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将军好凶猛 > 第四章 望山津

将军好凶猛 第四章 望山津

作者:更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5: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望山津乃是新蔡城东北侧、横渡汝水的渡口,北接从颍州沈丘县南下的驿道。

望山津原先仅是渡口,在得知岳海楼所部从许州移驻陈州的消息后,楚山就紧急调集上百舟船,用缆绳在望山津架设浮桥。

仓促之间在北岸所立木桩数量有限,入地也不够深,整个夏季汝河水势汹涌,短短两个月里,浮桥被冲垮三次。

不过,浮桥架设在汝水之上,只有要难民赶到,稍作休息就可以直接渡河南下,要比用舟船来回摆渡快多了。

毕竟渡口就那么点地方,一次也无法停靠太多的渡船,而很多难民都牵着牲畜南下逃亡,小型舟船一次又能装载几头大型牲口?

北岸渡口前扎下两座小型营寨,粥场设于渡口前的空地上。

徐怀等人赶回望山津,天色将暮,浮桥前还有百余难民正等着渡河。

史轸、王举、杜武等人走过来,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王举率侍卫亲兵营大部驻扎于望山津;而经新蔡疏散难民南下,乃是楚山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史轸也将手头其他事务丢下,专程跑到新蔡来主持。

徐怀让人将柳越亭三名伤者送入营寨救治,将途中遇到伪楚军斥候屠杀从商水县难民之事说给史轸、王举知道。

“柳之敬已经遇害了啊?”杜武惋惜问道。

徐怀点点头。

他们之前就已经接到柳家集被伪楚军攻破的消息,但那边临近颍水,伪楚军有上万兵马在颍水南岸活动,徐怀又不打算此时就出兵到汝水北岸,柳家集更具体的伤亡情况之前还不是很了解。

“你认得我不?”杜武走到少年面前问道。

看杜武身穿铠甲,如刀削斧刻般的削瘦脸庞满是风霜色,少年迟疑的问道:“杜武叔叔……”

杜武原本是蔡州刀客,年少时任侠游走江湖,后犯事为邓州大豪朱承钧所救,便做了朱家门客,追随朱承钧在邓汴等地贩马为业。

朱承钧犯事流充岚州,其他门客都一哄而散,唯有杜武与朱承钧之侄朱世聪追随左右,于岚州归入徐怀麾下。

朱承钧此时出任兵马都监司提点公事,配合潘成虎、郭君判执掌厢军;朱世聪于牧马监任管事,给徐胜当助手。

杜武则在天雄军第一厢都虞侯唐盘麾下任指挥使,同时兼领新蔡巡检使。

新蔡不是楚山防御重点,之前仅杜武所部驻守新蔡。

杜武年轻就交游江湖,追随朱承钧,对唐邓蔡陈等地的强豪人物更是熟悉,曾多次在柳家集做客。

奔袭太原一战过后,徐怀回到楚山执掌天雄军及楚山行营,除了在新蔡、确山、真阳三县下坚壁清野令,还派人到汝水、颍水以北联络地方势力,游说他们率领族人、乡亲南撤。

柳之敬就在游说的重点名单之中,周景甚至还亲自拿着朱承钧、杜武的介绍信前往商水柳家集走了一趟。

奈何柳之敬这样的人物在江湖上颇有名望,关键时刻却放不下良田美宅犹豫不决,直到伪楚军渡过颍水攻陷柳家集而致家破人亡。

不过,像柳之敬这么拖泥带水的人物也不是一个两个;甚至颍水以北许、陈等地很多地方强豪,为陈州屠城所震慑,最终选择屈附岳海楼保全自身。

柳之敬拒绝南撤,说白了内心深处未尝没有“良禽择木而栖”的心思;地方强豪对朝廷并没有太多的忠心,也暗中不少做违禁乱纳之事。

不过,柳之敬这些人没有想到是,岳海楼虽然在陈州屠城之后,对陈州、许州其他地区的地方势力采取招抚策略,但对颍水以南的地方势力却无招揽之意。

这主要是岳海楼短时间内并不奢望能直接撕开汝水防线,他将颍水以南、汝水以北的区域视为缓冲区。

伪楚军一方面不希望这一地区的地方势力为襄阳所用,另一方面其在陈州军用物资依旧极度紧张。

从长计较,岳海楼不得不在颍水以北行招抚安民之策,就只能将近期搜刮的重点放到颍水之南,自然是要攻破一座座村寨坞集,大肆烧杀劫掠,将每一粒粮食、每一尺布匹都榨干净。

当然,徐怀以后还需要这些遭受伪楚军残害、被迫南逃的地方势力为楚山所用,这里面的微妙自然不会再去点破。

“这两天从望山津南下的难民,明显减少了许多,可能就此要暂告一段落了。”史轸说道。

汝水与颍水大体平行,都是从西北往东南流入淮水,从襄城、召陵、上蔡、新蔡以及汝口所在的淮川,五城倚汝水而建。

虽说新蔡境内的汝水河段,仅有五十余里,但仅有楚山在此搭设了一座浮桥,而襄城、召陵、上蔡以及下游淮川仅仅是凭借原有渡船帮着难民南下。

汛季汝河水大浪急,召陵、上蔡等地仅仅依托少量的舟船摆渡接人,速度极慢,迫使大量的难民都聚集到望山津来渡河南下。

过去两个月时间里,将有十四五万难民从望山津渡过汝水。

陈州大屠以及伪楚军在汝水北岸大肆烧杀掳掠,也令新蔡、确山、真阳三县迟迟不动的民众醒悟过来,纷纷与汝水北岸的难民,经师溪河口以及周桥的浮桥南下逃难。

大多数难民最终还是选择继续往荆湖、襄阳等地以避战祸,但还是有近两万青壮,加上眷属家小四万多人选择留在楚山。

这些人大部分都有亲友为伪楚军残害,选择留在楚山,想着为抵御胡虏出一分力。

当然楚山此时的财力还极为有限,没有办法将两万青壮都编入军中,目前只是挑选千余健锐作为后备基层军吏编入军中先培养起来,其他人都送入楚山、信阳两地安置。

好在一步精铁冶炼法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算是初步成熟起来。

除了十八里坞新建两座连塘高炉外,还在白涧河上游以及平靖关附近,将有着较好煤铁资源的三座私家铁场征买过来建造连塘高炉,仅这三地就能吸纳七八青壮劳力。

皇太弟赵观入主淮南,仅在徐州、宿州以及楚山驻扎三万兵马,却将逾七万兵马都移驻寿州以及寿州南部的庐州,摆明了是要将淮南当作自家地盘经营,甚至对襄阳还怀有极大的戒心。

这时候不管楚山所出精铁多价廉物美,也没有办法借淮水河运输入淮南。

徐怀对此也没有指望。

信阳有陆路经平靖关、武胜关通往荆湖北路;桐柏山道可通往南阳;白涧河上游,玉皇岭、歇马山往南也新辟山道通往随州。

现在楚山有富足的青壮,只要所冶炼精铁成本足够低廉,哪怕是肩挑背扛,也能运出楚山贩卖。

泌阳有唐河水运接入汉江,现在有富足的青壮,可以组建一支更为庞大的运输队,将所冶炼的精铁通往泌阳装船,再经水运销售荆湖乃至江淮等地。

徐怀初定目标是楚山每月往外输出五十万斤精铁,用这个先将新吸纳的近五万人口养活就好;而五千人规模的运输队,也会直接进行准军事化管理;甚至还计划在铸锋堂的名下,编一支运输船队,负责从泌阳将精铁等物产,运往荆湖、江淮等地贩售。

这么一来,楚山除了保持天雄军一万正军、五千厢军以及州院、县衙及乡司总计一千衙军编制外,还将拥有三千营造兵以及五千辎重兵的后备编制;此外,铁监、马监、匠作院等都直接隶属于工曹,上万名匠矿役工,也可以视为楚山的后备兵员。

唯有这样的底蕴,徐怀有才信心将桐柏山守得固若金汤。

徐怀进营帐暂歇,想着等入夜后再与周景、史琥等人前往沈丘、太和等地侦看敌情,却不想天刚黑下来,就有急信从南岸送来。

“……”史轸将急信递给徐怀,说道,“郑屠紧急着人送信回来,淮王前日遣使前往襄阳陈情,欲将韩时良部调往泗州!”

“这孙子,一仗不打就要放弃徐州、宿州?”王举虎目怒瞪,不可思议的问道。

徐怀接过信函扫了一眼,神色平静的将信函交由记室姜燮归档。

徐州控泗水,宿州控汴水,是淮河下游北岸的两大重镇,城池坚固,又因为有泗水、汴水通淮河,不怕被敌军围困后援军无法增援过去,应该来说是守御淮河下游最重要的两个节点。

泗州当然也在淮河北岸,但紧挨着淮河,仅仅守泗水,没有办法将淮河下游北岸大片地域,都纳入大越的统治之下。

当然,徐怀之所以心情平静,是早就料到这点;而且淮王遣使到襄阳陈情,明面上是请示襄阳,但这也仅仅是给襄阳表面上的尊重,

即便建继帝不准,淮王也会自行其事的。

这也是楚山最初就行虚外而实内之策的一个主要原因。

要是赵观以及严时雍、葛伯奕、汪伯潜、杨茂彦之流,是敢于积极抵御赤扈人的。

他们敢于占据徐州、宿州等重镇不后撤,必然也会在寿州北面的涡水两岸,占据亳州乃至颍州等城,作为淮水中游的蕃屏。

这样的话,徐怀当然敢以新蔡为桥头堡,对汝水北岸采取更积极的军事行动。

正因为预料到淮王一系会彻底收缩到淮河沿岸,意味着赤扈人的平燕军有足够的余力分出精锐兵马进入颍水沿岸,甚至有能力占领颍州全境。

徐怀倘若还将主力兵马部署在孤悬淮北平原之上的新蔡城,唯一的下场就是极可能遭受数倍于己、且有大量赤扈精锐骑兵的敌军围困……

现在嘛,倘若形势不对,他们就可以直接放弃新蔡城,将不多的人马撤回到青衣岭、周桥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