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东厂恩仇记 > 第一百一十二回:雨夜施救

东厂恩仇记 第一百一十二回:雨夜施救

作者:满城花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4: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话锋转回,水师指挥佥事吕四深夜外出被邹潍涟逮了个正着。面对神情峻严的邹潍涟,吕四心中并无丝毫惧怯。他知道密信不在身边,邹潍连找不到罪证,奈何不了他,至多给他一个不遵营中号令的处罚。事实确是如此,军士当着邹提督的面,又将吕四浑身上下搜查了一遍,结果是一无所获。邹潍涟面无涟漪、心静如水,他早就料到吕四会有这一手,是以他的问话避重就轻,遂了吕四的心愿,责罚他一顿板子了事。

深夜荒弃的土地庙外风声大作,浓厚的铅云聚拢苍穹,空气中时而夹杂的凉寒之气,告诉人们暴风雨即将来临。这时在土地庙外一个满脸泥垢,黧黑瘦削的少年怀抱一把干柴走进了庙内。他用火折点燃干柴,热情迸发的火焰驱散了他体内的寒餒。少年一边烤着火,一边将两只红薯丢进火堆。不久之后红薯香气扑鼻袭来,令少年食指大动垂涎欲滴。他用木棍挑出红薯,正要享受这美味之时。忽然

响彻天际的一声惊雷之后,瓢泼大雨骤然飞泻下来。急雨中传来一阵仓促杂乱的脚步声,少年冲着庙门张望一眼,只见一个身着粗缯布袍的书生,浑身湿淋的栽倒在了门口。

少年立刻起身奔到门旁救人,他用手摸了摸书生的额头,滚烫犹胜炭火。他料想此人必是因为腹中饥饿,加之在风雨中疾行,寒邪之气侵体导致内热无法发泄,

是以高烧不退。少年将书生负在背上,在铺好的干草上让他慢慢躺下。接着他找来一只破碗,用草沫药汁兑了一些水,给书生灌服下去。

书生因为高烧而神志迷离,他的口中不停地“哼哼”着,少年摇了摇头,在袖口扯下一块布,放在水桶里浸泡一会儿,将它拧干之后,敷在了书生的头上。看着身旁这个落魄的秀才,少年一声长叹道:“读书读成了这个样子,反倒不如我这个乞丐自在呢。”少年在这里自言自语,书生也用昏沉的语调随声附和,他的口中时不时地蹦出:“子曰......子曰。”

少年撇了撇嘴,拿起熟透的红薯大吃起来。不一会儿,红薯就被他风卷残云般的吃光了。他拿起剩下的红薯刚要放入口中,立时想起了病态秧秧的书生。少年将红薯包好,留待书生好转时充饥。雨夜消长凄寥,少年自觉无甚趣味,躺在书生的对面酣然入梦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雨住天晴,一轮晨阳毫不吝惜的将万道金光抛洒在二人的身上。少年揉了揉惺忪睡眼,却发现身边的那个书生不见了。他连忙站起身来找寻,

原来那个书生并未离开,而是在余燃未烬的柴火旁吃着红薯。

少年直奔他而去,叉腰冲他嚷道:“喂,你这个人怎么一点规矩也不懂,别人的东西怎么不问自取?这跟小偷有没有区别?”

面对少年的责问,书生尘灰一样的脸,因为羞愧而红胀起来。他抬头看了一眼少年,将手中的红薯慢慢地放了下来。少年看到他的窘态轻笑一声,对他说道:“你大病初愈,需要吃些食物补充体力,我是和你逗着玩的,这个红薯就是特意留给你的。”

书生向他报之一笑,少年亦向他展颜。少年的笑声清脆犹如银铃,一排碎玉银牙齐整光洁。书生觉得眼前的这位少年举止神态有些奇怪,但是他却找不出异样的所在。

吃过红薯之后,书生颓靡神情一扫而光,脸上又恢复奕奕神采,他开始和少年侃侃而谈起来。从书生的话语得知,他是准备赴京参加殿试的,只因囊中羞涩,又加之饥寒交迫,一时急火攻心,这才摔倒了在门外。书生说完之后,抑止不住内心的悲苦,不免长吁短叹起来。

却在此时一名员外恰好从庙门经过,听到书生的惆怅之音,趋步走了进来。

在问明了书生的愁苦后,员外从布囊中拿出二十两银子将它递给了书生。

面对员外雪中送炭的义举,书生却婉言谢绝,这令员外大感意外。书生拱手向员外施了一礼,神情正色地告诉员外:“人穷但不能志短,您的慨然施赠,在下不能接受。”

员外听了连连称赞,他告诉书生,自己不会平白无故地施恩于他,他的要求是让书生科场夺魁高中状元,为社稷黎民献策出力。员外的勉励让书生浑身充满了力量,他用坚定的语气向员外保证,此番入京赴考必当竭尽全力金榜题名。

员外捋着长须轻笑数声,又缓步向外走去。临到庙门,员外又叮嘱了一句:“后生,他日蟾宫折桂,不要忘记今天的誓言。”说罢,员外迈着轻柔的脚步飘然而去,书生追出庙外,却不见员外所踪。

他倚着门又叹息起来,少年见他愁云满面,走上前来不解地问:“现在入京的盘缠有了,再也不必风餐露宿了,你心中还有什么愁苦的事情?”书生告诉少年,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只是他还未及细问恩公的姓名,教他以后如何图报?

少年听了他的话,忍不住抿嘴微笑。他告诉书生,方才慷慨解囊救人危难的不是别人,正是本地鼎鼎有名的赵员外。书生闻听恍然大悟,他想对赵员外多一些了解,是以恳请少年讲述了一些关于他的事迹。

有人愿意聆听自己的讲话,少年喜不自胜。他告诉书生,赵员外祖上世代经商,家中柴米如山、金银满钵。平日乐善好施,周济百姓。在遇到灾荒之年,他还打开米仓放赈济民。

听了少年的讲述,书生的心中对赵员外多了一分敬佩之情。他也斩钉截铁发誓,倘若自己果真平步青云,一定要像赵员外一样心系黎民。少年拍手称赞,二人倾心相交,不知不觉间已然是日上三竿,书生也要起身告辞赴京应考。临别之际,书生分给少年十两银子,叫他不要再沿街乞讨受人白眼。然而少年亦是深明大义,

他拒不接受书生的赠银,只是嘱咐他此去全心应付考试,真有出人头地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个小叫化子就行。

书生点了点头,向少年拜辞而别。待他即将转身出门之际,少年一把拉住他的手,书生只感到他的手纤柔滑嫩,宛若凝脂一般。他心神荡漾,怦怦然犹如撞鹿。短暂的心意烦乱稍纵而逝,书生询问少年将他唤回来所为何事?

少年引着他来到了土地神像前,对他说道:“你在土地公公的庙宇寄宿了一夜,

使你身体得以痊愈,如今你在临别远行之际,怎么也要向他老人家表达一下谢意呀。”

书生认为十分有理,遂毕恭毕敬地向土地神磕头谢礼。少年趁机绕到神像的后面朝着书生抿嘴微笑。书生拜祭完毕,回身找寻少年,哪里有他的踪影?只听格格的几声轻笑自神像后传来,书生将顽皮胡闹的少年唤了出来。少年见青石板光滑圆润,正好可以用来安枕,他俯身去搬挪青石,终因为自己身娇力弱,青石依然纹丝不动。

书生让少年闪到一边,他双臂卯足气力将青石搬了出来。这时他发现青石下面露出一角丝绢,他怀着好奇之心,将丝绢拽了出来。看到书信的内容后,书生痴怔怔地呆立在原地,好像被摄了三魂七魄一样。

少年看到他凝滞的眼神,以为他撞了邪,拼命地推搡着他。过了半晌,书生才从失魂落魄中缓过神来。他紧张兮兮地告诉少年,这个土地庙不能再呆了,你要另寻安身落脚之地。

书生的话让少年十分费解,他不知何以看见了一封信,就能让自己到了落荒而逃的地步。书生深吸一口气,稍稍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绪。他告诉少年,信中谈及的都是海防布设的内容,这可是军机大事,一定军中之人要将它透露给敌人时,有人不经意间来到了土地庙,他在惊慌失措之下,草草地将书信压在了青石下。

听了书生的讲述,少年脸现愤怒的神情。他对书生说道:“难怪前段时间水师连遭败绩,没想到居然有人暗通倭寇。”

书生点了点头,他告诉少年,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对人讲起,否则会引来杀身之祸。少年将书生的话牢记于心,他询问书生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书生向他问及水师最近可有人员调动?

少年告诉书生,自从邹大人上任之后,倭寇便销声匿迹,再也没有闻听他们袭扰州府的消息。书生对邹潍涟的大名早有耳闻,他料想一定是邹大人采取了应急补救的措施,致使内奸无法传递消息,以致于铤而走险的出来与倭寇接头。

书生握有此信,他认为找到信中之人并不难。字迹就是这个人留下的线索,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设计找出写信人,将他的通敌罪行公之于众。书生觉得自己在动身之前,有必要拜会一下水师提督邹大人了。至于如何见面而不引人怀疑,确令他感到劳心伤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