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大文学家 > 第三十六章 煮酒论英雄

重生之大文学家 第三十六章 煮酒论英雄

作者:大江入海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8:50: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武侠小说里面还有写诸葛武侯的诗句?”

司马青玉大为好奇,“在哪里?让我看看!”

蔡伯生将手中的《神州奇侠》书本从第一页掀开,指着标有楔子的那一篇文章道:“你来看看,就是这一篇七言律诗!我曾见过多位名家为诸葛亮赋诗填词,但却从未有如这篇诗文这般恰当的!”

司马青玉注目观瞧,只见书中写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司马青玉看罢多时,口中吟诵多遍,兴奋道:“这首诗好!历来不乏写诗赞颂武侯者,但遍观诗文,却是以此为最!”

他看向蔡伯生,“蔡老师,你写的诗文呢?让我看看,跟飞阳这首诗相差多少?”

蔡伯生摇手道:“这哪能比?可说是天上地下,云泥之别!”

他羞愧道:“青玉,若论诗才,我比飞阳可是差远了!”

见了《神州奇侠》里面的这首诗,司马青玉不再焦急,也有心思开玩笑了,对蔡伯生笑道:“你不是一直自命风流,被人称为港城四大才子么?现在见了飞阳的诗文,还有什么话说?”

蔡伯生道:“你可别是说什么四大才子了!说出去还不够丢人显眼的。”

说着翻开书本,将第一部的名字展现给司马青玉,“青玉,你看这几个字!”

司马青玉顺着蔡伯生的指点看去,便看到了“剑气长江”四个字。

“咦!”

司马青玉奇道:“他还真写了这么一句话?”

蔡伯生又翻了几页,司马青玉便看到了“两广豪杰”四个字。

“蔡老师,他还真没有骗你,真是说什么就写什么,我当时还以为他只是随口一说而已。写小说,哪有那么随口一说就把题材内容给定下来的?”

蔡伯生笑道:“我本来也以为他只是随口一说,糊弄我一下,没想到人家说的却是真的。”

蔡伯生哈哈笑道:“这孩子,说话算话,果然不愧是写武侠小说的人,很有一言九鼎的意思!”

司马青玉得了李飞阳这有关诸葛亮的诗句,心里高兴,与蔡伯生闲谈几句后,便告辞离去,他迫不及待的要将这首诗题写到自己的画作之上。

送了司马青玉离去后,蔡伯生从新将《神州奇侠》打开,拿掉书签,继续往下阅读。

他如今读书非常慢,将这本样书拿了两天了,连第一部分“剑气长江”这一段都没有看完。

他嗜酒如命,经常在看书的时候,在书桌旁边放了一瓶酒,一个酒杯,看到高兴之处,心里爽快之下,便“哧溜”一声喝掉一杯酒,每看到一段高兴的地方,便端起酒杯喝一口,刚看了三页文章,便喝了五杯酒,再往下看时,已经头晕眼花,酒意上头,看不下去了。这也是他看书慢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蔡伯生地位特殊,人品向来有保证,他才能从马奇东的报社将这还未面世的小说的样本给拿了出来,但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他们看书的唯一渠道就是报纸连载。

对新青年报社对于李飞阳小说的宣传,抱有极大热情的读者们,在看到小说的名字的时候,就有点失望。

他们是武侠小说爱好者,不单单

《新青年》报纸连载武侠小说,乃是每日一小段,一小段就那么两千字左右。实在有点吊人胃口,有性子急的人便写信给报社,要求他们催催李飞阳,好让李飞阳写书写的快一点,他们也好多看几段“过过瘾”

对此,马奇东自然不会答应。

本来李飞给他的就已经是完本的小说,他为了报社报纸的销量才故意进行小篇幅的连载,哪能因为读者的催促而轻易改变决定?

但是也不能对读者的呼声置之不理,想了半天没有主意,他便开始像李飞阳求助。拜托李飞阳给他的报社出个主意。

李飞阳听到他说的问题,想了想,便道:“这好办,你在你们报纸的版面,多开一个专栏,专门讨论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与作者的思路走向,力求与广大读者进行互动,这样一来,就更能挑起他们的阅读热情,又能减少他们对连载字数少的抱怨。

于是,在几天之后,关注《新青年》报纸是人们,发现报纸上多了一个叫做《煮酒论英雄》的专栏,在专栏的开头部分,马奇东以《新青年》报社少东家的身份,对广大武侠小说爱好者们,发出邀请:所有喜欢武侠小说的,热爱武侠小说的读者们,可以在《煮酒论英雄》专栏里畅所欲言,说一下自己对武侠小说的认知,也可以谈一下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瑕疵与不足。只要不写什么谩骂的语言文字,只要言之有物,报社便会酌情审阅,可以的话就在这个专栏里将文章刊登出来。

至于投稿者的言论观点,报社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交由广大读者进行评论。

这个专栏的出现,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之前就有许多看书的读者对于武侠小说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想要给小说作者们提一些建议或者指出一些小说中的逻辑矛盾,但是一直没有渠道。

而正统文学杂志的专栏里,根本就不允许有关武侠小说的文章在其中发表,虽然写武侠小说的是李飞阳,但是也改变不了传统文人对武侠小说的轻视之心。

他们不敢轻视李飞阳,但是却看不上李飞阳写的武侠小说。

就如同古代的臣子对帝王本身饱含畏惧之意,但对帝王的一些做法却不认同,甚至会据理力争,毫不相让。

如今李飞阳的文学成就之大,已经无需多言,无论小说还是戏曲,还是歌曲,还是相声,人家玩什么会什么,几乎干什么行业,都是对整个行业专业人士的碾压,他比专业人士还要专业!

因此,虽然有人对李飞阳看着不爽,对李飞阳在文坛一贯的嚣张态度非常不满,但是人家的实力摆在这里,空放嘴炮也无济于事,反而显得自己小肚鸡肠,老大的年纪还要跟孩子置气。

对李飞阳的正统文学作品,汉人世界的作家们已经很难做出评价,因为他们本身的学识与文化积淀,已经没有资格来评价李飞阳。他们只有阅读的资格,而没有品鉴的实力。

现如今,能对李飞阳的作品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的人,也就只有黄世昌、王不知等几个文艺界的老人了。其余的作家,不能评论,也不敢多说什么。

自古文人相轻,到了李飞阳这里,这个说法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现在,大汉的文艺界人士,都隐隐的有点害怕李飞阳了。。

谁让李飞阳如今成了黄世昌和**年两位老先生的徒弟了呢,黄世昌还好说,但是**年就有点恐怖了。

是以,如今的大汉文学界一片和谐,对于李飞阳时不时在报刊杂志上冒出来的一些挑战性极强的语言,内陆的文学工作者们,都是假装没有看到。抱着“好鞋不踩臭狗屎”的自我安慰念头,他们不再招惹李飞阳。

而港城的文学界与内陆文学人士不同,他们一开始对李飞阳就没有恶意,他们知道“李飞阳”这三个字的时候,就是从武侠小说开始的。

港人尚武,对于港人来说,李飞阳的武侠小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奇幻的带点神秘意境的江湖世界,给他们的感官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相比于内陆,他们的中层文化圈子里,对武侠小说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虽然也有一部分文学工作者不喜欢武侠小说,但是相对而言,比大陆还是要好的多。

如今马奇东的《新青年》报社开辟出《煮酒论英雄》专栏,这让许多看武侠看得不过瘾的读者们都是兴奋之极,许多文化程度颇高,自认文笔不差的读者,开始向《新青年》报社投稿,写一些自己对如今武侠小说的建议与见解。

自从《煮酒论英雄》专栏开辟之后,《新青年》报社所收到的投稿件数,开始井喷式的增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