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八十六章 名人

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八十六章 名人

作者:南山野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9: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外甥这豪勇的表现,还真有几分为将者的模样。

却是阿姊刘妍内心并不希望二子从军,就比如姊婿常坚,从军两年,除了两月一封固定的书信外,就没回过家,这让她心里颇为不宁。

“阿智,阿勇,切记勿要从军,以后就算要入仕,为吏便是。就如汝之舅父,可保一地平安不说,还能为人尊敬。

而如汝父,已有两年未有归家,可谓是一如军中,便忘了吾家母子!

勿要如汝父般不顾家!”

听了旁侧正在剥大蒜的阿母之语,想到从军以后,可能一年半载都见不到母亲,常勇就有些犹豫不决。

霎时间,他做出了自小以来,最为艰难的抉择,起身向刘釜一揖:“舅父,阿勇决定以后不去从军,阿勇要为吏,要时刻将阿母带在身边,以便时刻照料。”

刘釜颔首笑允。

一旁的大外甥,毫无意外的又给弟弟常勇泼了一盆冷水,且听常智道:“阿弟,想要成为如舅父这般的吏者,那可是要有才华要有名声,汝若是继续在学堂打盹,那一辈子都成不了吏者。”

常勇扬了扬脖子,有些不服气道:“阿兄,汝放心,我下次一定好生进学,绝不偷睡!”

他的眼睛转了转,在刘釜的脸上扫了下,又偷看了下母亲的脸色,道:“不过,舅父说待吾二兄弟往蜀郡求学,下一次随先生念书可是需要一段时间了。”

常勇的另一层意思是,往蜀郡的路上,便可以好生放一次假了。

但听阿母不带丝毫商量的余地道:“为母虽同意汝等往蜀郡求学,但蜀郡名师众多,门槛也是极高。虽汝舅父会引荐,但汝二人学问若是不佳,自难以入门。

此往蜀郡途中,汝二人的课业断然不能放下,为母会亲自检查,听明白了吗?”

常勇的脸顿时垮了下来,到是常智的脸色无多变化。

对学渣来说,学习就是一种痛苦,尚不如去搬石头。对学霸来说,学多久都无所谓,那便是一种享受,感觉比喝了奶茶还要甜。

但见母亲注视的眼神,二人异口同声的回道:“智(勇)明白了!”

闻得阿姊刘妍对两个外甥的教导之语,刘釜心中宽慰,不由自主地想起来母亲甘氏当年为他求学时的辛苦。

于天下的母亲而言,儿女永远长不大,永远是要去操心的对象。

回想到甘母,刘釜便想到两岁前在常乡相遇的便宜舅舅甘宁。

甘宁在荆州牧刘表的挑唆下,自两年前起兵造反失败,率部将加入荆州势力后,就一直没什么声名传出来。

刘釜由族兄刘炤那里打听得知,老舅甘宁自两年前加入刘表阵营后,便一直驻守在南阳,官职仅是个小小的偏将。

可见,其之本人自没收到刘表的特别重视,或许在刘表眼中,这就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

毕竟,同比往荆州投靠的其他天下人杰,老舅甘宁的家世多显得有些普普通通。甘氏虽在巴郡是大族,但在巴郡之外,那和暴发户没什么区别。

他亦曾写信与老舅甘宁,但多石沉大海。

刘釜猜测,老舅甘宁大概率是担心连累他这个尚在故主刘璋手下任职的外甥,当然也不排除,是没想好怎么回复。

老舅甘宁之事,也让刘釜感慨于这汉末,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内中个人出身的重要性。

那就相当于一张名片。

除非你有举世无双的才华,外有机遇。

否则如他这般,若是没有丰安刘氏,没有父亲祖父外在的名声,没有求得任安这般名师,没有扬名于外的孝道,没有景毅的看重推荐……

那他什么都不是!

行事也绝不会如眼下这般一帆风顺。

所谓只出身,又挡了多少人杰?

两个外甥到底还是耐不住瞌睡,多是白天走的路太多了,有些疲惫。

得阿母的同意后,便告退去睡觉了,想着一睁眼,明日就能去那繁华的蜀郡,好不快活!

刘釜没有入睡,他见阿姊也没有睡意,便好生问询了下常家事。

“阿姊,明日便要启程了,家中事务可都处理好了?”

刘妍点头,愁云悄然走上眉梢:“家中田亩,继续由那些佃客耕种,每岁之上缴,族伯主动应下,愿将之换做钱币,届时为家中送来。

我现在放不下的,依旧是汝姊婿,尤其听汝说了,汝姊婿驻守之地,未来恐多与汉中有所交战。

若真是那样,自危险重重,阿姊可不想汝两个外甥少年时,即失去父亲!

奈何汝姊婿甚是倔强,信中言之,不建功立业,决不回来!”

老实人倔强起来了,那是十几头牛都拉不回来的。

想到自己近一年多赖,为姊婿常坚经常书写的劝解书信,荐之为县吏,还有姊婿的回信,刘釜深有体会。

姊婿常坚曾于官寺处处受虐,定是留下了阴影,军中却少了些尔虞我诈。其这是长远打算与军中发展了,可见是亲眷,也很难扭转他的想法。

就如同一个被蛇咬过的人,这辈子怕见到蛇一样。

他只好好生宽慰道:“阿姊且放心吧!汝去了蜀郡,只需好生教导阿勇和阿智求学之事,并照顾好阿乐。

我会于蜀郡帮姊婿再谋取一份武职,也是军中。

好男儿马上建功立业,非只在巴郡汉中交界之所有用处。

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的。

姊婿有志于行伍,于蜀郡,南中,亦可行也!

最好的方式,便是姊婿能时常归家,离家近些。

到时,还需阿智阿勇一同书信劝之,姊婿定然会明白的!”

刘釜的话,说到刘妍的心坎里去了,眉头的愁云也消散不少。

阿姊刘妍收拾的行礼不算多,一共只有两大牛车。

左右于常乡的家宅还在,而除了老仆甄迁和两个丫鬟随行外,另留于宅内尚有一名仆人。

清晨,吃过早饭,刘釜一行庞大的队伍再次启程。

路过那条当日他提议修建的水渠,另看到上方石碑的刻字后,刘釜心有感触。

当日之为,一转眼过去了这么久。也不知千百年后,他之所为,又会不会传为佳话。

水渠之畔,经过大半天的传播,许多常乡人也只丰安刘釜过路,竟一早于此守候。

看之车马路过,多是指点,向身旁一些不知道的介绍,有的则是高呼“刘君一路顺风”。

刘釜拉开了车帘,面带微笑,朝这些于他释放好意的常乡人报之以微笑。

他刘釜早已是个名人了!

此番,算不算衣锦还乡?

丰安,他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