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大文学家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另一个城市的比赛

评委们点评戏曲的时候,作为主创人员,是要和演员们一起站到舞台上面接受他们的指点和建议的。

此时的李飞阳就站在邵紫龙和张昭夫的中间,后面就是一大群汉剧演员,众人如同众星捧月一般的将他拱在最中心的位置。

几位评委点评完毕,黄世昌有笑着说道:“李飞阳,你的名字我想在座诸位也都听说过,以前有的文学界的老人说你是昙花一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而且还分心多顾,不好好的专心写的你童话故事,画你的漫画,反而进军正统文学,颇有点自不量力。”

黄世昌说到这里,嘿嘿笑了几声,“哪知道,你小子写童话故事有一手,写武侠了不得,就是写正统文学作品,也是不弱于人!现在竟然又瞄向了戏曲创作,我说飞阳啊,你能不能踏踏实实的干一件工作?你这样干一行,精一行,无论涉足哪一方面,都能做的风生水起,业内前茅,这让我们这些老人很有压力啊,跟你一比,这岂不是显得我们太无能了么?啊,哈哈哈。。”

黄世昌他身后的一帮子评委里面,有几个就是当初看不起李飞阳的作家,此刻听到黄世昌这么说,都是有点脸红脖子粗,互相看了几下,陪着黄世昌一起干笑几声,明知黄世昌在讽刺他们,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李飞阳不敢接黄世昌的赞誉,笑道:“黄老先生太夸奖我了!跟您相比,我还只是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孩子,当不得您这番话。”

黄世昌好笑道:“好了,你也别谦虚了,你当得起这几句话!”

李飞阳嘿嘿一笑,不再多说。

好在黄世昌也只是夸奖了几句,转而和身边的评委们商讨了一下,便宣布散场,令李飞阳松了一口气。

刚才黄世昌那几句话对李飞阳过于夸大,这已经不是赞誉了,甚至都有捧杀的味道了。虽然明知黄世昌是好心,但是李飞阳还是有点受不起。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飞阳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名头,今天经过作为文学界的泰斗黄世昌这么一句夸赞,便更是身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以后找他麻烦的人少不了。

李飞阳虽然不惧别人找麻烦,但是却不想将精力浪费在和别人打笔仗骂战的事情上面。

这种事情,李飞阳不信黄世昌想不到,估计这个老头说几句夸赞李飞阳的话,存的就是看李飞阳和别人骂战的心思。

这老头似乎看热闹不怕事大一般。

接下来几天,全国几十个剧种的节目轮番上台表演,其实大汉国戏曲的剧种多得是,据官方统计,差不多有三百多种戏曲种类,但是有些戏曲的区域性非常强,出了它们的一亩三分地,外地人根本就听不懂,缺乏向外界展现的能力,所以只能局限于特定的地区。

而真正能让全国大多数人民能够听懂的戏曲,也只有几十个而已,而在这几十个戏曲里面,真正能够称得上大剧种的也就有五六个,其中京剧、汉剧、越剧、评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而在舞台上真正争锋的也就是这五个大剧种,不出意外的话,这次比赛的前三名一定是这五大剧种里面的。

这一年过完春节之后,不但大汉国京城的戏曲大赛令人瞩目,热闹非常。就是在南方的港城里面,也和京城一样的热闹无比,因为港城这里也有一场比赛在进行。

自从马奇东答应了《大江湖》报社的少东家王振南的挑战之后,信心满满的王振南为了落马奇东的面子,特意在报纸上刊登了和《新青年》唱对台戏的事情,这件事被好奇八卦的港城市民互相传播,几天之后,整个港城都知道了。

王振南和马奇东都是港城的富家子弟,两人不和已久,经常对着干,这种八卦消息在港城这个弹丸之地,但凡关注这种事情的人都知道。两人对抗了不少次,忽有输赢,但大多数是赛车、赛马等方式,双方报社互相比赛作品的事情,还是第一次发生,引起了港城人民极大的兴趣。

过了新年,于北非的《豪侠传》已经在《大江湖》上面连载完毕。李飞阳的《龙吟曲》也接近尾声。在京都的戏曲大赛开始的同时,新青年报社也大江湖报社同时连载武侠作。

这次于北非写的武侠《游龙戏凤》,写的是一个男人和多个女人的故事。

而李飞阳感觉把古龙的不太有名的的差不多了,这次正好趁此机会将其精品一一推出来,反正终究要推出的,至于到底是大陆的武侠迷先看到,还是港城的武侠迷先看到,这对于这点,李飞阳毫不在意,别管是现在大陆连载还是在港城连载,时间长了,总会流传开来的。

李飞阳给马奇东的世古龙中期作品中名家气象初次显露的林外史》。

其实在李飞阳眼里,《武林外史》这部情节上处理的有点不太顺畅以外,在古龙的,写作水平已经日趋成熟。这部称之为古龙前启后的作品。

在它之前,的《浣花溪剑录》虽然已经有了古氏武侠风格中的武术的禅意,有了一种一招杀敌的精悍描写,但是还只是一种对武侠格的小心的试探之作,而《武林外史》却是一种真正的试水之作。而且试水的还非常成功,书中非常成功的描写了几个人物,主人公沈浪就不用说了,出身世家,功夫神秘,智慧过人,可以说是江湖中完美的大侠人物,而熊猫儿的慷慨豪迈,潇洒**,王怜花的多才多艺,阴险狡诈,白飞飞的深藏不露,白夫人的老谋深算,在这部书里面非常鲜明立体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也就是从这部,古龙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独有风格的武侠创作之路。

这部荒的刨去了历史背景,只是描写江湖,对于时事,一点都不涉及。

在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历史是一根墙上的钉子,而武侠挂在钉子上的衣服。这件“衣服”到底是什么颜色,到底是长袍还是短袖,就要看作家将它“裁剪”成什么样子了。

但是《武林外史》这件“衣服”却是根本就不在乎墙上的那个“钉子”,它有单独属于它的挂靠物品。甚至可以说,他连挂靠都不需要!

在这部的武侠之中,武侠角都是描绘成在什么地方习武,或者得到了什么样子的神功秘籍从而功夫大进,一跃成为当世顶尖高手。

而这部,根本就没有主角的习武经历,甚至在书中还略微讽刺了一下武侠谓的“神功秘籍”的写作套路,把书中的神功秘籍写成了莫须有的假货。

这部,古龙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套路,他不善于写套路的打斗,文史功底不如金庸、梁羽生,于是他另辟蹊径,去掉武侠打斗套路,转而描写主角的智慧,描写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力,而不再是纯粹的武力较量。

这部,古龙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套路,他不善于写套路的打斗,文史功底不如金庸、梁羽生,于是他另辟蹊径,去掉武侠打斗套路,转而描写主角的智慧,描写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力,而不再是纯粹的武力较量。

在大江湖报社开始刊登《游龙戏凤》的同一天,新青年报社针锋相对的将《武林外史》连载在自己的报纸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