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496、诛邪神雷、御剑乘风、终须一别!

【往后数日,那道若隐若现的气息始终盘桓在清河上游,如同蛰伏的猛兽般耐心守候。】

【你倒也不急不躁,既然暂时无法脱身,便静下心来参悟新得的两部功法。】

【《太阴三宝》被你反复研读数遍,这部直指大道的天功虽只记载到天门篇,却已显露出其玄妙之处。

【只可惜,此法终究与你无缘。广寒宫历来多收女弟子,正是因为此功专为天生阴属性体质所创。】

【你虽将功法尽数铭记于心,却终不适合你的大道。】

【不过这番参悟并非全无收获,你从中领悟出数种冰系法术的施展法门,也算意外之喜。】

【庄秀胤的情况与你相似,出身西昆仑的她根基深厚,论传承不弱于广寒宫,此番更多是在印证比较,完善自身所学。】

【你接着眼含期待翻开《太平要术》,这部由太平道人亲著的功法敢以道号命名,必有其独到之处。】

【随着研读深入,你的目光愈发明亮——这竟是一部体系完整的正统修行典籍!】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专述修行根本,直指大道金丹之境。其法门中正平和,讲究循序渐进,乃是玄门正宗传承。】

【你按法运转周天,顿觉丹田处一点神光莹然升起。】

【温润灵力自下腹缓缓流转,沿经脉游走全身,所过之处浊气尽消。待行至眉心泥丸宫时,又分化清光滋养元神,整个人如沐春风,通体舒泰。】

【此法不刻意追求五脏五行之气的特异修炼,而是注重人身整体的调和统一。】

【修出的法力虽不似某些功法那般凌厉霸道,却胜在浑厚绵长,根基稳固。】

【中篇专修雷法,讲究“内炼成丹,外感天威”。】

【其法以心肾相交为基,五炁朝元为用,凝练先天祖炁方能召役雷霆。修至大成时,可凝聚“诛恶破魔天雷”,其威能之盛,竟不逊于清微派镇派绝学“乙木神雷”。】

【此法最玄妙处在于暗合天道——诛灭的邪祟越多,雷法威力便愈发强。】

【仿佛苍天将惩恶之权柄,借雷霆授予修行之人。】

【你口中喃喃道,“诛恶破魔天雷!”】

【你看到这里便知晓,这位太平道人的绝不是欺世盗名之人,能在中土禹洲正道九门留下威名,此法怕是真是威力莫名。】

【下篇,却令人意外,竟是洋洋洒洒写满了济世医术。】

【其中详细记载着“丹字吞书”、“符水驱邪”两种法术,更囊括了道家各类科仪:从驱邪镇宅到婚丧嫁娶,从择吉选日到斋醮法事,事无巨细皆有传承。】

【这医卜星相之学的篇幅,竟比前两篇总和还要多出大半。】

【你不由莞尔,莫非这位太平道人在修真界销声匿迹后,当真隐于市井做了位主持红白喜事的道长?】

【庄秀眸中泛起异彩:“这太平道人的'诛恶破魔天雷当真玄妙非常,只是要修行却不简单。”】

【她指尖轻点经卷,“入门便需道胎境修为,更要在丹田另结外丹以承天雷,此法门当真是闻所未闻。”】

【她若有所思地续道:“最艰深处在于需感应冥冥中的都天神雷,借之召唤雷霆,修行时更要持存天心,灭人欲之念。”】

【说着摇了摇头,“这般苛刻条件……”】

【庄秀胤出身西昆仑乃是修“器”、“法”双修,自然也是接触过雷法。】

【万法之中,雷法为尊,威力最大,而诸多雷霆之中,“都天神雷”是凌驾于五行雷法之上,传说乃是天道灭世时方现的至高神雷,乃是天罚之雷。】

【“这是未曾有人能修成过的雷法,只存在古籍传说之中都天神雷,是否存在都成疑,又谈何感应”】

【庄秀胤蹙眉轻语,眼中闪过一丝疑虑:“这太平道人的'诛邪破魔天雷',该不会是杜撰的吧?”】

【可经文中那些详尽到令人发指的感应法门又作不得假——从子午卯酉的时辰选择,到周天运转的特定路线,甚至详细记载了雷气入体时经脉的刺痛感,总不是愚弄后人吧?】

【庄秀胤按法尝试数次,却只捕捉到一片虚无。】

【她转头望去,见你已五心朝天进入深定。】

【她不由咬住下唇——身为西昆仑百年难遇的奇才,十四岁便晋升道胎的天骄,此刻竟被你比下去。】

【倔强性子一起,当即也摆出托天式沉入修炼。】

【离旱魃命陨的二十六日后。】

【残破神像腹中的密室里,只有两道清微的呼吸声。】

【你一直静心在其中,心无旁骛。】

【庄秀胤则不然,开始还能勉强静心,可是随着时间过去,不耐之心一起。】

【她也不敢修行,不然灵气溢散引来大敌。】

【庄秀胤轻叹一声,西昆仑的天功远比这《太平要术》的上篇精妙,而下篇记载的针对凡人的医术符咒对昆仑嫡传而言没有价值。】

【她唯一感兴趣的,唯有那玄之又玄的雷法——可偏偏第一关的“都天神雷”感应都毫无头绪。】

【昏暗的密室里,她凝视着静修中的你。借着修士的夜视之能,能清晰看见你眉宇间流转的莹润光华。】

【道胎之后修士已经能做到半年时间的辟谷。】

【三十九日不饮不食,你的呼吸却始终绵长平稳,仿佛与这方天地达成了某种玄妙的共鸣。】

【她不禁想起那具被罡煞轰碎的旱魃尸骸,此刻才真正明白——能诛灭如此大凶之物者,靠的不仅是机缘,更是这份近乎可怕的定力。】

【就在第三日破晓时分,你们同时感应到庙外传来灵力波动。】

【几名修士正惊疑不定地查探旱魃陨落之地,又匆匆离去。】

【又过了五日。】

【你顺势睁开了眼睛,一道雷霆惊芒在瞳孔闪过。】

【推测这位旱魃背后的大修士,这么久了不可能还在此地逗留。】

【此人绝对是方寸山位高权重之人,不可能空耗在这里。】

【你们二人商量之后,决定走出密室。】

【你们谨慎地推开密室石门,久违的天光透过破败的庙顶洒落。】

【确认四周无人后,当即化作两道流光向北疾驰,直到飞出三百余里才在一片苍翠山谷间按下遁光。】

【暖阳穿透林叶斑驳洒落,庄秀胤深深吸了口草木清气,眉眼间尽是劫后余生的欢欣。】

【她转头望向你时,唇角扬起一抹清绝笑靥:“井道友,此番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你掐指一算,九月初七白露将至,离元丹丘先生离开周家只剩两日光景。】

【念及此,你准备告别离去。】

【少女显然没料到你这般干脆,微微一怔。往日正道那些师兄们总要寻尽借口与她同行,哪像你这般说走就走。】

【转念想到你不过稚龄孩童,又觉释然。】

【庄秀胤道,“井道友,若是之后有难,可让人捎信来西昆仑。”】

【“两次活命之恩,天南地北,庄秀胤,必会赴汤蹈火。”】

【你闻言只是一笑,“多谢庄道友了。”】

【庄秀胤见你神色从容,似乎并不在意,忽然想起这月余闭关,忍不住追问:“井道友当真感应到了《太平要术》中记载的都天神雷?”】

【你轻轻点了点头。】

【庄秀胤秀眉微蹙,似有不信。】

【你看出她的心意,却也没有解释,脚下忽有青烟升腾,转瞬间凝成一柄三尺青锋。】

【正要踏剑而起,忽感应到得林间传来窸窣异响——】

【二十丈开外的山洞中,一头人面蛛身的巨妖正破土而出。】

【它八只复眼泛着幽光,身前蛛网上悬着七八个被白茧裹住的凡人,已然气若游丝。】

【妖物察觉你们存在,当即喷出漫天毒丝,遮天蔽日般罩下!】

【庄秀胤的星斗剑阵瞬间展开,青玺绽放出璀璨华光,正准备出手。】

【此时!】

【朗朗晴空骤然劈下一道雪亮雷霆,其光耀目如白虹贯日,其声震耳似天鼓轰鸣。】

【那蛛妖连惨叫都未及发出,便在雷光中灰飞烟灭,连半片山岩都被劈成两瓣。】

【道胎境界的蛛妖,瞬间命陨。】

【庄秀胤僵在原地,脸上一片茫然之色。】

【她望着那尚未散尽的雷光,瞳孔中映照着蛛妖湮灭处焦黑的裂谷——这分明是带着煌煌天威的“诛恶破魔天雷”。】

【她倏然转头,却见你眉心灵光隐现,正是太平要术中记载的“外丹悬照”之相,以丹御雷。】

【这个发现让她呼吸一滞——短短月余,你竟真将这门雷法修至如此境地。】

【微风渐起,一道剑光已经腾起,熟悉的声音传来。】

【“庄道友,告辞了!”】

【剑光一卷,吹动山林,已如白虹贯日般笔直冲天而起,又折向东而去。】

【一道有些快意长吟回荡山谷间:“御剑乘风去——”】

【庄秀胤仰望着那道划破苍穹的剑光,耳畔又传来遥遥续上的后半句:“——除魔天地间!”】

【余音震得满山松涛簌簌,恰似应和着这道剑意中的逍遥洒脱。】

【庄秀胤一怔,忽然想起师尊说过的话:“有些人生来就是要惊动天下的。”】

【“这位井道友,便是此种人。”】

【她有喃难道,“御剑乘风去,除魔天地间。”】

【“这位井道友年龄还小,便有如此风采,五官看起来俊郎,要是长大了,不知道多少仙子被其迷倒。”】

【此刻的你正踏剑穿云,沿途遇见为祸的精怪便随手一道雷光劈下。】

【正如《太平要术》其上记载,这“诛邪破魔雷”每诛一恶,威力便涨一分,“替天行道,雷威自增”。】

【俯瞰大地,干涸的清河已复潺潺流水,两岸渐渐有了归乡的灾民。焦土中冒出点点新绿,几个顽童正在浅滩处嬉戏——谁又能想到月前这里还是赤地千里的死域?】

【你心中多了几分暖意。】

九月初七·白露时节。

清河郡郊外·折柳亭

晨雾氤氲,如轻纱般笼罩着苍翠山林。

青瓦飞檐的送客亭中,两道身影相对而立。

“可惜啊,丹丘你临别之际,竟未能见到景儿一面。”

说话的是位精神矍铄的高大老者,周家族长周泰。

他望着眼前一袭青衫的中年儒士,眉宇间透着几分怅然。

元丹丘整了整衣袖,温声道:“周兄,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一路相送六百里,已是情深义重,便在此处留步吧。”

周泰抚须长叹:“元兄弟何不多留几日?或是让景儿破关一见?此去山遥水远,只怕.”

“天涯浩渺,如风飘四海之萍;尘世流离,似灰染半生之劫。”

元丹丘望向远处云雾缭绕的群山,声音轻若晨露,“既知别离苦,不见反倒成全。”

“景儿正值破境关键,若因送别扰其修行,我这个做先生的,岂非罪过?”

亭外,一片柳叶打着旋儿落在石阶上,沾了露水,再飞不起。

“周兄,就此别过!”

元丹丘拱手一礼,正欲转身离去,忽闻远处一声清亮呼唤——

“先生且慢!”

话音未落,一道剑光破空而至,如惊虹掠影,瞬息间已至亭前。

周泰面露讶色——景儿何时修得如此精妙的遁术?

剑光散去,亭中已多了一道小小身影。

那是个约莫四岁的稚童,生得灵秀非凡:眉目如画,骨相清奇,一袭羽衣随风轻扬,袖袂飘飘似有仙韵。

尤其那双眸子,澄澈如秋水,灵气逼人,顾盼间竟隐隐有神光流转。

元丹丘喜笑颜开,“景儿,你来了。”

稚童双手捧着一方锦盒,向前一递,声音清亮。

“先生远行,弟子特备薄礼践行。”

周泰也是面露好奇。

元丹丘笑着接过盒子,锦盒启处,一缕缕凶煞之气倏然溢出。

盒中赫然盛着一颗头颅,虽血迹已净,也可辨认一二。

他细细感应,最后猜到是什么了。

开始眼露震惊之色,然后,哈哈大笑。

“有徒如此,我心甚慰!”

丹丘生蹲下拍了拍稚童的肩,与其平视,豪气道,“景儿,若有本事。”

“便扫尽天下不平事!”

周景重重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