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612章 新成功群岛(第四更,求订阅)

所有的一切都出乎了人们的意料。没有人会想到,一篇新闻报道会让皇帝来到一个伤残的工人家中,更没有人想到,随后朝廷就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人赔偿法》以及《伤残和养老保险法》,尽管颁布的法桉不过只是草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些法桉颁布的时候,整个世界都被改变了。

1872年,对于大明而言,是变革的一年,这一年,似乎就是过去和现代的分界线。

这些制度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大明民众的热烈欢迎,在一番“友好“的协商后,这些法桉的结果是:资本方出大头,工人出小头,政府出钱补贴,强制执行。

其实也没有什么强制不强制的,那些企业不愿意执行也没有关系,反正朱大皇帝的私人企业——亚美利加公司所属的全部企业都会配合执行这些法律,为自己的职工购买各种保险。

换句话来说,仅仅只是这么一家工人就涵盖了基本上超过80%的工厂企业雇员和职工。

与此同时,帝国农业公司也为所有的农场员工购买了养老,医疗以及工伤等保险。

如此一来,其他的企业如果不为自己的职工购买保险的话,那么他肯定是无法招募的工人的。

就像美国的福特开出“5美元工资”之后,各家企业迫于无奈,为了生存只能纷纷跟进一样,那些企业不论是是否心甘情愿,也只能纷纷跟进。

从1873年到1883年为止,大明帝国参保人数便从300万人增长到了2550万人,几乎涵盖了所有成年劳动者。

劳动者的生存、养老,以及工作环境中遭受的健康受损、不平等和压迫等问题均在此制度下得到正面解决。即便是那些少数族裔——欧裔和欧印混血也甘愿生活在大明的治下。社会治安稳定,工业稳步迅速发展。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大明成为了一个与其它国家截然不同的国度,并且在未来将其它国家远远的甩在身后。

不过想把其它的国家远远的甩在身后,还是要有人。毕竟,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市场消费都必须要有人。

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

对于大明而言,没有什么比引进移民更重要的事情。毕竟,大明的人口不过区区千万人。

而且对于大明而言,引进移民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廉价劳动力!

那些新移民不仅工钱低廉,而且在半年内还不需要为他们购买各种保险,这简直就是最好不过的廉价劳动力了。

还好,在华夏有亿万饥肠辘辘的民众,还有心思各异的各方出于种种目的千方百计的把源源不断的移民送上火车,送上船。然后抵达这片新大陆。

1872年的圣诞节前,从华夏驶出的“康平号”移民船缓缓驶入了位于新几内亚北部成功群岛的新厦门港。

新厦门是成功群岛的首府,它并不是另一个世界为世人所熟知的拉包尔,而是科可波,在1910年之前,这里一直是德属新几内亚的首都,后迁往拉包尔。

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首府,这完全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毕竟,在历史上,拉包尔被火山爆发消灭了两次。

正所谓天命不可违,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必要硬着头皮非要再拉巴尔建首府了。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在的新厦门已经成为整个中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城市。

虽然人口仅仅,不过只有五六万人。但是在这个时代的中太平洋地区,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

十几座宏伟壮丽的大明式现代建筑和西式建筑物伫立在港湾,这些建筑都是商行在这里的办事处所在,其中最为富丽堂皇的就是汇丰银行成功分行的大楼。除了这些建筑之外,城市之中大都是东方式的木竹建筑——得益于岛上丰富的木材资源,新厦门的民居大都是木屋,那些借鉴了西式现代建筑结构的木屋却充满了东方风韵。

所有的这一切,在船上的移民们眼中都是新鲜的,“康平号”虽然是从扬州驶离的,但是相比于那里拥挤、肮脏与杂乱……这里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仅干净整洁,而且肉眼可见的富庶啊!

“李哥儿,咱们是不是就到这里吧!”

瞧着岸上城市,尤其是在看到码头上的那些人都是一副红光满面的模样,赵四满怀期待的冲着船上的水手喊了一声,在船上航行这么多天,他认了这个老乡,和他一样都是凤阳人,大明朱皇帝的老家。

按他的说法,搁在大明朝,他们就是堂堂中都人。

“这才几天哪,咱们这艘船是去临海,你瞧着这边好,可这边也就是咱们大明的海外领而已,等到了临海你就知道了,大明……可比这地方好多了!”

大明到底有多好啊!

船上的移民瞧着岸上的城市,双眼中充满了疑惑和期待,这个地方看起来都是这么富裕了,那大明肯定会更富裕了。

其实,对于那些从华夏迁移出来的民众来说,无论是到什么地方,只要能够不挨饿,能吃饱饭也就足够了。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的要求从来都不高,但这也就是普通人的要求而已,

在轮船靠进港的时候,赶着马车的,李来乐又一次来到码头,作为种植园主的他,之所以赶到码头,说白了,就是想要人。

“李东家,您又来了。”

“能不来嘛,徐科长,今天这船上到底有多少人是送到咱们这的。”

李来乐有点激动的说道。

“我可是已经登记了足足两个月了,我的油棕园也是咱们成功群岛能数得着的,要是来了人,不先考虑咱……”

地处热带的新成功群岛的支柱产业就是油粽种植业,对于大明而言,棕榈油并不仅仅只是食用油料,还是生产肥皂等产品的工业原料。

而且以棕榈油为主的调和油还是大明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每年数以千百万元的棕榈油从大明出口到欧洲各国,欧洲各国的那些穷人对于廉价油脂的需求,远远超出朱大皇帝的想法。

也正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现在油粽种植园主们才会不断的扩大他们的种植园。但扩大种植园总需要劳力。

“瞧您说的,要是有人来,到时候肯定会分人到你那,可……”

手拿单册的徐科长,直接摊开书说道。

“你瞧瞧,这不是没有嘛!别说你这没有,咱成功群岛一个移民也没有!”

“怎么会这样?”

李来乐大声嚷嚷着,

“这都半年了,咱们成功岛这边连一个人都没有,朝廷是不是不给咱们人了啊!”

“不是不给,是眼下没法子,我听人说,咱们在北美那边不是有一块地方叫,叫北海,对,咱们在那美国弄的不对付,所以接下来这两年,移民要优先考虑那边,咱们成功这边……”

徐科长无奈的叹口气说道。

“自然也就没人了!”

“啥,咋能这样呢?那个总督大人就不知道跟皇爷言一声嘛,咱们成功岛也是大明的,怎么能不给咱们人呢?”

“那有啥办法?”

徐科长盯着进港的移民船说道。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朝廷总要全盘考虑吧,别说是你着急了,咱们这边的种植园里头,谁不着急,没人,这园子怎么扩建?我听说,都有人派人到雨林里抓土人了……”

“抓土人!”

李来乐睁大眼睛说道,

“这,这也行……”

“民不举,官不究的,自家往园子里一关,官府有啥办法,不过,依我说,李老哥,您要是有办法,不妨在老家或者什么地方想想折,与其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不是……况且。”

《高天之上》

徐科长瞧着穿着一身绸袍的李来乐说道。

“李老哥您现在都这么阔绰了,你就不想衣绵还乡,回老家看看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