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947章 忠烈千秋(第一更,求订阅)

忠烈祠,既是供奉阵亡官兵的祭祠所在,同样也是国家公墓,位于应天南郊的忠烈祠占地达数百公顷,这片规模宏大的墓地,尽是一片绿色,看起来宛如国防绿一般。和所有的墓地一样,这里显得有些冷清,绿色的墓地上,只有几条白色绵延到远处,那是白色大理石制成的墓碑,数量虽然不多,但这只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在公墓的入口处,是一座华夏式城门式的牌坊,牌坊中央门廊上书“忠烈千秋”,右侧门廊上书“成仁”,左侧门廊上书“取义”,此取自于文天祥的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再往里走,沿着通道两侧的松柏,就能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式建筑,那里就是忠烈祠了,它的形制借鉴了唐代的含元殿——完全出自朱大皇帝之手,他凭借回忆绘制了后世对含元殿的复原草图,然后将草图交给建筑师们,历时三年才建成这座大型宫殿式建筑,从其建成的那天起,就是整个南美最具华夏风韵的华夏式建筑。

不建皇宫建忠祠!

由此可见大明与历朝历代的不同!

忠烈祠不仅供奉着大明阵亡将士的牌位,同样也供奉着自先秦起到明末的华夏忠臣义士的牌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华夏文明的传承。

毕竟立国于南美的大明,不过只是华夏数千年历史中的一员,华夏的先贤英烈们可以在这里得到一年四祭。

对于大明而言这里既是祭祀先烈的忠烈祠,也同样是一个纪念中心,他右翼侧殿是先贤祠,供奉着华夏先贤,而左翼侧殿是游就馆,展示着大明军队的武备以及缴获的各国兵器,从其建成的那天起,就经常有学校组织学生来这里参观。

今天和往日一样,有从应天学校过来的小学生来这里参观,与往日不同的是,平日里静悄悄的忠烈祠显得有点“喧嚣”。

“砰!砰……”

整齐的排枪声,从空旷墓地里传来时,正在进行参观着学生们,纷纷的立正,他们目视着枪声传来的方向。烈士的葬礼正在进行着,战争总是会死人的,每天都是阵亡战士的骨灰从前线送到应天,在忠烈祠的公墓里每天都会有葬礼进行着。

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如茵的绿地上,在白色的墓碑之间,顺着枪声的方向走去,这些年少的学生们,对于军人的葬礼充满了好奇,甚至有些向往,毕竟,在大明的中学课文中,就有军人葬礼的描述。

庄严且肃穆。

这是他们第一次目睹军的葬礼,但是与书上的描术不同的是,今天这里没有亲人的抽泣声。

“砰……”

待学生们走近后,他们看到了十几米开外正在进行着的葬礼。

六名持枪的军人,举着步枪对着空中鸣枪。

“预备……放!”

“砰!”

枪声再次随着军士的口令声响起,尽管枪声让学生们的身体微微惊颤了一下,但是此时他们的神色却变得的更加的肃穆。

学生们自觉的排成排对着墓地行着军礼。

“砰!”

“都……都……都、都……都、都……”

礼枪声结束之后,军号手拿起军号吹响了熄灯号,低沉的熄灯号声此时显得极其的肃穆。

墓前,没有送行的亲人,只有六名身着礼服的士兵站在那里,即将入土的棺材上盖着国旗,这是属于军人的荣耀,

伴着低沉且肃穆的熄灯号,站立在棺旁的六名士兵同时抬起国旗,他们的手上戴着白手套,然后轻轻的把沿中线国旗合拢,战士们按照标准的折旗步骤,站立军棺两侧六手相交,动作轻缓的将国旗折起。

领队的士官双臂交拢将国旗合抱在胸前,然后缓缓的走前墓地前的士兵。

“这面旗帜,以皇帝陛下和国家的名义,献给您!用以感激您的兄弟为帝国做出的光荣、忠诚且可敬的贡献,谨以这面旗帜表达整个国家以及帝国军团对他的感激之情。”

孩子们甚至可以背下这段话,这是写在书本上的“赠旗语”,按道理是应该交给阵亡官兵亲人的,如果他们没有亲人,则交给他的兄弟——战友。

事实上,在大明许多阵亡的战士都没有亲人,他们孤身一人飘洋过海来到这里,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与忠诚缔造了这个国家,为华夏民族开拓了这片土地,他们被安葬在忠烈祠,他们理应得到祭奠与愐怀。

士官的声音低沉,他用双手把国旗轻轻的送到战友的面前,尽管一切就像是流程一般,但当战士接过国旗的时候,他同样用双臂将其抱在胸前,像是拥抱着自己的兄弟一般。

完成“赠旗礼”后,士官向年青的战士敬了一个军礼,他的动作轻缓,似乎充满了不舍,此时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的肃穆……

以皇帝陛下和国家的名义缅怀他们,感激他们!

在大明,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背出这句话,是军人的牺牲奠定了这个国家的一切,也正因如此,他们值得人们去尊重,也必须得到人们的尊重与缅怀。

十七年!

在过去的十七年间,许多人的习惯和性格都发生了变化,十七年前,军人是当差吃粮的丘八,而现在呢?军人是神圣且令人尊重的。

是什么铸就了这一切,是军人的牺牲,军人的勇敢,当然还有就是国家发自骨子里对军人的推崇以及诸多的保障,而不是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军人是令人尊重的职业”。

为了表示对军人的敬重,大明用许多看似有些教条化的东西,用细微到繁琐的条令去保障军人生前以及身后的利益,正是这样细致入微的关切,让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得到军人地位的不同寻常。

此时,在这些魂归忠烈祠的忠烈之士的葬礼上,这些神情肃穆的学生们,又一次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比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军葬”更加的直观,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