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1022章 将相和 (第二更,求订阅)

“这……钱相,这是军方的事情,我们似乎不太方便插手吧!”

看着手中的信,李庆恩这位内政部尚书的眉头锁成了一团。

在大明,文官系统与军方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区域,就像帝国行政院,下辖十几个部、委员会,但是陆军部和海军部却不在行政院体系之中,他们独立于行政院之外,由陛下直接统帅。

也正因为如此,大明的文官系统除了对军方的军费进行审核之外,基本上从不插手军方的事务。

“这封信,是怎么到陛下手里的?”

“从皇后那。”

“皇后!这……怎么会?”

“皇后是军人家属委员会的会长,对方虽然是退役军人,可是他的妻子还是委员会成员,她写信给地方上的“卿士”,为其丈夫申冤,但是被其以军方事务,地方不能插手给婉拒了,最后在当地“卿士”的建议下,她通过青州分会直接把信给皇后送了过去。”

钱德功忍不住揉揉了太阳穴,似乎在为此事头痛,“卿士”就是那些获得“卿云勋章”的人,他们既有平民,也有公务员,“卿士”在大明和有着“无品之爵”的头衔,他们不仅可以直接上书帝国中枢,也就是帝国行政院,还有巡视地方以确保地方官厅有效管理,确保没有任何人被不公平对待。在某种程度上和报纸上一样,都是对官府行为民间监督力量。

大明正是通过“卿士”犒赏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社会人士,在加强了他们与帝国联系的同时,借助他们监督地方官厅,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类似于旧时的乡绅,只不过与乡绅的权力来源于“潜规则”不同的是,“卿士”的权责是写在法律上的。

“哦,原来如此啊!”

瞧了瞧信,李庆恩一副了然状,曾经身法部尚书的他,又岂不知道,大明的那些卿士们,最喜欢的就是通过“冤案”来刷存在感,对于他们这样刷存在感,他从来不反对,毕竟,在他看来,只有如司法系统受到了各方面的监督,才不会出现冤案,至少可以减少冤案的发生。

而且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无论是获得“卿云勋章”的“卿士”,还是获得“铁勋勋章”的“勋士”他们都尽职尽责的履行着监督官厅的作用,这也是大明官场没有丝毫旧时弊端的原因。

既然这事涉及到了陛下、皇后,还地方上的卿士,那这件事肯定是要插手了。

“那钱相的意思是……”

“不是我的意思,陛下既然把这封交给我,自然有陛下的用意,我的问题是,李尚书你曾是法部尚书,论法学造诣,大明能与你相比的人没有几个,从法律上来看,行政院可以插手此事吗?”

看着李庆恩,钱德功的问题很直接。

“嗯……”

沉吟片刻,李庆恩抿了抿嘴,然后说道。

“从表面上,这件事是军事法庭审判,法部不能插手此事,但是这位吴华孙已经退役了,既然他是普通国民,那么法部就可以插手此事,只经他的家属上书,那么法部就有责任派员调查此事,如果确实有冤情,法部会直接要求军事法庭重新审理此案,如果当事人同意的话,法部会派出代表律师为其辩护。”

听着李庆恩的解释时,钱德功点了点头,然后用略为感叹的口气说道。

“而且从案情上来看,这个案子,军方确实有些蛮横了。”

“当年,早在公司时期,陛下在设立公司的体制时,就考虑到环环相扣,互相制约,我大明的行政体制大抵上也是如此,即便是军部,看似独立,但是行政院却可以通过军费以及军费审核来约束军部,没有谁的权力是一家独大的。”

感叹之余,钱德功想了想,又说道。

“这样,你看看和法部那边沟通一下,最好是中级官员出面,不要让问题变成陆军部和法部之间的问题,你看看选一个可靠的人,把案子交给他。”

“我明白。”

李庆恩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他当然知道相爷为什么会这么安排,说白了就是为了避免行政院与军方发生直接冲突,由双方的中层事务官员沟通是避免冲突的最佳选择。

……

对于钱德功煞费苦心的安排,朱大皇帝当然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对方肯定会这么做,毕竟,在他上任的时候,按照惯例,朱大皇帝送给他一篇亲手写的“小学课文”——《将相和》。

同样的陆海军部尚书上任时,也会收到朱大皇帝亲自手写的这篇文章,这是朱大皇帝定下的规矩,当然也是帝国的新惯例。

之所以如此,是为了提醒他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将相不和,天下不宁。

大明怎么亡的国?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大明能有今天,有些事情朱大皇帝不能不防患于未然啊!

“需要给军方提提醒了。”

翻看着手中的报告,朱大皇帝的自言自语道。

为了避免文官插手军事,朱大皇帝是通过法律的方式确保军方的独立性,但是这种独立性却让军方有点飘然了。

“吴华孙泄密案”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朱大皇帝看来,这根本就构不成泄密。作为履带设计者的朱大皇帝,当然知道吴华孙设计的履带与军方单销履带之间的差距,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前者的结构相对原始,履带齿牙更大,而且结构上也明显的区别。

“顶多就是借鉴了履带的思路,就这……也构成了泄密,防患未然,是时候敲打一下军方了。”

朱大皇帝自言自语之余,从桌子上拿出了一份使用手册——手提轻机枪的使用手册,这是他从系统商城里来的,在这去的几年里,通过不断的短期模拟,商城里的产品年限已经从1880年的发展到了1885年。

而这种手提轻机枪,其实也就是冲锋枪,它是明年推出的商品。

最匪夷所思的是——它是大明的民间推出的产品!

冲锋枪出来的居然比半自动手枪还要早。

是不是很神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