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一品寒门 > 第640章 没有点劣迹那还配叫权贵子弟么

次日,权贵子弟兴冲冲来到国子监报名附学,却在告示牌前驻步,因为附学是有条件的。

附学秀才参加乡试不得超过三次;附学秀才岁数不得超三十;附学秀才得德才兼备,有劣迹的坚决不收;录取后附学秀才要无偿为国子监干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不得抵触或埋怨,否则劝其退学;附学后若在国子监惹是生非,国子监有权开除该生······

条条框框一大堆,把他们都看懵逼了。

尤其最后一款说的很明确,却又很模糊。

“由于附学秀才自身条件特殊,国子监决定单独开班,但由于国子监师资力量有限,只能开一个班,因此报名后的秀才要进行入学考试,滥竽充数者国子监坚决不收······”

娘的,这就是个坑啊!

我就觉得孟青云没那么好心,轻松就答应附学,现在看来他就是故意刁难才设置这么多条件。

就这条件,一大帮人就被淘汰,只能去参加州府的乡试了。

权贵们生气归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孟青云答应附学,表明他没有破坏规矩,主动让了一步,他们如不知足就是破坏规矩,孟青云完全可以抓住这个口实,强势拒绝他们附学国子监。

荆鹏展没有这个气势,孟青云有,他可是个狠人。

而且和孟青云彻底翻脸没有好处,只要他在国子监一天,他们的子弟就休想在国子监附学。

甚至符合岁数,在国子监读书的子弟也会受到牵连。

以后想让子弟在国子监安心读书,就得把孟青云弄出国子监。

好不容易才把孟青云赶出朝堂弄进国子监,想不到又得把他赶出国子监。

他若出了国子监一定会回到朝堂······算了,还是让他呆在国子监吧!

这样至少他们还有活路。

不过回过头想一想,孟青云这样做也能理解。

如果让几百权贵子弟都附学,抢了国子监学生的名额不说,国子监也容纳不了这么多学生。

而且孟青云提入校条件也很正常,毕竟国子监是大宇最高学府,若是文采低劣的人都能进国子监,那不是给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子监丢脸么。

所以权贵们发了几句牢骚后,都选择接受现实。

说实话,一个班的诱惑还是很诱人,往年附学不单独设班,都是插班学习,合计起来也就几十人。

这些条条框框刷下来的都是平庸者,那些出类拔萃的秀才淘汰不了,这些人才是家族的希望。

这些条款限制了权贵子弟蜂拥附学,最终符合条件的有九十六人。

本该入学考试了,孟青云却独出心裁,要对报名的九十六位秀才公示。

大宇朝第一次听到公示这个词,都很新奇,等他们看到名单旁边的告示后慌了。

告示上写着,九十六人中凡是有欺瞒行为被人举报者,当场除去附学资格,其家族内任何子弟五年内不得在国子监附学。

公示三天不说,还要对举报者奖励,并为举报者保密。

这不是害人么!

就算其他条件都符合,有劣迹这一项就能让他们翻船。

没有点劣迹那还配叫权贵子弟么。

千万不能让人举报啊!

程序走到现在,若是再去国子监闹,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只能从源头上制止举报。

权贵不缺人,他们派哨探和随从在国子监门口监控,但凡发现有举报者,便堵截恩威并施,然后花钱消灾。

反正只有三天,只要坚持三天,就万事大吉。

······

“孟祭酒,那些权贵派人在门口堵截举报者,我们需要不需要驱散他们?”

公示刚开始,这些哨探就被国子监教习识破,好几人都来告诉孟青云。

“不需要,这些人驱散不了,他们还会在其他地方堵截,而且我们也没理由驱散他们。”

孟青云淡淡一笑,“他们爱堵就堵呗!”

少顷,门子来报:“孟祭酒,唐明来见!”

“快请!”

京城权贵中唐明口碑不好,原因是他曾经为救儿子唐孝泉,检举揭发了张金火、周海和几个权贵,把他们干过的见不得人的事全抖露了出来。

这事也是由于权贵联合起来弹劾孟青云引起,最后被盛祯强势解决,但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把孟青云得罪了。

但唐明今天确实是孟青云请的客人。

唐明自己也没有想到,孟青云居然有一天会向自己讨教,而且讨教的还是对国子监附学选人的意见和建议。

他哪懂这些啊!

想想以前联合权贵弹劾,与孟青云交恶,现在人家却以德报怨,不仅让唐家两个子弟成功报名,还要听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明显是在抬举自己。

可这是为什么?

难道是要主动和解,化解与京城权贵的矛盾?

说实话,他没敢派人去国子监堵门为难荆鹏展,后来孟青云答应附学,他的子弟便去报名。

不想孟青云一听是唐家子弟,没有怎么审查就报名了。

这是恩情还是阴谋不得而知,或许这一趟就清楚了。

“孟翰林,老朽有礼了!”

唐明拱手施礼,随从把礼物放下,哈腰退出去。

“唐老,你来就给足了孟某面子,还拿什么东西?也太见外了!”

孟青云忙还礼,而后道,“唐老请坐,上好茶!”

二人落座,侍从奉上茶水,孟青云道:“孟某习惯喝泡茶,若是唐老不习惯,这就使人去煮茶。”

“挺好!”

唐明喝了一口道,“轻淡有茶香,孟翰林品味就是独特,以后老朽也喝泡茶······”

又寒暄几句,说了稍许废话,孟青云道:“国子监事多,孟某就不废话了,开门见山奔主题,今天请唐老过来,就想听一听唐老对国子监这种附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

“我也是第一次做祭酒,对教育行业很是陌生,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唐老德高望重,家族中有不少子弟都是国子监毕业,你的见解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希望唐老多多指导,多提意见,把这种方式附学的优缺点都说说······”

唐明本就是墙头草。

尤其这几年被其他权贵孤立,他的胆子更小了,一直强调子弟低调行事。

既然他家两个子弟都成功报名了,他还提意见就是棒槌。

高唱赞歌才是正途。

······

(本章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