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一品寒门 > 第239章 石头纷纷落井中

一品寒门 第239章 石头纷纷落井中

作者:填海的精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盛祯拍案而起,怒不可遏道:“真是胆大包天!皇儿,司徒清人呢?”

盛腾道:“陛下,司徒清被臣护卫拿下,在押解往京城的路上!”

“好,此事交于武德司处置,传石大丙!”

盛祯的目光在众大臣身上来回闪烁,最后在仪王处滞留一瞬。

他最担心兄弟相残。

太子微服出访的消息一直封锁,难道有人泄露了出去?

如果仪王知道,他会不会铤而走险?

有这种可能。

毕竟太子遇刺,仪王是最大受益者。

嗯,朕必须杜绝这种事再度发生。

先让武德司去查,查个水落石出。

如果涉及其他皇子或朝臣,朕绝不姑息养奸。

众臣更加纳闷。

司徒清远在宇德县,太子在京城,两个遥不相及的人,怎么扯出刺杀的事件来?

这也太玄幻了。

陛下也不问,就和知道此事真发生了一样。

“殿下,这事••••••”

范贤首先沉不住气,缓缓道,“司徒清来京城了,还是其他原因?”

“诸位大人先别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盛腾微微笑道,“这些日子我微服出访,一直在乡村实地考察,路过了好多地方,在回来的路上,途经宇德县••••••”

盛腾没有夸大其词,将宇德县遭遇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

众臣听后,义愤填膺。

“司徒清这厮真该千刀万剐!”

徐开霁第一个跳出来声讨,“他就是一匹披着人皮的狼,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简直是我大宇官员的耻辱!陛下,臣请重惩司徒清,以儆效尤!”

这脸翻的比翻书快多了。

刚刚还在为司徒清高唱赞歌,现在就抱起一块石头砸过去,这人怎么就这么不要脸呢?

呵呵,就算你把天说出个窟窿,也逃不脱罪责。

此刻见风使舵,已经迟了。

“徐开霁,你休得混淆视听,你以为这样就能抹去你与司徒清勾结的罪恶吗?休想!”

“堂堂中侍大夫,居然为贪官做说客••••••不对,刺杀太子,司徒清是反贼!”

“徐开霁,你与反贼同流合污,你才是大宇官员中的耻辱!”

••••••

石头纷纷落井。

众臣都在与司徒清撇开关系,免得惹火烧身。

刺杀太子可是大罪。

“陛下明查,下官忠心耿耿,怎能与司徒清同流合污?下官连宇德县都没有去过,是下官失察,人云亦云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徐开霁哭丧着脸辩解,可谁会同情他。

不仅不会同情,反而弹劾声四起。

因为他说了人云亦云。

这意思就是还有人也和司徒清勾结。

明显是想找垫背的。

死里弄!

这时石大丙进殿。

“臣石大丙,叩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石大丙起身后,盛祯冷冷道:“宇德县县令司徒清犯下大罪,现押解归京,你速派武德司人员前去接管,并审理案件,将他的罪行审的明明白白,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见司徒清面!”

“臣遵旨!”

“还有,中侍大夫徐开霁与司徒清有染,也交予武德司审理!”

“臣遵旨!”

“陛下,臣冤枉啊••••••”

徐开霁顿时瘫坐在地,嚎啕大哭。

都说石大丙就是魔鬼,到了武德司,哪还有活路。

石大丙冷冰冰道:“冤枉与否,去武德司自会清楚,请徐大夫移步!”

徐开霁还在辩解,石大丙早不耐烦了,拎起他就走。

“诸位大人,你们都在说盛世,请问,你们眼中的盛世应该是个什么模样?”

盛腾这么一问,大臣都不说话了。

这也没办法说。

现在情况离盛世太远了。

天下太平就是骗人的鬼话。

毅国和辉国虎视眈眈,恨不得把大宇生吞活剥,要不是岁币乞和,早就发动战争了。

百姓安居乐业也不切实际。

安居乐业了,怎么会有不少人占山为王,不少人流离失所••••••好多情况都与盛世格格不入。

见众官不言不语,盛腾又道:“那我说说百姓眼中的盛世!”

“这些日子,我出宫微服出访,到了底层乡村百姓家里,看到了好多你们见不到的情景。”

“百姓苦啊!吃饭大多是一日两餐,根本吃不饱肚子,便在食物中加野菜或其他东西••••••可以说你们家的狗吃得都比他们好。”

“我想,这种日子,诸位大人可能连须臾都不愿过,但百姓却过得有滋有味,他们觉得只要不被饿死,只要能果腹,就是盛世。如果能吃饱肚子,不论吃什么,就算是盛世中的盛世。”

“提起盛世,他们眼中充满渴望,他们为陛下欢呼,祈祷陛下万岁,说陛下仁慈,是个仁君,变着法儿让他们能够活下去,活的更好••••••”

得民心者得天下。

治理天下,须知民心。

盛桢听到这些,眼中有些湿润。

他没有想到,百姓的需求原来这么简单。

这个仁君,他当之有愧。

盛腾接着道:“每到一处,我总能听到女孩子取奇怪的名字,比如阎婆惜、李婆留等乖乖的名字,我很是纳闷,有一天问了个老奶奶才知道,这个名字就是一把心酸泪。”

“原来百姓生活太苦,生下女孩就叫赔钱货,成人后又会负担一大笔嫁妆,所以好多家庭养不起,就偷偷溺死••••••当然也有心软的婆婆,舍不得溺死女孩,便有了这样畸形的名字。”

“我曾给百姓说过,寒门出贵子,让孩子读书,走科举的路,这样就会改变他们的生活,但这话与幻想无异。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钱读书。而且读书太花钱,老师的束脩、书本费、科举的考试费••••••合起来算算账,一家人三年的收入都不够一个人读书用••••••寒门出贵子难呐,难于上青天!”

“还有,但凡有灾荒,朝廷怕灾民造反,便把青壮收编为厢军,留下老弱妇孺苟延残喘。这看起来很合理,当兵吃皇粮,增加了国防力量,减少了造反人数,其实弊端极大。许多事情都被暂时的安定掩盖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成为空话,还给朝廷增加负担。”

“最重要的是,这些百姓不愿当兵吃皇粮••••••”

什么?

还有这种想法?

当兵吃皇粮是多好的事。

再都不用为吃饭愁眉苦脸了,怎么也不愿意?

这话有点水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