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585章 民心士心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85章 民心士心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6: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钞库街上,清风茶楼。

卯时刚过,距离皇家市易所开市还有半个时辰,汪韬和孙廷兰这对好基友却已经早早的来到清风茶楼,一边喝茶一边等着皇家市易所开门。

孙廷兰道:“汪公,听说圣上召集了内务府的几十个都给事中及统兵士子,已经连着在彝伦堂内开了七天的会?也不知道商量的是什么事?”

汪韬环顾左右无人,小声说:“贤弟休要往外伟,圣上召集内务府都给事中及统兵士子是在起兵讨论北伐的事。”

“北伐?”孙廷兰募然瞪大眼睛。

“嘘。”汪韬赶紧示意孙廷兰噤声,“此乃是绝密。”

然而话音刚落,便看到一个报童从窗外飞奔而过,手里边挥舞着一份报纸,一边高声喊叫道:“卖报,卖报,最新消息,皇帝陛下欲兴兵北伐,于彝伦堂中召集内务府诸给事中以及统兵士子连日聚议,密谈军机……”

“嘎?”孙廷兰闻言当即愣在那里。

不是说绝密么?怎么捅到报纸上了?

汪韬脸上更是露出便秘的神色,尴尬。

然而钞库街上的行人却一下子就炸了锅。

“兀那小孩,给我来一分,给我一份报纸。”

“小孩,给我一份,这是五角,不用找了。”

不片刻,报童布兜里的上百份报纸就一售而空。

紧接着,钞库街上就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隐约还夹杂着哭声,不少士子已经激动得涕泪交流。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我大明终于要兴天兵北伐了!

半天不到,大明即将兴兵北伐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南京。

无论是国子监中就读的士子,还是街上推车贩货的贩夫走卒,又或者是在各家工坊里辛苦做工的工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欢呼雀跃,一脸的与有荣焉,由此可见,北伐乃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当然,任何一项国策要想做到人人拥护是不可能的。

譬如北伐,朝廷官员、商贾缙绅、贩夫走卒,工人甚至南院的姑娘们都为之欢呼,但也有不少人暗戳戳冷嘲热讽。

比如乌衣巷口的四海酒楼内就聚集了几个失意之人。

全都是我们的老熟人,前内阁辅臣钱谦益,黄道周,保国公朱国弼,诚意伯刘孔昭还有宁南伯左梦庚。

是的没错,左梦庚已经被削去了国公爵位。

甚至连侯爵也没保住,仅只保住了宁南伯。

放下手中的翰林日报,黄道周喟然长叹道:“兵凶战危,打仗岂有容易的?此番战端一开,不知道有多少儿郎要战死沙场,埋骨他乡。”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可叹哪可叹。”钱谦益也是摇头叹息,“可叹这些愚夫愚妇还在那里欢呼,殊不知他们的夫婿他们的儿子,这一去怕是再也回不来,古往今来无数朝代北伐,失败的多,成功的却寥寥无几。”

旁边一桌的书生忍不住反驳道:“本朝太祖以徐达为帅,不就成了?”

“那也仅有这么一次。”朱国弼喟然摇头道,“恐怕是难有第二次了。”

“不见得。”那书生再次反驳道,“凡事有一则必然有二,本朝的第一次北伐成了,第二次北伐必然也能马到功成。”

“书生之见。”左梦庚不屑的道。

“迂腐之见。”书生再次回怼道,“懦夫之见。”

左梦庚大怒:“你算个什么东西,也配大言炎炎谈论兵事。”

那书生再次反唇相讥:“不知道这位仁兄算是个什么东西?还望告知。”

周围的酒客轰堂大笑,钱谦益、黄道周几个的脑袋差点戳到桌子底下。

左梦庚毕竟年轻气盛,虽然爵位被降到伯爵,心态却还没有调整过来,当即就起身欺近到那个书生面前,照着对方的面门就是一记直拳。

这一拳却捅了马蜂窝,那书生只是招呼一声,乌衣巷口呼喇喇涌进来几十个书生,把左梦庚摁在地上就是一顿打。

左梦庚说老子是定南伯。

那些书生却说打的就是你!

左家仍旧还有不少护院家丁。

可是看到打人的是国子监的学生,哪敢上前?

别说现在,就是倒回去四年五年,他们这些勋贵家的家奴也不敢动国子监的学生,这些人真招惹不起,以前招惹不起,现在更招惹不起。

钱谦益和黄道周也只能跺足哀叹:有辱斯文。

……

相比南京,北京士绅百姓的反应明显更悲观。

多尔衮在睿亲王府开会完没几天,整个北京就传得满城风雨,传到最后,甚至有传言说崇祯准备起兵两百万大举北伐。

于是北京城内的缙绅就开始潜逃。

主要就是之前投降过大顺,后来又投降建奴的那批北方缙绅。

当初大顺军打到北京之时,他们不会给大明当烈士,后来清军打到北京,他们更不会给大顺朝当烈士,现在明军要大举北伐,自然也不会给清朝当烈士。

所以最明智的做法还是回到原籍,先避一避这波大战的风头。

这些缙绅的算盘是打得真的精明,心想着万一明军北伐成功,崇祯要想稳定北方诸省的局势不还得依靠他们?他们是不倒翁,无论谁坐上龙椅都撇不开,所以现在,这些北方缙绅绝不会给清朝当烈士。

于是,告老致仕的汉臣络绎不绝。

还有不少寓居北京的缙绅也悄悄的返回原籍。

比如大明原兵部尚书张缙彦,在大顺和清朝都当过兵部尚书,不过两年前因为触怒了八旗权贵被革了尚书职,从此赋闲在家。

这次听到风声后,也赶紧套车回了新乡。

甚至就连八旗汉军举人营的士子都开始潜逃。

这天上午,孟学礼从自己寓所刚到丰台大营,便接到轮值官于成龙报告:“大人,姚启圣等十余名南方籍举人意图南逃。”

“姚启圣?”孟学礼眉头微微一蹙。

姚启圣是举人营的两千多举人中比较出色的。

略一思忖,孟学礼即吩咐于成龙道:“把姚启圣带进来。”

“嗻。”于成龙答应一声,当即命轮值举人把姚启圣带到了孟学礼的行辕。

孟学礼又让于成龙和另外两个轮值举人退下,行辕里便只剩下他和姚启圣,姚启圣以审慎的目光看着孟学礼,仿佛在问孟大人意欲何为?

“姚启圣,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孟学礼幽幽说道。

“若不是因为顺治元年流落至通州,你断不至于有今日,以你之心性志气,没准此时也是六千勤王士子之一。”

听到这话,姚启圣真是肠子都悔青。

当初若是没有在通州应募加入清军,要是回到会稽老家,此时就算不是六千勤王士子之一,考进国子监第一期是完全没问题的。

可是现在,就算回去也只能考第五期。

第五期跟第一期的地位又岂能相提并论?

更何况他现在被抓回来,性命怕是不保。

稍稍一顿,孟学礼又道:“我会跟摄政王说你们并未潜逃,只是奉了我的军令外出购买笔墨纸张而已,不过今后你们且不可再潜逃。”

“千万牢记这里是丰台大营,戒备极其森严。”

“你们连举人营的巡逻队都躲不过,又岂能躲过八旗汉军、八旗蒙古的巡逻队?”

“被举人营的巡逻队抓住,尚有转圜之余地,可一旦被八旗汉军或者八旗蒙古的巡逻队抓住,真就神仙都救不了你们。”

“大人为何救下我等性命?”姚启圣皱眉道。

“大人难道就不怕我们在举人营中散布流言,扰乱军心?”

“流言?这真的是流言吗?”孟学礼喟然道,“事实就是,明军真要北伐了,最晚也不会晚过四月。”

……

缙绅汉臣大量潜逃的消息传进了多尔衮耳中。

侯方域对这些三心二意的“汉族同胞”充满了刻骨的恨意,对多尔衮说道:“主子,这些三心二意的阴阳人最是可恶,都抓回来杀了吧!正好借这些人的项上人头来整肃北京城内的民心士心,为大战做好准备。”

“欸,靠杀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多尔衮一摆手说:“大清绝不会滥杀无辜缙绅。”

侯方域闻言一愣,心说主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宽悯仁厚了?

但是再转念一想,侯方域就明白多尔衮为何不敢大开杀戒。

其中道理很简单,因为多尔衮的统治根基不允许他这么干。

之前因为南明的经济封锁,导致八旗贵族的生活质量变差,八旗贵族对多尔衮就已经是满腹怨言,甚至还有八旗贵族暗戳戳的串联,试图让福临亲政,要不是因为大清的军队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八旗满洲已经不再具备优势,多尔衮没准真就让这些暗中串联的八旗贵族赶下台,福临没准真就已经亲政。

所以说,多尔衮如果现在对汉族缙绅大开杀戒,那就必然导致八旗汉军、绿营以及练勇也军心不稳,真到了这个地步,多尔衮还能指望谁?就指着那三万八旗蒙古?到时候这三万八旗蒙古分分钟叛变落井下石。

所以现在多尔衮不敢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