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382章 转运粮食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382章 转运粮食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6: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彭泓澍道:“可是现在圣上你来了这么一手,臣等却是百口莫辩了。”

“是啊,臣等真百口莫辩。”彭柱朝等二十多个大小土司也纷纷叫屈。

“呵呵,这么说反倒是朕的不是。”崇祯冷笑,“竟然是朕冤枉了你们?”

“圣上,臣不是这个意思。”彭泓澍连忙说道,“是误会,这就是个误会。”

“对对,这都是误会。”彭柱朝也连忙说,“还望圣上能帮我们澄清一下。”

“够了!这种话你们自己会信吗?”崇祯怒道,“既想要吃兵饷喝兵血,又不想落下骂名,真当别人都是傻子吗?”

崇祯这一发怒,彭泓澍顿时噤声。

他们这才勐然想起来,眼前可是大明皇帝。

“带走!”崇祯冷然道,“先查抄他们行辕,看饷银还有工食米是否还在,若还在也就罢了,若不在就让他们家人拿银子和粮食来赎人!”

“领旨。”徐应伟当即带着新军押走彭泓澎等土司。

顿了顿,崇祯又大声道:“各司的土同知还有土通判何在?”

彭廷榆等数十个土同知还有土通判便纷纷上前向崇祯见礼。

“你们随朕来。”崇祯道,“商定保靖宣慰司还有永顺宣慰司的善后事宜。”

崇祯这一手玩得极为漂亮,不仅当众羁押了彭泓澍、彭柱朝等二十多个大小土司,而且还没有激起永顺宣慰司及保靖宣慰司六万多土兵的哗变。

不仅没有激起土兵的哗变,甚至反而还收获了一波感激。

当这些土兵排着长队从皇家银号武昌分号领到钱粮之后,一个个都对崇祯、对大明感恩戴德,直感叹遇到了好皇帝。

好皇帝啊,说给多少就真给多少,不打任何折扣。

还不拖欠,还把下个月的粮饷也提前支给了他们,这样的好皇帝别说见过,就是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这回真是赶上好时候。

……

但是崇祯心下也有遗憾,因为这次行动未竟全功。

保靖土司、永顺土司的二十多个大小土司已经遭到羁押,之后再换成相对容易控制的彭廷榆等新土司也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施南土司的冉三娘等十几个大小土司却是无从下手。

“可惜呀,未能竟全功。”对着朱慈炯、徐应伟和阎应元三人,崇祯叹道,“没想到冉三娘这个小寡妇竟有这等急智,还有这等威信。”

徐应伟道:“确实很可惜,冉三娘也克扣了饷银,而且还不少,但她一番话就平息了族中土兵的怨念,而且居然也没有人借机生事,相比之下彭泓澍、彭柱朝等人就差远了,这下子就有些棘手,怕是不太好往施南土司派遣勤王士子。”

是的没错,分化湘鄂西土司和土兵之间的关系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直接派遣勤王士子接管各土司的土兵,当然了,一开始肯定不会明说,而只说是督粮督饷,也就是负责给土兵发放粮饷,相当于后勤部长。

可以想象,每个月领粮饷的时候都是直接从勤王士子手中领取,领粮饷之前还要高喊当得大明朝的兵,吃得万岁爷的粮,几个月后,土兵对大明朝的归属感就会极大的提升,对崇祯的忠诚度也会有个大大的提升。

然后等平定完了沙定洲之乱,还有最关键的一步——赏赐恩田!

洞庭湖边的肥沃恩田一赐下,湘鄂西各个大小土司十万多土兵,立刻就变成大明朝最骁勇的武昌镇兵,再然后湘鄂西的各个土司在丧失了这十万多壮丁后,后续的改土归流就不再会有任何阻力。

但是现在,却横生出了枝节。

施南宣抚司的四万多土兵还没有遭到分化。

朱慈炯道:“父皇,要不然就直接往施南土司派遣勤王士子吧。”

“那不行。”崇祯一摆手说道,“你又忘了父皇经常跟你说的话?做事要守规矩,越是上位者越是要有敬畏感,要慎用权力。”

“现在冉三娘并未犯错,朝廷却硬要往施南土司派勤王士子,这就是滥用权力。”

“你若滥用权力,那么早晚有一天会遭到权力反噬,所以上位者定要慎用权力,不可依仗手中权力姿意妄为。”

徐应伟和阎应元都是神情肃然。

心说大明有这样的皇帝,真乃是万民之福。

稍稍一顿,崇祯又说道:“有贞,皕亨,就先往永顺、保靖的二十多个土司派遣勤王士子,每个土司派遣十个士子。”

“再还有,必须保证士子的安全。”

“所以要给每个士子配一哨新军充为其卫队。”

徐应伟道:“圣上,是从一千领兵士子中调,还是从徐州士子中调?”

堵胤锡已经带着徐州及归德的十万镇兵回去,但是跟着他南下的三千士子却只回去了一半,还有一半留了下来。

这是崇祯早就计划好的。

原先被留在徐州的三千勤王士子,将充为四个镇台的军官,分别是徐州、归德、武昌以及云南,每个镇台留750个勤王士子。

“就从徐州士子中调吧。”崇祯道。

“正好借这个机会让他们熟悉土兵。”

阎应元道:“彭泓澎等土司如何处置?”

“先关着。”崇祯沉声道,“等回来再说。”

徐应伟和阎应元前脚刚走,高起潜就后脚进来。

“万岁爷。”高起潜眉花眼笑的说,“国舅爷他们到了。”

“康百万他们终于是到了。”崇祯顿时大喜,“快些请他们进来。”

高起潜领了旨意,很快领着康百万进入行辕,跟着康百万一起进来的还有两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但却是一脸的精明。

君臣见礼过后,照例先寒暄几句。

“亲家,太子妃的身体近来可好呀?”

太子妃可是怀着朱家龙孙,自然得关照一句。

“回圣上话,太子妃身子挺好的,能吃能睡。”康百万恭声应道。

“那就好。”崇祯微笑颔首,又指着两个年轻人问道,“亲家,这便是你找的粮商?”

“回圣上,正是。”康百万手指着两个年轻人介绍说,“这位休宁汪平山,这位是歙县胡仁之,两人虽然年轻,但是接手家中生意已经有不少年头。”

“你们平时走的什么线路?”崇祯直接问道,“去云南贩过粮吗?”

“回圣上,草民曾经去过云南,但不是贩粮去的。”汪平山说道,“是贩茶去的,草民先从福建买了茶,揉制成茶砖,再乘大船走水路到武昌,然后换乘小船接着走水路到贵州的铜鼓卫,然后就只能走陆路经普安卫进入云南境内,福建到云南水路加旱路六七千里,至少需要走半年时间,从武昌算起的话也有三千多里路,大约需走三个月。”

胡仁之紧接着说道:“草民曾经贩酒去过云南,不过走的是海路,先乘大船走海路到广州府换乘小船,再朔西江(珠江)而上到安隆司,最后经旱路到昆明,从南京到昆明水路加旱路六千多里,至少需要走四个月,还得是顺风。”

崇祯说道:“也就是说,从南京往昆明运粮至少需要四个月时间,从武汉往昆明运粮则要三个月左右,是这意思吧?”

汪平山和胡仁之同时点头:“是这意思。”

“三个月的时间可以接受。”崇祯说道,“但是粮食总量可有些多!”

汪平山跟胡仁之对视一眼,然后问道:“敢问圣上,需要转运多少粮食到昆明?”

“不用到昆明,只需转运至普安州即可。”崇祯道,“现在是五月底,你们只需在八月底之前将60万石军粮运至普安州。”

60万石军粮,大约可以保证20万大军九个月消耗,湘鄂西土司的10万多土兵,再加上10万广西狼兵,足可以在三个月之内平定沙定洲之乱。

三个月作战再加三个月行军,六个月应该能平定叛乱。

之所以要转运九个月的军粮,是为了留出足够的余量。

兵凶战危,若是不留足余量,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晚了。

古往今来,有多少战争就是因为后勤保障跟不上而输掉的?

成祖文皇帝朱棣第一次北伐蒙古,就险些因为粮尽而失败。

“啊,60万石?”汪平山和胡仁之瞠目结舌,很显然,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两个人的想象极限,他们以前贩茶或者贩酒顶天了就几千石。

60万石粮,那得动用多少艘粮船,多少个纤夫?

“数目太大?”崇祯皱着眉头问道,“能接不能接?”

汪平山忍不住跟胡仁之对了个眼神,两人都从对方眸子里看到了凝重,但是也有压抑不住的兴奋,显然,他们俩都已经预感到,这不光对他们两个,对于休宁汪家以及歙县胡家也是个巨大的机遇,一旦抓住了这个机遇,两家就能乘风而起。

“草民能接!”汪平山和胡仁之毫不犹豫的一口应承下来。

接了这一桩生意,或许会因为误了日期而给家族带来大祸。

可要是不接这桩生意,他们的这一辈子都将在悔恨之中度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