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一百零七章 上朝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一百零七章 上朝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钟楼三响,百官进殿。

帝国的中枢又迎来了新一天的早朝,只是今天的早朝却和以往有些不一样。

负责维持秩序的内侍和金甲武士很快就发现了,今日上朝的队伍极为壮观,平日里上朝的文武百官也就那么点人,在金銮殿外长长的宫道上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今日上朝的队伍却是浩浩荡荡,延绵极长,平日里不用来上朝的勋贵和告病的老臣,甚至还有些退休了的年迈高官都来了,颤颤巍巍地挤在上朝的队伍里,一头白须白发看得人心慌,生怕走着走着就倒下去爬不起来了。

不过这样的场景想来也有些合理...昨日孝陵的那一出戏已经传遍了整个金陵,无论是士农工商还是朝廷官员,本就极为关注入京燕王的一举一动,结果燕王进京连皇帝都没拜见,就先去了孝陵哭骂一通,这简直是啪啪打当今陛下的脸...所以在燕王必然会面圣的今日早朝,会有怎样的戏码可想而知。

谁不喜欢看热闹?谁不想看看亲叔侄在朝会上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所以但凡人在金陵的,爬得起来的,有资格参加朝会的,今日是一个不落地起了个早来参加早朝了。

当然百官之中也不全是看热闹的,搞出这么大的阵仗,也有隐隐为陛下撑腰的意思...毕竟建文朝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而燕王是藩王之首,今日来面圣,怎么也不能让燕王小觑了如今的朝廷。

想到这里,不少官员的目光交织在一起,都蕴含着些特别的意味。

其实朝廷也不是铁板一块...关于削藩的问题,不同的官员还是有不同的政见,有些官员觉得不削不足以平天下,比如黄子澄齐泰一脉的官员,还有些则是觉得诸王镇天下乃是太祖皇帝的遗训,如今陛下才登基改元就要更改国策,对自己的亲叔叔下手,未免太过苛刻,而且朝廷是确实需要诸王镇守边疆的。

百官各怀心思,就这么依次过桥进入了金銮殿,一旁的监察御史今天也没了挑刺的心思,要换了平时哪个官员着装不整或者吐口痰都得被他们记在小本子上。

金銮殿内有十六根鎏金盘龙柱子,都挂着明黄帘,靠近殿门的一大片空地是给百官站的,前方是往上的四级阶梯,第一级站了维持秩序的金甲武士,第二级摆了些香炉,第三级站了持拂尘的宦官,最高处则是一把空荡荡的龙椅,宫女打着团扇站在两侧。

百官进殿,走在最前方的就是黄子澄齐泰还有方孝孺三人,如今这三人的地位堪比唐时的三省宰相,九卿都得乖乖跟在后面,随着文武百官分列站定,左边是文官,右边是武将勋贵,台阶上的宦官轻扬拂尘:

“起乐!”

雅乐一起,大明皇帝就该上朝了,文武百官也纷纷提振精神,见陛下走出珠帘,坐上龙椅,便在黄子澄三人的带领下上前参拜,山呼万岁。

这一套流程走完,就正式进入了早朝,按照惯例,此时应该由鸿胪寺官员禀报今日谢恩辞驾的官员,然后才会进入早朝奏事的环节,上到东南税赋他国外交这样的大事,小到御史弹劾某个官员衣冠不整,大明的中心就会这样进入一天的忙碌。

但今日显然是没有什么插曲比燕王上朝更重要...就算是有官员想要奏事,也得往后排一排,这种场合不会看眼力见儿的官员肯定会被判政治死刑:所有人都在等重头戏,你要跳出来耽搁时间?

果然,一片沉默中,鸿胪寺官员站了出来:“禀陛下,燕王殿下奉旨回京,现在殿外侯见。”

所有人的视线都悄悄往上投去,年轻皇帝的脸颊抽动了一下,语气冰冷:“宣!”

语气没有颤抖,但朱允炆知道...自己还是很紧张。

或许还有一些愤怒和期待?他现在虽然拿下了周王,也把燕王逼到了必须进京的地步,但面对这个一直镇守北平几度出兵横扫漠北,资历威望和能力都是藩王之首的皇叔...他还是有些没信心。

说完这一个字,他便倚靠在了靠枕上,这个举动仿佛有些软弱,但除了方孝孺微微皱眉,觉得陛下有失帝王威仪外,谁也没心情去嘲笑陛下失了态,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地等待着。

脚步声响起,走得不快,按理说软底布靴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脚步声,但百官就是听见了,好像在金銮殿里还产生了回音,一下一下敲在了他们心上。

伟岸的人影走完了台阶,因为背对着阳光,靠得近的官员眯了眯眼,才看清楚了人影身上那一身藩王朝服。

头顶的朝冠反射着阳光,腰间玉带挂着的玉佩微微摇晃,目不斜视的燕王朱棣龙行虎步,走入了金銮殿。

他的目光直刺上方的年轻皇帝,嘴角微微勾起却又很快抿了下去,最后一揖:“臣朱棣,参见...陛下。”

百官哗然。

一道身影昂然出列:“燕王殿下面圣不跪,如此面无君上,难道不知这是大不敬之罪?!”

朱棣横眉一扫:“你是谁?”

“翰林学士黄子澄。”

听到这个名字,朱棣心头的怒火腾一声烧了起来,今日上朝他本就要大闹一场,如今正主出来了,岂不正中下怀?

说起来黄子澄也没点身为大佬的觉悟...这种话让手底下的文官出来喊就得了,比如监察御史之类的,自己跳出来岂不是太过掉价?但他既然给了这个机会,朱棣自然也不会放过:

“你便是黄子澄?区区翰林学士,怎的站在文官之首?视三公九卿于何物?简直荒唐!本王与陛下有家事要说,尔等退下!”

这正戳中黄子澄的痛处,朱允炆登基之后不好大肆封赏,只能让他先当个翰林学士委屈一下,可这职位虽然清贵,也比不过三公九卿,只是因为和陛下的关系才得以站在文官之首,如今他权倾朝野,居然被朱棣当面指出来,实在是灰头土脸:“你...金銮殿上,哪里来的家事?”

“皇帝家事,便是国事!尔等休要聒噪!”朱棣厉喝一声,“陛下,臣入殿不拜,非是不知礼仪,实在是胸中郁郁不平,跪不下去!”

不等百官出声,他踏上一步,咄咄逼人:

“陛下,臣此番入京,只想问陛下一句,朝廷磨刀霍霍,陛下莫非是要把诸位叔父赶尽杀绝,才肯善罢甘休吗?!”

殿中喧哗顿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