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1003章 掌握世界的工具 (第一更,求订阅)

在几万里的异国他乡,能够碰到老乡绝对一件让人非常欢喜的事情,即便是半个老乡,也算是有了一个熟人了。

更难得的是,他们居然是同路。

于是乎一路下来之后,乔致庸和这位李佑安熟悉了起来,而在得知他在银行工作之后,更是兴趣十足的和他聊起了银行,聊着聊着乔致庸就道出了他来大明的原因。

“……所以,这两年我一直都有把大德通改成钱庄的想法,毕竟,相比于茶庄,钱庄这个买卖更持久。”

看似漫不经心地弹了一下烟灰,李佑安又抽了一口烟说道。

“这么说,开钱庄是乔先生志在必得了?”

“差不多吧!”

办钱庄!

那可是乔致庸一直以来的愿望,山西那么多票号、钱庄那个挣钱不是像流水一样,所以办钱庄这个念头都在他的心里埋了十几年了,这次来大明,也是抱着考察一番,然后回山西办钱庄。

“钱庄。”

顿了一会,李佑安又抽了口烟,想了一会说道:

“我看不出这个钱庄有任何前途!”

“李先生,您有所不知,国内与大明不同,国内的银两非但成色纷乱不一,甚至就连每两的重量也稍有不同,钱庄仅仅只靠银两兑换,利润就不可估量了。”

对乔致庸的解释,李佑安只是不予置否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这我知道,华夏的币制混乱,重量上每两有漕平、关平、府库平足足不下十几种,高低悬殊超过5%,至于白银成色,从90%到98%,成色杂乱,毫无章法,所以国内经商做买卖就涉及到各色银两兑换,钱庄挣的是这个钱,有人说过带十两银子,在徐州进出几次钱庄,就一两不剩了,钱庄暴利可见一般,可也正因如此,乔先生以为,这样币制混乱的朝廷还会容忍多久?”

李佑安的回答,让乔致庸一愣,他说道。

“这千百来规矩不就是一直如此吗?银两银两,说的不就是银两吗?”

“规矩不全时宜了是一定要改的,目前神州新朝初定,必定会大兴新政的,改革币制是势在必然,毕竟,所谓国政无非就是财政,改革币制不仅有利于实业发展,也有利于贸易,最重要的是朝廷也能够从中获利,所以,神州推行“废两改元”已经是迫在眉睫,这个时候,乔先生想办钱庄,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作为银行经理的李佑安很清楚,神州的“废两改元”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不是他们想改不想改的事情,而是他们必须要改。

““废两改元”?这样的大事,国朝又岂能说动就动?”

乔致庸不禁有点儿怀疑了。

“有些事情是必须要改的,乔先生,世界大势如此,顺者生存,逆者灭亡,神州欲求富强,就非得整顿金融,建立现代金融业不可以!”

现代金融业!

李佑安的话,让乔致庸一愣,他愣了一会,问道。

“什么是现代金融业?是银行吗?”

面对乔致庸的问题,李佑安笑道。

“哈哈,银行……只是其中之一吧,这样,要是乔先生感兴趣的话,等到了南华,不妨与在第八大街参观一下,那里可是帝国的金融中心!”

帝国的金融中心?

不在帝国的中都,也不是曾经的首都应天,而在南华。

其实当年大明以应天为都城市的时候,就曾考虑过是否把应天建成“中心”,当然也包括帝国的金融中心,但是这个建议被朱大皇帝一票否决了。

原因无它——没有必要。

在朱大皇帝看来,首都就是首都作为政治中心就差不多了,没有必要为了成为金融中心,把银行、保险公司迁往首都。

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应天,还是中都,迁的都是政府机构,至于金融机构、商业企业都是自然流动,南华和应天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它的繁荣,也和这有直接的关系——行政中心的迁移,并没有对当地经济造成多少的影响。

而最显着的例子就是南华,尽管早在十几年前,大量的官厅机构迁往应天,但是南华非但没有萧条,甚至比起过去更加繁荣了,人口刚刚超过三百万大关的南华,是大明帝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市,即便是应天也无法与之相比。

这座城市的中心是那里?

是朱雀大街?

或许那条大街是南华的主干道,是最繁华的所在,但是事实上,这座城市的中心却是第八大街。

第八大街是南华最“古老”的街道之地,早在20年前就出现在图纸上,18年前这条大街出现在世人面前时,第一栋建筑就是南华银行,也正是从那时起,这条大街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从此之后这里云集了大明的银行、保险以及证券交易所等各种金融企业,而现在则以“大明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

而在这些机构之中,最引人瞩目永远都是大明帝国银行——大明帝国银行,他的前身就是南华银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就是帝国的中央银行。

但是这家银行却是……皇家的,而不是帝国的。

这一天,在帝国银行28层楼的楼顶办公室里,大明帝国银行总裁胡光墉坐在皮扶手椅上,他又一次瞥了一下眼前的报告,轻声自言自语道:

“差不多是时候了……”

这份报告是帝国银行将全面参与神州“废两改元”的报告,根据报告帝国银行将会提供4000万元贷款支持“废两改元”,而相应的从此之后,神州的金融将会和大明帝国高度捆绑在一起。

这也是“华夏一体化”的一部分。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帝国银行也将会从中获得极其丰厚的利润,毕竟,每年7.5%的利息可是极其丰厚的,大明的外债融资利息也不过只有3.5%,内债不过区区3%。这是和国家信用有很直接关系,信用好的国家,国际债券利息低,反之自然就高了,英国的国际债券利息仅仅只有3%,但是罗马帝国却高达5%,国家信用有时候,真的很关键啊。最少在国际信贷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信用,信贷成本就会明显增加。

但是最重要的并不是利润,而是帝国银行将会通过神州的金融改革,直接参与其中,甚至掌握神州的金融,令两国金融业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对于国家而言,或许是两个国家的金融一体化,但是对于银行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一体化,而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帝国银行的触角将会深入到神州的各个方面。

想到这,胡光墉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陛下常说的那句话。

“掌握金融就是掌握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