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一品寒门 > 第176章 一碗水端平

一品寒门 第176章 一碗水端平

作者:填海的精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二既然能做为一个题目,说明二就是一个词,能够独立断句。

在这个没有标点符号的时代,断句尤其重要,否则就会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意思。

孟青云大脑飞速运转,少顷就搜索到题目的出处。

题目出自《论语•颜渊篇》,其中一段话如下。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段文字用白话说出来就是这样。

鲁哀公问有若说:“今年遭了饥荒,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彻法,收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收十分之二的税,我还不足,怎能实行十分之一的税法呢?”有若说:“百姓富足,君主怎么会不足呢?百姓不足,君主跟谁去取得富足呢?”

这题目含有“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是孔子“仁政”思想的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思想。

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老百姓一定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

这是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同时说明陛下心系民众。

龙屁又得拍起来。

想清楚后,孟青云下笔如有神助。

所有题的底稿写完,孟青云开始逐字逐句修改,直到自己觉得没有瑕疵,才开始誊写。

第三天,最后浏览一遍自己答的题目,孟青云满意的点点头。

完美!

秦翰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份试卷绝对高分。

尤其“二”这一题,里面夹杂不少后世思想,阅卷官肯定会给满分。

锣声响起,考试结束。

出了贡院大门,展现在孟青云眼前的是一片喟然长叹。

大多考生没有迅速离开直街,而是在门前三五成群,相互讨论着试题。

垂头丧气者居多,鲜有春光灿烂的笑脸。

孟青云低头径自走。

赶紧回家休息,养足精神准备明天的第二场才是重点,做什么无用功。

孟青云不提倡考完一门课就找人对答案。

倘若试题错了,心情肯定不好,自然会影响心态,下一场压力山大,所以不闻不问最好。

当然,试题对了心情畅快,但容易遭人白眼。

那些错题的人不会给你好脸色。

里外不是人,何必对答案!

“孟兄,何故脚步匆匆?”

孟青云抬头一看,是马奕打招呼,便道:“又困又乏,赶紧回家大吃一顿,再美美睡一觉!”

不过孟青云有点奇怪,每次考完试马奕脸上都是满满的自信,今日却带着淡淡的愁云。

考得不好?

孟青云低头疾行,马奕初步判断,孟青云这次考得不太理想。

然细打量发现他脸上没有丝毫不快,不由问道:“考得怎么样?”

“马马虎虎,反正都答上了!”

这话等于没说,那个考生不把卷子答得满满当当,就算一点头绪都没有的题,也会动笔写出来,好歹赚点笔墨分。

“第一题,你选择的出处在那里?”

这题马奕没有把握,心里一直嘀咕,见到孟青云就想交流一下。

“就是二那道题?”

得到肯定后,孟青云道,“我觉得是《论语•颜渊篇》。”

“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马奕聪慧,背出这段文字不在话下,但他很好奇,这段话他早早就排除了,为何孟青云选它?

“为什么?”

“《论语》中有二的段落很多,只有这个二独立断句••••••”

轰!

马奕脑中浑浑噩噩,机械地抖动着嘴唇,已经听不到孟青云阐述的理由。

天哪!

这题他答错了,而且错的离谱。

第一场试他便落入下乘,以后两场得拍马急追,不然榜上无名。

“该死的孟青云!”

马奕突然特别憎恶孟青云,干什么都比自己强,简直就是头上长角的妖怪,不由恶狠狠剜了一眼道,“得意个锤子!”

然后忿忿转头走了。

有病吧你?

看在同窗情分才坦诚相待,谁知却被扣帽子。

这白眼来的猝不及防••••••算了,不要影响自己心情。

回家!

直街前,孟学永等人在考生群中焦急等待,铁梅眼尖,见到孟青云,高声喊道:“公子,这儿!这儿!”

旺财早跑过来围着孟青云转。

孟青云几步走过去,铁梅拿过水杯,孟青云几口喝干,然后笑盈盈道:“赶快回家,饿坏了都,大吃一顿!”

看着孟青云的模样,大伙很欣慰。

这么好的心情,考得肯定不错。

回到家,孟青云简单洗刷了一下就吃饭,他没敢洗澡。

若不小心感冒,后面的试就难考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好吃好喝,睡个好觉,养足精神,把状态调到最佳,打好接下来的两场仗。

第二场试,考的是诏、诰、表、判词、启事、通告、公函、檄文等应用文。

别小看这些应用文,都是有一定场景,然后根据历史背景写出合适的文章。

试卷下有官方温馨提示:“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

意思很明了,如果乱写一气,肯定差评。

这种题目,孟青云信心十足,不论是杜茂才,还是晏翰博,乃至秦翰,都曾经点拨过。

而且他读了好多历史书,题目中的场景也熟悉,所以第二场试,对他来说,没有难度。

只可惜,这次没有出数学题。

考前在京城举子们中间传的有模有样,说数学题必考。

因为孟青云用数学把大宇朝的尊严赢回来,陛下肯定会出数学题。

一时间,孟青云编撰的《数学概论》,成为举子们的香饽饽,争先恐后购买,谁知落了个空。

不过,孟青云也不觉得亏。

《数学概论》中有方程解题的论述,现在他已经没有以前的优势,数学题出与不出,差别不大。

其实,题目中本有数学题,都被盛桢删除了。

说白了,会试是为他盛家选拔全国人才,数学题出现在试卷上,国子监的考生将占大便宜。

这是对全国举人不公平,也是对盛氏江山不负责。

他的梦想是国强民富,所以得让全国人才都为他所用。

一碗水必须端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