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窃隋好驸马 > 第四十章 关中易帜

窃隋好驸马 第四十章 关中易帜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3 01:12:26 来源:蚂蚁文学

‘砰!‘地一声脆响,一个玉石镇纸在侯君集的面前碎成一地粉末,飞溅地玉石碎屑溅了侯君集一脸,但是他丝毫不敢抬头,只能是甘之如饴地享受刺痛的洗礼。

在他面前的长案背后,原本李世民是安然端坐在那里的,听了线报之后已经如同愤怒的狮子一样沉不住气,站起身来来回踱步。

李世民万万没想到,已经自认为万无一失的计谋,居然被他大哥‘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侧漏、敌方小弟纳头便拜‘的光环给破了。他怎么就不知道河西郡居然还有一个名叫朱知谨的郡司法参军刚好和李建成认识,而且居然还很仰慕李建成,而且法曹还刚好了缉捕逃犯的事儿专业对口。真尼玛是人算不如天算呐。

愤怒过后,少不得是善后,李世民转作稍许和颜悦色地问侯君集:‘罢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哥能够为我大唐军瞬克河西郡,也是可喜可贺的事情,父帅的大业,便更多几分把握了。你且说说,此番潜入河西郡,却见过了哪些人,打探得何许情报?‘

侯君集心头一凛,面上依然不敢有任何深色波动。他知道李世民盛怒的时候尚且不是最危险的,而对方摆出已经既往不咎的表情之后,才是最可怕的那一刻。每当这种表情出现,就意味着李世民在想着细细揣摩属下即将要说的话语中的每一个字,如果揣摩出来对方有泄密的可能性,那就唯有‘只有死人是不会开口的‘这一条下场了。

当然。这倒不是说未来的一代枭雄李世民如此没内涵,这么容易就会被人看穿。实在是因为李世民现在毕竟才十七岁的年纪,太年轻。显然还没有后来的城府。而侯君集好歹是二十好几,市井中厮混出来的眼力见儿,眼下这当口糊弄一下李世民的眼力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小的只见了河西郡守高德儒,当然了,还有高德儒府上引见的门子,侍卫之类,不过那些都是使唤人,做不得数。别的便一个没见了,当然还有汾阴渡守将派回去给高德儒送信的正牌信使。只是那人被某在路上设伏杀了,毁尸灭迹,纵然照过面,也=他也已经死了。‘

‘除此再也没了?你说大哥最后脱险,是全靠郡司法参军朱知谨弃暗投明,你便没有见过这个朱知谨?高德儒交代朱知谨拿人的时候,你没有去探查么?‘

‘哪里有机会见到那个朱知谨,当时小的急着赶回来截杀信使,高德儒也不会当着外将手下差人交代机密公务的。故而委实没有机会。若是二公子要探那个朱知谨的底细。小的找机会再跑一趟就是。‘

侯君集憨厚地说完了这一番话,言语中居然还有两三分类似于‘对不能为主公打探到更多消息的惋惜之情‘,当真是演的惟妙惟肖。

当然了,侯君集内心此刻只能是冷笑:笑话。那朱知谨救了大公子一命,还临阵倒戈帮助义军夺了河西郡,铁定将来是要大富大贵的了。至不济老主公也会把高德儒生前的河西郡守职务转而封赏给朱知谨。要是我和朱知谨照过面了,此刻还能有命么?

李世民没有看出破绽。当然了,因为侯君集事实上也确实没见过朱知谨。而且侯君集如今在唐军中也不是无名小卒了,死得不明不白的话终究要费很大的功夫解释。所以李世民也就放下了这个狐疑,让侯君集退下了。

……

不过,李世民让手下人提前几天到大隋官军的‘国统区‘散步李渊起兵的消息呢,终究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属于李建成这条主要目标金枪鱼没钓到,但是沙丁鱼鳕鱼被殃及无辜的倒是搂了一箩筐。

首先,李世民的姐夫柴绍和姐姐李秀宁原本也是差几天功夫就有机会逃出来了,现在被官军提前戒严,最后柴绍不得不抛弃妻子一个人轻装上阵走小路逃亡。而李秀宁则是利用身为女子原本没机会跑头露面/官军没有她的画像图形这个优势,在敌后联络别的义军山贼投靠,暂且容身。

也亏得李渊一门是八柱国时代就流传下来的豪门大族,在关中各地到陇西都是势力盘根错节,庄园产业遍布,而且很多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已经渐渐改头换面,外人并不知道是李家的产业。

李秀宁得以先回到敌后的户县,那里有李家田庄屯粮无数,李秀宁身边只带了一个家将马三宝算是颇有战斗力,然后靠着开仓放粮吸纳流民和原本已经起兵的其他义军。有一股义军的头目名叫何潘仁,乃是一个西域来的波斯胡商出身,手下虽然人马不少,却在官军连续围剿之下很是窘迫,经常缺粮,李秀宁与马三宝软硬兼施,一方面许以军粮,另一方面抬出李渊的大旗,总算是收服何潘仁易帜遵奉唐公为主。后来李秀宁靠着这支人马在敌后连续征战躲地,还与正面战场的唐军配合夹击隋右屯卫大将军屈突通之战中建功颇丰,倒是歪打正着了。

除了姐姐姐夫有惊无险之外,另外几个小鱼小虾都是在劫难逃,比如李世民的五弟李智云,就在“国统区”被阴世师逮捕了之后在大兴闹市区活剐了示众,年仅十二岁。

不过说句良心话,可能是觉得小孩子知道太多事情不容易保密,所以哪怕没有李世民的提前散步消息,这李智云也没多大逃脱的机会。因为其父李渊貌似也已经放弃这个小儿子了,毕竟一来才十二岁,没啥逃亡的经验,不会随机应变,二来李渊的儿子当中,只有李元吉以上的四个儿子是正妻也就是后来的窦皇后所生,从第五子李智云开始,都是别的小妾所出。李智云的生母是万氏,所以死了也就死了。

只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二爷对于杀兄屠弟这种事情的嗜好,实在是不在当今圣上杨二爷之下呐。后来除了大哥四弟是直接在玄武门被他和他的打手们手刃/射杀的之外。还有比如七弟李元昌据说被卷入后来李世民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被杀;就算李元昌案真没啥冤枉的、纯属李元昌罪有应得。那也还有李二爷的八弟李元亨和九弟李元方两人的离奇死亡事件可以为证,这俩孩子死的时候都是十三四岁年纪,只是有一次被李二爷赐宴赏酒后不久就不明不白嗝屁了。不过谁让八弟九弟的亲妈分别是当初据说很向着大哥李建成的张婕姝和尹贵嫔呢——李二爷修的史书里头,初唐宫闱的典范,便是说他大哥和父皇李渊的张、尹二妃不清不楚了吧。

……

好了,关于李二爷杀兄屠弟的嗜好,便说到这里,暂且按下不表。却说李建成为李渊拿下河西郡之后,李渊自然是大喜过望。当下正式传令,在军前正式册封李建成为左军都督,带兵从河西南下潼关方向。李世民为右军都督,抄略陇地夺取萧关。

唐军靠着一开始的先手突袭之力,很快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五月到六月,接连破了七八个郡的地盘,还把原本陷于陇地敌后的李秀宁部娘子军也接应了出来,整个唐军地盘连成一线。已然成了气候。

反观官军这边,镇守大兴的傀儡代王当然是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卫玄和阴世师安排。阴世师自己军事才能也不敢说强,只能是派出两路卫大将军级别的将领分兵剿贼。分别抵御李建成军和李世民军的进攻。

官军的两路主将分别是宋老生,屈突通。各自也有两三万兵力,其中宋老生麾下的。是当初杨广组建的骁果军里头,目前留守在关中地区的仅有的那部分人马了。。而屈突通带领的则自然是传统府兵制下的右屯卫各镇府兵,算是旧军头势力。

虽然宋老生和屈突通二将麾下兵马明面上的强弱规模还算相若。然而懂行的人一看他们兵力的构成成分,便能理解其部队作战意志上的差异。如果此刻他们面对的是农民起义军的话,或许宋老生和屈突通部都还能全力死战,然而面对李渊时,骁果军和旧府兵的战斗意志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了。

李渊好歹是八柱国门阀出身,虽然如今是太原留守的官职,但是谁都知道李家是陇西成纪人,对于关中北部地区的府兵影响力很大,完全和屈突通的府兵征集防区重合。屈突通手下的府兵里头,或许只有九原/五原一带,也就是后世河套地区郡县征集来的府兵属于李家势力范围之外。

这样的差异,当然注定了李渊对宋老生和对屈突通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在宋老生对面,李世民和李秀宁,柴绍的部队要以强攻为主,最多用一些诱敌深入调动敌军的计策,但总的基调还是击溃歼灭为主。而屈突通对面的李建成部,就要靠一拉一打,先以击溃战挫动屈突通锐气,让其彻底军心涣散明白不能取胜后,再以招抚诱降的外交手段相配合。

七月间,李世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因为自开战以来,他好歹是在和兄长李建成的竞争中扳回了一局,把李建成当初首战告捷秒杀河西郡桥头堡的功劳给抵消了。这一局,便是与隋将宋老生的决战。

这一战的胜利,首先说来也是李世民运气好,因为他被分配到的陇地战场本来就是李氏根基较好的地区,又有李秀宁在敌后拉拢各路已有义军的帮助,所以自从五月份李世民和李建成分兵之后,李世民这一路人马在进军中补充兵力的速度便远远快于李建成。李建成在插向潼关北面的过程中,后半段几乎补充不到多少自动来投效的义军,而李世民一直有无数新血可以源源不断弥补战损。

在兵力很是充分的前提下,李世民与宋老生的决战就容易了不少。宋老生的兵马此前一直驻守霍邑,决战前夕李世民先诈败数次以坚定宋老生情敌之心。决战时再次以轻骑等高机动性部队率先出战并辅之以老套的辱骂激将之法。宋老生也是对李世民手头那些靠从农民军中收拢的部队不太看得起,加上前面几次李世民是真拿农民军的虾兵蟹将去陪练给宋老生刷经验的,演技完全是本色出演,所以宋老生总算是中了诱敌之计。

宋老生的部队追击过远,脱离坚城,而后遭到唐军三方夹击,加上李世民又安排了几个身着隋军将领铠甲服色,且形貌和宋老生有三四分相似的替身,战至大乱时分绑缚着推到军前,让士卒呐喊宋老生已经被擒。隋军战时消息不畅,寻常将校士卒无法分辨真假,登时军心大乱。唐军趁机三面掩杀,彻底击溃了宋老生军,宋老生只带了数千残兵退回霍邑城下,已经没有机会回城固守了。宋老生冲杀半晌,最后与城同殉。

宋老生全军覆没之后,隋军外围抵抗的力量便已断去一臂。屈突通承受的压力登时更显巨大,虽然屈突通也算是大隋名将,对朝廷忠心耿耿,可是架不住他手下的府兵都是李渊老家地盘上的。在李渊攻心为上的基调下,李建成李世民两路军队数次夹击连败屈突通,却每次都不痛下杀手打硬仗。最后屈突通架不住手下人心涣散,也或许是他本人也被感化看清了大隋气数不久,又可能是觉得跟着李渊混总归是当下对所有关陇士民最好的出路了。总之,最终屈突通带着他手下的万余残兵也投降了李渊。

大业十二年八月,两路外围兵马都已经覆没的大隋关中战区进入了最后的存亡危机边缘,李建成/李世民从两个方向上包围了京师大兴,也控制住了潼关和萧关。

而哪怕是到了此刻,其实远在江都的杨广朝廷都还不知道关中地区的具体情况呢,自从李密攻占洛口仓/切断通济渠后,整整五个月的南北音讯断绝,都没让杨广生出耗费一点朝廷嫡系兵力和钱粮,重新打通道路的意思,便是这么放任事态的自然发展,就好像北方真已经是后娘养的地盘一样,丝毫不被杨广关心。

大兴攻城战持续了半个多月,大兴城内已经没有一员卫大将军级别的宿将,全靠阴世师自己督战守城。而城内的贵族们纷纷出现倒戈的趋势,让城池的陷落趋势再也没有刹车。八月十九日,大兴城朱雀门率先被唐军攻破,阴世师力战被俘,卫玄手无缚鸡之力,最终关头选择了率领其余文官献表纳降。

李渊亲自入了大兴宫,安抚了那一伙原本还效忠大隋的文武臣子,并且宣布自己本为救民,不为一己私欲。之所以起兵,也不求推翻大隋一朝一代,只是为了另立明君,以免虐民。

大兴留守代王杨侑被顺理成章地立卫新君,而身在江都的杨广,便在本人缺席的情况下被尊为了名义上的太上皇。

然后,李渊便动手活剐了阴世师全族,以及他的心腹党羽,算是给他自己被活剐的小儿子报仇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