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553章 军国之魂(第一更,求订阅)

“臣民!现在朕所拥有的是近600万臣民!但是朕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够成为朕的军国之民,而成为军国之民,必须要军国之魂!”

面对在坐的众臣,朱先海直接了当的提出了他的希望。

将大明天子的臣民转化为大明帝国的军国之民。

容易!

那怕就是现在,大明的臣民们也有军国之民的事实,因为大明举国上下都是强制性的军事训练。

但是这种强制性的全民军事训练就不会有逃兵吗?

要知道最早推行这种体制的普鲁士,也曾经以逃兵而闻名欧洲。

军国之民不等于军国之魂。

只有拥有军国之魂的民众才是真正的军国之民!

这种思想上的、灵魂上的转变不是朝夕之间完成的。不是几道谕旨,几项法令就可以做到的。

也不是靠着强制性的军事训练能够做到的。必须要是发自于内心的热爱与执着。

“军国之魂?”

别说的其它人了,就是孙虎这位陆军部尚书,也有点儿发懵了。

“不知道陛下所指的军国之魂是什么?”

其他人也都好奇的看着陛下,对于“军国”,他们不陌生,甚至就连左大宰相在和外国人对话时,也是得意洋洋的说道——我大明以军国立世,自然不畏战争。

可军国之魂,这确实有点陌生啊!

“所谓军国之魂是什么?就是源自于内心的尚武之心!勇士为战争而生,以战死为荣,以为国牺牲为荣!这种源自于内心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

这个要求似乎有点高。但是对于统治者而言,这样拥有军国之魂的民众才是统治者所可渴望的臣民。

“陛下,欧洲列强军队和军人的地位之高,是有历史传统的。而普鲁士的义务兵役制和义务教育制是共存的。国家通过教育给民众灌输思想,使之以为国从军为荣。我大明,当下推行的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和军国民体制是相互融汇的,据我所知,从小学到中学以至于大学,大多数学生都是以从军为荣的。”

身为文部大臣的李维民,在这一点上绝对是有发言权的,毕竟,早在多年前,在朱先海的要求下,南华就已推行了军国民教育,尽管还在摸索阶段,但是接受教育的年青人,大都是以从军为荣。

想了想,李维民又说道。

“事实上,大明目前无论是新移民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服务于军队的——新移民要在教育营接受简单的军事训练,儿童少年进入学校后,体育课是军事体育,凡是接受过教育营和中小学教育的大明臣民,只要换上军装,就是一名合格的步兵。因为他们在教育营和学校就完成了步兵训练的基本内容……”

停顿了一下,李维民继续说道。

“我想,陛下所指的军国之魂,本质上还是华夏的传统思想上,自宋朝以来,我华夏教育皆“万般唯下品,唯有读书高”为根本,以文抑武更是历代统治之手腕,军人地位低下,以至社会传统风气,皆认为武夫不堪。这才是我大明只有军国之名,而没有军国之魂的根本原因,毕竟,未来的大明必定将由数千万以移民所构成,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孩子们的想法,但是数千万移民构成的思想环境,却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

问题,看来又是出在传统上面啊!

朱大皇帝在心里面颇为无奈的叹了口气,很多人说近代以来中国的衰弱,是儒家教育的失败!

可事实上呢?

汉唐时代的儒家可以上马平天下,下马治天下,能够出则将,入则相。

也就是从弱宋之后,赵家人为了一已之私从思想上禁锢华夏民族,从思想上打压华夏民族的尚武之心。

什么“万般唯下品,唯有读书高”。

什么“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生自有黄金屋”

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赵家人的那些歪理,理出来的是什么?

书中自有颜如玉——被人掠!

书生自有黄金屋——被人抢!

好男不当兵——被人杀!

赵家人用一百年的时间,成功的把一个傲视周边的的尚武民族糟蹋成了什么模样?

等到了“我鞑清”的时候,为了避免汉人反抗,更是千方百计的打压汉人,别说是尚武精神了,百姓连几个人一起练个武,一起聚个餐,都是大逆,都是意图谋反。在一边用刀子砍去汉人的气节与勇气时,官员视百姓为牛羊,对百姓各种压榨、欺凌。在屠刀与鞭子的双重打压下,懦弱与驯服居然成了百姓保命的唯一方式。

而他们也是大明将要引进的那群人!

别说是尚武精神了,就是想要改变在异族奴役下的驯服思想,其中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啊!

肃容沉思片刻,朱先海说道。

“所以,才需要教育,成年人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日之功,我大明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改变数千万成年人的思想,这种改变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应该是通过大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毕竟……人的思想,是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影响的!我们要树立一个全社会推崇军人的大环境,简单的来说,就是提升军人的社会地位,对军队也必须要被神圣化!通过舆论宣传来提高军队和军人地位。”

如何提升军人的社会地位呢?

朱先海早就已经成竹在胸了啊!

“我大明之军队世为皇帝所亲御,既然如此,我大明的之军队既为皇家之军队,有辱皇家陆海军队、皇家陆海军人者,既为不敬,当以国法罚处之……”

先从司法上确立军人的地位,怎么确立地位呢?当然是和皇家绑在一起了,往后但凡谁敢攻击攻击军队,就治一个“不敬之罪”。

什么是政治正确,这就是政治正确啊!

有了这个政治正确之后,再有人说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那可就是侮辱“皇军”了。

呃,这个“皇军”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

是侮辱皇家军队!

这样说起来,倒是舒服了一些。

往后还要改有针对性的对各大报纸提出指导性建议,建议他们多写一些称赞军人,赞美军人的文章。至于早就在大明境内的学校中开展的军国民教育,还要继续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强化。

“报纸舆论应该服务于政治,众所周知,我国今日之基业,完全有赖于军人的牺牲与付出,要是没有军人的牺牲与付出,我大明又怎么能于异域立足?拿什么在这里开辟华夏新基业?所以必须大力歌颂军人贡献,尊崇军人的社会地位,须从历史、文学以及音乐等各个层面赞美、美化军人和战争。”

朱大皇帝的长篇大论,终于说完之后,他把目光投向在坐的诸位,大明朝廷的文武官员们皆是一片沉默。

只有陆海军尚书满面难以掩饰的兴奋,可其它人呢?表情各异!

朱大皇帝的这番话并没脱离了这些大明官员可以接受的范畴,毕竟,他们都是非常传统的中国人。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中国人早就形成了“万般皆低下,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或许为了生存他们可以接受军国民体制。

但是接受军人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件事一时间确实有点难以适应,而且他们还有着自己的担心,毕竟盛德皇爷太好战了!

其实以传统的中国标准来看,当今的盛德皇爷绝对称得上是穷兵黩武了!

从奠基南华开始,这些年接连灭了两国,先取智利,再灭阿根廷,还在国内尚未完全平定的情况下,率领军队远征欧洲,扬大明国威于异域,甚至还和欧洲的陆上小强普鲁士开战,连战连捷。

君主如此好战,恐怕连汉武帝都望尘莫及吧!

在华夏的传统观点当中,汉武帝那样的积极对外扩张的君王,可不是什么明君圣主!

当然了,汉武帝对外扩张的代价也太惨重了一点——天下户口减半,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不拿其当圣主名君的原因。

可问题是,朱大皇帝不仅打赢了,而且代价不高,所以……这个大明,不能够以同理视之。

甚至就连同这个大明的人,也和过去不同。

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有些湖南口音的官话响了起来,是左宗堂。

“陛下所言甚是,军队为我国立国之基,我国能于异域拓土万里,靠的不是读书人笔刀之利,靠的是军人的赫赫军威,西洋诸国实为虎狼之国,文人笔刀虽利,不能教其驯服,军刀霍霍方能让虎狼止步!”

朱先海点点头,左宗堂的欧洲之行没有白去啊,只有去过了欧洲,才知道,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是什么。

武力才是乱世的生存之道啊!

因为了解,所以他才没有和自己唱反调,这位左大宰相在大事上面总是能同自己保持一致的,而且在此之前也和他吹过风了。

皇帝和丞相都赞同了,其实人自然也都是点头称是了。

1871年10月的这次例会,对于大明而言,不过只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周一例会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