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983章 想当官的康南海(第一更,求订阅)

1871年3月15日。

首批考取“华夏教育基金会”的100名留学生,在宁波码头登上开往大洋彼岸的移民船。

这是基金会资助的第一批是留学生,他们和天国官派的200名留学生一同前往大明留学,两拨人都是今天上午登船。

这些人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年龄最大的足足30岁。

说实话,华夏教育基金会提供的留学经费并不算多,平均每个学生也就200元左右,其中学费根据学校不同少则60元,多则120元——大明有大学是需要学费的,但是大学的每一所大学都会根据成绩提供多种奖学金,几乎可以覆盖100%的学生,即便是最低级别的奖学金,也足以负担学费。不过,生活费就需要靠家里资助或者是自己打工来维持留学生活。

不过教育基金会每个月都会向学生提供6元钱的生活补贴,这基本上足够留学生们的正常开支。虽然远远比不上官派留学生每月20元的津贴,可却也够他们生活的话了。

其实,那怕就是大明不提供生活补贴,也会有很多有许多人愿意到大明留学——当然,这需要等到第一批留学生归国,在南北两地纷纷受到重用之后,面前留学红利,他们自然而想要抓住它,这属于人间常态,在另一个世界,始于清末的留学热潮不就是如此?

一方面固然是青年学生们希望通过留学找到强国之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留学红利高啊——留学生归国很容易受到重用。留学热情自然是一波高过一波,在留学日本烂大街的同时,甚至还有人借个几百块钱,就敢大着胆子出国去欧洲、去美国留学。

不论那些人是报着什么样的目的留学,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留学生把西方科学带到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此时,这些留学生无不是满怀期待的看着大海,他们知道自己即将远赴重洋,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学习从未学过的知识。

富国强兵。

或许此时他们的心里还没有这样的念头,但是很快,这就会成为他们中许多人毕生的追求。

也正是从那一天起,天国也开启了求知识于世界……不,求知识于大明的道路。

十年之后,在大明的几乎每一所大学之中,都有来自华夏的留学生,有上千人在大名的高等学校之中工作,即便是如此,也无法满足华夏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毕竟,这些大江南北兴建起来洋务工厂以及上万公里的铁路、矿山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虽然可以雇佣洋员之外,学成归来的留学生才是真正的自己人,在企业中无不是颇为重用。

归来留学生普遍性的地位高,薪水高,也助涨了人们出国留学的热情,除了官派以及基金会资助生之外,还有更多的年青学子选择自费留学。

对于华夏的学子而言,出洋留学最好的选择就是大明,不仅仅是因为大明的学费低廉,可以申请奖学金,更重要大明与华夏两国的文化同源,留学生可以直接适应。要是去欧美留学的话,首先要做的便是熟悉语言文字,但“西文难学”。大明就不一样了,除去化学、物理等专业语汇是新造之外,文字、语言都是相通的,即便是少数专用词汇,就是通过字面去猜,也能猜出了一个大概,即便是没有学习过也可以较快掌握。

而面对大明的迅速崛起,许多华夏的读书人认为大明已经将欧美文化当中的精华都学来了,所以赴大明留学会简便一些。

而对于大明官方来说,一直以来都认为“留学生教育是建立长远且巩固的明华关系之必须”,所以官方致力于支持华夏各方派遣更多的留明学生。

“正当防卫……”

在图书馆里翻看着厚厚的书目,戴着黑框眼镜的康有为的眉头锁成了一团。

读了三年预科才考入南河大学法学院的他,现在正埋头和各种各样的法学书籍奋战着。

为什么要学法学?

倒不是因为他想要做一个为民申张的律师,也不是因为律师薪水高,而是因为……容易当官!

虽然是广东人,但是康有为早就通过在徐州的友人了解到,李总督私下里派出的留学生中,学铁路、机械、船舶、采矿以及军事都去了官办工厂或者铁路上,只有学法律的留在了总督衙门。

什么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就是这了!

想当官自然要留在衙门里头才能当官,所以学法律就是成了近途,于是乎和许多自费来大明留学的人不同,三年前,乡试未中的他,直接在返乡途中改道海州,然后在海州买了一张船票来了大明。

到了大明后,为了解决生计,康有为一边做工一边求学,用了三年才考入并不怎么出名的南河大学,不过即便是如此,康有为仍然信心十足,只等着两年后毕业,返回大清……不对,大清已经亡了,现在是中华帝国了。

学成归国后,有友人的推崇,再加上学习法律的加成,又怎么可能不受到重要呢?

不过,法律难学啊!

正研究着正当自卫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有人走过来,悄声说道。

“广厦,助学金名单颁布了,你快些去看看吧。”

一听说助学金名单颁布了,康有为连忙把笔记本一盒,冲着友人说道。

“多谢,多谢。”

说罢他就匆匆忙忙的赶到教务楼前,在教务楼前已经挤满了人,就像国内放榜一样,只不过这放的是助学金。

大明的奖学金也分三六九等,级别最高的皇家奖学金,不仅足以支付学费、生活费甚至还有所剩余,至于级别最低的助学金……只是与学费相等,甚至还差上两块钱的学期注册费。

不过,这也是大明涵盖范围内最广的助学金了,在大明大多数学生都是靠着助学金完成学业。而对于像康有为这样的留学生来说,能否获得助学金,直接关系到他能否继续在大明继续就读。

尽管知道以自己的成绩,虽然不够申请奖学金,但是助学金还是没有问题的康有为,在寻找自己的名字时,仍然有点紧张,万一要是没有呢?

万一……不会有任何万一,只要成绩达标,肯定能够获得助学金。

找了好一会,在找到“法学院十一级康有为”的瞬间,他总算是长松一口气。

“好了,这下总算是放心了!”

长松口气之后,康有为才故作镇定的从人群中挤出来,然后装作慢条斯理整了整衣服,抱着怀中厚厚的一叠书的他,面上全是一副澹定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