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顾道长生 > 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社镇

顾道长生 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社镇

作者:睡觉会变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22:41:52 来源:蚂蚁文学

在很多传奇故事里,强大的主人公在遇到某些不可预料的事情时,通常会用一种隐藏身份的方式去体察民情,解决问题。

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个非常没有存在感的地图,跟一群同样没有存在感的npc发生一些奇妙的交集。

我们一般管这种行为,叫扮猪吃虎,管这种提供场所的地图,叫小镇or小城。

顾当然不是扮猪吃虎,只是斗宗强者之间惺惺相惜,会产生很多微妙的感应,难以掩盖真身。所以他才用第二元神北上,查一查各地的无生老母庙。

云牙子已经给出判断,那女人必是民间法派的传人,至于是罗教、白莲教还是飞天面条教尚未确定,只是罗教的可能性比较大。

因为旁门的杰出人才特别少,罗雪菩无疑是最显眼的那个。

而顾出发之前,通过道协要了详细资料。

大概三十年前,夏国的无生老母庙还有二十几座,但是后来,一群很喜欢在钞票上逼逼叨叨印字的邪教分子,假借无生老母之名私下传播教义,便被公安端了一窝。

于是从二十几座减到了十几座,分布在晋、鲁、冀、豫四省的偏远地区,其中冀省就占了半数。

邺城,小社镇。

镇东三公里处,有一座鼓起的小山包,叫磨杆坡。山体呈红褐色,质地坚硬且细腻,是做磨石的好材料,当地百姓常用来磨刀、磨镰、磨斧。

环境异变后,磨石也成了灵矿,可以提升法器的锋锐度。不过品级不高,效用有限,故被当地的一家小门派把持。

小社镇以前属于矿区,这里产煤,一度经济辉煌。但随着开采殆尽,便如关外老工业基地一样,迅速衰落。

后来闹了兽潮,更是全镇搬空,之后也没怎么重建,得益于那些灵矿,才勉强凑了几万人口。

冬季的清晨格外寒冷,阳光裹在云层里,半死不活的透着些许光亮。

顾顶着一张平平无奇的脸,和后天境界的躯壳,慢慢行走在山坡上。他之前调查了五座老母庙,皆无所获,这是第六座。

山包很矮,能清楚的看到山顶上插着彩旗和经幡,红墙黄瓦,庙宇殿堂,门口台阶错落有序,占地颇广。

顾迈进山门,见左右两侧立着四大金刚,暴眉瞪眼,各持法器。第一殿是阎王和观音,二殿是玉皇和王母,三殿是三清,最后才是老母殿。

上四间,下五间,通高三丈。

一层供奉无生老母,身披黄色斗篷,手持太极阴阳八卦图,慈祥和蔼,很像古时的老太君。二层则是天皇圣母,端庄秀丽,母仪天下。

滚他妈蛋吧!

顾都懒得看完,匆匆转了一圈,立马走人。他打死都不信罗雪菩会在这落脚,为毛要把阎王和观音放在上下楼,天皇圣母又是何许人也?

雪菩萨若真在这儿,早就徒手拆庙了。

他顺着原路往出走,庙里香火不旺,十分破败,连道士都没派驻,只有几个门派家眷坐在卧房门口,一边烧水煮饭一边闲聊。

“你儿媳妇预产期快到了吧,啥时候生啊?”

“就这几天了,在家竞瞎闹腾,非要上医院住,还要求个平安符。这是过日子的人么?求张符多少钱呢,现在这孩子就是矫情。”

“哟,你嫌贵还花那么多钱买了张生子符?”

“那不一样,她都生了仨丫头了,这胎必须给我生孙子!”

“哎,我听说镇上教会挺灵的,不少人都入教了,你要不要试试?”

“我有神仙不信信上帝,吃饱了撑的?”

教会?

老顾心中一动,若有所思的出了庙观,在山坡上站了片刻,抹身奔向小社镇。

…………

寒冬腊月,街道干冷。

临近春节,市面上仍是一片萧条,其实也有人,还不少,但是没气氛。一张张疲惫的脸,走走停停,机械寒暄,像完成任务一样挑选着各种年货。

过年啊,故人故土才叫气氛。

他们大多不是本地人,家庭破碎,妻离子散,没有故人,也没有故土。

仙历二十八年,夏国城市群布局早已完成,生活恢复稳定,但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不是短时间就能抹除的。

缺钱,缺德,缺媳妇,缺修行……什么都有,其中最明显的,便是缺乏归属感。

除了土生土长的大城市人口,几乎全部背井离乡,南上北下。同省迁移的还好,起码地域相似,跨省迁移的才糟糕,始终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漂泊感。

小社镇就如同一个缩影,充满了悲凉和无奈。

顾在街上逛着,察觉到了这种气氛,但无法感同身受。

他穿着少年皮囊,摇摇晃晃东瞅西看,还给自己买了个一百块钱的毛线帽子,往脑袋上一扣,嗬,我就是整条街最靓的仔!

丫逛了小半天,差不多走了半座镇子,只觉人间气极重。没办法,小地方与修行无关,偶尔瞧见几个穿着门派服装的菜鸡过市,才后天修为便盛气凌人,可见水准落后。

而他走着走着,忽见道旁有家低矮的违章建筑,写着油泼面三个大字。

他拍拍肚子,正巧有些饿了。

厚实的棉布帘一挑,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里面四张桌,正中立着炉子,炉火正旺,把小屋烘的暖暖洋洋。

“大碗油泼面!”

“好嘞!”

屋里已经满了三桌,顾靠墙一坐,瞧着烟熏火燎的破屋子和旁边吵吵嚷嚷的声音,还真有点怀念。

但随后又摇摇头,我这也算何不食肉糜吧?

等了十来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油泼面端上桌,葱花碎、花椒粉、盐、辣子等配料铺了厚厚一层,再用滚烫的菜油大勺一浇,热油沸腾,滋啦滋啦直响,满碗红光。

顾一瞧这碗红,就晓得手艺地道,挑了一筷子便不住点头,好吃,味正。

他正赞赏间,忽听旁桌的一个老人叹气,“还是不太对。”

“怎么了,我觉得挺好吃的啊!”

一个年轻人捧着碗,呼噜呼噜吃的杠香,“听说这老板是地道的秦川人,别看这铺子破,远近闻名啊,咋到您嘴里就不是味儿了?”

老人放下筷子,慢悠悠道:“这面要手擀宽面,辣椒要二荆条、灯笼椒和秦椒混合磨粉,还有这个醋最重要,一定要用宝鸡的岐山醋,差一点你就出不来那个味儿!”

“您总吵吵要吃油泼面,这就是最地道的了,现在岐山醋都没了,您让我上哪儿找去?”

年轻人不以为然,哂道:“我觉着不错啊,现在的面粉比以前强多了,特劲道。再说了,不就一碗面嘛,好吃就行……”

砰!

老头猛地一拍桌子,把众人吓了一跳,指着孙子破口大骂:“你个小兔崽子是不是要气死我?你还记着自己是秦川人么?等我死了,你连自己老家在哪儿都特么忘了!”

“……”

年轻人十分懵逼,是真的不懂。

他没有修行资质,考上了京城的大学,已经念了一个学期,还交了个帅气的男朋友。专业就业形势非常好,生活安稳,平时做兼职,经济也没啥压力。

仙历二十八年,但他才十九岁。

“呜呜……

老头精神不太稳定,骂着骂着又开始哭,一串乡音极重的秦川话脱口而出,含糊不清。

顾静静听着,半响才放下筷子,起身唤道:“老板,多少钱?”

“……”

“老板,结账!”

“……”

喊了好几声,才从挂着白布帘的后厨里传出一声,同样的秦川乡音,同样的含糊不清。

顾叹了口气,抽出一张足够支付的钞票放在案上,又问另一桌人:“镇里有个教会您知道么?”

“哦,在那个白家大院里面,往南走,街道办事处对面。”那人热心指道。

他谢过出门,向南走了十来分钟,便瞧见一片很夸张的建筑群立在道旁。

白家大院建于清末,第一代家主叫白老先,治家有方,有土地六千亩,并建了这座大庄园。分东西两处,大小院落二十六座,房舍五百余间。

不过后代子孙就开始败坏家财,抽大烟抽光了家底,又开始卖地,从六千亩卖到建国前的六十亩。

立国后就更诡异,突然就成了无粮无钱无地的贫农,厉害了!

顾踱到门口,神念粗略一扫,房屋大多空置,当地政府也没钱维护,任其荒废。

大院的设计非常考究,东西呈太极分布,正堂大院在阳极之位,整体就像一座全封闭式的城堡,还有箭楼和射击孔。

至于那个教会,就在正堂大院里面。

顾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水平,一米七出头的个子,长的丑,瘦瘦弱弱,后天修为……足够了!

这货抬脚就往里进,过大门向左拐,进大院二门,里面是方四合院。正房七间,东西厢房各四间,正房门开着,建在高高的台基上。

几个人正在院里洗菜备餐,见他便问:“你有事么?”

“哦没事,路过进来看看,这让进么?”

“让进,来来来!”

对方很热情,年纪最长的一个女子还放下青菜,起身招呼,“随便看,这是教会,自由的地方。”

“现在还让,呃,开教会么?”

“政府没有明令禁止,那就是允许呗。”

“……”

顾看着她,衣着普通,皮肤黝黑,头发有些乱糟糟的,很平常的城乡结合部气质。

他神魂也是后天境,瞧不出太多底细,但直觉告诉自己,这女人身上有一股非常陌生且特别的气息,之前从未见到过。

(不知不觉九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