定的后方,道衍却不赞成打,而顾怀则是还没决定。

这个话题成功分走了道衍的注意力,重新看向朱棣:“王爷,两地边军过十万,依托坚城长城,就算有了手雷,短期内也绝对攻之不下,若是被这些地方拖住脚步,想要南下...再无可能。”

朱棣皱了皱眉:“俺也不是没想过这些,大同宣府这种重镇,肯定是不好打的...可要是俺带兵南下,那些边军奉了朝廷旨意,围困北平怎么办?到时候俺岂不是要成孤军?”

道衍微微摇头,那张凶戾的脸上再次浮现出瘆人的微笑来:“打下来之后呢?就一定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么?”

朱棣和顾怀都愣住了。

“大师是说...蒙古人?”

“没错,”道衍点头,“打下大同宣府,驻军也不能轻易调动,更不能给王爷带来任何助力,反而北平要不断向大同宣府输送给养士卒,防止蒙古犯境,若王爷不这般做,天下人必定口诛笔伐,到时候王爷如何自处?”

“与其如此,还不如放任其驻守边塞,只派大军守住南下必经之路即可,大同宣府驻军必不可能全部南下,而且若是鞑靼瓦剌此时犯境...”

话说到这里就没再说下去,朱棣若有所思,顾怀却遍体生寒起来。

毒士...不愧是毒士。

为了造反,有必要做到这个地步?把蒙古人也拉进战争的旋涡,让他们分走一部分朝廷的压力?

要是再袭扰朝廷往边境的补给,给蒙古人提供些便利...

顾怀猛地看向朱棣,你可是大明的藩王!这种与虎谋皮的事情,你也做得?

万幸朱棣并没有点头,而是重新看向了沙盘:“此事往后再议,眼下的紧要事情,还是耿炳文的三十万大军。”

顾怀松了口气,朱棣...果然还是那个朱棣。

只是这个黑衣和尚...真的是出家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