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大文学家 > 第九十四章 礼尚往来

重生之大文学家 第九十四章 礼尚往来

作者:大江入海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8:50: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横轴打开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列列竖写的行书墨字。字体端庄秀美,错落有致,打眼看去,一股子浓郁的书法气息直扑而来,纵使不懂书法之人,看到这幅字帖,也会感到其中孕育的艺术气息。

看看署名,却是玉屏山人手书。

仔细看去,只见上面写着一首七言律诗:

三十年来无寸功,

身似飘絮雨打萍。

贬到西川复东海,

发往南闽配北冥。

寒风吹散屋顶草,

冷日难化檐下凌。

糠菜填肚何言酒,

梦中犹疑在京城。

整首诗里面,一股子郁郁之情,溢于言表。

又有一首词:

薄被难消冷,

少炭北风寒。

雪花如席人如冰,

少时得意老大难。

欲醉难觅酒,

思睡怎可眠,

晚来无炊腹中饥,

只恐冻饿奔九泉。

这首词写得更是悲惨绝伦,把当时在人在西部边陲之地,挨饿受冻绝望无助的情形,细细的描绘了出来。

黄世昌看罢多时,叹道:“竟然是玉屏山人李中庭的真迹!飞阳,你这都是从哪里得来的?”

玉屏山人李中庭的李飞阳前世所没有的人物,此人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中,却是大大有名。

此人是这个世界的绝代人物,生于北宋年间,工诗词,善书画,懂音律,会剑术,是一个文武全才,而且还写出了大篇的绝世文章,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历数中华几千年的**人物,能与其并肩者,不超过两手之数。

此人虽然是个绝世天才,但是在从政方面却有点不太成功,因为直言犯谏,得罪了当朝天子,被贬官降职,发配边疆;后来新帝登基,将他起复任用,拜为当朝宰相,不成想他又因为言语不当得罪了新帝,这次被一贬再贬,贬到了东海荒岛,又接着被贬到了西北塞外。

这人也真能活,活到了新帝毙命之后,第三任皇帝登基后,又将他昭到京城,官复原职,另行加封。

然后他又得罪了皇帝,又被贬到海南烟瘴之地,直到快百龄之时,才被赦免回家,刚到家就无疾而终,后被追谥加封为文忠公。

此人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世间多有其传奇故事在百姓间流传。

他的诗词文章流传后世,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是大汉历史上所有人公认的文学大家,及其了不起。

只是他生平诗词文章虽多,但是笔墨真迹流传却是不多,他喜欢在当时的寺庙或者酒店的墙壁上题诗作词,在纸上虽也不少,但毕竟年代久远,流传至今的已是寥寥几篇。

其中又以《寒日帖》最为有名,被世人称之为天下第三行书,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并称为三大行书,在书法界的地位,在历史中的地位,都是极高的。

这倒和李飞阳前世的东坡先生颇为相似,可惜东坡先生没有他活的时间长。

这副寒日帖是李中庭被贬西北之时,在寒冬之际,茅草房中,饥寒交迫之下所写,字体之间,心绪流露,感染力极强,可说是无上妙品。

此帖在明清之际,已经无有踪迹,清朝干隆年间,朝廷曾在天下大肆收刮文玩古物,也没有见到这幅字帖,没想到如今竟然在李飞阳手里呈现,纵然黄世昌见多识广,此刻也心情激荡,有点难以自持。

李中庭此人,李飞阳学习历史的时候,已经知道了他的地位,这次拿来此帖,就是想让黄世昌鉴定一下真伪,若是真的,就送给老人,反正他对这些什么文玩古董只是知道一点,看不出什么好来,不如送给识货之人。

黄世昌叹道:“飞阳,这两个瓷器也就罢了,观赏之物,纵然价值过亿,意义却是不大;但是此帖却是与他物不同,这是国宝啊!世上不见《寒日帖》已经几百年,此次此帖重出,你可知能引来多大的轰动?”

李飞阳道:“难道这真的是李中庭的真迹?”

黄世昌道:“错不了!如今的故宫博物院里面就有他的几幅字帖。我在故宫当院长期间,时常观帖,每天都在揣摩其笔法力道,若论对于李中庭的书法的鉴赏水平;说句自傲的话,在当世,除了**年老兄,也还没有几人能够比得上我这个老头子。”

李飞阳笑道:“早就听说黄爷爷文物的鉴定水准在行内数一数二,是宗师级的鉴定大师,您说它是真迹,那肯定就假不了!”

黄世昌道:“传言怎能当真?飞阳,这瓷碗、瓷瓶太过珍贵,我不能收。你要是不缺钱的话,就不要变卖,拿回家里先放着,先不要出手,过不几年,价格肯定会大大的提升,到时候再考虑是卖是藏的问题也为时不晚。至于这幅字,我却要厚颜收下了,我们故宫博物馆还缺了几个镇馆之宝,现在终于可以再增添一个了。”

他笑道:“不过,不能让你白送,我在京城还有两套祖宅,一套在南河沿,一套在前门楼,这两套宅子一个是以前的王爷府,一个是以前的贝勒府,都是家祖从别人手中得来的。本来被收归国有,前几天,我拿着以前的老文书找了政府,国家又将它们归还与我。我去看了看,好在破坏不大,还算是完整。咱们爷俩礼尚往来,这两座宅院从今后,就是你的了!”

李飞阳道:“这怎么能行?我送给您这些礼物,是作为晚辈孝敬您老人家的,您要再是给我回礼,那岂不是成了交换了?”

黄世昌道:“这哪里是交换?真要是交换,这两座宅院,也就能抵得上这里面几个字罢了,真要是等价交换,十座宅院也换不来啊。”

此时,虽然房价未涨,但是京城的一个大型的王府大院,价格也是不菲。这古董书画,虽然被称为无价之宝,但是终究还是有其价格的。

衡量一个器物的标准,也只能以金钱来衡量,就是再价值连城的东西,也总得有一个价格。

真要论起价格来,这两座宅院未必不能值得这副字帖。而且,李飞阳清楚的知道,以后京城的地价只会越来越高,几十年后,别说是王府贝勒的宅院了,就是平常的四合院,也是有钱难买;就是买得起,一个平平常常的小四合院,几个亿也未必能拿得下来。

再三推辞,黄世昌有点不高兴了:“飞阳,你是嫌我这两座宅院太单薄了是不是?若是这样,我这个宅院也给你算了,干脆我们一家人搬到单位房子里去住!”

李飞阳诚惶诚恐道:“黄爷爷,你别生气,我收下就是了。”

黄世昌方才转怒为喜道:“这就对了嘛,男子汉大丈夫,婆婆妈妈的,算什么汉子?亏你还是写武侠家!你比起你书中的人物可是差远了!”

李飞阳道:“是是是,是我不够爽快,一会儿喝酒,我自罚三杯!”

黄世昌心下高兴,道:“飞阳,今天初见,你就送我这么大的礼物,老头子别的没有什么,做饭倒还是有一手,你们稍等,我去厨房做点吃的,一会儿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老头说完,捋胳膊挽袖子,向厨房走去。

李飞阳好奇的问黄征农:“大哥,老爷子还会做饭?”

黄征农笑道:“飞阳,我吃过你做的菜,你做的菜和我老子做的菜,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侧重点不一样,也没法评价。但是我老子做的饭菜好吃,这可是大家公认的。”

李飞阳道:“那当初你吃我做的饭的时候,怎么还说你以往吃的都是猪食?”

黄征农叹道:“这老爷子平常基本上是不出手做饭的,除非那一天他心情好了,才会露一手。一年到头,能够吃上十次他做的饭菜,就是多的了。”

说到做饭,黄征农兴致勃勃的道:“你们知道我老子的这一手厨艺是怎么来的吗?”

李飞阳几人道:“难道是那个御厨教的?”

黄征农笑道:“我老子从来就没有师傅!做饭也是他自己琢磨的。”

“民国时期,国家动荡不安,,饥民四起,整个京城的老大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搞得百姓整天价惶惶不安,许多大户人家都沦落了,我们家也是不成了,地租难以收到,家里人坐吃山空,一日穷似一日,以往的几个厨子也被辞了。我父亲原本是锦衣玉食惯了的,家里饭菜变化之后,他就有点受不了,就琢磨着自己弄点饭菜自己做。”

“他没有师傅,做饭始终不成,后来得到了一个消息,知道在京城帅府、总统府里的厨子们,早上经常在天坛一起锻炼身体,交流厨艺。他就早上也去天坛锻炼,把自己也当作一个厨师,和他们说话聊天,谈家常理短,时常把从另一个人嘴里听到的关于做饭技巧的话,说给第三个人听,第三个人听后,还真以为他是一个厨艺高手,不敢小觑于他;在那里晨练了半年,那些厨子竟然没有一个察觉到他是假冒的。时间一长,他就把这些厨师的手艺给套了出来,再加以变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厨艺。”

李飞阳笑道:“单凭听别人讲述,就能学得一手好厨艺,这种本领我们是学不会的。”

黄征农道:“不然的话,为什么说我老子是无师自通,不学有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