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748章 大西国番(2)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748章 大西国番(2)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6: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定国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降。

因为经过几个月的反复交战,李定国领教过明军武器装备以及战法战术的先进,若不是仗着地形优势再加上连续的雨天,大西军早被明军击灭多时。

李定国可以不在乎清名毁誉,却不忍心十几万大西军将士枉死。

天下大势已经是明摆着的了,大西军再顽抗下去已经毫无意义。

“好吧,我们归降。”李定国喟然说道,“希望崇祯能言有而信。”

“放心,圣上说话从来算数。”顿了顿,徐应伟又道,“相信我,你不会后悔的,将来有一天你会发现今天的选择是对的。”

“但愿如此。”李定国一旦做出了决定,便不再多想。

当即便着亲兵将副将冯双礼也找了过来,然后对他说:“冯将军,如今之局势,再打下去已经毫无意义,除了令大西将士枉送性命之外再无好处,而崇祯也已经做出承诺,我军归降之后择其精壮者选为四川镇兵,老弱者则就地编户为民。”

徐应伟紧接着说道:“一句话,对大西军将士绝无滥杀。”

冯双礼手按着刀柄,打量着徐应伟问道:“尊驾是何人?”

徐应伟上前一步说:“某坐不改姓,行不更名,姥东徐应伟是也。”

“你就是明军第1师的师长徐应伟?”冯双礼凛然说道,“我听说过你,你在浑河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这没什么。”徐应伟道,“仗着火器犀利而已。”

李定国有些不耐烦的问道:“冯将军,你怎么说?”

冯双礼说道:“你才是主将,末将身为副将自然是听你的。”

“好。”李定国释然说道,“那就令将士们出营接受整编吧。”

“是。”冯双礼领了军令,当即命令新津城内的大西军开出城接受整编,同时派信差前往龙泉镇,命龙泉镇上的大西军缴械投降。

李定国自己则是单人独骑,跟着徐应伟前来成都觐见崇祯。

这要是搁崇祯十七年三月,刚刚穿越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李定国来投,崇祯能学曹操倒履相迎,现在嘛就还是算了。

现在,徐应伟、阎应元还有朱慈炯等人已经完全成长起来。

华夏、卢象同、王夫之、毛聚奎等人的表现虽不如徐应伟、阎应元惊艳,但是中上之姿还是有的,而且经过长期的战阵磨炼之后,早晚也会锻炼出来,就跟大明开国时期的那一拨淮西武将,惊才绝艳的也就徐达、常遇春、蓝玉等寥寥几个人,剩下的也就中上之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战阵磨炼却都成了大将之才。

而且现在比明初更厉害的是,还有南监。

南京国子监每年都会有八千名军官生毕业。

所以,当下之大明有或没有李定国真没什么。

反倒是对于李定国来说,这次选择意义重大。

因为李定国跟韩信一样,是个军事天赋满分,政治天赋为负数的纯武将,这种人摊上刘邦这样的雄主才能一展抱负,摊上一个不合格的君主就是灾难,一身本事能发挥出一两分就已经不易,大展宏图就别想。

崇祯觉得他就是刘邦那样的雄主,这不是吹。

所以李定国拜倒阶下时,崇祯并没有去搀扶,任由他拜倒。

“李定国,你做出了一生之中最明智的选择,几十年之后,你会为今天的选择而感到无比的庆幸。”崇祯俯视着跪地的李定国,傲然说道,“因为只有在大明,在朕的麾下,你才能一展胸中宏图,若不然就注定碌碌无为。”

李定国分辩道:“禀圣上,罪民姓张。”

崇祯哂然说道:“朕知道你原本姓李,只不过是被张献忠收养所以才跟他姓张,不过从今天开始你还是改回原李姓氏,别姓张了。”

顿了顿,又道:“张献忠他已经疯了,彻底沦为杀人魔王,眼下正带着他的亲卫队在川北到处杀人,甚至连老幼妇孺都不肯放过。”

李定国默然不语,因为他知道崇祯说的属实。

事实上,张献忠还在成都时就开始滥杀无辜。

更加确切一点说,是川中各府先后复叛之后,张献忠对川中军民就失去了耐性,动辄杀人,甚至整村或者整城的屠杀。

只不过身为义子,李定国还是想要争取一下。

当下李定国说道:“禀圣上,罪民或者可以说服义父也未可知。”

“你说服不了他,反而只会搭上自己的性命。”崇祯摆摆手道,“所以不必多此一举,你这就动身前往汉阳吧,南京国子监第五期的学生眼下就在南阳游学,你赶紧去插班就班,也不至于落下太多功课。”

无论南监还是北监,现在新生入学第一年主要就是行军实践课。

所以李定国入学后,功课完全是能跟得上的,毕竟他底子不错。

李定国原本还想再争取一下,可是嘴巴嗫嚅了两下,最终却什么都没有说,回到军营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动身前往汉阳。

崇祯这么急着打发走李定国,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就在李定国走后第二天,阎应元的第2师就从阴平道入蜀,仍在茂州的张献忠猝不及防,被撞了一个正着。

结果没有任何悬念,盘踞在川北的大西军残部遭到第2师歼灭。

美中不足的是没抓着张献忠,这草寇被明军的步枪射成了筛子,他的另外三个义子孙可望、艾能奇和刘文秀倒是抓住了。

崇祯也没厚此薄彼,把他们一并打发去汉阳。

再然后,崇祯也兑现了承诺,从十几万大西军中选出五万精锐,加上李香君所率领的十万川东土兵,合编成为四川镇台。

依然是每个镇兵25亩恩赏田。

这25亩恩赏田不用纳粮,也不能买卖。

而且恩赏田只能传给长子,不可以拆分。

安顿好四川镇台之后,崇祯再次北上关中。

这时候,辛思忠的5万骑兵已经回到关中。

崇祯将辛思忠的5万骑兵加上李岩的3万骑兵,合编为河套镇,番号则为骑兵第7、骑兵第8、骑兵第9及骑兵第10师。

科尔沁镇台番号为骑1师、骑2师以及骑3师。

察哈尔镇台番号为骑4师、骑5师以及骑6师。

应该说,崇祯对于辛思忠、李岩是格外厚待的。

崇祯不仅没有解除两人兵权,甚至都没有拆散他们的部曲,只不过是将两人的部曲合编为一个镇台,再提名李岩为总督,辛思忠则为提督。

说是提名,但是内阁不可能驳回崇祯的这个提名。

所以这事实上就是直接委任,两人职务不可能变更。

到了这时,大明的陆军编制就基本上已经定型,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太大的变更,分别是北直镇台、南直镇台、湖广镇台、云南镇台以及四川镇台,然后加上三个骑兵镇台,合共五个步兵师十个骑兵师。

当然了,十个骑兵师都是龙骑兵。

龙骑兵,也就是骑马行军的步兵。

今后的局面基本就是,骑兵负责北方战场尤其是草原战场,步兵负责的是南方战场,包括海外战场,主要就是配合海军作战。

刚开始,崇祯也考虑过组建海军陆战队。

但是后来再仔细一想,打消了这个念头。

原因嘛,也非常简单,郑家在海军之中的势力属实有些大,虽然崇祯自信能够镇得住郑家兄弟父子,但是老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万一明天他突然之间就驾崩了呢?

他崇祯能镇得住郑家兄弟,太子朱慈烺就不好说。

所以说,再给海军组建一支海军陆战队,没准郑家直接就在海外开国了,这就不美,郑家还是老实替大明开拓海疆吧,不要想其他。

……

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也到了汉阳府,并见到了李定国。

李定国因为比孙可望他们早到了好几天,便奉了训导令谕,带着孙可望他们三个参观汉阳冶铁工坊。

最近这一个多月,他们都会在汉阳冶铁工坊实习。

好吧,说是实习,其实就是给冶铁工坊免费打工。

看着工坊中林立的小高炉,还有一台台的蒸汽机,再看到蒸汽机通过传送皮带将矿料不断的送入到高炉之中,孙可望兄弟仨不由得啧啧称奇。

李定国介绍完了冶铁工坊,忽然又问道:“大哥还有三弟、四弟,据说第一学年结束后就要分科,你们打算选什么科?”

“选科?选啥科?”孙可望仨一脸懵逼。

李定国便解释道:“就是陆军科、海军科还有医科,三科任选其一。”

“陆军科、海军科还有医科?”艾能奇一脸茫然的问道,“有啥不同。”

李定国道:“顾名思义,陆军科毕业之后就会进入陆军,不过最终是分到五个步兵师还是十个骑兵师那就说不好了,海军科毕业之后就会分到海军,将来是要到海外替大明开拓海疆的,就跟当年三宝太监干的那个事,医科毕业就是当军医。”

孙可望道:“二弟,那你打算选什么科呀?”

“海军科。”李定国不假思索的道。

“那我也选海军科。”孙可望说道。

“还有我们。”艾能奇和刘文秀道。

“我们就跟着大哥还有二哥混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