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 第1321章 定鼎天下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第1321章 定鼎天下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08:11 来源:蚂蚁文学

王灿伸手一招,立刻有士兵拿着陈年佳酿过来。

两人边说话,边喝酒。

到最后,曹操都已经喝得醉醺醺的。曹操的护卫带着曹操离开,而王灿也在典韦的保护下离开了,返回军营。

黄忠等军中主将赶来,询问王灿和曹操商谈的结果,得知曹操答应投降,一个个都激动起来。天下平定,对他们而言,这是天大的功劳,所有人都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翌日,清晨。

阳光大好,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金灿灿的阳光照耀着城门,把邺城点缀得一片金黄。王灿率领大军在邺城的城门外驻扎,静静的等待着。典韦站在王灿身后,略显黝黑的面颊上微红,激动无比。

“嘎吱!”

城门打开,曹操大步走了出来。

此时的曹操,身着普通的一身衣袍,没有穿戴冕服了。他带着魏国的文武百官出城,递上了魏国的印绶,向王灿正式投降。

王灿接过印绶,率领蜀国的大军入城。

自此,魏国灭亡。

曹操投降王灿后,王灿封曹操为魏国公,允许参与朝政。但大多数时候,曹操都闭门不出,在家赋闲,而曹氏的族人也都全都辞官,没有一个人从政的。毕竟他们曾和蜀国对立,处境有些尴尬,没有人真正的为官。

魏国的官员,都被蜀国接纳,官职并没有降低太多。

许褚、徐晃、司马朗、陈群、刘晔等曹操的一干重臣,都成了蜀国的臣子。

王灿一统天下,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整顿天下。

时间一晃,进入中华三年。

这一年,距离王灿平定天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天下抵定后,虽然有少许地方还有乱军,不服从朝廷的命令,但王灿一家独大,足以横扫天下。

尤其多年的战乱下,人心思安,百姓都不愿意再承受战火。

百姓不支持,战火无法掀起。

最关键的是,王灿执掌天下,掌握了最关键的人才。他麾下文臣有贾诩、郭嘉、程昱、荀攸、陈群、司马朗等人,武将更有典韦、典满、魏延、甘宁、徐晃、太史慈、赵云等,这足以快速的扫荡天下,稳定局面。

短短两年不到,蜀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期间,在王灿的牵头下,造纸术获得极大的发展,更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大规模推广。王灿不会忽视古人的智慧,他一番提点后,由工部的匠人研究。

如今新研制出来的纸张,不仅质地好,也有了更多的纸张类型,有竹子制造的竹纸,有桑树皮制造的桑皮纸,也有如秸秆等制造出来的普通白纸。

纸张的铺开,使得天下间读书人读书的成本降低很多。尤其王灿大规模的在各地修建学校,让更多寒门子弟读书,使得涌现了无数人才。在此基础上,王灿进行了科考改革,不再是两汉时期的征辟、察举,而是开科举考核选拔。

这一年三月,进行了蜀国的第二次科举考试。

相比于第一次的匆忙,以及第一次出现的各种纰漏,第二次的科考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朝中吏部的官员有序安排,一切有条不紊。

涌现出的人才,也更多了。

王灿自后世穿越而来,清楚在魏晋南北朝时,门阀世家的存在垄断了天下。汉末时期,则是门阀世家的形成阶段。

事实上门阀的形成,读书成本抬高是很大的一个缘由,资源都汇聚在门阀世家,使得门阀越来越强,无法进行制衡。

这时代的读书人,大多出身名门望族。大家族的藏书,都以竹简制成的。几千字的藏书,便需要大量的竹简制作。放在后世,三四十万字不多,但在这个时代,这简直是天文数字,因为需要太多太多的竹简记录。

王灿利用纸张的普及,降低读书的成本,再在各地修建学校,使得寒门子弟也能读书。

人才涌现,寒门得以出头,世家门阀的垄断自然能化解。

虽说,仍有名门望族。

但至少不可能产生所谓的五姓七望,不可能再有这般大的家族诞生。

王灿翻阅了这次科考的结果,查看了主要的情况后,脸上露出欣喜神色。因为这次的科考,又招揽了无数的英才进入朝中,也有无数的英才分布到天下各地。

王灿看完后,吩咐道:“来人,召魏国公曹操入宫。”

“喏!”

宦官得令,立刻去传令。

小半个时辰后,大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四十开外,精神极好的中年人,身着一袭官袍,大步走了进来。

这人赫然是曹操。

如今的曹操,虽然是魏国公,是朝廷勋贵,但没有担任任何的实权官职,只有虚名。他归顺王灿后,也曾得到王灿的延揽,希望他真正的入朝为官,但曹操都拒绝了。

毕竟,他身份特殊。

尤其这些年,曹操见天下抵定,今日的蜀国越发昌盛,他心知王灿做得很好,换做是他自己执掌天下,未必能做到这么好。没有了负担的曹操,反倒是愈发年轻,很是轻松。

曹操进入殿内,行礼道:“臣曹操,拜见陛下。”

王灿道:“孟德兄,不必多礼。”

曹操连忙道:“陛下折煞微臣了,陛下万乘之尊,岂能如此称呼微臣。”昔日归顺王灿时,王灿称呼他为兄,他还能接受,但如今王灿执掌天下,威望日隆,他不敢让王灿如此称呼。最关键的是,他赋闲在家,因为自身的身份敏感,不希望遭到朝中官员的弹劾。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王灿微微一笑,说道:“孟德兄,朕统御天下,但始终不曾忘记昔日你我之间的情谊。朕虽然贵为天子,但不论何时,你都是朕的兄长。”

曹操不接话,岔开话题道:“陛下召集微臣,不知有何吩咐?”

王灿这一次科考的结果,递给了曹操,说道:“随着学校的修建,以及科举的推广,蜀国涌现出来的人才越来越多。今年的科举结束,又有无数英才进入朝中,也有无数的英才到各地赴任。”

曹操看了一遍,也很是惊讶,更佩服王灿的奇思妙想,竟然想到这般的科举方式,他赞叹道:“陛下文治武功,天下英雄,尽在陛下掌中了。”

王灿顿时笑了起来,随着科举兴盛,天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英才进入他的掌中,这倒是一句大实话。王灿话锋一转,道:“孟德兄,可还记得朕劝降你时,对你说过的话?”

曹操眉头一挑,有些意外。

王灿对他说过的话,他清楚记得,王灿曾说天下很大,会征伐更远的地方。只是一两年过去了,王灿没有提及,曹操自然熄了心思。

毕竟,王灿是天子。

他只是王灿的手下败将,归顺了王灿,便不可能去质疑身为皇帝的王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