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顾道长生 > 第四百零五章 赴左海

顾道长生 第四百零五章 赴左海

作者:睡觉会变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22:41:52 来源:蚂蚁文学

一周的时间非常快。

说是熟悉环境,其实大家都懂,一年的甄别期已经开始了。

适应力强悍的,不仅摸清了山中规则,还在这个规则之内,最大限度的发挥着主观能动性。稍弱些的,也基本有了了解,只是姿态保守,收获不多。

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任务选择上。一部分人喜欢日常洒扫,照看果园茶园;一部分人热衷挑战,只接外出探索。

唐伯乐凭借极优的评定,拿到了唯一一个奖励,便给了很多人一种刺激,要争!这就跟道院的方式不同,宫观入门,首先教的是什么?

规矩。

总之短短七天,大家却像经历了很久,宿舍与宿舍之间,舍友与舍友之间,都多了层微妙的关系。

周志明,继续展现着成熟男人的特点,圆滑世故,滴水不漏。

游宇,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态度,目标坚定。

王蓉,努力调整着心态,以适应这个新环境,毕竟都不是笨蛋。

还有那个郭旭,在搜索吸血草的时候,拖累同伴,还被大佬目睹。他本是战战兢兢,觉得马上就会被踢出山门,结果等了两天,毫无动静。

他不会认为是侥幸,反而紧迫感更加强烈。

现在大家都清楚,内山里住着四位,顾、斋、秋、堇。很多人见过小堇,少数人见过小秋,前两位几乎不露面。

同时他们也知道,第一天,包括收徒时的那股磅礴威压,就是顾先生。

这就给众人造成了一种感觉,自己好像渺小卑微的爬虫,四人站在云端俯瞰,一举一动皆在眼中,无所遁形。

他们表现得好与坏,大多时候没有奖惩,但自己心里却拉起了一道警戒线,不敢妄为。

当一周过后,凤凰山正式授艺。

基础课很简单,气、体、鉴物三门,气是呼吸吐纳和静心诀,体是拳脚剑术,鉴物则熟知一切异化生物的特征与用途。

静心诀可修养心性,吐纳可培养后天气感,拳脚是四十八手的简化版,剑术也是小斋师门的凡术改良。

他们不参与教学,主要由老水和李冬负责。

而在这一千零八人中,除去大部分由于时间尚短,还需观察的之外,已有十几位初步崭露头角。

…………

七月,京城。

某科研中心内,顾和小斋在负责人的带领下,进入一间内室。里面只有一个柜子,装着五块大小不一的骨骼化石。

“二位,这就是当年收集的龙骨。”负责人道。

“你确定这是龙骨?”

顾随意一扫,略感荒谬。

“这么多年,叫习惯了……”

负责人有点尴尬,又小心询问:“您看这骨头可有异常?”

“并无异常,就是普通的化石。”

“我们之前找道长看过,也是这个结论……唉,我倒希望它是真的。”负责人叹道。

话说收徒降雨之后,山中一切稳定。顾和小斋便遵守约定,准备去闽省挖掘那座江底神山。不过在此之前,出于好奇心理,他们先来了趟京城,想看看“没沟营坠龙事件”的遗物。

说起此事,大概过程是这样的:

在1934年7月初,很多人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便用苇席给它搭凉棚、挑水浇,寺庙僧侣每天作法超度,数日暴雨后却莫名消失。

然后在7月末,据传一条龙在没沟营出现,弄翻三只小船,卷坏厂房,九人死亡,掀翻火车等等。

其后在8月8日,又在距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发现了一具尸体,长约10米,头有双角,特征与龙极为相似。

当时它还没有死,悲鸣如牛,迅速腐烂后,才留下一具巨大骸骨。脊骨共29节,鳞片装了两大筐。

这具骸骨被运到码头附近的空地,《盛天时报》还派人采访,称为“营川坠龙”,图文并茂,轰动当世。

不过战争年代,社会混乱,白骨很快下落不明。

后来夏国的电视台要做纪录片,强行解读为“搁浅的须鲸”,播出后被目击者狂喷,又二次制作,采用了开放式结论。

这五块骨头,就是制作片子时,由一位老人捐献的。

不过据专家检测,这骨头是距今一万多年前的野马化石,并非龙骨。由于此物来路古怪,说不清缘由真伪,就一直搁着。

而坠龙事件,也始终没有准确结论。

顾就是过来瞧瞧,倒也不遗憾,道:“骨头是假的,坠龙却可能是真的,你们最好有个心理准备。”

“您是说,这世上有,有龙?”负责人一激灵。

“这年头,有条龙很奇怪么?”

小斋接过话头,笑道:“原话带过去,龙应感而生,待人间气象万千时,龙就差不多出世了。”

“一定!一定!”

俩人来转了一圈,既然没有发现,抬脚便走,负责人连忙相送。

他们最近的兴趣点,便是龙与神,想法也往这方面靠近。小斋走着走着,似乎get到什么事情,忽问:“对了,你们一直在鉴别各种古物吧?”

“呃,没错。”

“可有发现?”

“说实话,极少。”

负责人一脸苦笑,道:“我们原以为灵气复苏,道法重现,那些古物中也会有什么遗宝,但忙活了两年,没有任何收获。后来发现,我们进入一个很肤浅的误区,普通人留下的,只能叫古董;修士留下的,才能叫遗宝。

我们文博无数,可惜皆是凡物。于是又改变方向,觉得修士清隐,但世间君王多求长生,或许有那么几件宝贝。

于是在历朝历代,显赫之人的墓葬中查找,除了些许古玉,所获也是有限。而且这些大墓多被盗挖,最初是什么样子,有什么陪葬物,我们也不知道。

白云观的李清之道长,说古修大多远离凡俗,管你是帝王将相,我自修我的道,相关器物更是轻不外传。就算有遗泽,也必定以修行的手段,等待有缘人来取。不是你挖个帝王墓,随便拿两件古董,就是有机缘的。”

“李道长说的有理……哎?”

小斋笑了笑,忽而眼波一转,道:“老顾,我有个想法。”

顾白了她一眼,道:“收起你的想法,始皇帝才活了五十岁,他要真得了灵药法宝,也不会那么早死。”

“那不一定,或许他无福消受呢。”

“反正我没兴趣!我赞同李道长的说法,修士遗泽,不沾凡尘。”

“啧,你膨胀了我跟你讲!”

两口子在这斗嘴,负责人一脑袋汗啊,什么鬼这是?

你一句我一句的,就定了始皇陵的命运了?上特么哪儿说理去!

…………

闽省,左海市。

龙潭角是市内的一个古渡口,就在闽江边上,与苍霞洲隔江相望。江中有一座小岛,现在叫江心公园,有悬索桥连通,是个休闲的好去处。

几十年前,此处是左海最繁忙的渡口之一,八条渡船,只要五分钱就能到对岸。附近还有许多小摊贩,卖些水果、甘蔗、花生,以及供行人歇脚的摊子。

后来江上架桥,渡口就失去了作用。沧桑变换,龙潭角也愈发现代,建筑耸立。不过有一处始终未变,就是渡口边上的陈靖姑祠。

据说某年,左海大旱,陈靖姑带孕在龙潭角设坛祈雨,甘霖普降之时,她因损耗过度,羽化仙去。此后,当地人便将这里当作祈雨圣地,每逢大旱必来此祈佑。

“吱呀!”

顾和小斋推开木门,走进了这座指甲盖般的小庙里。院内十分逼仄,只容下一株大榕树,一套石桌椅,外加一个近乎墙壁似的供堂。

他们抬眼瞧去,见庙壁有两座神龛,中间供奉“闾山许真君”,那是一个右手高举拂尘的花白胡子神仙,旁边则是“临水陈太后”的塑像。

二仙对着江水苍绿,悠悠千载。

俩人来的早,就在庙里等了一会,不多时,木门又开,呼啦啦进来六七位。

空间骤满,那边打头的是卢元清,另有石云来、白云生和原闾山派住持黄辉光。穆昆也在,带着左海市的一个主要领导。

双方打过招呼,顾见穆昆提着一只木匣,便笑道:“那把剑能否借我一观?”

“带都带来了,明知故问。”

穆昆把匣子放在石桌上,打开盖子,刷,一抹深幽诡秘的阴寒剑气立时散出,周遭光线都暗了几分。

“好剑!”

顾和小斋齐齐赞道,拿起黑水隐杀剑仔细端详,颇有些爱不释手。

半响,他才收剑入匣,道:“也难为你们,就是我,我也舍不得将此剑当作工具来使。”

“没办法,剑种没有踪迹,空留一把剑器,看着更憋闷。”穆昆叹道。

“你的心性倒开阔不少。”

顾打趣了一句,又道:“黄道长,我对此事缘由不太清楚,还请你指点一二。”

“不敢当。我派传自唐时女仙陈靖姑,陈祖则拜师许九郎。九郎有神仙别府,便是藏于闽江中的闾山院。

闾山每三十年现世一次,教化众生,后来消失不见,地点更不可知。而我查阅先贤典籍,多番考证,终于有所收获……”

黄辉光回身一指,道:“闾山院,应该就在那江心岛之下!”

(今天庆祝澳门回归18周年,晚上约会去,更新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