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月球驾驶员 > 22、这就是飞船么?

月球驾驶员 22、这就是飞船么?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23:46:07 来源:蚂蚁文学

实测数据很快就送到了杜达手上。

四艘宇宙飞船长达三千二百余米,最大宽度为六百三十三米,光感测量高度为八百二十四米——最多十艘这样的飞船叠起来就和珠穆朗玛峰一样高。

这简直就是个太空堡垒,停在哪里都是问题!

杨曦摇了摇头:“问题在于,飞船的能量已经快耗尽了。”

还有一个更重磅的消息,因为还没有得到最后确定,所以杨曦没有告诉杜达。——科学家们通过核聚变反应堆的衰耗速率,计算出这个反应堆至少工作了七千年。

“那怎么办?我们在这里用的是什么能源?”杜达一直想过这种科学家的问题,现在才发现自己对月球知之甚少。

“十年前,美国人在基地里建了一座核裂变电站,抵消了他们在月球俱乐部的会费。”杨曦无奈道,“现在的问题是,科学家们需要核聚变燃料,启动这些飞船,然后我们就可以摆脱美国人的种种扼制,从地球运送来大批的原材料。”

“上哪里去弄燃料?”杜达已经预感到了这事与自己有关系。

“地球。”杨曦道。

1991年11月9日17时21分,物理学家们用欧洲联合环形聚变反应堆在18秒种里再造了“太阳”,首次实现了核聚变反应。温度高达2x10的8次方摄氏度,为太阳内部温度的10倍,产生了近2兆瓦的电能。

华夏共和国的核聚变实验装置“整流器一号”,于1984年9月顺利启动。和欧美国家一样,现在核聚变装置进入了一个瓶颈,那就是如何将巨大的能量缓缓释放,用以日常生活使用。

“具体的情况,让郑然跟你说吧。”杨曦在谈话间已经接上了正在机库现场的郑然。

郑然一脸憔悴,显然没有睡觉。他对着摄像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道:“小杜,现在需要你回地球去取核聚变燃料。”

“地球上有?”杜达并不知道地球尖端科技的发展水平。

“核聚变燃料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郑然道,“现在全世界拥有这种提取技术的国家超过七个,已经在紧急调运,应该能够凑足一艘飞船往返地月所需的分量。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到地球,然后带着燃料再回来。”

“最短?什么意思?”杜达听出这话里有话。如果有最短,那么还有正常和最慢速度。

“驾驶月球飞行器。”郑然的嗓音嘶哑,但是语气坚定,“按照我们的对模拟舱的测速,并用真实飞行器的外观数据校正,可以估算出月球飞行器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200公里秒,往返地球只需要一个小时。”

“你们找到了月球飞行器!”杜达失声叫道,“在哪里!”

“在运输舰的仓库里。”郑然补充了一句,“初步看来,这些飞船是运输舰,不是战舰。”

“我这就过来!”杜达啪地阖上了笔记本,放在杨曦桌上,转身就往外跑。

他不是科学迷,但是这些日子整天驾驶虚拟的月球飞行器,已经让他有了对真正飞行器的饥渴感。因为至今还没有找到存放飞行器的仓库,所以杜达急切渴望能够摸一摸真正的小胖子。

“等等,杜少尉!”杨曦叫住杜达,“你是军人,要为自己的祖国着想。”

“遵命!”杜达随口应道,抬了抬右手,脚下丝毫不停地跑向一楼的传送圈。

月球飞行器已经被折腾到了机库的空旷区域,在滚动中测量出来的质量为八千千克,比歼十战斗机的空重还要轻。作为一个正圆体,它的外部直径为三米,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很大。相比较这些庞大得动辄用千米度量的宇宙飞船,它简直就像是个小弹珠。…,

杜达径直走了过去,没有人阻拦他,所有人都围在他身后,期待着见证奇迹的那刻。

他将手轻轻放在了机体上,一阵冰凉的触觉通过皮肤传递到他的大脑。在他触摸的地方,原本镜子一样的表面,如同投入了石子的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露出一个直径两米的圆形入口。

科学家们沸腾了,仅存的理智让他们没有率先冲进去。谁都不知道里面的情况,更不知道这架飞行器是否有识别功能,直接杀死非法入侵者。

杜达仿佛听到了召唤一般,直挺挺地走进了飞行器内部。

在他站在飞行器内后,背后的入口飞速地合拢,里面的舱壁上渐渐发出柔和的光线。

与模拟舱不同,现实飞行器里没有座椅。

在舱室的中央,有一个类似传送圈的光环,散发着三层银色的光晕。在光晕外围,有着一圈淡蓝色的立体文字浮影,随着光晕的收敛绽放而微微转动。杜达信步走上前,站在了光环里。

一道银光从环中腾起,直射球顶,飞行器启动了。

机库所有的科学家,在看到月球飞行器腾空而起漂浮在空中的刹那,发出了兴奋中夹杂着惊恐的呼声,齐齐推开两步,生怕飞行器砸下来。

杜达却完全没有这种担心。

他被光柱托在空中,不同于模拟舱里只有双手和眼睛受到能量的笼罩,现在他能感觉到光中的能量抚摸着他全身每一寸肌肤,而双手更像是握着实体的小球,大小适中,硬度坚挺。

这种感觉让他感到轻松,无所畏惧,就像躺在母亲怀抱中的婴儿。

舱壁随着光柱的产生而黯淡,变得透明,可以让杜达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到外面的景象。如果不是隐隐有一层茶色的分野,杜达甚至有种自己不在飞行器内的错觉。

眼睛上的能量最终凝结,像是一副由光组成的眼镜。杜达透过这副眼镜,看到了浮在空中的红点。经过模拟舱的试验,他知道这些红色的能量点可以点触,从而展开成小窗口,但是没想到竟然有足足六个。

视野右上角是红色的立体雷达,在代表飞行器的光点周边有四个几乎贴住的蓝色光点。与之平衡的地方是一连串的三维文字,从左到右的最后一个文字不停变化,有点像是跑动的秒表。在这个可能是秒表的下方,同样的四位数三维文字,但是没有变化,可能是某种计数器,或者里程表?

杜达点开视野左方可以平视的红点,变成了一个红色的圆球,里面什么都没有。继续顺着逆时针方向点过去,在杜达视野正前方的平视位置,是个红色的长方体,出现的文字与左边中间的文字一样,基本可以断定也是某种数字信息。

最后一个点在立体雷达下方,点开之后让杜达松了口气。在亮红的立方体中是个圆球,银色的球表面,光滑无暇,应该是这架飞行器的状况表。在小圆球之外有一层如同月晕的光环,只剩下右上角的四分之一块,呈现出略深的橙色。

按照杜达地球人的逻辑,这很有可能是燃料即将耗尽的意思。

如同在水中游泳一样,杜达只是腰部发力,就扭出了光柱,稳稳落在地板上。光柱旋即化作光尘消失不见,舱壁上再次亮起了柔和的白光。他随手触摸了任意一处舱壁,在他触摸的地方就开岂了一道圆门。当他探出头时,正好看到飞行器缓慢而平稳地落在地上。

——以这样的接触面积,真的不会乱滚么?

杜达跳出飞行器,看了看球底的接触区域。

“是飞行器,”杜达道,“但是……关于这次的任务,我需要请示。”

科学家们和军官团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堆。

那些科学家听到这句话,方才注意到了杜达的黑色军装,表明他是军方的一员。长期的实验合作,让科学家们有了一种杜达属于他们的错觉。

-----------某汤真的不懂事,傻乎乎发五万多,都没跟诸位读者打个招呼,请恕罪则个~~要是您大人大量不计较小汤的无礼,请给个推荐呗?拜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