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603章 大明的五年计划 (第四更,求订阅)

在列车缓驶进南苑火车站时,朱先海又一次看着车窗外这个有点奇幻的近代工业化城市。繁华街景已经被暮色所遮挡,但是电灯的光亮却如繁星一般,点缀着这座城市。

按照计划,朱大皇帝乘专列来到了南苑——这是大明最大重工业城市,位于大明的中央腹地。在来南苑之前,他还特意从“书店”里找了半天的书,然后结合书中的资料,凭着记忆手绘了生产流水线设计的草图以及相应的管理规章,他准备把这些材料交给了南河机车公司的王家敏——现在千里马汽车公司,还是机车公司的子公司。

朱先海的要求非常简单,就是请他想办法在一两年内研究好生产流水线,将其应用在汽车生产上。

不仅是汽车,机车制造以及其它机械设备的制造,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技术。有了生产流水线的加持,大明的工业生产能力必定会再一次腾飞。

至于到时候千里马汽车公司的产能能不能赶得上福特的水平,朱大皇帝现在还拿不准,但只要生产流水线能够在汽车工业上得到应用,那么想达到另一个世界福特的成就,那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未来可期啊!”

盯着窗外的城市,朱大皇帝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现在的大明或许还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学生,但是在很多方面都将其它国家远远的甩在身后了!

现在的大明所欠缺的是什么?

不是技术!

而是产能!

有商城里技术加持,大明的技术本钱是足足的,只是生产力还不大足。

不是大足,是非常不足。

这个情况有点像……像那个国家?

都不像!

没有那个强国崛起的时候,是技术上乘,产能不足的,也就只有大明这一个另类。

现在朱大皇帝所需要的就是通过推行两个五年计划,把大明的工业生产能力推高到新的高度。

其实,早在1862年,出于安全方面的需要,朱大皇帝就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钢铁、煤炭以及机械等重工业为核心的五年工业计划。

大明的工业崛起,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尽管在完成的时候,大明的钢铁产量只有12万吨,煤炭产量不过区区60万吨,机械设备以及军火的产量不过也就是满足初步需求。但却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大明真正的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实施的?

1869年!

1868年,随着第一批留学生的归国以及在过去的7年里培养的本土技术人员的成熟,朱先海制定了“一五计划”。

“我们要用五年的时间,集中我们的全部力量,争取把我们的工业产值翻上一番。”

大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就只有一点——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集中主要力量,以冶金、机械制造和造船等领域为中心,进行攻关式的发展。在过去的三年之中,通过集中投资大明的工业产值是突飞勐进的。

即便是今年大明的钢铁产量有望突破180万吨,铁路里程有望突破两万公里,船舶吨位突破85万吨,可那又怎么样呢?

相比于英国,大明还是太过弱小了!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和英国之间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加大了……”

站大华钢铁热浪灼人的炼铁高炉前,公司经营赵向征说道。

“从1870年算起,仅两年时间英国钢铁产量就上升了70%,钢铁投资同时带动了上游煤炭、铁矿石开采行业的投资和利润,目前英国的钢铁量已经超过780万吨,而我们只有180万吨。我们的发展速度快,可是英国的发展速度更快!”

赵向征的话,让朱先海的眉头挑了挑。

“确实如此,毕竟他们都是老牌的工业国,底子好,技术基础好,发展起来当然比咱们快啊!”

其实在过去的几年里,全世界各国的重工业都是以突飞勐进的速度在发展,美国、北德联邦以及法国都制定规模庞大的铁路建设,对钢铁和能源等提出愈来愈大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冶金业、煤炭业和石油业等的迅速发展。

就连历史上经济发展表现乏力的法国,也因为重要工矿区阿尔萨斯和洛林没有割让给德国,重工业的发展远超过历史同期水平,甚至就连同俄国,也得到迅速发展,围绕着创办工业企业和修建铁路等,也掀起了“企业滥设”的高潮。

但是……

“今年是1872年,明年才是“一五计划”的收关之年,没关系的!”

朱先海颇为自信心的笑道。

之所以不以为意,是因为……明年是个好时候啊!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186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资本家为了大规模修建铁路,开办工业企业等,大量追加生产资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涨。同时,由于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扩大,工业生产机构获得巨大的增长,这样就造成了生产过剩的物质基础。

《第一氏族》

而这导致了什么?

1873年的经济危机啊!

1873年危机是19世纪资本主义危机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它不仅波及范围广、规模大,而且持续时间长,从1873年开始到1879年结束,历时长达7年!

彼之危机,我之机遇啊!

另一个世界里,苏俄是怎么崛起的?

不就是趁着经济危机,从欧美卷了一波!

在那场经济危机中,欧美的机器价格甚至跌到成本以下。苏俄在大量引进机械设备的同时,甚至直接从欧美国各国收购破产工厂,雇佣失业工人,把工厂折迁搬回苏俄,然后原样重建。

重建的工人就是当初在美国拆迁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他们还卷了一波技人才——足足几十万工人和技术人员。

那一波经济危机,欧美各国陷入衰退的时候,苏俄可是吃了一个满嘴流油。

既然这一波号称仅次“1929”的经济危机要发生了,大明不趁机吃上一波,能对得起自己先知先觉的优势吗?

想到这,朱先海不禁有点儿期待明年的到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