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八十章 亲事

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八十章 亲事

作者:南山野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9: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也就在刘协对未来感到迷茫时,相隔千里之外的袁绍军内,谋士沮授为袁绍提出了建议。

当于天子安危之际,迎之以归邺城。

可惜郭图反对,袁绍也不想这么做,此事终未成型。

初冬时节,方为天子拜为兖州牧的曹操,得闻天子之境况,有心迎刘协回洛阳,奈何手头战事不断。

岁春时,与吕布等交战。

岁秋日,则兵围雍丘。

到了冬时,战事向曹操有利的方面不断转变。

直到十二月初,雍丘之兵大败,张超死,张邈亦于途中为乱军所杀。历时一年多的兖州之乱终于结束了。

这一次,曹操把目光则放在了豫州,也望向了刘协……

冬十二月,安夷县难得的迎来了宁静时刻。

借着安夷的政令红利,来安夷生活的夷人或是流民,在天气及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下,日趋减少。

到了十二月中,几乎是数日才能见到十来个。

于此,按照安夷的户籍统计,安夷县人口终于是突破了七万大关。所谓的十万人,看起来遥遥无期。

同样地,这也是安夷当前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极限。

再多,大家都要吃土了。

但县寺上下,无人感到伤感。

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有这么多人来投,已经超越了所有人的期望值了。

至于安夷何时会有十万之众,便交给时间来决定。

从居民构成看,让人震惊的是,南中走出的夷人和从包括蜀内蜀外前来定居的汉人,两者的人数七三开。

常人只看到流浪蜀地,或是从蜀外来此的汉民挺多的。待看到数据才知晓,走出深山的夷人更多!

安夷,安夷。

真正的实现了安宁南中夷人之用,至少数百上千个山寨,愿意从南中各处山林走出,接受官府的管制。

促成此事主要的因素,除了刘釜令人宣传,以及前期的一些夷族的示范作用外,最大的因素,还是来源于南中大族对小型山寨居众的压迫。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如易居此地的賨民般,很多部族便选择投靠了官寺。

不论人口来源和构成,单从人口数据上,安夷隐约排在了南中县郡人口的前列,尤其户数就有三万户。

但县寺上下皆是知晓,其他县地户籍所登记的只是显户,还有无数依附于各县地大族的隐户,皆未被登记。

人数的剧增,让安夷的行政区域不由得变大。

安夷四乡,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安夷十乡。

新增的六处县地,多处于异罗湖和安夷县城,东西几处。各以山道相连,中心便是安夷县城。

作为本地主吏,在十乡的行政区域确定后,刘釜便实施“乡卒”法。

除过每乡地,每年会按照人口比例,抽取一定的人数入伍夷军,轮换训练外。

各乡地必须建立好自己的乡卒。

乡卒不论人员构成,除过为县地工程施工,及有公务者,只要是本乡成年男人,年满十六,小于五十者,每岁都要在乡勇的指导下,于乡内进行统一的军事化训练,时限定为半月,以四季分四轮进行。

刘釜给出的原因是,南中多乱,为保卫好安夷这个来之不易的家园,需要人人努力。

而从安夷人口年龄区段看,能加入乡卒者,就有三万之众!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刘釜通过这一年半的人口积累,短时间内,便能形成三万人的大军!

好在当下藏军于民,加上郡府和州牧府一直有人说好话打点,益州的主要官吏才不知晓。

而为郡府和州牧上报的安夷人口上,经过县寺亲信下属的一致商讨,皆同意将之定为三万人,户数为一万户。

实际人口数据加以掩藏,也是放置益州的主吏对安夷过分紧张,进而大乱本地的布置。

安夷地广人稀,十乡地更是在左右不同处,就算州牧府派人详查,也不可能完全查够。何况,各郡县有诸多未上户籍者,安夷就算实际人口多上一些又如何?

十乡地的事情,忙的刘釜加班加点,快要吐血。这还是在郑度,文童等下属,全力协助的情况下出现的。

治一县就如此累,那治一国又该如何?

大汉之人口,之郡县,百姓加起来,有几个十万?

好在忙碌之中,尤其各色实践之内,让刘釜的处政能力得到很大增强。而之以十九,尚不足弱冠的年纪,能做到如此,已经让许多人惊叹。

公务是公务,私事是私事。

刘釜开始迎来了一生中最大的私事。

进入十二月最后几天,刘釜收到了来自常乡阿姊的信件。

信中的意思表明,阿姊为刘釜娶景氏女是认同的。甚至表示,其在书信之日,已花重金请媒人望滇池而去,为刘釜求亲。

“阿姊还真是雷厉风行!”

不过,从另一方面思考,过了今年,不,应该说再过几天,他虚岁就二十了。

二十岁的年纪,在大汉这个大环境下,尚未娶亲,实属稀奇,更会为人言之不孝。

尽早成家,更是一个人稳重的体现。

对娶景氏女,他本无抵触,如今阿姊遣了媒人去为他说媒,自己也不能干坐着什么都不做。

认真思考后,刘釜打算给景毅,还有未来的岳丈景顾,以及那位没有谋面的景氏女各写一封信,以表明心意。

隔日,虎头便亲自带着刘釜的书信,另有满满的五大车本地特产,另有一些财宝,亲往滇池而去。

越是到岁末,时间越是过得快。

兴平二年,就在诸人的忙碌中渡过了。

伟大的汉王朝,自朝阳划破天际的那一刻,迎来了她建安元年的晨光。

安夷县寺难得迎来数日休沐,刘釜也能好生于安夷各所转转。

正月初三,历时五个月的时间,由滇池几经周转,后通过荆州之道,将张鲁家眷顺利送到汉中的郑向,幸不辱命,终于是回来了。

刘釜得賨卫传来的消息,放弃了在异罗湖诸岛的视看,第一时间返回县城,接见了郑向。

看见郑向面向自己下拜,刘釜热泪盈眶,双手急忙扶起:

“郑君此行,受釜之托,历经坎坷,此间恩义,釜铭记肺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