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窃隋好驸马 > 第二十二章 尽释嫌疑

窃隋好驸马 第二十二章 尽释嫌疑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3 01:12:26 来源:蚂蚁文学

大兴宫,两仪殿。

“孩儿参见父皇。”

杨广迟缓地抬起头来,目光聚焦了好几次,才看清对面萧铣的面容。四十几岁的他,看来已经因为纵欲而出现了视力模糊的症候,不得不感慨岁月不饶人。杨昭已经死了,次子齐王又不中杨广的意,长孙年纪还幼小,一切的一切交杂起来,让杨广觉得天下开拓之功,更应该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彻底完成。

“平身吧。”杨广嗓音苦涩地示意了一下,喝了一口梨膏汁润润喉,“倭国国使的事情,办得不错,没让那些狂悖之徒直接上京,惹得朝廷失了体统。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既然回来了,先说说给朝廷海路军马营造的战舰如何了。”

“回禀父皇,至今已建成三百余艘巨舰,且其中部分船只比将作监原本拟定的四百料规格更大,其容积或二三倍、或四五倍,故而三百余舰可抵原本将作监规定形制六百艘之用。到明年秋天,臣便能凑其二十万人渡海作战所需舰船。”

这个速度,在杨广看来,应该说是中规中矩,不过多少有些意外——因为以萧铣此前的经历,原本给他压这些营造的任务,他总能超常发挥,超额完成,这次却没什么明显的神速进度。不过杨广却不知道,其实萧铣已经比他历史上的那位同行干得好得多了——至少材料很充足,不用靠不合格的原料多费周折强行上马,民夫日夜浸泡海中累死病死的也要少得多。只是这些,如今没了对比的参照系,你做到了别人也就当这事儿本该如此,作不得功劳。

“这也罢了,朝廷讨伐高句丽的日子你想来也知道了,押后到后年二月。如此一来,舰船的进度总归是赶得上的。说点儿别的吧,朕新议草创骁果军,兵源倒是足够,然兵甲器杖驮马靡费,朝廷岁入不堪使用。你这孩儿素来理财上颇有办法,可有什么想法?”

“孩儿此次入京,原本倒也有些新奇之物要敬献给父皇。既然蒙父皇说起骁果军装备,孩儿以为以如今所处吴郡物产,倒能为朝廷分忧其中一二。”

杨广颜色一亮,不动声色:“那便让人取了呈上,再细细说来。”

萧铣吩咐了旁边候着的宦官,宦官自然出去传令,等了良久,有萧铣的从人取了些物件,由宦官带回。却是一些衣物,看着很是厚实,还有几匹布帛。杨广拿起来好奇地看了看,若有所悟的样子,却也没正式看出名堂来。

“父皇,这几件物事,分别叫做‘棉袄’和‘棉布’。乃是用从林邑郡引入的长绒白叠子花所抽出棉絮制成、棉袄可直接将絮团状白叠子棉丝塞入双层绸缎、麻布衬里,起御寒之用。至于那棉布,则是用棉絮先弹去棉籽,再牵张拉伸成细棉丝、后并条搓揉纺成棉线,便可如蚕丝一样织布。只是如今用缫丝的器械抽取棉丝颇为不易,以至于这棉布竟然工本比丝绸还贵上数倍,难以推广。将来朝廷攻打高句丽,乃是在东北苦寒之地,少不得要为将士置办御寒衣甲。

如今吴郡既然尚有余力,而且孩儿夫妻在吴郡治理产业颇有余饶,募民屯垦桑茶,已将食邑限额实用大半。如今朝廷用度不足,愿为朝廷提供二十万骁果军所需棉袄、战袍。至于兵器铠甲,则非吴郡所能供给了。若是父皇应允,一应事物,届时自然先入朝廷,而后朝廷统筹用度即可。”

兵器、铠甲、马匹、军服。朝廷需要为骁果军置办的四大件东西里头,军服应该是最便宜的一块了。但是萧铣既然主动提出来承包这一块,杨广也已经甚为欣慰——毕竟萧铣只动用了一个郡的力量。如此,若是别的郡也能积极一些为朝廷分忧,就算兵器铠甲这些分摊给三四个郡完成,那只要有十几个郡愿意出这个力,不就凭空解决了骁果军除了军粮之外的开支了么?

萧铣还有一点很聪明,他没说自己直接给骁果军发放军服战袍,而是宁可多一道弯子、多被中间的经办人贪腐一些好处,也要把东西先捐输给朝廷,再让朝廷下发给骁果军。如此,则是示人以他萧铣无意施恩于新军,一切恩惠皆出自于上意。这一点很重要,就好像明初沈万三何其有钱,朱八八没钱修南京城城墙,他沈万三自告奋勇掏钱来修,但是坏就坏在他掏了钱还想出名,居然用自己的名义干这件事情,最后落得被朱八八斩首抄家的惨祸——朝廷重器,是你一个有钱人有资格卖好的么?

果然,杨广听了萧铣的小心谨慎之后,虽然苦笑了一下,似乎是叹息天家亲情之淡薄,但是内心还是颇为赞许的:“爱卿是说,此物乃是白叠子花所制成?便是御苑里头种着让人赏玩的那种白叠子花么?”

萧铣恭敬地肯定了杨广的判断:“父皇圣明烛照,一语道破其来历。”

“居然如此,倒是天佑我大隋成功了——然此物若是大规模种植,亩产几何,可物美价廉么?”

萧铣整理了一下思路,把账目算了一下,谨慎地说道:

“这白叠子花很轻,若是用重量来计算其产量,则是颇为不合时宜,而且一亩地着实也就仅产三四十斤而已。若是论大小,以升斗衡量,也因过于蓬松,无法度量。不过孩儿以为,可以用等效之法衡量——

一亩地的白叠子花产出,配上棉麻绸布,制成棉袄,却也抵得十几件羊皮袄子的御寒之用。而若是在北地草场牧羊取皮制袄,这些皮袄也得七八亩草场牧羊方可。若是将来不用于填充棉袄,而是织成棉布,则一亩白叠子花可织布八匹,同样一幕桑林养蚕,仅可织绸两匹有余,是故棉布的原材料耗费,仅有丝绸四分之一,只是如今棉纱牵纱纺线的工艺尚不成熟,所费人工还在缫丝数倍,故而难以推广。”

“亩产等效羊皮八倍、丝绸四倍——如此,倒着实是一件国之重器了。”杨广终于面露喜色,沉吟了一下,用玩味的语气问萧铣,“卿以为,朕当如何赏赐此功?”

“孩儿不敢邀赏,此物孩儿只是试制,并未能将其推广,要想推广其中还有老大难处,非父皇圣断筹措不能为。”

“哦?居然还有这种事情,但说无妨。”

“孩儿在余杭,只是小范围试种此物,花费不小,只因为这白叠子花喜旱厌湿、需长日照射,南方潮湿,且春夏日照不如北方长久,大范围种植,实为不易。孩儿也潜心寻访民间隐逸闻达之人,最后才得知我华夏大地上,要想种好这白叠子花,一是要在河西祁连山外,二便是在齐鲁的登莱之地。父皇若要推广,还需责令地方官员组织,孩儿无力为之。”

后世中国种棉花最主要的产区就是新疆和山东半岛,但是新疆现在还没有在朝廷手上,只能退求甘肃。杨广一想,这两块地方果然都是夏日日照很长且少雨的所在,所以也就没有看出萧铣真正的心思所在——萧铣其实完全可以只说山东半岛,而不说甘肃,但是那样的话,他个人的倾向性就太明显了。现在,给杨广选择权,萧铣依然有把握杨广会按照他预想的来选择。

果然,杨广稍微想了一下,就拍板了:“河西胡汉杂处,雨水虽少,灌溉也颇为不便。那便放到登莱之地推广好了。朕下诏让齐郡张须陀处理此事——嗯,不过此物是国之重器,尤其这两年产出,都要纳入军用,光靠张须陀也不好。那就让张须陀总领此事,但巡防察验交给在那里编练水师的来护儿好了。他们一文一武,一个筹备民户钱粮土地,一个筹备巡查监督。”

把总领此事的人都定下来之后,杨广又想了想,试探性地问萧铣:“此事,卿可有别的经办与闻的人选?”

“孩儿如何能有人选?张郡守、来大将军都是国之干臣,齐鲁地方哪里还寻得到更加可靠的了。”

“没说替换他们俩——他们毕竟兼着牧守一方、统兵一方的重责,不可能全力投入此事,终究要具体经办的官吏的。卿便没有相熟之人举荐?”

真是多疑啊。看来,杨广在选定了山东半岛这个区域之后,似乎稍微有点回过味来了,觉得萧铣一开始提出的河西备选项那就是下了个套,早就知道他杨广不可能选河西了,多一个选项只是为了“令自上出”的面子罢了。如此怀疑了之后,少不了多试探试探:既然你中意在齐地开展,莫非有想要任用私人的打算?

“怎么办,说自己毫无人选可以推荐?那肯定显得虚伪,真任用了私人,或者说出一些自己不该认识的人,又显得早有预谋……有了!”

萧铣心念电转,终于找到了应对之策:“孩儿此生都没有去过齐地,要说熟悉那里的人物,定然是不能的。不过思来想去,倒也有一二数面之缘,同时觉得其才学干练着实可用的。”

杨广知道戏肉来了,依然不动声色:“喔?不知果为何人?”

“回禀父皇,孩儿当年出身,乃是开皇十八年朝廷开清平干济科。当时先帝将孩儿取在第十二名,孩儿一开始自负才学,还以为是为了打压孩儿年少、戒骄戒躁。不过那日看榜时,因一时感慨,偶遇了一个齐郡之人,名叫房乔,乃是当科头名。后来孩儿与之交谈不过数次,才知学问干练之道,果然是天外有天,才收起少年锐气。听说那人后来回到本郡任用,却不知如今是否还在齐郡,若是在的话,倒是可以一用。”

杨广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当年萧铣路遇房玄龄,叙同年中举之谊,是内外侯官上报过的,杨广也知道萧铣和房玄龄并无其他深交,如今萧铣举出这么一个人来,可见是纯乎出于公心了。如此忠君绝无二心的臣子,真是少见啊,当初为了一句萧梁当重兴的童谣,便把萧家打压数年,真是做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