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债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债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被称作三儿的年轻晚辈骑着家里的瘦马奔波了一夜,冒着雨在城门开启的清晨进了金陵城,赶到太学一问,才知道顾念有些日子没回来了,知道了三儿的身份,倒是有两个家境贫寒的同窗不好意思地问起顾念打算什么时候还钱...

三儿这才知道顾念前些日子朝同窗借了不少钱,用的借口也五花八门,但大概意思就是不想朝家里开口,看着两个同窗殷切的目光,三儿硬着头皮说记下了此事,回去就让顾念家里送钱来,逃也似的出了太学。

正当他站在繁华的金陵街头,不知该去哪儿找那顾氏宗族中最有出息的年轻人时,又是那个黑衣书生凑了上来,极为热情地攀谈两句,说自己刚才听到了他在找顾念,兴致勃勃地就说要带路。

不过不走不知道,一走吓一跳,绕路绕着绕着到了赌坊,几个凶神恶煞的泼皮听说他是那顾念的亲戚,二话没说就拳脚相加一通,然后指着鼻子让他还赌债。

短短的一个清晨,给三儿的心灵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往日在族里被用来劝诫孩子们认真读书,长辈们交口称赞的顾念如今不仅借了同窗的钱不还,居然还在外头欠了赌债,看这阵势,欠得还不少。

拳脚之下,看着站在一旁看戏的黑衣书生,三儿只好把清安镇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听说那顾念家里出了这档子事,现在别说上门要赌债了,可能那顾念还得上个刑场,几个泼皮商量了一下,干脆就去找了赌坊的幕后东家。

这时候东家也纳闷得紧,顾念这种太学出身,又是当朝帝师的学生,家里在应天府附近有些资产的人,是赌坊最喜欢的放债对象,不用担心他还不上,所以当初签债子的时候赌坊是很爽快的,不过现在东家总算意识到不对劲了,因为顾念消失几天后,居然有好几个赌坊找了上来,挥舞着债单要找顾念收钱。

这下子再傻也知道顾念和那些烂赌鬼没啥区别了,面对这种赌鬼,赌坊一般做的就是及时止损,先扣人,然后就上门,甭管东西值不值钱,反正先把家里搬空,如果还有什么女眷那就更省事了,往青楼一扔多少也能回点本。

不过顾念的家里现在都这样了...

笑嘻嘻看戏的黑衣书生这时候倒是跳了出来出了个主意:找不到顾念家里,去找他老师啊!

疯了吧,那可是翰林侍读,是当官的!

当官的就能不还赌债?读书人最看重的是什么?清誉!真要让全金陵知道他方孝孺的学生欠了赌债不还,被赌坊追上了门,他方孝孺还怎么混?肯定是掏钱了事...再说了,你们这些开赌坊的,难道还怕事后算账?这事方孝孺巴不得烂在肚子里,不狠狠敲一笔方孝孺的竹杠我纪纲都看不起你们!

一语惊醒梦中人,几个赌坊的东家眼睛都亮了,合计了一下,把三儿和被打得半死不活的顾念关在一起,凑了几十号人就往方府赶。

不得不说方孝孺作为读书人的立身准则做得还是不错的,飞黄腾达成为帝师这么久了,也没见他收什么钱,住的地方和当年在偏远地区的时候差距不大,小巷子里的小宅子,算得上清贫,家里也就一个老妻和两个老仆,一个管赶车一个管做饭,儿子们在外地为官的为官种田的种田,可赌坊哪里管这些?先堵门,堵了门就开始骂,一边骂还一边吆喝引来路人围观,看这阵势,怕是再过一会儿就要上手搬东西了,吓得两个老仆死死顶住门提着菜刀防身。

还在太学给学生上课的方孝孺收到消息,听说赌坊上门催自己学生的赌债,差点一口气没上得来,先前还点着熏香讲着周礼,下一秒就像个普通的老人一样翻了白眼,几个学生掐人中的掐人中喊人的喊人,得亏是把人救了回来,只见方孝孺悠悠醒转,喉咙里挤出些声音:

“去...去找顾念,问他怎么回事!”

找肯定是找不到的,没见到钱赌坊也不可能放人,不过经此一事,顾念借遍同窗的事情也传了出来,又给了上了年纪的方孝孺当头一棒。

闭门读书...读成了这样,方孝孺也没心情上课了,带着学生们就往家里赶,事情闹大了,府衙自然也派来了人,泼皮们见状一哄而散,有个临走前还对着门内喊收不到钱改日再来,把方孝孺的老妻听得是老泪纵横。

没人清楚为什么仅仅半个月,原本品学兼优的顾念就变成了这个样子,有讲义气的学生说要动用家里的关系给那些赌坊的泼皮一个教训,让方孝孺拦了下来,白纸黑字的赌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围观的人也有不少,更何况府衙的人都知道了这事,他方孝孺的学生要真去找了赌坊的麻烦,岂不是让他成了彻头彻尾的笑柄?

还能怎么办?凑钱,赎人,让人去府衙给应天府尹王大人送信,让他把此事压一压,才有心情去处理那个误入歧途的学生。

但天底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就算是没人敢在方孝孺面前公开议论此事,但从今天开始,教周礼教出个欠了赌债被人堵上门收债的学生这件事,就真成了方孝孺一生污点了。

府衙里的王鸿祯和方孝孺是老朋友,只听了传消息的衙役两句话,就明白了方孝孺心中所想,自然是满心为老朋友着想,打算把此事的风头压下去,可眼下还有更紧要的公事要处理,那就是昨天有个游手好闲的乡间闲汉进了衙门,鬼鬼祟祟地开口就要告应天府旁有僭越的大案。

真是貌不惊人告的案子却不小...难怪直接告到了应天府,王鸿祯认真起来,可案子越审越不对味儿了。

怎么又是那家姓顾的?

还没算完,这个案子还没审完,才派了衙役去抓人,衙门口的鼓又响了,这次进来的居然是仓储司的小吏,告的也是大罪,贪墨公粮,虚买实收。

你说巧不巧,告的也是那个顾氏宗族的族长。

再结合今天老朋友的学生也姓顾...

原本打算去看看方孝孺的王鸿祯坐了回去,突然间什么都明白了。

燕王北归,那个顾怀可没走,眼下这情况,分明是要开始发难了。

他端起茶杯,想起那天站在公堂上一言不发宛如青松的青衫书生,幽幽一叹:

“咬人的狗,还真不叫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