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516章 大丰收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16章 大丰收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6: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明的粮食危机已经彻底解除了。

大明总商会第二次理事会开完之后不久,就发动海商从占城、暹罗、缅甸以及日本购买大米并源源不断的输入江南,因为有利可图,所以海商都很积极。

当然,代价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江南米价已经涨到一块五。

这其实是难免的,因为大明已经进入到信用货币时代,而信用货币时代的典型标志就是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其实是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除了从海外购粮,湖广以及归德、徐州、开封也迎来了丰收,这其中又以徐州以及归德府这两地的收成最好。

因为徐州和归德府的旱情非常轻。

粮食迎来了丰收,所以徐州和归德的镇兵心情就很好。

自从秋收开始后,杨破奴的大嘴巴就再也没有合拢过,笑得都快要抽筋了。

这会,杨破奴和王老七各推着一辆鸡公车准备去收粮,两人才刚走出大门,王寡妇就抱着一个奶娃娃追出来。

“官人,等会儿。”

“你们把干粮拉下了。”

王寡妇将一袋蒸饼放到鸡公车上。

“娘子,这段时间你就老实歇着,啥活都别干。”

杨破奴扫了眼王寡妇微隆的肚子,大娃才四个月不到,就又怀上了第二胎,等到明年夏天他就有两个儿子了。

想到这,杨破奴就浑身充满干劲。

“哪有这么金贵。”王寡妇俏脸上泛起一抹微微的红晕,“王家嫂子还有牛家嫂子都十个月了,不照样挑重担?”

“再说现在徐州已经建好医院了。”

“就算有个什么,也可以去开刀。”

“开什么刀?”杨破奴没好气道,“就听我的得啦,不然等我回来收拾你。”

杨破奴说到收拾二字,王寡妇的俏脸便越发的红了,大眼睛里都快淌出水,当下低垂着头低低的哦一声。

见已经镇住自家媳妇,杨破奴跟舅哥继续往地里去。

刚走到寨堡的大门口,结果迎面就遇见陈子龙夫妇。

农科都给事陈子龙虽然又黑又瘦,但是精气神十足,一看就知道对于当下的差遣以及生活非常的满意。

跟在陈子龙身后的柳如是也完全没有了名妓的风范。

只见柳如是布衣裙钗,一张俏脸也是完全未施粉黛。

要是昔日的姐妹遇见,肯定认不出这位曾经的秦淮艳妓。

但说实话,柳如是是真的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精神上陈子龙可以和她诗词唱和,物质上也是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跟着陈子龙一起做事。

柳如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她居然可以为大明朝廷做事。

陈子龙可能是受到了崇祯的影响,又或者是因为有李香君这个先例,所以他居然毫不避讳的将柳如是也招进农科给他打下手。

崇祯要是知道了这事,估计也得说声陈子龙是真会。

这妥妥的就是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的人生赢家。

好吧,其实也是为了还债,为了娶柳如是陈子龙可是欠了不少的债。

言归正传,陈子龙还是很能干的,至少农政一事上丝毫不输给他的老师徐光启,因为徐光启的甘薯疏仅限于理论,陈子龙却已经将之付诸于实践。

徐光启甘薯疏里说甘薯有十三胜,排第一胜的便是可以亩收数十石。

但是其实,徐光启只是道听途说,并没有真正下到田间实地考察过,所以只是写了个含湖笼统的数字,其实并没有这么夸张。

经过育种改良后的甘薯确实可以亩收数十石。

但是此时的甘薯是不可能实现亩收数十石的。

不要说是亩收数十石,亩收十石都很难办到。

比如徐州四百万亩地,亩产能达到十石的屈指可数。

这其中就有杨破奴家的一亩水地,陈子龙听闻之后就赶紧赶了过来。

“陈给谏,陈夫人。”见到陈子龙夫妇,杨破奴赶紧正儿八经的作揖,王老七却是手足无措的站在杨破奴身后,乡下人没见过世面,见官就怕。

陈子龙也回了一揖,起身问道:“杨破奴,你家有一亩甘薯收了十石?”

杨破嗯了一声说道:“回陈给谏,我家确实有一亩地收了一千五百斤,正好十石,不过也就这一亩收了这么多,其他的地只有七八石。”

“七八石也很多了,别人家都只有五六石。”

陈子龙一听更高兴,当即又问道:“你家是怎么种的?”

“这个就得问七哥。”杨破奴目光转向身后的王老七,“七哥你来跟陈给谏说一说,咱们家的甘薯都是怎么种的?”

“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

王老七话还没说完,就被陈子龙给打断。

“等一下。”陈子龙打断王老七,又回头对柳如是说,“夫人,纸笔。”

柳如是便赶紧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边取出一个小本子,还有支毛笔,最后又取出了一玻璃瓶事先磨好了的墨水。

“好了,现在你可以说了。”

陈子龙拿毛笔蘸饱了墨水,一摆手说道。

然而王老七却已经紧张得把说辞全忘记。

最后还是杨破奴笑着说道:“陈给谏,咱们还是到地头说吧,只要你们到了地头,就什么都知道了。”

“也好。”陈子龙闻言又收起纸笔墨。

一边跟着杨破奴往地里来,陈子龙一边又问:“杨破奴,今年你家收了多少粮食?”

杨破奴便扳着手指头说道:“我家一共种了十五亩甘薯,五亩包谷还有五亩土豆,甘薯差不多能收一百二十石,土豆大概十几石,包谷也有八九石。”

“全部加起来差不多有一百四十多石,够我们家吃好几年的了。”

说到这里一顿,杨破奴又道:“陈给谏,包谷和土豆的亩收没那么高,连甘薯的零头都不到,明年我家不种包谷土豆了,都种甘薯。”

“种还要是要种的,不过可以少种一点。”

陈子龙摆摆手又道:“还可以跟小麦轮种。”

王老七连连点头说:“确实可以跟小麦轮种。”

这个时候,柳如是忽然问道:“这么多甘薯,吃不完的话会不会烂掉?”

徐州四百万亩恩田,至少有一半种的是甘薯,按亩收六石算,就是一千两百万石。

徐州镇十五万镇兵,加上家卷也不过五十余万口,一年都吃甘薯也未必能吃得完。

“噢对对。”杨破奴如梦方醒,一拍手问陈子龙道,“陈给谏,我们正想去找你呢,这个甘薯怎么储藏?有几家收得早的甘薯都开始烂了。”

陈子龙道:“老师的甘薯疏中有介绍储藏方法,说是要在朝阳干燥处挖一个地洞,然后密封起来保存,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只能保存几个月,要想保存一年甚至更长就不可能,所以农科会加紧探寻更加好的储藏方法,比如说磨成甘薯粉。”

“那你们可得抓紧。”杨破奴道。

“要不然全都烂掉,岂非白瞎了。”

“肯定不会让你们辛苦种的粮食烂掉。”

陈子龙道:“实在不行内务府会出面收购。”

“内务府会来收购?”杨破奴闻言眼睛亮起来。

“看情况。”陈子龙说道,“不过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圣上现在正对辽东用兵,徐州也调来了八万募兵,每天消耗的军粮都是个巨大的数字。”

听到这话,杨破奴便轻叹了一声。

圣上为什么不调我们去辽东?

我们难道不比那些募兵强么?

……

数日过去,郑芝龙将要离开。

临走之前,郑芝龙来向崇祯辞行。

说着说着,就说起了镇兵和募兵的优劣。

“第二代、第三代镇兵不说,但是第一代镇兵真就不如募兵。”崇祯说道,“打顺风仗的时候看不出来,但是打逆风仗差距就会出来。”

郑芝龙道:“圣上是说镇兵打不了逆风仗?”

“就是这。”崇祯道,“因为这些镇兵大多都是跟建奴打过仗的,建奴的强大已经在他们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打顺风仗的时候没有问题。”

“可一旦打成了僵持,甚至于处于下风时,”

“建奴留在镇兵心中的烙印就会发挥作用。”

“这时候,镇兵的信心就会出现极大动摇。”

说此一顿,崇祯又道:“战场上的直接表现,就是镇兵对死亡的承受能力远远不如新募的那27万新军。”

“对死亡的承受能力?”郑芝龙若有所思。

“对,就是对死亡的承受能力。”崇祯说道,“新军就算是伤亡超过五成甚至于八成也未必会崩溃,但是镇兵最多承受三成。”

“新军对死亡的承受能力竟然有如此之高?”郑芝龙有些怀疑。

话音未落,徐应伟快步走进来向崇祯报告:“圣上,定王已经平定朝鲜,朝鲜已经撕毁与建奴之盟约,并且与我大明重新签订了盟约。”

崇祯问道:“听闻建奴也派了三千护军护送李倧次子李淏回汉城?”

“是的。”徐应伟道,“不过建奴的这三千护军已经被我军歼灭了。”

“什么?三千新军竟然灭了三千建奴护军?”郑芝龙着实吃了一惊。

郑芝龙因为是水师将领,所以从来没跟建奴交过手,但是建奴白甲兵的凶名却还是听说过的,这可是三千白甲兵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