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473章 大沽口守住了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73章 大沽口守住了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6: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恰恰相反。”

“大沽口这颗钉子是一定要拔掉的。”

“若不然,一旦崇祯发动大军北伐,插在大沽口的这颗钉子,就会成为捅向我们大清心脏的一把尖刀,这真是一手致命的杀招。”

“所以说,大沽口这把钉子必须拔掉。”

稍稍一顿,洪承畴又说道:“只不过,现在不能再打了,眼下北海已经解冻,大明水师在涨潮之时可以长驱直入卫河甚至于明军铳台外的壕沟之内,再加上其火器之利,我大清兵如若继续强攻,只能徒劳无功,白白浪费宝贵的人力物力军力。”

“亨九先生所言极是,此时委实不宜再强攻。”侯方域附和道。

“需待十月隆冬季节,北海及卫河冰冻之时,再行强攻大沽口。”

“而且彼时强攻需用土攻,即直接从地下挖掘坑道至明军铳台下甚至大沽口,再以火药炸之,当可摧毁大沽口之明军。”

“当下呢?”多尔衮又问,“便不再理会了吗?”

洪承畴说:“不理会肯定是不行的,明军可不会老实呆在大沽口,我大军在,明军有所顾忌不敢出来,但我大军一撤,明军就必然会四处掳掠人口破坏农耕,彼时别说天津卫,甚至连北京城外的农耕也会遭到严重破坏。”

多尔衮道:“所以还是要效彷老汗及先皇做法,挖壕沟封锁大沽口?”

“是的,因为大凌河、锦州、松山及徐州等地的结果已经充分证明,挖壕沟封锁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战法,而且代价也小。”洪承畴顿了顿,又道,“不过眼下有一等难处,明军水师可以朔卫河而上直达天津三角淀,若不能封堵卫河,那么对大沽口的封锁也就无从谈起,因为明军可以借助水师轻松绕过我们辛辛苦苦挖的封锁壕沟。”

“此事却是不必担心。”侯方域摆手说,“昨日卫河河口那么大潮水,若是不出意外,今日及明日必然会有大退潮,水位将变得极低,届时明军水师别说是铳台外的壕沟,只怕是连卫河口也呆不住,而只能退回到北海中驻泊。”

“喔,对对,若非朝宗提醒,我险些忘了此事。”

洪承畴忙道:“主子,只等潮水大退之时,便赶紧命八旗汉军抢占卫河两岸要紧处,并修建炮台,只要炮台一修建成形,明军水师就进不了卫河,如此一来我大清兵也就可以对大沽口实施长期之封锁围困。”

多尔衮当即命曹尔玉去查看。

要说运气好,还是曹尔玉这狗奴才的运气最好。

当时在井阑顶上的十几个人,除了多尔衮跟福临有人保护保护没负伤之外,其他人或轻或重都是负了伤,唯独曹尔玉这个狗奴才毫发无伤。

曹尔玉当即带了几个巴牙喇前往海边察看水情。

只过了不到半个时辰,曹尔玉便兴冲冲的回来了。

“主子,已经退潮了,退得卫河的河口都露出底了。”

多尔衮闻言当即便把噶达浑、济席哈以及石廷柱等几个八旗汉军的固山额真叫进来,让他们抓紧到卫河两岸挑选紧要处修筑炮台,并架起大炮。

还特意叮嘱石廷柱提高警惕,防止明军突袭。

……

其实多尔衮真多虑了。

大沽口的明军已经根本没能力发动什么突袭。

像昨天晚上那种情况,趁着建奴阵脚大乱的时候突然来一下勉强还可以,等到建奴重新稳住了阵脚并且有了防备,再搞突袭那就是找死。

对于主动出击这一点,崇祯也是下过死命令——严禁主动出击。

徐应伟在盖州卫连一个建奴的影子都没看见,也没敢主动出击,而是只能沿着辽河东岸一点点往北修建防御铳台。

阎应元就更不可能主动出击。

尤其是昨天一整天恶战下来伤亡了三千多人。

现在整个大沽口,完好无损的也就一千多人。

接到哨兵的报告,阎应元和陈明遇第一时间登上高耸的瞭望塔。

站在瞭望塔顶上往西北看去,很快就看到了正在卫河两岸忙着修建工事的建奴,看这架势应该是在修筑炮台。

举起望远镜就看得更加清楚。

只见一队队的建奴袒胸露背,通过粗麻绳将夯具高高甩起空中,又用力拉下来,两人合抱粗的夯具便重重的砸落在地面,直到过了许久,才听膨的一声响。

如果崇祯在这里,很快就能通过声音的滞后时间大概计算出距离。

阎应元并不清楚什么是音速,但是仍旧目测出了炮台的大概距离。

“相隔了大约两千步。”陈明遇也估计算出来,“超出4寸炮射程了。”

“建奴显然是精心挑选过的。”阎应元点头说,“他们修筑这两座炮台,估计是为了阻止我军水师朔卫河而上直达天津卫甚至于通州、北京。”

顿了顿,又说道:“再接下来,估计就要挖壕沟长期封锁围困我们了。”

“可惜。”陈明遇有些遗憾的说道,“这次的潮水退得太低了,要不然有水师在,建奴根本别想把炮台修起来。”

“建奴想要修炮台还是能修起来的,有水师也阻止不了他们。”

阎应元摆了摆手,又说:“毕竟水师的红夷大炮无论是口径还是射程,都不足以跟建奴的红夷大炮相提并论,所以建奴完全可以先在稍远的地方修炮台,然后凭借这些炮台的掩护到更近的地方修炮台,早晚总是可以把炮台修到现在这个位置的。”

陈明遇黑着脸道:“哪怕只能延误几天也比什么都不做强百倍。”

“拱辰,你错了。”阎应元却摆手说,“谁说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只要我们守在这里,就相当于是一把尖刀抵在了建奴的咽喉要害,建奴就得在大沽口留下足够的兵力以及火器,这就是对建奴国力的极大消耗。”

陈明遇点点头说:“就怕建奴不会善罢干休。”

“建奴肯定不会善罢干休,但是在入冬之前他们是无能为力了。”说到这稍稍一顿,阎应元又说道,“至于说入冬之后,恐怕又是另外一番局面。”

“也是。”陈明遇释然道,“或许那时圣上就兴兵北伐了。”

“圣上北伐应该没那么快。”阎应元道,“但在入冬之前向大沽口增兵却完全有可能,毕竟相比进攻,坚守城池等着建奴前来进攻似乎代价要小得多。”

“有理。”陈明遇又道,“算算时间,圣上也应该接到消息了吧?”

“那就得看圣上在哪里了。”阎应元道,“圣上若在徐州,怕是已经得到我们的消息,他若是在南京,恐怕还得等两日,若是在四川,还得再等数日。”

……

崇祯此时仍在徐州。

多铎终于还是撤兵北返了。

带着无限的惆怅还有不甘,多铎最终还是撤了。

确定建奴真的已经撤兵北返,崇祯也准备南返。

然后走到徐州城外的时候,正好遇到北返的陈子龙夫妇。

“臣农科都给事中陈子龙,叩请圣上金安。”陈子龙向着崇祯拜倒在地。

在陈子龙右后少许,柳如是也是盈盈拜倒:“民妇柳如是叩请圣上金安。”

“贤亢俪请起。”崇祯虚虚的一托,又笑着对陈子龙说道,“陈子龙,朕这么急着将你召回徐州,你应该不会怪朕不近人情吧?”

“圣上言重了,臣岂会有此等荒谬想法。”

陈子龙连忙说:“何况臣也没打算在南京多呆。”

柳如是起身后则是垂着头,也不知道她在心里想些什么。

不过崇祯也懒得去想这些,他不可能因为柳如是的艳名就对钱谦益轻轻放过,像钱谦益这等不知进退不知收敛的奸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更重要的是不杀钱谦益不足以维持商界的秩序。

当然,这里所说的杀并不是杀头,崇祯其实很讨厌杀头。

相比人头落地,崇祯更喜欢将这些奸商或者蛀虫的骨头都榨出油。

对付魏国公、黔国公等勋贵如此,对付靖江王、楚王等宗室如此,对付常熟钱家、松江徐家及如皋冒家等奸商亦如此。

崇祯对冒家也没有丝毫手软。

有功该奖赏,有过那就该受罚。

冒襄一人之功庇护不了冒氏一族。

当然,连坐剥夺冒襄名誉是不会的。

冒襄的子侄辈该享有的权力仍旧还在。

但是如皋冒氏一族的家财就赔个精光。

当下崇祯又对陈子龙说道:“陈子龙,春耕已经开始了,你现在最要紧就是一桩,做好甘薯、包谷及土豆的选种育种,尽快培植出亩产更高的粮种。”

安装最新版。】

“臣领旨。”陈子龙肃然道,“臣定会尽心竭力选种育种。”

崇祯又对随行在侧的堵胤锡说:“堵卿,记得多种些辣椒。”

“臣领旨。”堵胤锡恭声应道,“臣会让徐州镇兵多栽番椒。”

崇祯也没有跟堵胤锡过多解释,让徐州镇台种辣椒做什么用。

事实上辣椒这玩意用处大了去,除了直接用作生化武器之外,更可以用作明军口粮的调味品,有辣椒和没有辣椒的口感是截然不同的,关键还能够御寒。

用不了太长时间,大明朝就肯定会对辽东、漠北甚至西伯利亚用兵。

在那等冰天雪地,如果没有高度数的白酒以及辣椒御寒,那是不可想象的。

崇祯带着陈子龙、柳如是夫妇,边说边走,很快来到官道边的一个寨堡前。

这也是一个标准的寨堡,住了三百户镇兵,因为现在已经是四月初,所以这个寨堡的镇兵以及亲属已经开始在春耕。

只见长满绿草的田间地头尽是扛着犁耙或者牵着老牛的镇兵。

除了镇兵之外,还有许多拎着篮子的农妇,不少农妇还挺着大肚子,也有农妇背上背着背篓,背篓里躺着一个小小的婴儿。

不时有婴儿的啼哭声随风传来。

回想起崇祯十七年四月初过徐州时的景象,简直跟隔了一个世纪般。

那时的徐州真是一片死气沉沉,官道上甚至看不到一个活人的身影,好不容易看到几个难民,也大多神情木讷、面容枯藁。

至于炊烟什么的更是半点看不见。

只有到了县城府城才稍微有点生气。

然而仅仅过去三年,徐州就大不一样。

一垄一垄的耕地回来了,扛着犁耙牵着老牛的农夫回来了,挺着个大肚子背篓里装着婴儿的农妇也回来了,一派生机盎然。

事实上不光是徐州、归德跟开封这边。

江那八府一州的光景比这边还要更好。

完全可以预见,今年将有一波生育高峰。

只不过,还是会有不如意之处,当经过下一个寨堡的时候,便远远的看见有一家正在办丧事,派人去询问才知道这家的媳妇刚刚难生死了,一尸两命。

崇祯闻言便叹口气,扭头对着堵胤锡说:“堵卿,回头朕去跟傅山说一声,让他从医学院抽调一批师生前来徐州镇台先开一家医院,别的可以先不管,但是得尽可能的保证产妇和孩子的生命安全。”

“多谢圣上。”堵胤锡闻言大喜。

堵胤锡早就听说医学院的师生在南京开办了医院,分门别类收治各种病人,尤其是医院里专设的妇产科,专门救治难产孕妇,活了许多产妇。

堵胤锡正想着如何跟崇祯开这口,没想到崇祯先提起这茬。

崇祯又说道:“堵卿,近几年内你们徐州镇台没有作战任务,主要是种田,把甘薯、包谷还有土豆尽量多种一些,为下一步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做准备。”

“臣谨领旨。”堵胤锡拱手一揖说,“臣会亲自督促种粮事宜。”

正说话之际,一骑快马忽然间从山东方向飞奔而来,隔着老远就开始高喊:“大沽口急报,大沽口急报!”

山东总督王家彦和山东提督胡心水得知崇祯在徐州,

直接就把水师从登州卫发来的塘报,送到徐州来了。

看完山东布政使司发来的急递,崇祯顿时大喜过望。

【报告一下:继三天前儿子阳了之后,昨天媳妇儿也阳了,我大抵也阳了,只是症状暂时不明显,但能撑多久不知道,另外,因为要照顾娘俩,明天肯定保证不了三更了,今天的三章是昨天写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