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一百零三章 指桑骂槐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一百零三章 指桑骂槐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下马坊到合葬墓前的立碑并不远,宽敞的石道旁是矗立着各种装饰性的陪葬石雕,好歹是在马上打了这么多年仗,一边嚎哭一边跑的朱棣面不红气不喘,扑倒在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墓前时还拔高了几分音调:

“父皇,父皇啊!当初就藩一别,谁知就是天人永隔?你撒手人寰,儿都未能回京扶灵,是儿不孝啊!”

匆匆追来的安王朱楹和一众皇室宗亲见朱棣“扑通”一声往石板一跪,哭嚎不已,哪儿还顾得上去劝?只能硬着头皮陪跪在一旁,乌压压一大片,不过陪跪简单,要硬挤出眼泪却不那么容易了,只能默默低头装出副悲伤模样,偶尔擦拭眼角,好像真被朱棣的哭陵勾起了些伤怀。

“...当初蒙元占据中原,汉人沦为牲畜,您应时而起,再造天下,光复河山,驱除鞑虏,让汉人江山得以复存,这是多大的功绩?你深知蒙元不亡,中原难安,分封诸王镇守天下,自古忠孝难两全,儿承父皇委以重任,镇守北平,隔绝漠北,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疏忽...结果儿却不能来送父皇最后一程!”

如果说一开始哭陵还有些做戏的味道在里面,朱棣现在就是真哭伤心了,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浮上心头,身为人子,不能床前尽孝;身为藩王,殚精竭虑却被朝廷猜忌...心里怎能不委屈悲愤?

如今终于到了父亲的灵前,以往那些埋藏在心里的想法也终于可以说出来了!

“父皇!你征战一生,治政御敌,外攘内安,四海承平!可如今你尸骨未寒,诸王分封天下的遗旨就要名存实亡了!朝中奸佞为了跻身高位,为祸朝纲,竟蛊惑当今陛下,散播是非,构陷藩王,欲使当今陛下与诸王叔侄相残!”

这话一出,抹眼泪的皇室宗亲纷纷抬头目露骇然,尤其是安王,他浑身一颤,愕然抬头看向前方那个扶碑痛哭的身影。

皇兄到底打算做什么?!

......

顾怀和马三宝一直在燕王护卫里,所以也得以进入孝陵,远远观望上了这场哭陵的戏码。

朱棣的哭声和骂声随着风声一起传了过来,皇室宗亲们的反应一一落在了顾怀的眼里,他看着钟山孝陵的构造,有些遗憾。

遗憾在于没能看一眼朱元璋这个传奇的皇帝。

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没有后台没有背景,开局只有一个破碗,却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来了一切。

他历经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追逐,当过和尚讨过饭,参加过起义军接受过元朝的封赏,他无数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继续往前,最终得到了整个天下,把元人赶出了中原。

他几乎是单枪匹马、赤手空拳地凭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谁能想到几十年前那个衣衫褴褛、沿街乞讨的乞丐会成为一个帝国的皇帝呢?

大明在历史上的评价一向有些褒贬不一,有人说大明的建立是汉人的复兴,是汉民族江山正统的延续,也有人说是明朝奠定了中华民族在日后的落后,是制度决定了中华民族错过最好的开眼看世界的机会。

但这一切都跟朱元璋没关系了...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仅此而已。

也许正如传说中他死前的最后那一句话一样。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来到这个年代,却是在朱元璋驾崩以后,没能看一眼明太祖的样子,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自己看到了那个永乐大帝,甚至有可能会陪永乐大帝走过最艰难的一段路。

顾怀的目光落在最前方那个扶碑痛哭的身影上,哭完了太祖皇帝,接下来就该哭马皇后了。

果然,歌颂了一通朱元璋的丰功伟绩,表达了一番“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再骂了一遍朝中的“奸佞”,朱棣开始哭起了那个不是自己生母的女人。

只要想,很多事情都能扯上关系,哭马皇后自然也能把叔侄相残陛下剑指诸王的事情说上一说,朱棣倒是越说情绪越激烈,不过身后的皇室宗亲们却越发惶恐不安起来,因为比起之前...朱棣骂的话是越来越直接了。

年纪尚小的安王朱楹终于忍不住了,要是说之前那番话只是数落朝中大臣,还不算太过刺耳,那这些话就有些直指陛下的味道了...眼下金陵的情况本就复杂,朝廷和藩王之间的博弈也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要是再让皇兄这么骂下去,陛下把自己也记恨上了怎么办?

他膝行上前,扯住朱棣衣袖,颤声哀求:“皇兄,慎言...慎言呐!”

朱棣懒得理他,但确实也有点骂累了,关键来来回回好像也就只能骂这些...如果完全撕破脸那自然还有好些话可以骂,但眼下还远远没到那地步,自然是要有所收敛。

看了眼天色,朱棣打起精神,声调又起:“皇兄,皇兄啊...”

得,哭完了朱元璋和马皇后,又要开始哭太子朱标了...

远处的顾怀无奈摇摇头,看向身边的马三宝:“还是差点火候,光骂是没用的...得加上些话,比如什么‘一定劝诫陛下,除奸佞,正朝纲’之类的,这样才能有话题性和针对性。”

马三宝有些疑惑:“怎么突然说这个?”

“我带的人少,这事也就只能交给你了,”顾怀双手揣袖,“朝廷肯定会有动作,这些不太好传出去,得安排人把这里发生的一切,还有王爷说的这些话,都散播到金陵的大街小巷去...现在民间不是在传王爷拥兵自重有反心?那就打一场舆论战,把矛头转向那些文臣,朝廷要削藩,王爷就要清君侧。”

马三宝明白过来:“没问题。”

“这样朝廷就不太能下手了...王爷要是在金陵出事,民间的议论压不下去的。”

“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

“不重要,”顾怀摇摇头,“民智未开的时候,比的就是谁更能糊弄百姓...民心所向有时候其实是个贬义词,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拳头大的说了有道理。”

“或者换种说法,”顾怀叹了口气,“赢的人...才有资格说对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